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碳中和目标的不同碳达峰时间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

2023-05-11 08:09任松彦汪鹏林泽伟张聪赵黛青
生态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达峰碳达峰广东省

任松彦,汪鹏,林泽伟,张聪,赵黛青

(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3.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0 引言

2016 年《巴黎协定》确立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低于2℃的目标,并为1.5℃温控目标而努力。根据IPCC 1.5°C 特别报告,为实现升温控制在1.5°C 以内目标,需要进行重大和迅速的变革,必须在2030 年前将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削减一半,205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为应对这一目标,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广东作为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应在低碳转型、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2021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提出,要到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 亿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广东省也力争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省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力争比全国提前达峰。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0 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为3.45 亿吨标煤,“十三五”时期的能源消费增速达到2.74%;根据CEADs 团队的核算,广东省2019 年的碳排放总量约为5.85 亿吨,2015—2019 年的碳排放增速达到3.27%,目前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因此,广东省迈向碳达峰碳中和也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时碳达峰的路径和达峰时间与达峰后碳中和的实现也密切相关,需要综合统筹考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

现有文献在分析碳中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碳中和的路径。对于中国国家和地区的2°C 和1.5°C 情景,清华大学等领衔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编写组[2]估算出2050 年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应分别为29 亿和15 亿吨。姜克隽等[3]采用IPAC-AIM 模型,估算出实现2℃和1.5℃目标,需要在2050 年将碳排放控制在30 亿吨和负排放5.9 亿吨。段宏波和汪寿阳[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如要实现1.5°C温度控制目标,需要在2020 年实现碳达峰且到2050 年碳排放降至10 亿~20 亿吨。而在地区研究方面,Ren &Long[5]等通过优化算法预测广东如果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在2028 年之前达到碳峰值且需加快能源供给侧清洁低碳转型,提高建筑、交通、化工等行业电气化率,着力推动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这些作者对达峰和路径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评价,未考虑碳成本在达峰和中和路径中的影响。

(2)考虑了碳价政策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的成本影响。目前碳减排政策研究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与能效提升、需求降低、提升管理水平和碳定价政策,其中碳定价政策主要包括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体系。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61 项碳价机制正在实施,碳交易和碳税分别占31 和30 项,覆盖全球22%温室气体排放量[6]。而在模型研究中,碳价通常用来定量分析碳减排政策的成本和力度。根据IPCC 1.5°C 特别报告,要实现2°C 和1.5°C 目标,2050 年碳价分别需要达到45 ~1 050 美 元/ 吨CO2和245 ~14 300 美 元/ 吨CO2[7]。Oshiro 等[8]利用AIM/Enduse 模型对日本在2050 年实现碳中和进行分析,计算碳减排成本高达2 200 美元/吨;欧盟基于PRIMES 模型研究发现,实现2050 年碳中和时碳价将超过350 欧元/吨[9]。碳价水平由于模型框架、减排目标和技术水平、政策选择差距较大。而在碳税政策研究发面,Zhai 等[10]通过基于CGE 模型的多维碳政策(CMDCP)模型研究了碳税在100 元/吨时,广东的GDP将下降不到0.5%,带来超过120 万吨的碳减排量,建议广东采用10 ~40 元/吨的碳税。目前这些研究一致认为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碳定价的政策手段,但缺少考虑碳价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没有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也未关注不同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置产生不同的碳价格,进而传导到对宏观经济社会的影响。

(3)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对经济社会影响评估。林淑伟和关松立[11]从碳中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角度出发,采用DEA 方法模型指出产业结构调整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最有效手段,而技术效应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提高经济密度、淡化行政干预、扩大对外开放等策略能更好地提升能源效率,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鲁传一和陈文颖[12]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TECGE 定量分析了强化碳达峰承诺对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越早碳达峰,要求碳税价格越高,GDP 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总消费、总进出口等都有所下降,但是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张希良等[13]用C-GEM 等模型工具,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碳中和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50 年我国人均GDP 将超过3 万美元。有些学者考虑碳达峰目标、碳中和目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但是没有综合考虑碳达峰时间与碳中和的关系,特别是碳达峰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与成本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在碳中和的路径、碳定价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的影响评估等方面,而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延续性关系、碳达峰时间和碳中和目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注较少,且目前对碳达峰时间存在争议,对提前达峰和晚达峰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较少有人分析达峰时间的早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基于上述考虑,选取广东省为例,构建广东省综合评价CGE 模型,设置不同的达峰时间情景,综合考虑广东省在不同时间节点达峰后,在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中,定量分析双碳目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模型方法

