乡村民族文化档案信息化构建研究

2023-05-05 14:10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杨琪
办公室业务 2023年8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民族

文/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杨琪

乡村民族档案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大数据技术因容量大、反应速度快、类别多等特征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乡村振兴与大数据背景下,依靠信息科技挖掘和利用乡村民族文化档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档案工作者应当思考如何在乡村民族文化档案管理利用中应用信息、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对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构建,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基础之上,构建“大数据+乡村档案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民族文化档案的价值。

一、乡村民族文化档案信息化构建的目的

(一)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信息来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长期的农村生产生活实践中,乡村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档案信息资源,积累了大量的乡村科技信息资料,乡村档案承载着先辈们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和优秀的文化成果,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乡村历史发展变迁,蕴藏着珍贵的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特色。乡村民族档案是乡村工作的依据和凭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扬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的材料,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强有力的支撑。传统的乡村民族文化档案管理中缺乏信息化管理机制,易造成档案信息不全面、信息失真以及档案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以文化为代表的乡村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乡村民族文化档案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民族文化档案中收集了乡村发展的详细信息,包含了珍贵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乡村民族文化档案管理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档案工作人员使用便利的电子计算机办公,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档案管理方式变革与升级,为乡村社会进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档案文化基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文化档案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和支持。信息技术管理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乡村民族文化档案管理效率得以提高。档案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管理模式呈现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高质量、高效能的特点,能充分发挥乡村民族文化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乡村文化档案管理的对象是乡村生活、生产中形成和累积起来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乡村发展的进程和发展成果,管好乡村文化档案能更及时准确地为乡村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凭证和政策依据,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档案管理体系带来了创新、变革和优化,管理模式从单一化至多样化、从低效率至高效率,不断得到升级、完善。建立健全高效的乡村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

二、乡村民族文化档案信息化构建存在的问题

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己开始起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和宣传传播工作有待提升。档案服务以被动式服务为主,传统的手工、内向方式服务居多,档案网站集存储、服务、开放、宣传、交流为一体的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各类档案信息在网站得不到及时发布,针对个性化需求而提供的档案服务少之又少,不能很好地借助网络技术深层次挖掘档案信息的价值,品牌化、精品式的档案信息开发成果不多。二是档案机构对乡村民族文化档案工作尚处在保护、收集、整理、抢救阶段,还没有深入开发利用的层面。在制定目标、明确思路、设计规划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规范,在资金设备和人才投入方面也存在不足。三是乡村民族文化档案主动建档和开发利用工作基本未涉及口述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当前,乡村民族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体上还处在对原始档案资源进行粗放式开发的初级阶段,由于档案工作者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上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同时已经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未进行总结和理论升华。四是对乡村民族文化档案资源的本身、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开发等问题缺乏深入认识和系统性研究,不利于对该类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例如,对乡村民族文化档案资源的民族特色、资源特性、功能定位尚缺乏系统研究,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目标、任务、内容、范围、程度缺乏预判依据,尚没有明确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机制、原则、方法、模式等,尚没有专业机构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群体、营销方式等进行市场调研,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化、网络传播与知识产权、严谨保密之间还需要制订有效机制进行平衡。

三、加快乡村民族文化档案信息化构建的策略

(一)做好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历时长、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数字化建设要有全局性长远的总体规划。总体战略规划就是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总体建设方针和策略,是对行动方针和资源配置进行统筹规划,目的是为数字化建设指明实现路径。对于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来说,总体战略规划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对档案数字化的内在需求、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实现策略、具体步骤、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等加以确定。一是确定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主要是指制订建设总目标和各阶段子目标。例如,数字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社会内在需求是什么,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等。二是确定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行动方针,主要是选择适合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模式,包括外包模式、自主建设、混合实施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制订具体建设方案和实现途径等。三是确定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的资源配置方针和方案,如图1所示,主要是在宏观上调配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科学配置,并发挥最大效用。四是预测乡村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成效,通过对数字化建设可能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收益进行预测,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解决策略等。

图1 乡村民族文化档案资源集成管理的信息生态

(二)创新乡村民族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乡村民族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必由之路,基于大数据技术实施档案数字化战略,建立健全数字档案构建与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制订业务流程,组建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将乡村民族文化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将采集到的物质材料、非物质材料等转换成数据库可识别的格式,形成可快速检索利用的电子文档和档案数据库,按需分类别建立数据子库。在数据信息发布、展示与利用方面,强化乡村民族文化档案的搜索功能、数字化存储以及多媒体虚拟展示,并进一步制订档案信息资源标准管理与共享规范,注重维护乡村民族文化档案资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做好档案资源的持续开发工作。随着信息社会技术的进步,与之相伴的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大数据或档案业务相关技术、人才等不足,可以选择社会力量进行档案数字化外包。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发展为乡村民族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解决了地域隔绝而导致的信息闭塞、资源交流不畅、信息贫困等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新技术、新媒体的支持运用,例如“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社交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已在乡村振兴事业上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建立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开发微视频、微电影等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让档案资源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和助力乡村振兴。

图2 档案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数字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多元民族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