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实践中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的方法探究

2023-05-18 11:29康阳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

摘要:为保障出版物质量,各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以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各项专项检查活动。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出版物质量,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已经常态化。文章对书稿中常见的字词错误及其成因、如何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展开探究。文章认为,根据《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出版物中的文字差错主要包含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繁体字、不规范用字、生僻字显示错误等,词语错误主要包括词义不当、词性错误、词语的感情色彩误用、成语误用、敬谦不当、代词误用等。文章提出,要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首先应厘清字词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研究发现,字词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主观上,编校人员对形近字、音近或音同字、近义词、成语渊源、敬谦词等缺乏积累,加之面对稿件时没有辨析字词在意思上的区别,导致形近字误用、音近或音同字误用;客观上,使用五笔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录入文稿,容易导致稿件写作环节和排版录入环节出现大量形近字误用、音近或音同字误用的情况。

关键词:编校质量;字词错误;身份意识;责任意识;疑错查证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227-03

为保障出版物质量,各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以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各项专项检查活动。

近年来,我国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已经常态化,对不合格出版物的处罚力度相当大:所出版图书存在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出版单位,不仅要在指定时间内收回不合格图书,而且在书号申领及参评某些奖项的资格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不合格图书的责任编辑将受到严厉处罚[1]。

笔者从事编校质量检查工作多年,接触过大量编校差错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字词错误的数量占所有编校差错的一半以上。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能够大幅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为此,本文对书稿中常见的字词错误及其成因、如何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展开详尽分析。

一、书稿中常见的字词错误及其成因

根据《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出版物中的文字差错主要包含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繁体字、不规范用字、生僻字显示错误等[2]。词语错误主要包括词义不当、词性错误、词语的感情色彩误用、成语误用、敬谦不当、代词误用等。

要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首先应厘清字词错误产生的原因。下文将分类剖析各种字词错误及其成因。

(一)错字和生僻字显示错误

错字,主要是指字形结构上的错误,即使用了原本不存在的字。使用电脑录入,出现错字的可能性较小,除非因生僻字无法录入,排版编辑造字时出现疏忽。如“赵孟頫”的“頫”,录入时左右两部分都需要人工造字,但排版编辑可能因大意将左半部分写为“兆”,右半部分写为“页”,从而出现错字。

生僻字显示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排版软件不支持显示某些生僻字,而编校人员在编校时又没有注意到文稿中出现的不恰当的空格、问号、感叹号等。如书稿中引用了鲁迅《补天》中的“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 眼”,“ ”显示成了“?”[3]。

(二)别字

别字,是指该用此字却误用了彼字,造成表意錯误。别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形近字、音近或音同字缺乏深度的辨析。形近字,也就是字形非常相似的字,如“桃花”和“挑花”,“自己”和“自已”等。

随着拼音输入法的广泛使用,因读音相近或相同而导致误用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无论是写稿录入、编辑加工还是排版,都可能因读音相近或相同而导致误用,如将“权利”写为“权力”,将“钩子”写为“勾子”。

(三)多字、漏字和倒字

多字,是指文句中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文字,造成语义不通或成分冗余,如“他真的是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是”字重复。

漏字,是指文句中缺少了必须出现的文字,造成语义不通或成分残缺,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非伟大的作品”,漏掉了“常”字,造成表意错误。

倒字,是指字的顺序颠倒,造成语义不通。

出现多字、漏字和倒字,多是因为编校人员在编校时不仔细,没有做到书稿内容入眼、入脑、入心。

(四)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

不规范用字,是指在《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国家宣布废止的简化字、淘汰的异体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等。为消除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新闻出版署于1992年发布《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要求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必须使用规范汉字[4]。中文简体出版物应使用简体字,同时避免繁简不一致的问题[5]。

在编校实践中,出现错误最多的情况是书稿中存在已经被简化的繁体字和已经被淘汰的异体字[6],如“摧撓”的“撓”应为“挠”,“其文又慼而能谐”的“慼”应为“戚”。此外,书稿中有时还会出现错误简化的情况,如将繁体字“壠”想当然地简化为“垅”。