本研究以2017 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表[14]为数据基础,结合能源平衡表和产业就业统计年鉴数据、2017 年广东省发电技术装机量、发电结构、发电成本等数据,构建广东省综合CGE 模型ICEEH(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climat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health)。模型由生产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以及省际贸易5 个模块组成,模型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模型架构

(1)生产部门。模型中有33 个生产部门,其中包括7 个能源部门(表1)。所有部门的活动都使用常替代生产函数(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CES),输入参数包括中间产品、能源商品、初始劳动力和资本,基于能源平衡表,能源商品又分为材料使用及燃料使用。

表1 生产部门分类

模型中将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重新划分为:火电机组、天然气发电机组、燃油发电机组、风电和太阳能机组、核电机组、水电机组和垃圾、生物质及其他发电机组7 个子部门,7 个子部门单独参与投入产出计算,然后汇总为电力部门数据,以考察新能源发展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影响。

(2)居民部门。居民是最终消费部门。居民获得要素收入及政府转移支付收入,且居民获得的所有收入均用于消费或投资。投资量假设与2017—2060 年间广东省GDP 增长速度相同。居民部门在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的制约下达到消费效用最大化。

(3)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也是最终消费部门,同时政府部门包括税收收入。政府和居民部门均采用常替代弹性(Cobb-Douglas)函数,政府部门税收收入转移为居民提供了公共服务。

(4)国际贸易。本模型采用小国假设,即模型内的经济体不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国际商品中的能源价格逐年上升,其余商品均固定为基准年价格,同时国际贸易中各种产品的比例固定。

(5)省际贸易。两区域CGE 模型的重要特征是增加了广东(GD)与中国其他地区(rest of China,ROC)之间的贸易模块。两区域之间的贸易采用阿明顿(Armington)方程,将广东与中国其他地区生产的产品区分出来并用CES 函数描述,其具体公式为:

式(1)~(4)中:πi表示i类产品的总利润;Qi表示i类产品的需求总量;表示本地自产i类产品总量;

表示其他地区调入的i类产品总量;pi表示i类产品的价格;表示本地自产i类产品的价格;表示其他地区调入的i类产品的价格;αi表示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参数;分别表示产品调入及自产比例;ρi表示省内自产和省际调入的替代弹性参数。

(6)CO2减排。本模型考虑CO2排放来自化石燃料的消费。碳减排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替代[15]:

燃料替代:随着碳价格的上涨,生产部门可能选择排放二氧化碳更少的天然气或者其他非化石能源。

要素替代:由于碳排放价格上涨,生产部门可能选择总成本更低的要素生产环节,如劳动力、原材料、资本之间的相互替代,通过要素替代减少碳排放。

产品替代:随着高碳产品的价格上涨,居民部门对其的消费减少,间接减少高碳产品的生产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7)碳排放权最优化配置模块。本模型通过给部门外生设置碳排放量上限,内生出该部门为达到给定减排量导致的产出收益损失,即该部门的边际减排成本。在模拟碳交易情景时,纳入碳交易范围的部门之间进行交易,从而均衡出参与碳交易部门平均边际减排成本(碳价)。

本研究中碳排放权交易模块主要体现在部门层面之间实现碳排放权总量限制与交易制度。模型假设由政府出售碳排放权配额产生的收入通过转移支付返回给居民部门。如图2 所示,C1和C2为部门对碳配额的需求曲线。图中横轴表示部门的配额量,纵轴表示该部门的边际减排成本。当允许碳交易时,部门1 趋向于向碳市场中购买ΔQ1的碳配额,部门2 趋向于向碳市场中出售ΔQ2的碳配额。ICAP/CGE-GD 模型将会发现新的平衡点使所有部门参与碳市场,且碳市场全部出清,其公式如式(5)、(6)所示。

图2 全社会碳排放权最优化分配机制

式中:s、b分别表示碳交易市场中的卖方(seller)和买方(buyer);ΔQ表示部门碳交易量;C(p)表示部门对碳配额的需求函数;P表示部门边际减排成本。

2 模型参数和情景设置

2.1 基础数据来源

投入产出表是构建社会核算矩阵(SAM)并用于CGE模型的部门、分行业间关系建模的重要数据来源。数据采用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7 年147 部门广东省投入产出表,广东省33 个部门的能耗量由能源平衡表整理得到[14,16]。其中,CGE 模型中各个部门或行业产值、增加值、投资、消费等指标均以价值量为单位,而实际需求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则是实物物理量的形式。为增加未来能源消费、电力消费、碳排放预测的准确性,需要根据当年能源平衡表中能源消费总量与当年能源消费价值量校核得出不同能源品种当年的能源平均价格,进而根据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碳排放因子转换得到各个部门或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而33 部门的CO2排放由IPCC 推荐方法[17]计算,即CO2排放量由化石能源使用量乘以碳排放系数,再乘以碳氧化率计算得到。

