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做优做强锦绣天府、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的调研和思考

2023-05-19 08:41苏晓伟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庭院经济庭院发展

■苏晓伟

“庭院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经济模式首度被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庭院经济是以农户为单位、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域为空间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是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三个做优做强功能片区开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将锦绣天府片区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分别打造为“都市田园、乡村公园、乡村振兴新典范”“城市绿心、市民乐园、公园城市会客厅”的目标,为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现状:庭院“小微经济”让“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一)念好“活”字经,盘活利用农村庭院闲置土地,庭院经济“小”却释放“大潜力”

利用“零敲碎打”不起眼的“小地块”发展农业生产,盘活土地,为庭院经济建根基。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立健全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等制度,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对村集体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农民闲置宅基地和危旧房屋进行集中整治,为农民建设和发展庭院经济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在锦绣天府项目区实施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8 个和增减挂钩项目2 个,结余2600 余亩用于产业发展,累计完成复垦复耕3.6 万余亩。2021年实现农村产权流转169 宗、交易规模11.5 亿余元,2022年全区通过搭建“数字农交”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化平台,开展产权交易892 宗、98.98 亿元。

(二)唱响三部曲,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庭院经济“小”却撬动“大产业”

坚持唱好“引走留”三部曲,将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依托景区景点发展餐饮住宿、亲子游乐、休闲购物、户外运动等配套服务,建设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农家乐、小型采摘园等,发展“庭院+种植养殖”“庭院+电商”“庭院+产旅融合”等模式,让家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打造精品田园和美丽庭院,让游客在“物有所值”感受中在庭院进行主动性消费,形成一盏茶、一桌饭、一间客房、一份农产品的小院经济产业链。2022年全区发展新业态民宿25 家,新建精品林盘7个,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6 条,建成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12 个,整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1000余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7 家,带动农业人口3.06 万人。

(三)做好“改”文章,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小”却致富“大群体”

做好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改革制度,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完成“股份林权股份合作联合社(经济联合社)”挂牌。2021年完成83 个村(涉农社区)和1561 个组2021年度集体资产清查,新增省市区级示范合作社6 个、示范家庭农场12 家。充分利用惠农政策,吸收各村农户为社员组建产业合作社,农户以房前屋后闲置宅基地入股,采取“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形式,在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栽植林果、蔬菜等,引导返乡人员依托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打造庭院“菜篮子”“肉盘子”“果园子”经济,拓宽增收渠道。2022年出台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争取上级农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5 个、资金370 万元,休闲农业收入达到6 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0 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四)下活特色棋,做大做强“桃+”产业,庭院经济“小”却带来“大收益”

以桃花节为载体,下好桃农业特色产品棋,推进桃产业与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深度融合。桃花节以花为媒,逐渐成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的平台,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王家湾林盘“新见·书山”等一批乡村新经济消费场景建成呈现。在同安街道红旗村、山泉镇桃源村、柏合镇长松村等水蜜桃产业基础较好的3 镇13 村(社区),部分群众利用自家房屋打造桃园农庄、开发菜肴、酿造果酒,为游客提供采摘、美食、休闲等为一体的“桃+”体验,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庭院环境,在每年四五月份桃花盛开季节,吸引各地游客品尝和采摘,庭院开出“致富花”。近年来,已累计实施水蜜桃品种高接换种1 万余亩,建成水蜜桃重茬重建示范基地3000 亩,水蜜桃种植面积4.6 万亩、在地产值5.4 亿元,产业总产值达15 亿元以上。

二、问题:“庭院深深”让庭院经济有些寸步难行

(一)庭院经济以自我规划为主,规模化程度低

庭院经济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庭院经济活动随意性较大,种养结构相对比较单一,部分还存在“僵尸庭院”。同时,一家一户获取信息能力相对较弱、专业化种养技术水平不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除了水蜜桃、枇杷等农产品外,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加之面临的生产风险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二)庭院经济以自我满足为主,市场化程度低

在发展庭院经济方面,部分农户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庭院初级利用阶段,多为粗放管理,自食自用,且农户种植的林果、蔬菜、稻谷习惯于以满足自家需求为主,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市场信息意识不足。与此同时,庭院经济受限于自身地理位置,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能力也有限。

