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探析

2023-05-18 22:24马骁骏祝捷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新媒体时代学习策略

马骁骏 祝捷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各类节目制作与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节目信息资源上,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自媒体风起云涌,尤其是短视频的拍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加上人工智能虚拟主持的出现,广播电视主持人受到冲击。传统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转型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播音与主持行业提出了挑战和要求,除了各媒体播音员和主持人对此要引起重视外,正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也要有清醒的认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综合型的高素质传播人才。文章在剖析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行业特征、传统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容易遇到的发展瓶颈、新媒体时代所面临发展机遇等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提出了适应新要求、争取好发展的三大策略: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德行修养的立业灵魂,要通过学习锻造出立场坚定和迎接挑战的精神力量,学习做好“把关人”;二是必须有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更好地拉近与受众距离的良好心态,学习做好“全能人”;三是必须勇于创新和实践,不断拓展粉丝群体,更多元地展现自己的艺术魅力,学习做好“小超人”。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学习策略;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137-04

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报刊、广播、电视分别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媒体,互联网和手机则为“第四”和“第五”媒体,后两种通常被称为“新媒体”[1]。新媒体环境为节目制作和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自媒体风起云涌,尤其是短视频的拍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加上人工智能虚拟主持的出现,广播电视主持人受到冲击[2]。传统广播电视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转型和对新知识的学习已经刻不容缓。对于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要正视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德行修养,努力学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锻造立场坚定和勇于应对挑战的精神力量;充分认识新媒体,努力成为多位一体的传播角色,利用新技术更多元地展现主持的艺术魅力;还要有积极拥抱新媒体的心态,敢于创新和实践,利用新媒体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不断拓展粉丝群体,增强传播效果。

一、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行业的特征

(一)自媒体让传统播音主持人关注度降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平台上涌现的大量自媒体,凭借互动性强、创作成本低、传播效率高等优势,赢得了受众的普遍青睐。

近年来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各大平台每天产量过万,直播的发展速度也超乎想象。大批量产生的网红,让传统的主持行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以往传统广播电视主持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持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率、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但是随着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作用被大大削弱。短视频不需要主持人串聯,会直接把最精华、最高潮、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呈现给受众。短视频等媒介形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受众对其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传统媒体,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广播电视主持人“远在台上”的神秘感和“高不可攀”的形象被破除,受关注度明显降低。

(二)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主持互动性优势凸显

智能手机不仅是人的延伸,媒体的延伸,也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使各种信息都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地传播,使媒体的服务延伸到人的手边、耳旁和眼前[3]。不管什么形式、什么风格和播出时段的媒体节目都能在手机上进行二级、多级传播,而具备碎片化传播等特征的新媒体对主持人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主持人,新媒体主持人入行门槛不高,限制条件较少,个性化色彩浓厚,善于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主持节目,用生活中自然的副语言与受众互动,擅长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活力和热情,容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他们打破了传统节目的束缚,内容广泛、新颖,主持语言随性、幽默且充满了智慧,主持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凭借较强的互动性和融合性受到追捧。

(三)新媒体技术要求主持人个性更加鲜明

新媒体技术整合声音、文字、图像、语言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多媒体信息的融合与沟通,促进了传播内容与受众更高水平的共享。如今,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不存在,多种多样的数字化媒体迅速发展,丰富多彩的节目层出不穷,让受众目不暇接[4]。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新媒体满足了受众的求新欲望和审美追求;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新媒体也加剧了受众的选择困难和审美疲劳,形形色色的节目内容甚至将主持人包裹和掩盖。

所以,在新媒体节目中,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起到了关键作用。新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节目内容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内外兼修,在研究受众喜好和兴趣的基础上做到个性突出,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主持人必须以良好的形象和独特的主持风格吸引受众,为信息传播环节加分,避免受众流失和被人工智能替代。

二、传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容易遇到的发展瓶颈

(一)专业角色过于单一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只能长期采取单一模式化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互动较少,缺少独特的个性化表达,缺乏社会认同感。而新媒体时代,为了满足多元化的受众需求,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应运而生,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限制也越来越少,新兴的频道、频率、平台和栏目等为播音员主持人创造了展现自己的极大空间。当然,专业领域的节目内容也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性,全天候、日常性的现场直播更容易让主持人的专业水平在受众面前展露无遗。如果播音主持人平时忽视补充和完善专业知识,就可能随时被行业淘汰。

