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发展

2023-05-16 16:06张蒙
科技资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突发事件

张蒙

摘要: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与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推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加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是关键之举,同时也是有效减少或限制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和损失的重中之重。为推进中国式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文章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以加强构建大安全大应急为主体思想,探讨了我国首都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 应急救援 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by Thoroughly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ANG Meng

(Beijing Academ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ointed out that national security is the bedroc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building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China, and that we must resolutely pursue a holistic approach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promote national security in all areas and stages of the work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so as to ensur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At present, the frequency and impact of emergencies in China often exceed people's expectations, and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is the key mo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ency rescue force system, and is also the priority to effectively reduce or limit the harm and loss caused by emergenc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styl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apability, and build a safe China at a higher level, this paper thoroughly implements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forces of China's capital with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ory as the guid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safety and great emergency as the main idea,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Emergency rescue; Natural disaster; Emergency

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确定有效和高效的行动和措施,以减少突发事件的造成影响[1],因此应急管理不仅事关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经济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2]。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3]。

自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全面加强首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形成了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以驻京部队为突击、以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首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全社会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极端天气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传统领域安全风险和新业态风险交织并存,突发事件发生的非常规性、偶然性不断增强[4]。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面临着对超大城市安全治理的迫切需求以及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更高要求。在此情况下,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应急管理担负的职责使命,明确认识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给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梳理总结首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查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有针对性的提出思路与对策,对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急管理工作新要求

“十三五”期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务院办公厅应急管理办公室等13个相关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并组建应了急管理部,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始迈人新时代[5]。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势正在逐渐释放,但改革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历史的观点、系统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同时对应急管理工作也明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5]。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应急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深入貫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理解把握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加深对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把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点,更加注重精准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真改实改、及时检验评估、积极主动探索,扎实有力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坚定不移走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新路子,努力使中国应急管理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2 北京市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顶层规划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2.1.1建设规划有待完善

面对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领域拓宽、统筹行业部门增多、防抗救融合度增强的新形势新特点,应急管理机构在更加有力地整合全市应急资源、统筹推进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方面缺乏统筹规划,队伍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2.1.2职责边界亟待明晰

虽然形成了关于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但是市级行业管理部门对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责任切分不明晰、社会应急力量的业务主管单位不明确,队伍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2.1.3建设标准不够统一

特别是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除煤矿行业外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建设标准。虽然北京市相继出台了10个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的地方标准,但覆盖面还不够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首都地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2.2指挥协调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2.2.1指挥调度还不够顺畅

上下联动一体贯通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尚未形成由市区两级应急管理部门牵头、专项指挥部密切协作、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有效支撑的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体制机制。

2.2.2协调联动还不够高效

京津冀区域协调联动方面,三地在监测预警、资源共享、协同处置机制建设等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联动方面,统筹协调各级政府、各专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军地、央地救援队伍协调联动方面,与相关国家部委、驻京部队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部(分)队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2.2.3社会动员还不够充足

基层应急工作统筹协调力度亟需加强,组织动员各种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面向公众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的场所不足,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和自身应急准备仍需增强。

2.3专业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3.1多灾和巨灾应对准备不足

针对多种灾害同时降临和造成巨大灾难的风险,在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规模和实战能力、应急决策指挥机制以及必要的物资、场地保障上仍有较大差距。例如:市消防救援总队作为本市地震、山岳、水域等非传统灾害事故救援的国家队,在人员素质、装备建设、培训体系、综合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影响了现场应急处置效果。

2.3.2装备物资支撑有待强化

从全市情况看,无论是市级还是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专业装备配备数量不足、配置老化的问题,尤其是大型特种设备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比如,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市级危化救援队伍,普遍缺乏物质成份检测、专业防爆吸附等设备,无法对危化品成份种类进行识别、不能有效吸附和抽取污染水源的泄漏物,对及时有效遂行应急救援任务带来了不利影响。

2.3.3专业能力提升瓶颈突出

市区两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普遍没有属于自己的、專门用于专业训练和综合演练的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队伍实操技术能力的提升。各类救援队伍人员普遍缺乏与专家团队在自救互救、风险识别、救援善后、体能储备等基础性、通用性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的有效交流,以及相关专业培训。