2.2 参数设置

(1)投资和人口增速设置。投资和人口增速设置如表2 所示,投资增速参考《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18]中的GDP 增速,2035—2060 年逐渐降低,人口增速参考《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19]中的人口增速,并根据第七次普查结果调整人口增速,且人口在2035 年左右达峰后不再增长。

表2 广东省人口和投资增速设置

(2)电力装机设置。如表3 所示,参考广东省能源和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按照近期和中远期电源项目预计审批进度,对比和校核2017 年到2020 年的装机容量数据,研究设置广东省2025—2060 年的装机规模,并据此推算2035—2060 年广东省各类电源装机规模。

表3 2017—2060年广东省不同发电装机规模(万千瓦)

2.3 情景设置

模型本身为模拟政策约束和驱动的变量效果,模型模拟的广东经济增长是投资驱动的动态演化模型,外生设置投资总量的增长,各分行业部门的投资增量,在模型内部根据各行业上一年的资本回报率来进行分配总的投资量。各行业部门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将使用能源并产生碳排放,模型假设当年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资本、消费和进出口,市场的所有产品实现平衡出清,在多变量的均衡约束下,模型可以求解出均衡解。

如表4 所示,设置率先达峰情景(RCP25)、如期达峰政策(RCP30)和推迟达峰情景(RCP35),分别在2025年、2030 年、2035 年前后碳排放达峰,随后从达峰年开始施加碳限制,三情景到2050 年达到1 亿吨碳排放,到2060 年达到0.6 亿吨碳排放。根据周伟[20]对广东省林业碳汇的测算,预计广东省2060 年林业碳汇吸收的碳排放将达到5 000 万~6 000 万吨,以此实现碳中和。将模型中的GDP、碳排放、能源消费、就业、部门增加值等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投资量及投资结构作为解释变量,将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能源强度、碳强度、碳排放总量、碳达峰时间作为控制变量,根据不同的控制变量的变化情况,探讨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广东省实施碳达峰政策后,不同的碳达峰时间对广东省中长期宏观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以支撑省相关部门的碳达峰决策部署。

表4 政策情景描述和参数设置

3 结果与讨论

3.1 碳排放与达峰时间

(1)全社会碳排放与达峰时间。如图3 所示,广东省在RCP35、RCP30、RCP25 情景下,受到不同的碳总量约束,会分别在2035 年、2030 年、2025 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6.64 亿吨、6.85 亿吨、7 亿吨,随后在峰值年到2050 年期间,各情景呈现不同程度的碳排放下降速度,三情景碳排放到2050 年均下降到2 亿吨左右,到2055 年下降到1 亿吨,到2060 年进一步下降到6 000 万吨左右。碳排放达峰时间越靠前,意味着在达峰年后的碳排放限制受到的碳总量上限约束越高,而碳排放达峰时间越靠后,在达峰年到2050 年期间所需要承受的年度碳减排压力也将越大。

图3 广东省在不同达峰时间的碳排放趋势

(2)分领域碳达峰情况。将模型中的33 部门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农业领域、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包括建筑业、服务业、居民生活)、交通领域(包括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城市公共交通业),其达峰时间如图4 所示。其中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与全省达峰时间一致,在RCP35、RCP30、RCP25 情景下分别为2035 年、2030 年、2025 年。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在三情景下均为2040 年左右,交通领域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在三情景下均为2025 年,但在2025—2045 年基本保持平稳。

图4 不同部门的碳排放达峰时间

(3)重点工业行业达峰时间分析。对重点工业行业进行归一化分析,如图5 ~图7 所示。在RCP35 情景下,化工、陶瓷、造纸行业的达峰时间都在2035 年,电力和石化行业在2017 年已经达峰,钢铁和水泥行业在2030 年左右达峰,但在2035 年出现一个次高峰。在RCP30 情景下,电力和石化行业仍在2017 年达峰,钢铁和水泥行业仍在2030 年左右达峰,而化工、陶瓷、造纸行业提前至2031 年达峰。在RCP25 情景下,电力和石化行业仍在2017 年达峰,水泥和陶瓷部门提前至2025 年左右达峰,钢铁行业提前至2029 年左右达峰,化工和造纸部门推迟至2035 年左右达峰,但化工行业峰值较RCP35 情景和RCP30 情景下降13%和4.6%,造纸行业峰值分别下降19.9%和10.1%,峰值推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碳限制的峰值提前后,导致化工和造纸行业前期产能释放缓慢,到2035 年左右才达到需求的峰值。

