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综合性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2023-05-19 05:13靳潇张永芳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钢琴

靳潇 张永芳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革。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教学深化改革,地方应用型高校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以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积极落实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创新工作。在此趋势下,应用型高校中音乐专业,也应积极开展科学性、时趋性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文以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核心课程《钢琴》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调研法等方法,分析钢琴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系重建、丰富教学手段、多元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钢琴;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4-0112-04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综合型、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地方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注重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音乐专业,有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比,应用型高校的音乐学专业既有艺术技能培养目标,也有独特的教程模式与人才发展方向。本文以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为研究对象,积极立足实际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类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一、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材使用不合理

在多数人眼中,音乐专业是实践类课程,学生能够在循环往复的实践操作中锻炼艺术技能,但多为刻板式训练。以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为例,学生每周上一节《钢琴》课,在课程中教师仅仅为学生布置2-3首曲目练习,曲目来源于教材。在整体教学安排上,往往缺少针对性、丰富性和层次性,内容较为单一、枯燥。本研究对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19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18份,调查内容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与教材的学习效果现状,具体调查结果(如图1):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使用《车尔尼599》《钢琴基础教程》这两本教材;很多学生学习期待与需求较高,但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积极性不足;《钢琴》课程教材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教师教学的预期值,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模式陈旧、过程缺乏创新性

传统意义上,音乐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演奏(演唱),学生模仿操作,这样的重复被动式教学过于机械化、死板化。在很多人眼中,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验——教师总结实验的教学模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以蚌埠学院音乐学《钢琴》课程为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满灌式的教学方法,刻板地为学生示范演奏技巧,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音阶琶音、手指发力、快速跑动的钢琴技能,忽略对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学习动力等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往往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只会照搬教师的手型及方法弹奏,不理解理解乐曲的主体情感表达,更没有学会怎样把内容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无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情能力,难以真正了解乐曲的体裁与时代风格。

(三)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合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提出“评价是系统的收集证据,以确定学生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数量和程度”[2]。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评价要如何包含教学中的要素与变量?这都是教师形成评价环节背后应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调研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考核以及评价体系中不难发现,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音乐表演,缺乏实质性、综合化的能力考量,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一学期只练习考试所需的两首乐曲,对其他曲目却没有过多的学习与接触,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单一,应试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学习被动性强。而很多教师仅仅通过上台演奏的几分钟就评价出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评价考核过于片面化,评价机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客观性、公平性、准确性,考核结果也无法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与课程教学效果。

二、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探索

(一)优化教学结构,构建新型教学体系

1.分级式教学内容

从2018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动了SC改革,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本科教学质量问题,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中心、持续改进、成果导向”的原则[3]。这为应用型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寻绎改善教育质量之路指明了方向。音乐专业课程也应把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目标,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音乐专业艺术性、技术性、理悟性、实践性的特点,应实际安排教學内容,分级制定教学计划。以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核心课程《钢琴》教学改革为例,教师应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ASP”线混教学模式,采取课前分析任务(Analyse)、课堂学习研究(Study)、课后实践建构(Practice)三个步骤和模块。在纵向层面之上,横向填充教学内容,知识、能力、共情三阶目标,并将目标渗透在每一级、每一类的教学内容中,最终形成学科技巧内容与艺术内化感受力相互交叉的立体维式教学体系。

模块一,课前分析任务(Analyse)。课前,教师通过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将相关的学习资料传至线上平台,最终形成导学微课、文献、专著、示范演奏视频、乐谱等内容丰富的资源库;利用资源库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式学习与预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任务分析,采用自主式学习法,参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背景知识,掌握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意识。

模块二,课堂学习研究(Study)。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打破以往的“讲”为主体形式,把学生的“学”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心[4]。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如假设给定预期成果和表现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怎样的教学方法、资源和经验?给定预期结果,学习者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积极思考。教学不单只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思考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一个任务目标,让其自主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开展小组讨论研究,循序渐进地导出课程关键知识点。另外,也可以采用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对已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归纳,运用比较方法,将两首或者多首同时期风格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及不同时期的作品做对比式研究,揭示概念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帮助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

模块三,课后实践建构(Practice)。音乐专业多为实践类课程,但课后的建构也十分重要。学生在课上学习的效果很好,但课后却很难将知识转化为实践。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于学生课后实践操作没有实际的指导。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后实践时录制视频实时传送至平台,随时查看学生练习情况并做指导。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学习研讨活动,或组织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举行专题音乐会、师生音乐会等,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小组间的交流探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最后,教师也可对线上教学资源库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扩充,鼓励学生在课后随时利用资源库中的丰富资料进行专业化学习、拓展式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储备。

2.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结合应用型高校特征及专业实际,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也应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艺术育人”的教学宗旨,积极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在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巧妙结合到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专业特色高度融合的教学育人功能。

一是积极构建教学资源库,将思政教学内容以主题形式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如在《钢琴》课程中,可建立“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百年传承之学习”的专题课程资源库,以文献、音频、视频、纪录片、微课、乐谱集等多样形式的呈现来充实学生思政模块的学习内容。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巧妙地融合到学科知识中。通过学习具有积极能量与弘扬高尚价值精神的艺术作品,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在《钢琴》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专题系列“红色”中国钢琴作品主题音乐会、中国钢琴作品之“思政”系列讲座、音乐作品中“思政”学习体会征文比赛、或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地方性”特色,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进基层,向大众展现“中国红”音乐作品实践展演、慰問社区孤寡老人音乐晚会等,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高度统一起来。