2.4综合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2.4.1队伍人员结构比例失衡

除驻京部队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部(分)队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整建制人员外,其他各类救援队伍均由专职和临时聘用人员混编组成,专兼职比例失衡,年龄结构不均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化水平低。

2.4.2应急储备站点布局不够合理

从近年来处置突发事件实践看,危化、水域、地下空间等应急救援队伍中普遍存在应急基点数量较少、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部分产业集聚区、事故易发区、新兴高危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还有待加强。

2.4.3意外伤害保险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目前,多数企业为专业抢险救援人员缴纳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但保险额度普遍较低,社会应急力量在从事各类救援行动中为队员购买意外商业保险的更是凤毛麟角,直接影响了救援人员的切身利益。

3 对策与建议

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思路,着力构建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首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3.1统筹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顶层设计

3.1.1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

围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急救援力量发展规划》明确的10项任务和6大工程,加大规划实施的综合协调和统筹力度,推动各项任务和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1.2探索推进应急保障立法

借鉴国内外应急保障有益做法,研究推进北京市应急保障立法相关工作。区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等不同队伍类型,分类建立健全具有首都特色的工资福利、意外伤害保险、优抚优待、技能培训、典型事迹宣传等保障政策。

3.1.2推动完善军地应急协作联动

进一步细化商请动用驻京部队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部(分)队参加应急和非应急任务的工作流程及审批程序,根据突发事件处置需要及时商请动用驻京部队应急救援力量支援开展处置工作。

3.2靶向施策抓好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3.2.1扎实推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加大高危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健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地方标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准入制度、分级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队伍管理层级化、专业化、区域化。

3.2.2全力支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市消防救援总队的城市消防、地震救援、高空山岳救援、水域救援、核生化救援、有限空间救援、特种设备救援等专业能力建设。

3.2.3大力提升基层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水平

研究探索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由辖区内民兵、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人员组成一支或多支规模适度的专兼职应急小分队,在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等人员密集型单位和高风险场所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研究制定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规范,积极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协议部署、购买服务、征用补偿、公益志愿等方式,支持鼓励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

3.3着力构建高效顺畅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3.3.1完善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体系

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依托全市大数据平台及“一网统管”建设,搭建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构建贯通市级专项指挥部和市、区、乡镇(街道)以及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立体化、扁平化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3.3.2建立多灾和巨灾场景的通信保障体系

建立安全可靠的“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网络,加快推进多种通信终端融合联通管理,加强快速反应、前突侦查、信息采集、现场组网、数据协同能力建设。

3.3.3建立多灾和巨灾场景的通信保障体系

结合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协调联动,进一步提高三地应对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工作互联、预案互补、信息互通、力量互援、救援互动水平,形成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强大合力。

3.4全力推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升级换代

坚持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加大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投入力度,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部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装备升级换代。

(1)针对高层、地下空间、石油化工等灾害现场,围绕侦查检测、人员搜救、有毒物质定量定性检测分析等难点,着重考虑配备新型搜救设备、远距离音视频通讯设备、快速多功能有毒有害物质定量定性分析、长时间照明、疏散指引等装备。

(2)针对重、特大事故现场,围绕人员侦查、近距离救援等难题,重点加强履带式或轮式侦检机器人,侦查、照明、载重无人机等新型智能化装备的配备。

(3)针对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增配玻璃幕墙专用破拆装备、全功能切割锯、水下破拆工具组、电动破拆工具组等新型破拆设备,通过有序推进装备升级换代,大幅度提升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4 结语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做好今后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应急管理工作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应急管理担负的职责使命,加快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努力使中国应急管理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 STEFANO G, PETRA M, ANDREA P,Sharing the Post-earthquake Situation for Emergency Response Management in Transborder Areas: The E-Atlas Tool[J].Safety Science and Resilience,2022, 72-86:2666-4496.
  • WU Q,HAN J W,LEI C Q,et al.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hina: A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21,55:102075.
  • 杜佳音. 习近平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21.
  • 中国政府网.把握时代新机遇 谋划事业新发展—解读《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EB/OL] (2021-11-30).http://www.gov.cn/xinwen/2021-11/30/content_5655030.htm.
  • 李俊嘉,張远.新时代背景下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加快互融互促探析[J].今日科技,2022(9):63-65.
  •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猜你喜欢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年困难时期的背景原因分析与思考
关于提升武警部队应急救援行动中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