(三)庭院经济以自我需求为主,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庭院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存在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庭院小生产还未形成合力,同时农产品附加值不高、销售不稳定,在缺乏示范效应的情况下不愿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外出务工或者是兼业,庭院经济发展缓慢。

(四)庭院经济以自我管理为主,融合化程度低

庭院经济建设以小农自我管理为主,“种什么、怎么种、建什么、怎么建”都是自己说了算,山泉镇家家基本都在吃“文旅大锅饭”“你有我有全都有”,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没有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同时,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还有欠缺,在“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还有不足。

三、路径:因“院”制宜促庭院“小微经济”向阳而生

(一)坚持规划先行,走科学化合理布局之路

一是以摸底为前提,了解掌握基本情况。以街道(镇)为单位,摸清辖区内行政村闲置宅基地、低效用地和荒地,了解掌握主要农户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家庭收入来源、房前屋后地块分类、家庭种植习惯、人居环境等情况,并建立好一户一册台账,把域内农家特色产品和产业要素进行合理分类,为庭院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以规划为基础,合理发展庭院经济。结合《实施方案》对锦绣天府、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相关安排部署,聚焦“优规划、聚产业、强功能、塑性态、出形象”要求,坚持“路、景、院、业”一体规划,梳理现有政策、项目、需求,做好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规划,在形成新的规划建设技术指引和标准规范,在“多规合一”中规划好庭院经济发展的结构布局。三是以庭院为中心,科学安排院落空间。合理利用庭院空间,找准庭院功能承载和发展定位,兼顾生产、生活、生态需求,对院内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养殖等要素进行连续的空间安排,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和休闲旅游,彰显院内农业农村特色,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可达性和参与性。

(二)坚持市场导向,走现代化开放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服务,构建庭院经济发展格局。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信息指引和产业发展咨询服务,搭建生产和销售平台,帮农户选择有潜力和前景的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业或一村多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二是补齐短板,加强庭院经济要素支持。制定庭院经济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下乡科技人才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庭院经济建设,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富民贷”等金融产品等对符合条件的庭院经济项目给予支持。三是强化合作,促进庭院经济市场交流。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充分利用锦绣天府、龙泉山森林等资源,发展生态康养等乡村新业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同时,要教育引导突破小农经济意识限制,组织庭院经济经营户与城市市场、超市、酒店、网购平台、社区团购、文旅经营主体开展对接活动等,走与市场接轨之路,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坚持精细管理,走组织化规模经营之路

一是加强利益联结,推动农民由个体向联合转变。着力放活土地经营权,构建“庭院经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四位一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创新经营方式,促进营销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创新发展“互联网庭院经济”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企业,通过“农家院+城里人”形式让城里人走进农家院,发展“休闲庭院”家庭服务。同时,搭建“市场+庭院”平台,在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设立“庭院产品专柜”等,帮助农户寻找确立销售渠道,让庭院小产品走向域外大市场。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素质由较低向较高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对家庭业主、服务人员和家庭农场主开展技能知识培训,推动庭院经济标准化建设,提高庭院经济经营者整体素质,提升庭院经济的品牌影响力。

(四)坚持产业筑基,走融合化创新驱动之路

一是推动庭院经济“接二连三”。要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院+果+菜”“院+果+养”“院+菜+养”等立体生产,做长种养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基地、精深加工中心建设,做强加工转化增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电商微商直播、休闲观光农业、共享农场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庭院经济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挖掘庭院经济多元价值。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庭院经济产业优势,发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促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桃为主导,枇杷、水产、蔬菜等为补充的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丰富餐饮、娱乐、购物等业态,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三是抓好庭院经济品牌建设。围绕锦绣天府、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区域发布的城乡融合实践区建设机会,大力发展庭院文旅休闲、运动康养,营造“庭院+”产业生态圈。同时,发挥“龙泉驿水蜜桃”金字招牌和“天府桃花源”民宿品牌效应,借鉴“好秾人”区域品牌管理经验,建立“龙泉公共品牌+庭院经济自主品牌”体系制度,发展多类型的庭院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逐步打造具有龙泉特色的庭院经济品牌。□

猜你喜欢
庭院经济庭院发展
奇异莓(软枣猕猴桃)庭院经济种植概述
浅谈新疆庭院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回到庭院
庭院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庭院中的童年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