图5 RCP35情景下重点工业行业达峰时间(基年=1)

图6 RCP30情景下重点工业行业达峰时间(基年=1)

图7 RCP25情景下重点工业行业达峰时间(基年=1)

到2030 年时,RCP35 情景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是电力部门、水泥部门、钢铁部门、化工部门、居民生活,这5 个部门的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的56.1%,而整个工业部门占全社会碳排放的76.7%,到2060 年时,RCP35 情景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是居民生活、服务业、化工、造纸、机械制造,工业占全社会碳排放的占比下降到41.6%。

3.2 社会影响

(1)就业影响分析。如图8、图9 所示,RCP30情景与RCP35 情景相比,2045 年的一产就业人数较RCP35 情景高5.3 万人,二产就业人数低1.68 万人,三产就业人数低0.65 万人;2060 年的一产就业人数较RCP35 情景低11.3 万人,二产就业人数低0.22 万人,三产就业人数高3.65 万人,主要是由于RCP30 情景工业碳排放受到限制,更多的就业人口转移去了一产部门,到2060 年碳中和时,RCP35 与RCP30 情景工业部门就业人数基本相同,但是由于RCP30 更早达峰,服务业在2045 年前受到的影响更小,到2060 年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RCP25 情景则更进一步地增加了三产的就业人数,减少了一产的就业人数,到2060 年RCP25 情景一产比RCP35 情景就业低29.1 万人,二产低0.99 万人,三产高9.67 万人。总的来说,更晚的达峰时间会在碳中和时增加更多的就业人口,但是就业人口主要增加在第一产业,而提前达峰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图8 RCP30与RCP35情景相比就业人数变化

图9 RCP25与RCP35情景相比就业人数变化

(2)税收影响。三种情景下税收变化如图10 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与RCP35 情景相比,更早达峰的RCP30 情景在2036 年税收比RCP35 情景低380 亿元,随后GDP 差距收窄,到2045 年左右基本相等,到2060年RCP30 情景比RCP35 情景高540 亿元。而RCP25 情景在2036 年比RCP35 情景低577 亿元,到2045 年左右基本相等,到2060 年RCP25 情景比RCP35 情景高1 950 亿元。由图中可以看出,虽然RCP35 情景更晚达峰,税收在2025—2045 年较RCP30 和RCP25 情景更多,但是到2060 年RCP25 情景和RCP30 情景税收分别比RCP35 情景高1 950 亿元和540 亿元。

图10 RCP25、RCP30情景与RCP35情景相比税收变化

3.3 宏观经济影响

(1)边际碳减排成本分析。边际碳减排成本如图11所示,在高额的碳限制下,碳减排成本呈指数上升的趋势,到2060 年降至6000 万吨CO2,边际碳减排成本高达140 万元/吨碳。与RCP35 情景相比,RCP30 情景在2048 年前碳价高于RCP35 情景,RCP25 情景在2043 年前碳价高于RCP35 情景,随着RCP35 情景每年减少的碳量逐渐增加,RCP35 情景所需要付出的边际碳减排成本快速上升,分别于2044 年和2049 年反超RCP25 和RCP30 情景,到2060 年,RCP35 情景的边际碳减排成本比RCP30 和RCP25 情景分别高出3.4 万元和11.7 万元。

图11 边际碳减排成本及情景比较

(2)碳强度变化影响。从图12 中可以看出,在投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RCP35 情景碳强度下降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到2025 年,RCP35、RCP30、RCP25 这三种情景下的碳强度分别较2020 年下降-15.95%、-15.95%、-16.25%,2030 年碳强度分别较2020 年下降-31.7%、-31.7%、-39.2%,2035 年的碳强度较2020 年分别下降-42.6%、-50.5%、-53.1%,到2050 年碳强度均下降90%左右,到2060 年下降96%。

