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2023-05-12 07:49郭艳平张向东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癫痫多态性基因型

张 赟,郭艳平,张向东

(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癫痫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短暂的慢性脑部疾病[1]。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长时间持续发作不能自行恢复,是一种严重的癫痫发作形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2]。因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长时间处于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可造成脑部神经元受损,使得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失[3]。有研究显示,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约有30%~40%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4]。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后常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5]。因此,明确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基因是一种跨膜受体,主要位于人染色体1q23.1,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6],但其基因多态性与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鲜有报道,故本研究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重点分析PEAR1基因多态性与该类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风险人群筛查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标准[7],经临床症状、脑电图等证实;(2)年龄≥18岁;(3)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脑部病变,如颅内占位、脑外伤、脑卒中等;(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长期服用可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者;(2)伴有可影响细胞凋亡的慢性疾病,如自身免疫障碍性疾病;(3)长期酗酒者;(4)其他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者,如阿尔茨海默病。另选择60例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海马硬化等;(2)年龄≥18岁;(3)无癫痫史,无不明原因抽搐、晕厥等病史。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2(35.56±13.46)岁。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0~69(36.75±14.53)岁。2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MMSE评分≥27分,n=40)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MSE评分<27分,n=20)。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认知功能评估观察组患者在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缓解后,意识水平恢复到清醒水平后1~7 d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对照组受试者于来院体检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具体方法为:在安静环境下由同一医护人员采用MMSE[8]进行评估,MMSE评分≥27分为认知功能正常,MMSE评分<27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3 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取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然后进行DNA提取,提取步骤根据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获得的DNA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备用。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PCR-RFLP)检测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041331位点正向引物序列为 5′-GCTTCATCATTACTCTGTAAGCTCTGC-3′,rs12041331位点反向引物序列为5′-CGATCCACTGCTCATCATAGACGCTTG-3′。PCR反应体系(25.0 μL):基因组DNA 2.0 μL,正向和反向引物各 5.0 μL,2×Taq Mix 12.5 μL,0.5 μL超纯净化水。PCR反应条件: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30 s,58.5 ℃、59.5 ℃、72 ℃各变性30 s,72 ℃扩增 5 min,共循环30次。获取PCR产物,采用酶切检测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型。

1.4 资料收集收集可能影响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分型(AA、GG、GA)、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每个月发作频率(<1次、1~4次、>4次)、病程、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未服用药物、服用1种药物、服用2种药物、服用2种以上药物)、起病年龄、MMSE评分、家族史。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MMSE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GG、GA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MMSE评分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PEAR1 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nd MMSE score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2.2 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作类型、文化程度、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家族史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分型、每个月发作频率、病程、起病年龄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Tab.2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ffect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status epilepticus

2.3 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以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每个月发作频率>4次、病程时间长、起病年龄小、低MMSE评分是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

表3 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3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ffect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status epilepticus

3 讨论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发作时间超过5 min不自动停止的现象,若治疗不及时可因循环衰竭、高热、电解质紊乱等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的发生[9]。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癫痫持续状态认识的深入,临床上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不再局限于控制癫痫的发作和缓解,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也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10]。目前,大量研究显示,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1-13],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导致患者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降低,阅读和学习能力减退,计划判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减弱,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寻找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是发现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障碍高风险人群的关键。

多数学者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血管狭窄、炎症反应、脑缺血及其他多种因素有关[14-15]。PEAR1是一种跨膜受体,因其与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关系密切,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其包含22个内含子和23个外显子,长度约30 kb。IZZI等[16]研究显示,PEAR1表达受DNA甲基化驱动,且PEAR1甲基化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呈负相关,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参与机体的炎症状态。炎症反应与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17]。郭宏伟等[6]研究发现,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另有研究显示,PEAR1在卫星神经胶质前体细胞中表达,参与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18]。鉴于此,推测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型可能与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本研究首先比较了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观察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PEAR1基因型和认知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GG、GA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与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每个月发作频率>4次比例、病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起病年龄、MMSE评分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说明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明确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每个月发作频率>4次、病程时间长、起病年龄小、低MMSE评分均是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说明携带AA基因型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故临床上可通过检测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多态性,筛查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障碍高风险人群。此外,每个月发作频率>4次、病程时间长、起病年龄小会增加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分析其原因,患者每月发作频率越高、病程时间越长、起病年龄越小,患者脑部组织损伤次数越多,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也就越高。

综上所述,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是影响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携带AA基因型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猜你喜欢
癫痫多态性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马铃薯cpDNA/mtDNA多态性的多重PCR检测
GlobalFiler~? PCR扩增试剂盒验证及其STR遗传多态性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
BAMBI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基因型鉴定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及功能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