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HP 抗体在部队官兵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

2023-05-11 08:10董文珠梁越陈燕苑刚董东方王群英于海涛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胃窦萎缩性胃镜

董文珠,梁越,陈燕,苑刚,董东方,王群英,于海涛

胃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1]。因此预测和筛查胃癌高危人群尤为重要。Correa 等[2]研究发现了健康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进展模式,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肠型胃癌的癌前疾病。以胃窦为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18 倍,若胃窦和胃体均存在黏膜萎缩,则其危险性高达正常人的90倍[3]。早期诊断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部队官兵患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概率较高,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更为突出。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需要胃镜标本病理检查证实。然而胃镜筛查的费用较高,而且属于有创检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因此胃镜和活检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规模筛查是困难的。近年来,一些能够反映胃功能的血清标志物逐渐被认识。有研究报道,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可以用来监测胃黏膜萎缩的变化[4]。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PGⅠ、PGⅡ、两者比值(PGR)及G-17、幽门螺杆菌(HP)抗体及其联合检测作为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1 年7 月在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消化科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部队官兵共236 例(包括在职及退休)。所有患者均在胃镜检查前行血清学检查,胃镜检查时均在胃窦和胃体部位活检。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971LL-20220106)。

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18 周岁;(2)首次进行胃镜检查;(3)近2 周无相关用药史,如质子泵抑制剂、H2 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用药史;(4)既往无胃癌手术史及胃肠道外科手术史;(5)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

排除标准:(1)近2周内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用药史;(2)既往有胃肠道外科手术史;(3)患有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5)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

1.2 PGI、PGⅡ、G-17 及HP 检测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定量检测PGI、PGⅡ水平,并计算PG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G-17、HP 抗体水平。

1.3 血清学参数联合检测方法

依据5 项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方法[5]对PGⅠ、PGⅡ、PGR、G-17、HP 抗体进行联合评分。(1)PGⅠ:≥30 ng/ml 为0 分,<30 ng/ml 为1 分;(2)PGⅡ:≤6.00 ng/ml 为0 分,6.01~9.73 ng/ml 为1 分,9.74~16.78 ng/ml 为3 分,>16.78 ng/ml 为6 分;(3)PGR:>7 为0 分,≤7 为4 分;(4)HP 抗体:阴性为0分,阳性为7 分;(5)G-17:0.51~2.00 pmol/L 为0分,≤0.50 pmol/L 或2.01~4.80 pmol/L 为1 分,>4.80 pmol/L 为3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血清学参数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根据上述统计学结果,结合患者的组织学类型进行比较并计算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值。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患者因各种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依据胃镜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纳入的236 例患者中,男137 例,女99例,男女比例为1.39∶1,年龄22~81 岁[(56.70 ±10.15)岁]。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HP 抗体阳性率79.6%,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HP 抗体阳性率40.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性别、年龄、HP 抗体的比较

2.2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Ⅰ、PGⅡ、PGR、G-17 水平比较

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PGⅠ、PGR 水平降低,而G-17 的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PGR、G-17 水平比较[M(P25,P75)]

2.3 HP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PGR、G-17 的水平比较

将236 例患者分为HP 抗体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G 与G-17 水平。结果显示HP 抗体阳性组患者的PGⅡ、G-17 水平升高,而PGR 的水平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PG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HP 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PGR、G-17 的水平比较[M(P25,P75)]

2.4 血清学指标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特异度、AUC、最佳临界值

依据近年国内提出的5 项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方法对236 例患者进行评分,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为实验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为对照组,血清学指标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 曲线图。见图1。PGⅠ、PGR、G-17 与五项评分法联合检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见表4。

表4 PGⅠ、PGR、G-17 与五项评分法联合检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

图1 血清学指标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 曲线图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访对防治胃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即癌前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定期内镜复查及病理检査,其具有创伤大、费用高等局限性,而以血液检查为基础的非侵入性方法来筛查胃癌前疾病是一种理想的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检测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联合检测PG、G-17、HP 抗体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筛查中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PGⅠ、PGR 及G-17 在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PG、G-17、HP 抗体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PG 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活性特征,PG 可分为PG Ⅰ和PGⅡ 2 种亚型。PGⅠ主要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Ⅱ除由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 腺也可分泌[6-7]。由于胃黏膜细胞的萎缩、肠化从而使胃底腺大量丧失,其分泌功能下降,从而导致PGⅠ水平下降,而对PGⅡ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2 者比值PGR 下降[8-9]。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Ⅰ及PGR 水平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12]。G-17 主要由胃窦G 细胞和近端十二指肠粘膜细胞生成,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具有重要作用。当胃窦黏膜萎缩时,G 细胞数量下降,G-17 水平降低[13-14]。有研究表明,G-17 水平在胃窦或多灶萎缩者中,明显低于胃体萎缩组[15-16]。胃体萎缩时,因胃酸分泌减少,对G 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胃窦G 细胞分泌胃泌素增多,从而使其促进胃酸分泌[17]。因此也有研究显示从胃粘膜进展至慢性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的变化过程中,G-17 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18]。本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G-17 水平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胃黏膜发生多灶萎缩较多于胃窦萎缩。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阴性组比较,HP 抗体阳性组PGⅡ、G-17 水平升高,PGR 水平降低,原因可能是PG 的生物学作用需经胃酸活化为胃蛋白酶,HP感染时胃黏膜损伤导致胃酸水平下降,胃蛋白酶减少,通过负反馈用使PG 分泌增多,同时胃黏膜损伤后屏障功能降低,使分泌的PG 充分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中PG 水平升高。其次由于HP 初始定植于胃窦黏膜,促进PGⅡ广泛分泌,而PGⅠ升高不明显,PGR 比值有所降低。最近一项我国的研究表明HP感染后血清PGⅡ水平增加了一倍[19]。HP 影响G-17 水平的原因可能与HP 刺激胃窦G 细胞分泌G-17 有关。

尽管部分研究已经证实了血清PG、G-17 以及Hp 检测有助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但研究中各项指标结果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联合检测评估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早在2005 年的欧美学者将PGⅠ、G-17 及HP 抗体进行联合评估,预测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为0.64,特异度为0.93[20]。2017 年国内学者进一步提出5 项血清学指标联合评分系统[5],指出血清学评分越高,逐渐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风险就越高。本研究便依据5 项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进一步证明,与单项检测PG 及G-17 相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联合检测PG、G-17 及HP 抗体可能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靠办法。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喜食腌制/油炸食物等特点,更有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21]提出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纳入年龄、性别、腌制/油炸食物及血清学指标(HP 抗体、PGR、G-17)等7 项指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本部分研究未涉及饮食因素,后期进一步工作拟增加年龄、饮食等指标进行非侵入性指标联合评估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风险。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部队官兵的初级保健和查体中,用血清指标联合检测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预警时,应仔细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血清学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的综合评估能够更精准地预测胃癌高危人群,实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更好地做好部队官兵的医疗保健工作。

猜你喜欢
胃窦萎缩性胃镜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