造成不规范用字的原因,多是编校人员对《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等不熟悉,或缺乏查证精神[7]。

(五)词义不当

如果说形近或音同、音近是导致字词错误的重要原因,那么对词语意思辨析不清,就是导致字词错误的关键因素。只有弄清楚词语在意思上的区别,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字词错误的出现。如“以我的一切,兑换我想要的自由”中的“兑换”,意为“用证券换取现金,或用一种货币换取另一种货币”,如“兑换现金”。而此句中“我的一切”和“我想要的自由”均不是货币或证券,因此不能使用“兑换”,而应使用表示“相互交换;对调”的“对换”[8]。

(六)词性错误

出现词性错误,主要是因为编校人员在编校时没有注意划分句子结构,或不清楚某些词语的词性,导致本该用名词做主语或宾语时,错误使用了动词,或本该用动词、形容词做谓语时,错误使用了名词等。如“这种播放量动辄过百万的视频之所以获得粉丝的拥趸,一方面是因为……”,其中“拥趸”是名词,意思是“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等的支持者”,“获得粉丝的拥趸”明显语义不通,应把“拥趸”换成“支持”“追捧”等[9]。

(七)词语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词语中蕴含的对人事物的不同态度。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可以将词语分为含否定态度的贬义词、含肯定态度的褒义词,以及不褒不贬的中性词。

书稿中时常出现的问题是褒义词贬用,或者贬义词褒用。如“她就是个小家碧玉,上不得台面”,从“上不得台面”可以看出,作者对“她”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不宜用褒义词“小家碧玉”。

造成词语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的原因,主要是编校人员积累不够,望文生义,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和使用词语[10]。

(八)成语误用

成语的形成一般有其特殊的背景,即出处。成语的出处对成语的含义有很大影响。编校人员要注意成语适用的对象,以及成语的感情色彩等,不能仅看字面意思。

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主要有望文生义、适用对象不恰当、感情色彩不适用等。如“韩国队先进2球。被逼到绝路的中国队反戈一击,最终以3∶2的比分夺得了冠军”,句中的“反戈一击”,意为“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中国队和韩国队本就是对手,中国队并不属于或拥护韩国队,因此不存在“反戈一击”一说。此处的“反戈一击”应改为“绝地反击”[11]。

(九)代词使用错误

代词,是指代替名词、动词等的词语,主要包括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书稿中主要出现的是人称代词错误、指示代词错误。

造成代词使用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编校人员没有分清楚代词指代的对象。如“医护人员用她们的‘逆行诠释着什么是至善”,就性别而言,医护人员中男女都有,用人称代词来指代这类人时,应用“他们”而非“她们”。此外,代指个体的“他”“她”“这”“那”等,容易和指代群体的“他们”“她们”“这些”“那些”混用,如“某人从来不重视别人的感受,他们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某人”显然是指个体,“他们”则是表示复数的代词,应删掉“们”。

(十)敬谦不当

“敬辞”即表示恭敬的言辞,如“令尊”“借光”等;“谦辞”即表示谦虚的言辞,如“拙荆”“愚见”等[12]。如果敬谦不当,就会造成感情错位。如“前年我搬新家,李老前来做客时,特赠写有‘求知要学虚心竹,立志堪夸傲骨梅的一副对联为我补壁”,该句中的“补壁”是谦辞,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予他人时,用“补壁”表示自谦,意思是说自己水平不高,只能给对方糊墙壁。将这个词用于形容他人的行为,显得不妥。一般来说,敬辞和谦辞是比较容易分清楚的,但也有些敬辞或谦辞不常见。如果编校人员平日积累不够,很难发现错误。

(十一)专名用字错误或不规范

专名,即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机关团体名称等。专名用字错误在书稿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地名错误。一些地名中有特殊的用字或特殊的读音,编校人员若积累不够,或怠于查证,就很容易出错。如将“安徽亳州”写为“安徽毫州”。此外,在有注音的书稿中,还要注意专名的读音,如“台州”这一地名里的“台”,不念“tái”,念“tāi”。

