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案例探析

2023-05-09 02:44张辉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注意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张辉华

[摘 要] 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营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潜能的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故事激趣及情景表演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和数学味,还要注重数学问题的针对性。

[关键词] 情境创设;方法;注意问题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辅助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教学媒介创设的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教学目的、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环境。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案例的分析和反思

(一)案例:公倍数的概念

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关于公倍数概念的教学中,有教师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第一组有12名同学,老师给他们编号1~12。

师:号码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号码是4、8、12的学生站了起来)

师:请坐,下面请号码是6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号码是6和12的学生站了起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第一组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动作,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我发现第一组有12人”“号码是4的倍数有3人”“号码是6的倍数有2人”“有些同学站起了1次”“有些同学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等等。四五分钟过去,由于学生的回答一直没有涉及教师预设的答案,教师虽面带微笑故作镇静,却略显尴尬。这样紧张不安的情景是谁造成的呢?

(二)反思:教学情境要处理好问题广泛性与导向性的关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为了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在学生已经掌握倍数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创设学生根据编号是否是特定数字的倍数分别起立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意图通过学号是12的同学起立了两次,引出公倍数的概念。上述情境的设计既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贴合实际,按理说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不够明确又没有适时引导,学生的回答一直没有关联到教师预设的答案上。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却陷入了离题的窘境,没有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优势。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光要有明确的目的,还要处理好教学情境中问题广泛性与导向性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适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教学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如何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亲身体验教学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学校附近路口各种通行车辆为素材,用动画演示路口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再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统计5分钟内通行的各种车辆的数量。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进一步激活思维,提高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使原本枯燥呆板的课堂学习变得灵动起来。

(二)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情境

认知冲突能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解决这种冲突的强烈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就可以借用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新课之间的冲突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刚满12岁却只过了4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造成了学生渴望解开“12岁却只过了4个生日”这个奥秘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顺势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堂课。这种利用学生认知冲突创设情境的方法,不仅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引入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利用故事激趣创设教学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用猪八戒吃西瓜、小动物分饼等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有趣的故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利用情景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表达欲、表现欲。虽然课堂表演一般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表演,让学生融入情境,借助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环形跑道的追及问题”时,教师可以邀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甲、乙两名运动员,把教室的过道当作跑道,根据题意来一场情景表演式的赛跑。学生此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解题方法,兴趣盎然。看完两个同学的表演后,其他学生可以很快理解追及问题的实质并找到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情景表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更直观地理解题意,帮助学生思考,让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跃然眼前,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味。

三、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应体现生活的真实性

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必须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符合自然、社会的规律。因为真实的情境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而且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调动学生全部的感知力去探讨和发现问题。缺乏真实性,情境教学非但没有说服力,还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困扰。

(二)创设教学情境应具有童趣和数学味

小学生充满童真童趣,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对此加以考虑,尽量选择既与他们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又充满童趣的素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考虑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学情境有数学味。童真童趣是形式,是“表”,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数学味是内容,是“里”,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因此,教師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处理好童趣性和数学味的关系。失去童趣性,只有数学味的教学情境让人感到乏味;失去数学味,只有童趣性的教学情境,虽然热闹,但舍本逐末。

(三)创设情境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很多教师能够注意到真实性、趣味性、童真性,但往往容易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情境不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还必须蕴含数学问题。设计问题情境,能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要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注意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手球运动及其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