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肾癌,在原始创新中上下求索
——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

2023-05-15 02:26王婧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提供
康复 2023年13期
关键词:仁济肾癌泌尿外科

文/本刊记者 王婧铭 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提供

父辈的期望成就泌尿外科大家

在填写高考志愿之前,郑军华从未想过当医生,学医全然是父亲的缘故。郑军华的父亲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朝鲜,受伤的他得到了医务人员的认真治疗和悉心照料,令他一直心存感激,这促使他下了决心:今后有了孩子一定让他既学医又参军。或许是命运的安排,郑军华高考那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到杭州招生,带着父亲的期许和对医生的敬仰,他正式开启了医学生涯。

“我有个优点,动手能力非常强。”郑军华说,“所以当年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手术基本都让我主刀。”实习期的他已经做过三十多台手术。后来郑军华被分配到了长征医院,面对长征医院的诸多著名学科,他接受了时任长征医院主管医疗的吴灿副院长的建议,选择了泌尿外科。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乃至博士研究生导师,白天他忙碌于临床,潜心于业务研讨;夜晚的台灯下,他仍然孜孜以求。1983年至今,郑军华的从医之路已走过了40年,40年间他从未离开过泌尿外科领域,见证了国家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医学和泌尿外科的蓬勃发展。

医路向前,破茧成蝶

回忆起自己当年读博士期间的课题,郑军华颇为感慨,也很是自豪。那时,关于器官保存的方法和理论还不健全,而器官保存得好坏对后续移植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郑军华阅读了大量的国外文献,发现当时国外也没有器官保存成体系的参考资料和书籍。于是,他花费数年,整理整合器官保存的专业知识,并将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器官保存方面的专业书籍,得到了吴孟超院士的题词和裘法祖院士的作序。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器官保存的专著。我阅读了大量文献以后,脑子里天天装的就是这些东西,立志花两年多的时间,把器官保存的相关知识体系写出来并出版。更让我自豪的是,这本书在后来很多移植手术中都起到了指导作用。”郑军华觉得,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更离不开导师的栽培。如今,郑军华早已从器官保存学研究转向了肾癌的相关临床工作与研究领域。对此,郑军华由衷地感谢自己的导师——闵志廉教授,一位肾移植方面的国家级大专家。

在导师和医院的培育下,郑军华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泌尿外科医生,有时候他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时间见证着汗水和努力,他的手术技术也越来越娴熟。渐渐地,郑军华的手术越做越好,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医者之乐就是救死扶伤

技高人胆大,胆大技更高。郑军华在“技高”与“胆大”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

郑军华教授在医院实训中心指导学生临床实践

“医生,救救我——”那是一位患者的呼喊,声音很弱,却充满了对生的渴求。这位患者来自浙江,晚期肾癌肿瘤重症,肿瘤直径已长到近40厘米,癌栓已沿着下腔静脉生长到右心房,随时有脱落立即导致死亡的可能。因手术风险极大,许多医院不肯救治,家属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上海。

收还是不收?收下后手术怎么做?握着患者的手,当时还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郑军华内心起伏不定。回到办公室,他仔细研究病情:如果不做手术,即使进行靶向治疗等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综合治疗,患者存活时间也不会长;如果进行高难度的手术,稍一不慎,患者就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就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声誉。面对患者的生死、自己的得失,郑军华陷入了沉思。

“救死扶伤是医者的责任,哪怕有一丝希望,也要用尽百分之百的可能去争取。”郑军华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MDT),并作了仔细研究,反复评估,制订了缜密的手术方案;历经4个多小时的手术,披荆斩棘,患者重量达20多千克的巨大肾癌肿瘤被彻底剥离和摘除。术后检查报告显示,患者恢复良好,无全身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连连对郑军华作揖鞠躬,这时的他感到很幸福:“医者之乐,就是救死扶伤。”

立足临床需求,攻克肾癌难题

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因头痛到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脑肿瘤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却指向转移性肾癌。常规治疗束手无措,他转而向郑军华团队求助,经基因检测,被诊断为一种罕见肾癌HLRCC,团队用指南推荐的靶向药物对症下药,使肿瘤得到有效控制。肾癌晚期个体化精准治疗再次创造生命奇迹,而这样的故事在郑军华团队还有很多。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发病率年均增长约6%,30%的肾癌初诊即为晚期,恶性度高、进展快、死亡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没有诊疗标准。郑军华带领团队在创新早期肾癌的微创根治手术和晚期肾癌的个性化精准治疗上领跑行业。

“我们聚焦肾癌,一切从临床需求出发,用基础研究解决临床问题,再回归临床来验证结论。”郑军华认为,临床研究要回答患者关心的问题,将疾病诊断的疑点、临床实际的难点作为研究的起点,善于发现并精准验证临床新概念。

早期肾癌,腹腔镜保肾手术上海“第一人”

早期肾癌隐匿性高、症状不明显,郑军华团队建立了肾癌分型和精准治疗新策略,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使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高达96%;制定了“早期肾癌切除标准”并纳入指南共识,为规范行业建章立制。

腹腔镜下的保肾手术是早期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0 多年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被称为“钥匙孔”技术,郑军华刻苦钻研,终成上海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第一人”;又率先在沪开展腹腔镜下肾脏部分切除手术,累积手术量上万台,其中重症手术逾3成。

在郑军华的带领下,团队建立了早期肾癌微创治疗新模式:创新无阻断免缝合术,术后肾功能损伤率下降25%;将智能3D影像分析技术用于机器人保肾手术……在全国和上海同级医院中,仁济连续6年肾癌手术量排名第一;2021年手术1400例,占上海市级医院同类病例总数的24%,患者均次手术费用最低,药占比最低,平均住院时间最短,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创立中晚期肾癌临床综合治疗“仁济模式”

相比“术”的技术革新,郑军华更看重外科之“道”——探究肾癌转移的发病机制。“手术只能切除肿瘤,弄清肿瘤转移的原因才能切断转移的途径。所以,我们研究肠道菌群与肾癌的关系,实施基因检测,分析免疫治疗对哪些人有效……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一定要关注分子外科学。”

转移、复发、耐药,是困扰晚期肾癌的三大临床痛点,为此,郑军华团队创立中晚期肾癌临床综合治疗“仁济模式”,尤其专注新的肿瘤标记物、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免疫微环境、先进研究模型的构建、肾癌靶向和免疫药物等研究;开设个性化治疗专病门诊,成立MDT攻克疑难病例,并牵头制定相应的上海标准,大大提升了晚期肾癌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面对未知和未来,医生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博思审问、突破惯性、勇于挑战,在0到1的原始创新中上下求索。”郑军华说。

站得更高,是为了看得更远

郑军华是一位专家型、复合型管理人才,曾先后在长征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仁济医院4家大型三甲医院工作。2021年,郑军华被任命为上海仁济医院党委书记,管理起这所1844年就成立的百年医院,而泌尿外科恰恰就是这所中国顶流医院的强势学科之一。如今,郑军华期望在前人的基础上,让仁济医院的泌尿外科更上一层楼,引领潮流,走向世界。

当下,肾病的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仁济医院泌尿外科共有9个亚学科,年度门诊量近40万人次,泌尿疾病的收治量最高达到27%。郑军华说:“我们要加强基础性的临床研究,将亚学科做深、做细,让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事;未来的医学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医院还应改善服务流程,建立患者数据库,降低治疗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切实考虑患者的安全和便捷。”

猜你喜欢
仁济肾癌泌尿外科
便捷的交通让生活丰富多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血脂水平对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分析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PDCA循环在泌尿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