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力系统抗干扰继电保护方案研究

2023-05-17 10:53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彭飞夏玉坤夏冰
电力设备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关联性继电保护电阻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彭飞 夏玉坤 夏冰

1 引言

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是当代社会人民生活与工作的基础。想要保证生活安全稳定,就必须保证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就是电网安全的一道重要的防线,想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就需要首先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精确地提取收集采样信息,是保证继电保护功能的重要步骤,互感器正是一种可以采集电力系统信息的传感器。但是如果采样信号出现异常,就会直接导致继电保护方案失效,出现保护装置误动或者装置拒动的情况。在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中,将电磁感应原理作为电流转换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故障电流过大或者二次负载过大等情况下,十分容易出现饱和情况,电流采样数据会出现异常,进而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在被干扰的情况下出现不正确动作[1]。因此,想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安全运行,就需要首先确保其不会被干扰。为合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本文在高压电力系统中,以抗干扰为主要目标,设计了一种新的继电保护方案。

2 建立继电保护数据关联性模型

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抗干扰的保护时,需要首先建立相关数据的关联性模型。在关联规则数据库样本中建立子集,将特征项集合分为三类,分别为设备属性、缺陷属性和缺陷等级。由此可以得到数据挖掘对象的特征属性:

式中,Dp表示数据挖掘对象的表达式;Wf表示数据挖掘的特征属性;La表示电力系统设备缺陷部位类别;Qb表示电力系统设备缺陷原因;Jc表示缺陷等级;Bd表示严重缺陷部位;Ce表示抽象元组结构[2]。通过上述样本关联子集,建立继电保护文本词典。

为方便日后针对电力系统的保护,需要将原本的缺陷数据进行清洗,使用分词结构建立文档,对文档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改正与识别。依据现有的分词结构,提取有用分词与无用分词,更改并重建分词词典。在数据的预处理过程中,则可以使用正则化表达的方式,建立词典的处理引擎。综合预先设定的文字信息,结合其他成员的协助,对照不同的表达对象建立数据文档,并将原始的数据文档与剔除对象一一匹配[3]。当某一个单词的频率反复出现后,可以计算其使用频率。

式中,Pm表示单词表中第m个词汇的出现频率;K表示语料常量;fr表示单词在整个排名中出现的次数。

在上述文本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存在一个信息熵的概念,可以获取信息量化程度[4]。计算信息量化程度的数学期望:

式中,E(x)表示信息熵量化程度的数学期望;Pk表示继电保护文本缺陷的语料信息熵;Pi表示词库中第i个词汇出现的频率。分别建立各语料库中词汇的重要性,并统计其重要程度,建立关联性模型。

式中,IDf表示任意两个继电保护数据的关联性;Nm表示语料库中的文档数量;Hf表示词汇的有效信息。IDf一般大于0 且小于1。当IDf接近1 时,证明该数据具备较大的关联性;当IDf接近0时,证明其关联性较弱。

结合继电保护专业词典,构建词汇表空间,生成继电保护数据的关联性数据库,并在赋值生成向量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算法分类器,建立所有数据的关联性保护模型。

3 设计继电保护抗干扰算法

综合上述方法,设计一个高压电力系统抗干扰继电保护算法。

继电保护抗干扰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在互感器断线自检过程中,若检测到互感器没有断线,则继续检测下一个互感器的安全性。若检测到确实断线,则需要分别测试CT断线情况与PT断线情况。分别保留电压判据和电流判据,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熵,判断是否存在区内故障[5]。若区内故障存在,则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若区内故障不存在,则继电保护装置不动作。由此可以得到一个高压电力系统下的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方案。

4 试验分析

4.1 高压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为测试上文中设计的高压电力系统抗干扰继电保护方案的有效性,建立仿真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如图2所示,该高压电力线路中存在两个电阻,分别为R1 和R2,在电阻两侧有两个母线A 和B,母线的旁边和两个母线的中间点存在三个故障点,分别将其标记为F1、F2、F3。设置输电线路的采样频率为4000Hz,周期内的采样点数量为100,电压整定值为0.54,电流整定值为0.22,数据窗口的保护时间为10ms。

4.2 故障制动测试

通过仿真模型,分别获取A 区母线和B 区母线在不同故障点下的保护判断结果,A 区母线保护判断结果见表1。

表1 A区母线保护判断结果

B区母线保护判断结果见表2。

表2 B区母线保护判断结果

由表1和表2可知,当F1点、F2点、F3点分别发生故障时,A 区母线与B 区母线在故障发生后10ms时的保护判断结果。在不同的故障场景下,线路保护判据均能够可靠制动,没有发生误动情况。

4.3 不同过渡电阻保护灵敏度测试

在仿真模型的首尾两端以及中点部位分别设置接地故障,逐渐增大过渡电阻值,使其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Ω,以此记录线路保护判据是否会发生改动。线路两端故障时过渡电阻能力测试见表3。线路中段故障时过渡电阻能力测试见表4。

表3 线路两端故障时过渡电阻能力测试

由表3 可知,当线路两端故障时,电压判据在过渡电阻小于500Ω 时均具备动作能力,电流判据则只有当过渡电阻小于700Ω 时才具备灵敏性。在表4 中,当线路中段故障时,电压判据在过渡电阻小于200Ω 时正常工作,电流判据则在过渡电阻小于700Ω 时工作。综上所述,线路两端故障时的继电保护能力优于线路中段故障。

表4 线路中段故障时过渡电阻能力测试

5 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高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方法。在无法判断数据是否正确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技术,对现有的继电保护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同时设计算法,研究继电保护方案的抗干扰方法。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在任意一个故障模式下,该保护方案均能够正常工作。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继续处理非规范型的数据类型,建立更可靠的数据挖掘模型,并输出文本处理结果,得到精度更高的分类器。

猜你喜欢
关联性继电保护电阻
电阻大小谁做主
巧测电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电阻焊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几点探讨
基于multisim13.0负电阻在电源中作用的仿真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