(二)受众范围受到局限

当今时代,人们更喜欢从新媒体获取信息,因为新媒体具有及时性和便利性,能带给受众强烈的交互感。在新媒体上,受众不仅可以轻松自由地选择和定制自己想要的信息、商品和服务,还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评论。传统媒体已经不是受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井喷式发展的新媒体不可避免地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受众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自然也对传统播音员主持人逐渐产生距离感,对他们的关注度也随之下降[5]。

鉴于此,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传统播音与主持岗位的从业人员的粉丝就会不断减少,优势递减,他们个人及其所在媒体和节目的传播范围也会不断缩小,发展受限。

(三)个性模式相对刻板

传统媒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大多数是由设置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再经过广播电视机构的遴选或通过各种主持人大赛等途徑走上播音主持岗位。

在进入高校之前,他们就经历了较为程式化的高考艺考阶段的学习和备考,进入高校后再经历体系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训练,绝大多数人在大学毕业时就已具备形象好、声音好、表达好的专业素养和特质。因为学习内容和途径基本相同,所以,传统媒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受众面前往往体现出同质化的形象气质模式。他们有相似的发声方式和形象气质,甚至职业生涯中的嗓音、发型和服饰风格都较难突破和改变。和新媒体平台上无拘无束、个性张扬的非专业主播们相比,传统媒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难免给人单一和刻板的印象。

三、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面临的新机遇

(一)平台多

新媒体是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利用数字、网络和移动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6]。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及时性、海量性和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又衍生出增长速度快、全面渗透日常生活、信息碎片化视频化、直播互动便利频繁等新的发展趋势。其传播信息量大、用户需求量大、平台数量剧增,为即将从事播音与主持事业的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大展身手的舞台和就业机会。

(二)实力强

就目前来看,从事新媒体播音主持工作的门槛比较低,特别是很多网络媒体主持人从没接受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他们的播音与主持水平参差不齐。但需要看到的是,新媒体并不是对于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没有要求,更不是不需要行业规范,只是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势头过于迅猛,有关部门还有待规范和完善准入标准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主持能力的人才,才是行业主流,才能引领行业未来。

(三)多样化

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节目主持形式趋于多样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就是一个优秀的范例,新媒体栏目《主播说联播》经常把播音员从演播室拉到新闻现场“说新闻”[7]。播音员本就具备应用有声语言准确传达信息的能力,深入新闻现场更是让他们如虎添翼。他们从记者和主持人的双重视角解读新闻事件,引导舆论方向,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价值力量。另一方面,信息内容的播出形式趋于多样化。现在传统媒体在播出节目的同时,也在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不同的受众,拓展了信息传播范围。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广播节目也在“央视频”平台全天候同步视频直播。

四、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应遵循的学习策略

(一)学习做好素质过硬的“把关人”

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节目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牢记社会责任,坚持正确导向,自觉遵纪守法,信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8]。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应该着力强化个人的人文精神,为即将从事的播音与主持工作打好基础,只有具备正确的社会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才能在节目主持中与受众形成广泛的共鸣,让受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从而提升受众的认知能力。

随着平台媒介的日益增多和“粉丝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媒体或个人为了博得更多粉丝的眼球,吸引更多的流量,不惜铤而走险,“标题党”肆虐,节目内容泛娱乐化、媚俗或者低俗,甚至制造虚假新闻,或者干脆侵权剽窃别人的作品。深入分析后发现,“把关人”的缺席或失职是主要原因。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理论认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9]。在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多声音、多元化的发展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主流,把关则出现了明显的角色泛化和不确定性,往往被弱化,对此不得不引起重视,因为“把关人”的角色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或缺的。现实生活中,媒体形态、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新媒体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有节目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肩负着义不容辞的把关责任,甚至比在传统媒体中把关的责任更重,不仅要注重新闻价值,还要把关新闻的真实性,承担起舆论引导责任。

这一重要责任,有赖于每个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拥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有能力把好播音与主持的最后一道关口,正确引领舆论导向,树立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和播音主持人形象。

(二)学习做好多位一体的“全能人”

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面临转型的问题[10],他们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得不转型,必须由原来在播音室或演播厅的播讲人角色,转型到新媒体节目多位一体综合型“全能人”角色,以记者和主持人等双重或多重身份承担起采访、编辑、制作、播出、推广等工作。以新闻采访报道为例,电视媒体和视频媒体往往会选派采访、拍摄和播音主持等多种能力集一身的人到达新闻现场,以便及时获取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加工整理和传播报道[11]。

