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儿童品格生长的校本化实施策略

2023-05-19 03:34戴琰许红
江苏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校本化实施策略

戴琰 许红

【摘 要】指向儿童品格生长的学校支持策略项目以学生品格生长为宗旨,从传统节日课程、纪念日课程、主题课程、八礼四仪课程等方面入手,通过培育“爱、志、信、毅”四大品格,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校本化学生品格生长课程体系,有效提升儿童的品格。

【关键词】品格生长;校本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5-0064-03

【作者简介】1.戴琰,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19)教科室副主任,一级教师;2.许红,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19)教师,一级教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培育品格是践行立德树人、促进幸福生活、提升民族素养的重要举措。《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立足校情,以指向儿童品格生长的学校支持策略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学生素养的品格生长活动。

一、架构:建立支持儿童品格生长的校本策略

1.对“品格”的理解

“品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指向儿童品格生长的学校支持策略基于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通过校本化实践,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塑造儿童的“爱、志、信、毅”等核心品格,从而帮助儿童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使儿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支持儿童品格生长的校本架构

附小以开发“环境课程”、渗透“学科教学”、挖掘“资源支持”、实施“多元评价”等四个育人途径,支持和实现儿童“爱、志、信、毅”四种不同品格的生长。

“环境课程”中的“环境”分为“物化环境”和“文化环境”,附小借助“劳动实践基地”“服饰礼仪馆”“中华武术馆”等教育场域,打造校风“上”、校训“新”、教风“和”、学风“问”的学校文化。“学科教学”包含“思政课”和其他所有学科,推动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源支持”包括线上资源、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其中,校内资源主要用于支持儿童品格生长的校本实践活动,学校从传统节日课程、八礼四仪课程、纪念日课程、主题课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实施。“多元评价”则通过两种校本评价体系——“五彩星”集体评价和“梦想银行”个人评价进行过程性的实施和管理。

二、实践:开发支持儿童品格生长的课程

1.传统节日课程

传统节日蕴含的优秀文化因素在以文化人、促进品格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附小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感受节日乐趣,充分领略文化魅力,体会不同节日蕴含的深刻含义。以元宵节课程为例,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全面体验、研习拓展。

一是自主探究。为促进品格的自然生长与个性发展,在节前分年段设置任务,先行领略节日的深厚魅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一、二年级的小队员开展“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元宵花灯亲子DIY制作活动;三年级队员了解花灯的种类、制作方式,共同组成讨论小组;四到六年级各中队准备设计、制作灯谜,为猜谜活动做好准备。

二是全面体验。学生初步获取感受与经验后,在节日环境与多样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与用心体验实现品格生长。元宵佳节当天,学校电子屏滚动播放元宵文化宣传语、童谣等,学生集体身着传统服装,营造节日氛围,促进文化体验。各小组成员合作盘点包元宵所需的元宵粉、果馅,同小伙伴一起动手包元宵(教师、家长志愿者參与指导)。一部分学生前往大厅赏花灯、猜灯谜,共庆元宵节。

三是研习拓展。品格生长不仅存在于探究体验,更存在于研习反思。为深刻体会节日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做好活动总结,班级填写活动记录,志愿者填写反馈表,学生将做好的元宵带回家煮食,表达感受。

2.纪念日课程

纪念日是不断促进学生价值生成、学生品格提升的重要标志。例如,实施国庆节课程时,附小通过线上资源、校内资源、校外资源,让学生深刻领悟纪念日背后的深刻意义。

其一,线上资源。在“我为祖国献首歌”部分,邀请退休党员、学校少工委、少先队员在线共同参与《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表演。同时,组织队员回忆峥嵘岁月,以独唱、师生合唱、全班共唱一首歌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最终,云端上传,并进行线上制作和编辑修正,面向社会发布,广泛宣传。

其二,校内资源。“我向国旗敬个礼”活动利用课间、晨会等时间,收集学生在不同时段向国旗庄重敬礼的照片,布置班级内外墙,创设纪念氛围。“我与祖国共成长”环节则举行党、团、队三旗传递仪式,举行少年警校结业仪式,显示党、团、队的密不可分,展现队员锐意进取的蓬勃朝气。

其三,校外资源。在“我把祖国记心中”环节,一场别开生面的邮票展在学校展出。师生从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中感受文化的发展变迁。“我向祖国表真心”活动联合社区、家庭,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了解党的历史,制作红领巾心愿卡,将爱国情怀付诸行动。

在此过程中,学校始终以“爱国”为主旋律,旨在通过系列活动课程,利用各方面资源,锻炼队员“顽强、坚持”的品格,激发队员对祖国的“热忱”品格,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好少年。

3.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指的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将相关的活动组合成一个大课程。学校为了滋养学生品格,实现主体课程的落地生根,从组织架构、对话协作、意义构建三个层次推进课程实施。

一是组织架构。附小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局长”活动时,以垃圾的减量与分类作为活动项目。为此,设置三位“小局长”分别负责开展活动、撰写方案、宣传活动。每一次活动都由三位“小局长”召集,下发主题活动方案,说清活动要求、活动时间等,学生的品格及素养逐步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是对话协作。附小通过对话与协作等方式落实课程,开展活动。例如排演小品《垃圾分类作用大》,学生在角色置换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垃圾分类读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演讲,精心制作垃圾分类绘本,促使学生通过多方交流与深度学习,形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三是意义构建。只有借助深度的意义构建,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和持久的学习,进而产生新的变化。因此,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视频PK赛、变废为宝制作比赛、垃圾分类小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在学校、家庭、社区均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垃圾分类小课题研究中,队员从市民的反馈中得知其对垃圾分类的看法。例如,存放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混乱,建议把其他垃圾先行分类,分别投放。

三、评价:助推儿童品格生长的目标达成

1.拓宽评价视角

教师、家长、学生均可以对学生的品格生长过程进行评价。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时效性资料,将记录内容上传至班级群,在班队课上集中反馈与改进。

2.建构评价系统

附小将品格生长项目纳入“梦想银行存折”,实施积分制量化管理。在评价过程中,儿童的品格生长实现了过程记录与动态生成,得到了精神激励与行为驱动。学生不仅通过“梦想银行存折”存储了好品格,得到“兑换卡”,更收获了学习生活“福利”,真实感受到品格养成的过程。

3.丰富评价方式

项目的评价常以作品形式呈现,如打扫卫生的照片、端午诗作、爱心卡、变废为宝小制作、《我和我的祖国》快闪作品等。此外,还包括特色课程中的各种参与式活动,如包粽子、诗歌朗诵、中秋故事会、三旗传递仪式、编制鸭蛋络等。这些特色评价相辅相成,不仅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参与课程,更在静态与动态中使学生形成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品格与素养。

促进学生品格生长是践行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民族素质与综合国力的基础工程。附小的学生品格生长项目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场景,丰富教育活动,夯实评价体系,促进核心品格与特色课程的全面融通,推动校内实践与校外体验的有机结合,在反复体验中满足品格需求、实现品质累积、推动品格生长,为儿童的品格提升创造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校本化实施策略
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校本化”使用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