二、如何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

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根据前文对书稿中常见的字词错误及其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字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编校人员粗心大意、缺乏积累、思考不足、怠于查证、不熟悉出版规范等。那么,如何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耐心、细心,拒绝抓大放小

多字、漏字、倒字,甚至有些形近误用字、音近或音同误用字,都是因编校人员不够耐心、细心导致的。对于编校工作而言,耐心就是要排除一切干扰,把心沉入编校工作中。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时虽隐隐觉得有问题,但因急于求成,不加细究,就出错了。做编校工作,必须戒浮戒躁[13]。

有了耐心才能做到细心。编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不能抓大放小,而要注重细节,严谨细致。“大”到方向性问题、知识性问题,小到字词问题,甚至标点符号问题,都要一一过目、过脑。

(二)勤于积累,舍得下苦功夫

编校人员既要做专家,又要做杂家。一方面,编校人员要做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在字、词、句方面下苦功夫积累。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可行的莫过于建立易错字词库,即把编校实践中遇到的字词错误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或者建立电子文档,便于检索。除此之外,还可以多读《咬文嚼字》等专业书刊,多听行业内专家的讲座。另一方面,编校人员还要做杂家,要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懂得越多,犯错就越少。

(三)疑错查证,强化身份意识

编校人员要有强烈的身份意识,要清楚自己的身份是编校人员,而不是读者。编校人员的审读和读者的阅读,目的是不一样的,关注点自然不同。编校人员要在稿件中纠错、改错,因此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地翻阅了事,而要树立疑错意识。对于某些字词,要在语境中去辨析,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恰当;要深入分析句子的成分,判断词义表达是否准确;遇到自己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时,除了根据字面意思逐字分析,还要查证其是否有引申义,或有无特指性。

(四)勇于担当,树立责任意识

编校人员要勇于担当,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对待书稿中的每个字、每个笔画、每个标点,要把每个错误都当成敌人,不让其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唯有如此,才能发挥自身在语言文字规范上的作用,才能产出精品图书,助力文化强国梦想的实现[14]。

(五)熟悉并善用出版规范和工具书

编校人员应对《简化字总表》《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字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加以熟悉。并且,善用、勤用《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工具書。多查工具书,有助于提高编校人员的语言文字功底,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15]。

三、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本文分析了书稿中常见的字词错误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避免或减少字词错误的方法:耐心、细心,拒绝抓大放小;勤于积累,舍得下苦功夫;疑错查证,强化身份意识;勇于担当,树立责任意识;熟悉并善用出版规范和工具书。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M]. 3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7-10.

[2] 全国报纸编校评委会.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N].新闻出版报,1997-04-09(03).

[3] 鲁迅.呐喊[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4-6.

[4]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J].编辑学报,1992(3):185-186.

[5] 萧振华.出版物质量问题典例面面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20:1.

[6] 王正.不规范用语用字例析[J].新闻传播,2000(5):41.

[7] 潜流.报刊上常见的字词错误和异形词的乱用[J].新闻传播,1998(3):36.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 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30-332.

[9] 陈英.“拥趸”的误用[J].语文建设,2004(2):44.

[10] 周娜.新闻报道中词语的感情色彩误用现象分析[J].新闻采编,2017(5):47-49.

[11] 薛泉海,安淑华.“反戈一击”如何用?[J].语文月刊,2012(7):68.

[12]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3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705,1043.

[13] 吴禹华.耐心、细心、有心,做好新闻校对工作的秘诀[J].新闻世界,2015(5):16-17.

[14] 侯彬.责任重于泰山:兼谈出版编校人员的责任心问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1):141.

[15] 郭李芳.减少文字差错之管见[J].秘书工作,2016(6):44-45.

作者简介 康阳梅,编辑,研究方向:编校质量检查。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基于微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党刊责任意识 坚守理论宣传阵地
浅谈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责任意识培育
责任意识造就模范养老机构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