记者与主持人的边界已经不再清晰,这也意味着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刘洋为例,她虽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科班出身,但能迅速进行思维转型、业务转型,主动做“抓起笔来能写、对着镜头能讲、举起手机能拍”的多面手,一次次现场直播和一条条有温度、有厚度、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化作了凝聚人心的正能量,深得受众喜爱。

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重视拓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全方位技能,以苏州大学为例,隶属其传媒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建立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它包括两个重点方向:一是立足于传统媒体节目需求,以培养新闻节目播音和综艺节目主持为主体;二是立足于新环境的市场需求,以培养新媒体口语传播人才和“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重点。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媒体环境,在校学生既要掌握播音与主持的核心专业技能,又要具备媒体和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策划、创意、采、写、编、导、摄、制等其他专业传播技能。除了要扎实掌握专业训练课程(如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还要学习人文艺术类、新闻传播类的基础教育课程和其他影视创作类、新媒体艺术类的实践课程,以及全校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等[12]。

(三)學习做好敢于实践的“小超人”

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媒体的播出形式丰富,打破了过去录播的节目形式,多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播音员主持人不能只依赖播报记者编辑采写的稿子,而是要亲自参与策划和写稿。这样一来既能满足传播的时效性需要,提高竞争力,又可以让播音员主持人形成独特的主持魅力,更能优化播出效果。因此在大学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就要做好各方面准备,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参与传播全过程的复合型技能,台前是记者、主持人,幕后是编导、剪辑,台前幕后切换自如。

当然这一阶段的实践必不可少,学生要勇于创新实践,积极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面对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创设自媒体,拥抱“微传播”[13]。现阶段,学生们有条件自主创建自己的电台、直播间或公众号,以参与实践。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注册自媒体账号,发布音频或长短视频节目,或者进行网络直播,积聚了超百万的粉丝[14]。刚起步的时候,学生们难免遇到困难,选题、拍摄、剪辑、制作、主持等都会成为繁重的负担,但随着逐渐熟悉和优化各个环节,定期发布的规律一旦养成,其就成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关心社会热点、提升媒介素养、输出优质内容的重要实践平台。

如果在校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掌握包括播音与主持在内的复合型技能,把自己打造成无所不能的“小超人”,这将为今后正式走上播音与主持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会助力他们早日实现成为优秀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梦想。

另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也对播音与主持人的发展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大赛将过硬的舆论导向把控能力、笔头口头表达能力、节目直播互动能力、多媒体熟练应用能力、人格化个性传播能力等“超人”的复合型条件作为评比标准,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努力提高政治水平、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毕生追求的目标[15]。

五、结语

笔者尝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在读学生提出了适应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发展策略。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应重视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认清时代的需求和自我发展目标,牢牢抓住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炼,将自己打造成思想过硬、多位一体和敢于实践的综合型高素质传播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要求、争取好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发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优势,强势立足,勇于创新,抢占市场,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程洁.网络传播学[M]. 3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3.

[2] 罗弈为.广电媒体争相入局元宇宙,虚拟数字人竞争白热化[EB/ OL].陕西广电-广电观察,http://www.sxtvs.com/sxtvs_gdgc/a/2022/09/01/20870753.html,2022-09-01.

[3] 谢金文.媒介与社会:新闻传播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22.

[4] 焦洋.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特征及发展途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11):182-184.

[5] 李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转型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65-67.

[6] 朱首清.新闻传播前沿20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79.

[7] 邹颖婧.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7):129-130.

[8] 吴洁如,李飞.浅析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的坚守与应变[C]//鲁景超.播音主持艺术16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1-8.

[9] 余子纯.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探究[J].新闻传播,2020(9):47-48.

[10] 李歌朗.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2,38(4):100-102.

[11] 梁亚宁.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策略[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143.

[12]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介绍[EB/OL].苏州大学-本科招生,https://zsb.suda.edu.cn/view.aspx id=2698,2023-01-08.

[13] 查锴.主流媒体微传播力提升路径[J].城市党报研究,2022(12):44-47.

[14] 吴桐,许子璇.新媒体时代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研究[J].时代报告,2020(10):107-109.

[15] 姚喜双.播音主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8-207.

作者简介 马骁骏,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祝捷,副教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广电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中国播音史、播音员主持人评价标准体系、播音主持语言评价、电视新闻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新媒体时代学习策略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