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的路径、方法与策略研究

2023-05-08 02:00任占文
传播与版权 2023年8期

任占文

[摘要]推动新闻人才培养的数据转向,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養对传媒行业创新发展的主动回应,也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类新闻院系人才培养新的公约数。相关高校应以课程群建设为实施路径,以基于OBE理念的实验课建设为首选方法,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指导策略,从路径、方法、策略三个层面同时切入将新文科理念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

2018年9月,《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意见》发布,正式提出“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体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后备人才”的新目标,为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改革指明方向。2020年11月,130余所高校共同发表《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重要倡议,为完成新目标提供具体的实施路径。如何落实上述新目标与新路径,如何将新文科建设落到实处,如何推动新闻人才培养的数据转向,成为各高校新闻院系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中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数据转向建设实践,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一些回答。

一、数据转向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创新的必然选择

基于算法推荐、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转向是我国主流媒体从融媒体向智能媒体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更是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创新的必由之路。2015年以来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从开设数据新闻相关课程到推进数据传播转向[1],便是适应上述新变化、新要求,推进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创新的改革之举。

(一)数据转向是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对传媒行业创新发展的主动回应

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已实现内容、渠道、运营等多层次融合,催生数据新闻、H5新闻、VR新闻等融合新闻新形态。2017年底新华社推出我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其他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智能媒体建设。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全链条,新闻生产模式更加多元,新闻报道沉浸感、在场感更加强烈,精准化、个性化投送成为现实,主流媒体在避免因技术形态落后导致竞争劣势的同时,有效提升环境适应性与竞争力[2]。智能媒体作为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不再囿于“媒体”范畴内资源与技术整合,而是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据技术实现更广泛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媒体从传播渠道向信息平台转型,这也对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以来智能媒体传播等课程的开设以及《智能媒体传播》等教材的出版,便是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对上述新变化、新要求的积极回应。

(二)数据转向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新理念,以期改变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追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推动高等教育内生性、协调性发展,最终实现质量与数量、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发展[3]。随着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的颁布,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开始全面探索以“双一流”建设为驱动、学科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为支点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模式。山西省2017年12月颁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进而大力推进新文科、综合文科试点工作,集中资源培育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非优势学科、非特色专业被快速淘汰。推动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是丰富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内涵、提升学科竞争力重要路径,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闻学科内涵式发展必然选择。

(三)数据转向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各类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新的公约数

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综合大学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院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理工院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传媒院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这四种类型。在传媒行业转型发展外部压力与高校“双一流”建设内部动力双重驱动下,不同类型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依托自身优势学科资源,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各具特色。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综合大学新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多学科优势,突出“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特色;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专业院校新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要借助自身优势学科资源,侧重培养“专家型”新闻人才;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理工院校新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植根深厚工科基础,凸显新闻人才培养“全媒化”优势;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传媒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更重视精与专,其融媒体、智能媒体教学改革走在国内高校前列。尽管各类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力度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趋势已经相对明朗,数据转向已成为继融媒体之后各类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新的最大公约数。

二、课程群建设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提供实施路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数据转向,涉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不同学术背景教师队伍、不同专业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融合,课程群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所在,关系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乃至新文科建设的成败。

(一)以目标驱动、能力培养为依据设置新闻人才培养课程群

课程群教学模式强调课程间的联系与交互,多门课程共同完成学生相关知识与能力培养。中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在培养新时代“优秀新闻后备人才”目标下,以智慧新闻为特色、学生能力培养为抓手,根据课程间内在逻辑联系搭建新闻理论课程群、新闻业务课程群、数字影像课程群、智慧新闻课程群四个课程群,囊括大一到大四所有专业课程。新闻理论课程群包含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理论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提问能力、总结与概括能力。新闻业务课程群包含广播电视采访、融合新闻编辑等新闻采编课程,侧重培养5G时代学生跨媒介、多形态新闻报道能力。数字影像课程群包含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数字时代影像生产课程,则侧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音视频作品创作能力。智慧新闻课程群包含网络数据挖掘、交互设计等课程,侧重培养智能媒体时代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四个课程群能力培养各有侧重、教学内容各有不同,课程群内部课程内容前后相连、课程群之间形成知识与能力互补矩阵,智慧新闻课程群带动其他三个课程群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二)以数字化、数据化为导向重构课程群的教学内容

课程群教学模式下,课程群内部乃至课程群之间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相互呼应,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时间逻辑,借由不同课程的教学协作共同完成。就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而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数据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数字化为前驱、数据化为表征,智能媒体为载体的数据技术融入课程群来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伴随课程更迭逐步强化、最终实现整体性新闻人才培养。中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以上述思路为指导,经过三年多时间探索,初步完成面向数据转向的新闻人才培养课程群教学内容重构。具体而言,理论课程群融入数字新闻学、计算传播学等相关内容,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至少一门、各年级各侧重;新闻业务课程群贯穿大一到三,面向融合新闻采编展开;数字影像课程群贯穿大一到大三,从图片到影像、从技术到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完整的数字影像生产能力;智慧新闻课程群从大二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与数据处理能力。其通过修订教学大纲、选用面向融媒体、智能媒体编写的相关教材等方式,不断优化课程群内容安排。

