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05-10 07:03孙瑞玲孙雪鸽
青春期健康 2023年7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水浴融化

孙瑞玲 孙雪鸽

烟台市中心血站 山东 烟台 264003

冷沉淀是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血液制品,是一种表现为白色絮状物的血液成分,在血液疾病、外科手术中有着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出血风险[1]。冷沉淀通常是将冰冻血浆放置于低温环境中制备出来的产物,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其可在-30℃环境中保存1 年,因此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冷沉淀制备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现代患者对于输血治疗的需求,尤其是血液疾病、外科手术患者,有助于纠正凝血障碍、补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为了观察冷沉淀制备技术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2022年1 月至2023 年1 月烟台市中心血站供血的80例凝血障碍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烟台市中心血站供血的80 例凝血障碍患者,按照数值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为12~17 岁,平均为(15.6±1.6)岁;其中血液疾病24 例,手术患者16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为11~18 岁,平均为(15.2±1.5)岁;其中血液疾病22 例,手术患者18 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符合凝血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患者与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的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是采取血浆输注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加入冷沉淀,冷沉淀制备:采集400ml 血液样本,在采集后6~8h 内进行离心处理,以2500r/min 速率离心分离血浆,然后使用速冻机进行速冻处理,血浆速冻之后放置于-30℃环境保存。目前冷沉淀主要使用的制备方法:①快速融化离心法:将速冻血浆放入4℃的水浴箱中,等待血浆融化后使用离心机离心处理10min,离心速率为3000r/min,分离上层血浆,下层血浆与白色沉淀物为冷沉淀。该方法操作繁琐,容易受到操作人员的影响。②水浴虹吸法:将冷冻血浆放入4℃的水浴箱,将血浆袋与转移袋连接并将转移袋放置于水浴箱外低于血浆袋的位置,待血浆融化后所残留的血浆为冷沉淀。该方法简单且受操作人员的影响小,在基层有着广泛应用。质量控制:温度与时间会影响冷沉淀制备质量,因此在制备期间需要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及制备时间。为了确保冷沉淀制备效果,需要对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亚甲蓝残留量、血浆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游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量等多个指标进行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冷沉淀则不能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冷沉淀治疗:给予20~30U/kg 冷沉淀输注,持续治疗3~5 天。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变化调整冷沉淀输注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本次研究疗效标准为:显效,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凝血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无效,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观察两组凝血指标变化,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水平为11~1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正常水平为25~37s,凝血酶时间的正常水平为14~19s,纤维蛋白原的正常水平为2~4g/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 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X2值检验,P<0.05 时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差异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差异

2.2 两组凝血指标变化

观察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指标变化

3 讨论

冷沉淀是一种血液成分制品,主要包含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适用于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患者,也可在手术出血患者中使用;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其血清水平升高与各种血栓性疾病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而纤维蛋白原下降则可常见于凝血障碍患者;凝血因子与机体凝血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凝血障碍患者通常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的特征,通过补充外源性凝血因子,有助于改善凝血指标[2]。冷沉淀输注能够起到补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凝血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冷沉淀中含有纤维粘连蛋白,其是细胞粘连的重要组分,可促进上皮组织修复,且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冷沉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冷沉淀主要是使用新鲜采集的全血样本,在采集后的6~8h 进行快速冰冻,然后放置于-30℃环境中保存。在制备冷沉淀时,需要将冷冻血浆放置于4℃环境中,从而分离冷沉淀。目前主要是使用快速融化离心法、水浴虹吸法这两种方法,前者主要是让血浆融化后使用离心机进行分离,但是实际操作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后者则主要是根据虹吸原理,通过一定落差的转移袋与血浆袋连接,融化的血浆会流入转移袋,而剩余血浆就是冷沉淀。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水温、室温变化,并适当调节水温、室温。两种方法的制备时间无明显差异,虽然快速融化离心法的操作烦琐,但是离心处理速度快,因此制备速度与水浴虹吸法相差不大。但是水浴虹吸法的操作方法简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在基层医院获得了广泛应用。

冷沉淀质量容易受到温度、时间的影响,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有研究指出,亚甲蓝处理过的血浆样本所制作的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从而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3]。同时在相同温度环境中,保存时间越长,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幅度越大,因此需要尽快完成冷沉淀制备。有研究指出,冷冻血浆融化后12h 内凝血因子活性下降25%,而在24h 之后下降幅度达到了45%。由此可见,冷冻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与放置时间存在正相关性,这提示我们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强温度、时间管理,提高冷沉淀制备质量。由于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远高于新鲜冷冻血浆,对于血液疾病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4]。对于局部出血患者,可使用10~15U/kg 冷沉淀输注治疗;对于中度出血患者来说,例如拔牙引起的局部出血,可给予20~30U/kg 冷沉淀输注治疗;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则可给予40~50U/kg 冷沉淀输注治疗。由于成年人输血治疗中对于冷沉淀的需求量较大,会造成机体负担,因此多应用于儿童或青少年输血治疗中。

冷沉淀在外科手术患者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重大手术患者,如肝脏移植术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在术中容易出现纤溶亢进的情况,从而导致大出血、切口延迟愈合等问题。因此可以在术中输注冷沉淀,有助于提高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降低术中大出血以及术后切口渗血、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5]。冷沉淀的应用可促进细胞黏结,从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术中创伤大且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来说,术中使用冷沉淀可有效降低出血量,从而改善患者术后愈后情况。对于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在术前输注冷沉淀的获益率明显高于普通的血浆输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采取一般的血液制品治疗,可能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而冷沉淀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冷沉淀大量使用容易加重患者负担,因此多适用于儿童或青少年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冷沉淀制备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冷沉淀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且冷沉淀制备方法简单,尤其是水浴虹吸法,在基层广泛应用,对于各种血液疾病、外科手术患者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遵循适用证,不能盲目、大量使用,避免增加患者身体负荷。

综上所述,冷沉淀制备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凝血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凝血指标,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水浴融化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冰水浴
基于STM32的恒温水浴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一起融化
融化的Ice Crean
水浴回流与超声波辅助回流提取百合皂苷工艺比较研究
冰如何开始融化
一种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及其在水浴牵伸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