3.进阶式教学内容

“ASP”线混教学方法中,课前分析(Analyse)、课堂学习(Study)、课后实践(Practice)已然形成了纵向框架,在框架中,横向知识输送则采用进阶的形式。追溯中华千年历史,圣人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也传承至今。当今时代,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改革创新,但教师应始终秉持“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育宗旨。针对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2021级新生进行的调研,发现学生在入学时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仅仅能够达到练习《拜厄》水平,也有部分学生可以达到车尔尼《练习曲599》中60条之前的水平,有一定专业能力与功底的学生能够达到车尔尼《练习曲849、299》或之上的水准。但教师针对不同演奏能力的学生,一味地采取“一统式”教学,往往难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入学摸底的专业基础情况,能力偏差的学生可以首先完成低阶必学课程内容,如开展音阶、琶音等基本手指练习逐条学习,《拜厄》教程与车尔尼《练习曲599》《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等学习。针对入学前已经完成《拜厄》、教程学习的学生,可选择中阶必学内容,如车尔尼《练习曲599、849》《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钢琴基础教程》第二册等。而针对学习基础较好、专业技巧掌握较好、弹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实施“精英化”的教学,选修高阶层教学内容,并开展一对一小课教授模式,这样重点化、着重化、专业化的培养模式能够贴合文化建设与艺术市场需求,培养出一批应用型、专业性人才。

在多阶、多层、多向的专业教学内容安排中,实践平台创建也是重要的环节。实践则是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结合低阶、高阶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把握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开发兼具基础性实践和专业性实践的、密切联系理论教学又独立多元的实践教学内容[5]。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新时代背景下,规划适当的“学习活动”,设计相关教学过程、采用科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教”(直接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应该思考学生怎样“学”。以此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一是推广线上教学,建立教学资源库。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本科课程已全方位推行线上教学,通过线上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大量网络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资料。如传统意义上的《钢琴》课程采用线下教学模式,一周一节专业课,剩余时间则需要学生课下自行练习。现如今,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泛雅平台雨课堂等,引导学生每间隔两天自主录制乐曲练习演奏视频,并传送至线上平台。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及时即刻检查并给予学生建议与指导,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另外,学校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建立课程学习资源库,及时上传教案、课件、乐曲示范视频、微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大量文献,并构建一些专题学习库,如名师名课与大师班讲座、音乐会,“思政教育”之中国钢琴作品资源库,钢琴演奏技巧专题库,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名曲专题库,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作品风格演奏处理专题学习等,线上专题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眼界与专业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开拓性的学习习惯。

二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ASP”教学体系的每个环节都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每个小组选择专业基础较好、基本功扎实和演奏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而组员则涵盖高阶、中阶、低阶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以辅助、帮助的形式带动基础偏弱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等,让学生由教学课堂的听讲者变为参与者,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6]。

(三)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钢琴》是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不仅涵盖音乐乐理知识与技巧理论性运用分析,更着重于实践的操作过程与最终效果的呈现。因此,学校应建立综合性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可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大板块。形成性评价以线上教学平台为依托,根据其数据客观合理评价,包含课前分析任务(25%)、关于每节课的主题讨论(10%)、课堂上的小组探讨活动(10%)、课堂表现(考勤、发言)10%、课后上传练习视频打卡(25%)、小组课后实践讨论、互动(20%)。诊断性评价主要以实践活动的考核为主,包括阶段观摩(低阶)/实践音乐会(高阶)(40%)、交流研讨(20%)、专题拓展学习(40%),此类开放性、实践性成绩包括自评(20%)、互评(20%)、师评(60%)加权平均。终结性考核的期末成绩由期末考试弹奏(80%)、小组学期评价(20%)。另外设附加分项(2-5分)包含学习内容完成进阶(由低阶至高阶)、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综合能力加强、综合素质提升等。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变革。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紧随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步伐,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理念,突出高校办学特色,以实际行动推动各专业课程不断改革和创新;在延续传统的教学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顺应教育改革的思路,积极完善课程建设,倡导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素质和水平。改革不是空话,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行动起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尝试、总结,才能寻找出一条教育专业发展的新道路,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

参考文献:

〔1〕李丽,赵文艳,赵玉华.体育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05):13-17.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高筱卉,赵炬明.积极学习类教学法:原理、方法与建议“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学法系列研究之一[J/OL].大学教育科学.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3.1398.G4.20211229.0956.002.html.

〔4〕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闫寒冰,宋雪莲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刘璐.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创新管理研究[J].现代交际,2021,(16):190.

〔6〕付龙.基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方法及路径分析[J].音乐时空,2019(23):12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of Musicology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aking Piano Course in Bengbu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N Xiao, ZHANG Yong-fang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Bengbu College, Bengbu23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oday's era, the country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ing.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ep up with the forefront, focus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practical talents, an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Under this trend,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old track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teaching reform for music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urgent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is paper takes Piano, the core course of the musicology major in Bengbu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ode means,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usic major,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pla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the enrich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evaluation.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usic Major; Teaching; Piano; Curriculum Reform; Reform in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23-01-12

作者簡介:靳潇(1991-),女,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育;张永芳(1972-),女,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博士,副教授,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声乐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史。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音乐学专业校内监测评估体系构建研究”(2020jyxm1147)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钢琴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