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术后羟乙基淀粉治疗对上消化道早癌疗效及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

2023-05-11 08:09严娅邱菊夏迪李杨玲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羟乙消化道淀粉

严娅,邱菊,夏迪,李杨玲

消化道系统肿瘤是我国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对我国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一般情况下,消化道系统肿瘤患者临床上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质量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随着近年来内镜在消化道方面的诊疗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居民对健康状态的关注,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有学者指出肿瘤细胞浸润局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层是早期临床消化道系统肿瘤的经典特征,包括早期胃癌、食管癌等[3]。外科手术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传统手段,其具有明确的疗效、低复发率的优点,但仍然具有比较大的手术创伤、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慢等缺点[4]。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是近年来临床中逐渐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术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中该治疗方案与传统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ESD 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5]。近年来临床常采用羟乙基淀粉对手术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损伤,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既往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羟乙基淀粉对行手术患者干预后,有助于改善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提高患者预后质量[6]。但ESD 术联合术后羟乙基淀粉治疗方案应用于上消化道早癌鲜有报道,故本研究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ESD 术联合术后羟乙基淀粉治疗对上消化道早癌疗效及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1132165),将2018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收治的106 例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 例。2 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例)

1.2 入组标准(1)患者符合早期食管癌[7]和胃癌[8]的确诊标准;(2)患者可正常耐受ESD 术;(3)患者肿瘤未见转移;(4)入组前3 个月内未使用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5)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或无法配合研究治疗;(2)临床不符合消化道系统的肿瘤治疗诊断标准;(3)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4)存在严重的免疫性疾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5)伴有严重的代谢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6)患者自主申请退出研究。

1.4 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依照分组不同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段,对照组采用ESD 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SD术联合术后羟乙基淀粉治疗。2 组患者均采用ESD 术治疗,首先使用1.5%卢戈液标记肿瘤,沿肿瘤边界之外的5 mm 区域每间隔2 mm 左右做标记,并注射液体于黏膜下层,将黏膜下层和固定肌层分离,完整地将肿瘤切除,尽可能减少出血和穿孔。若患者病变的范围变大则使用1%浓度的透明质酸钠辅助注射,采用钩刀沿标记外做环形切开。若患者肿瘤范围较小则采用圈套器将其剥离;若溃疡或范围较大,可通过黏膜下注射,便于充分地将病灶区域暴露后剥除。术后依照患者病灶挑选适合的内镜和附件,手术结束后采用预防性的止血方案处置创面。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术后即刻使用生理盐水溶解30 g 羟乙基淀粉静脉滴注,并持续1 周;对照组同期采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 组患者术后均自由饮水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并依照其自身情况补充电解质。

1.5 观察指标记录2 组患者出血率、穿孔率、局部复发率,并在术前及术后4 周时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收集血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LB、DAO 水平,并检测血清中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局部复发率:是指随访过程中患者黏膜切除区域的病理组织学复查发现癌细胞所占的比例。

1.6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比(%)及±s代表计数和计量资料,行χ2及LSD-t检验分析组间数据差异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ALB及DAO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4 周2 组患者血清ALB 及DAO 水平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观察组患者ALB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AO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中ALB 及DAO 水平比较(± s,每组n=53)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中ALB 及DAO 水平比较(± s,每组n=5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ALB 为白蛋白,DAO 为二胺氧化酶

项目ALB(g/L)DAO(μmol/L)对照组观察组P 值<0.001<0.001术前133.14 ± 15.84 1.85 ± 0.28术后4 周121.94 ± 16.95 1.32 ± 0.14 t 值3.514 12.325 P 值<0.001<0.001术前132.91 ± 14.36 1.74 ± 0.31术后4 周148.38 ± 15.52a 0.89 ± 0.18a t 值5.326 17.263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比较术前2 组患者血清中CRP、IL-6 及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2 组患者血清中CRP、IL-6 及TNF-α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IL-6 及TNF-α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每组n=5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每组n=5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CRP 为C 反应蛋白,IL-6 为白细胞介素-6,TNF-α 为肿瘤坏死因子-α

项目CRP(mg/L)IL-6(pg/ml)TNF-α(μg/L)对照组观察组P 值<0.001<0.001<0.001术前2.13 ± 0.74 7.99 ± 0.93 8.92 ± 0.84术后4 周73.84 ± 10.29 20.54 ± 0.79 15.84 ± 0.87 t 值50.604 74.876 41.658 P 值<0.001<0.001<0.001术前2.06 ± 0.84b 8.22 ± 1.02b 9.02 ± 1.02b术后4 周44.19 ± 7.32a 16.43 ± 0.84a 12.10 ± 0.93a t 值41.627 45.233 16.245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4 周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穿孔率及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消化道系统肿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情况下需手术治疗,但由于病程相对较长极易导致患者机体营养不良,而且手术治疗时多需禁食,患者通常因营养不良而影响手术疗效[8]。随着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消化道系统肿瘤的临床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是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案,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辅助化疗药物治疗常导致患者术后肠道菌群紊乱,致使肠道黏膜受损,增加肠源性感染风险[9]。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术后多表现为呕吐、恶心、反流、腹痛及腹胀等多种症状,且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机体容易出现严重营养不良[10]。常规术后干预方案无法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肠道黏膜障碍受损、免疫受抑及炎症反应[11]。

近年来临床中逐渐使用羟乙基淀粉辅助治疗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有学者指出羟乙基淀粉可有效减少中性粒细胞介导组织损伤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利于降低患者微循环渗漏率,维持血液氧合作用,降低机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加速患者机体恢复[12]。有学者指出,人体内血浆白蛋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维持胶体渗透浓度,并可显著调控血管与组织间动力平衡,提供组织营养,并可起到抗氧化、减轻水肿、促进干细胞再生和修复作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13]。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重要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分解的产物,可有效加速肠黏膜细胞更新,在患者术后应激状态下肠道修复需大量营养物质,而肠道黏膜细胞为重要的能量来源[14]。一般情况下,机体内可大量合成谷氨酰胺,但应激状态下机体谷氨酰胺浓度降低,而DAO 是调控体内谷氨酰胺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ESD 术联合术后羟乙基淀粉治疗4 周后,血中ALB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中DAO、CRP、IL-6 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ESD 术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上消化道早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营养状态及谷氨酰胺代谢状态。此外,采用该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并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状态。有研究发现,羟乙基淀粉可有效抑制内皮和中性粒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从而抑制毛细血管的渗漏[15-16]。此外,羟乙基淀粉能够有效抑制毛细血管的渗漏,因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ESD 术联合术后羟乙基淀粉治疗上消化道早癌患者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疗效及血清ALB、DAO 水平。但本研究临床样本数较少,且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研究,有待后续深入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羟乙消化道淀粉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MMT/淀粉-g-PAA的制备及其对铬(Ⅵ)的吸附
猪的消化道营养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铱(Ⅲ)卟啉β-羟乙与基醛的碳氢键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