图12 各情景碳强度下降趋势

(3)进出口影响分析。进出口的影响如图13、图14 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RCP35 情景在2045 年前,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均高于RCP25 和RCP30 情景,RCP25 情景在2045 年后进出口总额开始高于RCP35 情景,到2060 年进口总额比RCP35 情景高926 亿元,出口总额比RCP35 情景高978 亿元。而RCP30 情景在2049 年进出口总额开始高于RCP35 情景,到2060 年进口总额比RCP35 情景高259 亿元,出口总额比RCP35情景高280 亿元。到2060 年,RCP25 和RCP30 情景的净出口比RCP35 情景分别高52 亿元和20 亿元。这说明提前达峰可以在达峰后的快速减碳阶段更多地用进口商品替代本地生产,从而减少本地的能源消费,从而降低碳排放。

图13 RCP25、RCP30情景与RCP35情景相比出口总额影响

图14 RCP25、RCP30情景与RCP35情景相比进口总额影响

(4)GDP 影响分析。三种情景下GDP 增速如图15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未来广东省的GDP 增速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到2060 左右下降到1.3%左右。与RCP35 情景相比,而更早达峰的RCP30 情景在2036 年比RCP35 情景低655 亿元,随后GDP 差距收窄,到2048 年左右基本相等,到2060 年RCP30 情景比RCP35情景高1 220 亿元。而RCP25 情景在2036 年比RCP35情景低980 亿元,到2045 年左右基本相等,到2060 年RCP25 情景比RCP35 情景高4 386 亿元。由图15 中可以看出,虽然RCP35 情景更晚达峰,但是由于前期发展的高耗能部门到后期减排难度更大,减排成本更高,因此从2035 年达峰后减排至碳中和要比2030 年达峰和2025 年达峰付出更多的减碳成本。

图15 RCP25、RCP30情景与RCP35情景相比GDP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广东省的三个碳达峰和碳中和情景,分析了广东省分别于2025 年、2030 年、2035 年碳达峰对广东省能源、碳排放、宏观经济、就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结论:

(1)按照广东省完成国家承诺的65%的碳强度目标预计,如果广东省分别于2025 年、2030 年、2035 年碳排放达峰,峰值将分别约为6.64亿吨,6.85亿吨和7亿吨,随后到2050 年均下降到2 亿吨左右的碳排放,到2055年下降到1 亿吨,到2060 年进一步下降到6 000 万吨左右。

(2)从领域来看,农业和工业部门的碳达峰时间基本与全省的碳达峰时间保持一致,而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碳达峰基本在2040 年和2025 年前后出现,对于重点工业行业来说,电力和石化部门已经达峰,而提前碳达峰会促进水泥、陶瓷、钢铁等部门提前达峰,而化工和造纸部门的达峰时间可能晚于全省的达峰时间。

(3)从社会影响来看,更晚的达峰时间会在碳中和时增加更多的就业人口,但是就业人口主要增加在第一产业,而提前达峰则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更晚达峰的RCP35 情景虽然在2045 年前税收较RCP30和RCP25 情景更高,但随着减碳成本越来越高,部门的收益降低,到2060 年,RCP25 情景和RCP30 情景的税收分别比RCP35 情景高1 950 亿元和540 亿元。

(4)在碳价格方面,在高额的碳限制下,碳减排成本呈指数上升的趋势,到2060 年降至6 000 万吨CO2,边际碳减排成本高达140 万元/吨碳,到2060 年,推迟达峰的RCP35 情景的边际碳减排成本比如期达峰的RCP30和提前达峰的RCP25 情景分别高出3.4 万元和11.7 万元。

(5)在进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影响方面,提前达峰会在达峰时期到2045 年左右降低进出口总额,但在2045—2060 年会提高进出口总额,用更多进口商品替代本地生产,从而减少本地的能源消费,从而降低碳排放。同时,晚达峰的RCP35 情景由于前期发展的高耗能部门到后期减排难度更大,减排成本更高,因此从2035 年达峰后减排至碳中和要比2030 年达峰和2025 年达峰付出更多的减碳成本,提前达峰的RCP25 情景和RCP30 情景到2060 年GDP 总量比推迟达峰的RCP35情景高1 220 亿~4 386 亿元。

本文分析了不同达峰时间在“双碳”目标下对广东省宏观经济、社会、碳排放的影响,提前达峰虽然短期内对GDP 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对GDP、就业和税收均优于推迟达峰情景。为降低短期内碳达峰对经济的冲击,建议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确保其有效的转型再就业。同时应增大对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等部门的绿色改造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转向电子信息、农业、服务业、食品制造、机械制造等低碳排放行业。为平稳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情况下,按照国家对两高产业的政策要求,严控新增产能,加强数字化减碳技术应用,加大绿色清洁改造力度。

猜你喜欢
达峰碳达峰广东省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