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

2023-05-10 08:31朱祥烈温红丽
教育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双减学科儿童

朱祥烈 温红丽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积极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认为,一是学生成长的高质量,即解放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在学科学习、身心健康、个性成长等方面适宜而充分地成长,实现更加自由、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教师教学的高质量,即教师教学负担轻、教学效率高、教育效益好;三是学校发展的高质量,即办学有特色、活动高品质、发展可持续。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以“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的办学理念直抵教育高质量的核心,认为要落实“双减”政策,必须完成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课堂的提质增效、作业的优化管理、课后服务的优质供给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突出重点:整体建构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

学校深刻把握“双减”政策精髓,基于“三力融通”课程,积极建构并逐步完善“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有效推进“双减”工作,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完整而幸福的童年时光。

课程是动态的,是不断改变、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不断发展的。学校采取立体建构、整体优化的方式,构建了“儿童生长力”323课程结构体系。“3”,即横向分类,将学校课程分为“学科学习”“品格成长”“个性发展”三大领域。“2”,即纵向分层,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面向全体儿童,达成基本目标,培养儿童的基礎性生长力;拓展性课程,面向不同层次的儿童,指向儿童的提高性目标,满足有志趣的儿童在某些优势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发展性生长力。“3”,即三级台阶,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方式分为必修、限定选修、自主选修,分别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性素养、发展性素养和创生性素养。

抓好根本:玩转“学科整合”,课堂提质增效

我们认真研究国家新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方案、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真正融入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

积极实践“学科内整合”。学科组教师以共同备课和相互听课为基础,进行有效合作,遵循学科内在规律,运用重组、补充、取舍、改编等策略,在内容上实施版块式整合或优化,精心安排学程,发挥传统学科的育人功能。实践中,学校探索出许多项目,如英语绘本教学、美术赏创教学、体育悦动创生等。

大力探索“学科间整合”。我们将全部学科课程整合为三大类,同时打破相关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实行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整合学习。如学校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执教《墨梅》,语文教师用一系列阅读活动丰富课堂,让学生明白王冕不要的“好颜色”其实是权势、名利、地位,再通过与美术的融合创生突破“淡墨痕”这一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画梅题字,实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高度融合,体现出文化味和审美味。

不断创新“全学科融合”。根据学生生活中的主题、问题和活动情境,师生可以共同筛选、确定主题,让学生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方法、技能开展探究性主题学习。学校以主题文化节为载体,调动所有学科,开展主题全科融合学习活动,如读书节、数学文化节、国际理解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创节等。

为了让学科整合更加扎实有效,学校积极开展省级课题《融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学科融贯、生活融通、信息融汇”策略,提升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落实关键:精心设计,优化作业管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力求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夯实基础、优化时间管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作业趣味设计,学生乐于参与。各教研组深入研究,设计出新颖有趣的作业。如语文教研组将作业分为积累性作业、典型性作业、阅读类作业、综合类作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需要,自主设计自己喜欢又力所能及的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作业分层优化,学生自主选择。各教研组在学情诊断的基础上,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多梯级、多类型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比如: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分为巩固型、发展型、创新型,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针对学生能力,教师尝试设计动手操作型、趣味游戏型、活动展示型、积累练习型、研究记录型等不同类型的作业。

作业实践开放,学生五育并举。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布置调查研究、名著品读、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类型作业,实现多学科整合融通。在设计实践作业时,教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现实情境,让他们“亲临”问题现场,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激发成长内驱力。

做好保障:暖心服务,提供课后优质供给

课后服务课程化。学校系统构建课后服务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突显暖心的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基础托管课程:落实学科类作业托管。以班级为单位,由授课教师进行作业指导、教学答疑等,巩固学生文化基础。

班级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全员拓展需求。拓展课程涵盖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艺术审美、科创实践、国际理解、自主阅读、劳动体验等内容。

普及选修课程: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化拓展需求。学校开设了明信片文化之旅、巧手创世界、说诗唱词、乐语表演、儿童诗创编、奇妙的心理学实验等素质拓展课程,通过全校选课走班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精品社团课程:满足部分学生的提高性学习需求。每周三、周六以及寒暑假部分时段,学校面向有一定特长基础和有极大学习兴趣的学生,开展精品类社团课程学习活动,如足球、啦啦操、拉丁舞、民乐、管乐、合唱、科幻画、国画、书法、摄影、机器人、创造发明、编程等。

学习选择自主化。遵循“安全第一、自愿选择、统筹实施”的原则,学校在拓展课程的实施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在提高类社团课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智能平台选课,提前发布课程信息,便于学生充分了解,结合实际需求,实现自主选课。

学习活动优质化。在三类课程的走课时段,学校明确“三知道”要求,即班主任知道本班学生的去向,学生知道自己的上课地点,任课教师知道走班学生的构成,确保学生在校安全走动、有效学习。

关注生长:系统评价,导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评价在课程、课堂、作业中的导向功能,建构了“3维6项”评价体系,让课程更有品质,让课堂更高效,让作业更优质,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

活化学生评价。将学生的课后服务拓展成长体验与感想编入《高新实小学生“金紫荆”成长手册》,从学习力、适应力、创新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突出儿童主体感受,力求以更多机会、更多平台、更多激励样式,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体验。

优化课堂评价。坚持学生主体,强化教师主导,立足“学习、生活、创造”三个本位,遵循“三生”课堂评价标准,发掘课后服务“生长型”课堂示范课例,颁发“金紫荆”课例奖。

深化课程评价。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三个维度,将课后服务课程与学科特色课程相结合,坚持目标规划与成果展示相适宜,通过课程成果展示及专家评审,每年评选“十大优质校本特色课程”,颁发“金紫荆”课程奖。

强化教师评价。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达标评价、特色评价、综合满意度评价,将教师延时服务的情况纳入整体评价,将教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丰富教师评价载体和荣誉体系,完善并实施“金紫荆”教师评价制度。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致力于让课堂成为育人主阵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双减学科儿童
【学科新书导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超学科”来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