(三)以求同存异、多元共存原则创新课程群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方法,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改革,对任课教师而言最大变化在于,不仅“教什么”需要服从整体安排,“怎么教”也须遵循一定通则。课程群内教学方法求同中存异,不同学科教学方法多元共存,任课教师在上述原则之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自身条件、学生接受情况等灵活作出调整。中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近年围绕不同课程群逐步形成一些共通的教学方法:新闻传播理论课程群相关课程多采用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与时效性;新闻业务课程群相关课程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增加作品分析等教学方法,努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媒体实践距离。数字影像课程群相关课程通过教师亲身示范、带领学生共同创作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感性认知与动手能力。智慧新闻课程相关课程群鼓励不同学科教师将各自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实践发现这部分课程带给学生的挑战性最大,但反复磨合碰撞后学生不仅在知识储备、能力培养方面有明细提升,更重要的是视野和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多元。

三、基于OBE理念的实验课建设是推进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的首选方法

在传统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实验课教学被长期忽视,教学体系缺乏系统规划,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且课程教学多由任课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数据转向驱动下非线性编辑等“数字”课程的强化,数据可视化等“数据”课程的引入,不仅对实验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更成为高校落实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

(一)两手并抓推进实验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建设

新文科相较于传统文科,其创新之处在于面向数字新经济、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文科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实验课建设,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换为能力培养。就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而言,高校实验课程设置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新设独立实验,二是增设课内实验。中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通过对标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新设用户交互设计实验、数据新闻作品创作等13门独立实验课,每门课1个学分,共计24个学时;另外广播电视采访、融媒体新闻编辑等15门课各增设0.5学分、共计12学时的课内实验。强化实验课程设置的同时,相应地采用两种办法加强实验课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依托独立实验课的设置,组建专职实验课教学团队;二是抓住增设课内实验课程的契机,对相关任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统一教学理念、实验规范与标准,建立高水平的实验课程兼职教学团队。

(二)将OBE理念作为指导与评价各类实验课教学的通用原则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作为传统的文科专业,其实验课教学多依附于相关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实验步骤的设置多与选用的理论教材相对应,而不是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出发。引入OBE理念并将其作为所有实验课教学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升实验课教学的独立性,转变实验课教学理念与模式,将新文科建设内涵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以中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实验课—数据新闻作品创作为例,按照数据新闻作品生产流程设置四个实验环节,每个实验环节分别针对特定能力进行训练:实验一关于数据新闻选题与策划,训练学生新闻敏感性与策划能力;实验二关于数据挖掘与清洗,训练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实验三关于数据的可视化,训练学生可视化软件应用能力;实验四数据故事化与作品推送,训练学生融合新闻写作与多媒体推送能力。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课程设定目标,学生是否掌握相应能力,通过四份实验报告和最终数据新闻作品,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判断。

(三)引入业界资源与工科实验标准规范各类实验课教学

基于OBE理念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遵循兩条基本原则:一是对标业界要求、引入业界资源,二是引入工科实验相关标准。教师只有对标主流媒体的融媒体、智能媒体建设人才需求,引进各类主流软件及其培训资料等资源,才能保证学生通过课程所习得的能力是主流媒体所需,具有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教师引入工科专业认证、工科通用实验标准等,有助于规范实验教学的目标设定、流程设置等教学内容。以中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为例,通过对标国内主流媒体数据转向需求,引入业界资源,参照《中北大学本科教育实验课程质量通用标准》《中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设计质量通用标准》等工科标准,在落实基于OBE理念的实验教学目标设定、流程设置等各环节,不断贴近业界需求、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思政建设是保证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取得成功的指导策略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据科学相关课程引入,从内容层面推进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改革;基于OBE理念的工科实验课教学模式引入,从方法层面推进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则为两者提供方向指引与理论支持。

(一)马工程教材应用尽用,为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提供理论支持

马工程教材是构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就新闻人才培养而言,目前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等六部马工程教材可供选用,按照凡是有马工程教材的课程需优先选用马工程教材要求,应优选用上述教材作为建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此外,高校应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马工程教材培训,熟练掌握马工程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教学实践中牢牢把握马工程教材的核心思想,根据自身学校层次与学生水平适当补充相关理论或案例。

(二)中国新闻大讲堂融入教学,为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提供鲜活案例

新闻传播学专业马工程教材编写修订周期较长,内容前沿性略显不足[4],无法充分反映我国主流媒体的智能媒体建设现状。2020年11月,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开播,来自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参与录制多场精彩讲座,出版《回响: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2020》多部供师生学习的教学参考资料,已成为丰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举措[5]。高校可以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相关内容作为案例,与马工程教材有机整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三)加强红色新闻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推动课程思政入脑入心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新闻实践中已形成一套系统的红色新闻传统,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正面报道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观点便是对这一传统的集中体现。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

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新闻传统,将课程思政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渗透到教学实践之中,推动课程思政入脑入心。这也是新闻人才培养教育数据转向乃至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五、结语

在传媒行业融媒体、智能媒体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我国新闻人才培养改革已经走进深水区。新文科教育理念的提出、数据科学相关技术的融入,为我国新闻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主流媒体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与可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推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全方面改革,真正将学生跨学科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主流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铮,陈雪薇.从“数据新闻”到“数据传播”: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数据转向及因应策略[J].中国编辑,2020(05):74-79.

[2]杨青峰.智能化转型重塑传统媒体竞争优势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22.

[3]陈允龙,崔玉平.路径依赖理论视角下高校内涵發展的隐忧与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8):50-54.

[4]谢兴政.高校“马工程”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探讨[J].新闻大学,2021(09):28-39,117.

[5]高晓虹,王晓红,冷爽.“新文科”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案例[J].现代出版,2021(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