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05-21 18:28唐冉
中国德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青少年

摘 要 传统节日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途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并对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当前中小学依托传统节日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情况较好,但还存在内涵挖掘不深入、学段发展不平衡、践行体系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分阶段开展教育、强化实践育人、建立协作机制、关注地区差异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节日

作者简介 唐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員

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确立和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绪、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与传承的文化空间。[1]可见,传统节日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校园生活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主要聚焦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动程度,但尚未将三个层次视为有机整体开展研究;研究较少从父母学历、学段等维度,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差异进行全面的统计描述;研究较少以传统节日作为培育点,开展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组织了专项调查,了解青少年对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常识认知、具体态度和依托传统节日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实践现状,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传统节日既有食物、服饰等物质化元素,有忠孝仁义、天人合一等精神化元素,也有游戏、礼仪等行为化元素,为人们提供了平等、自然、年复一年参与的机会,蕴含着持久渗透并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发展的根源性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是对传统节日精神的超越升华。可见,二者在基本理念、价值追求与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3]

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4]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发挥着中介协调及促进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认知正确则情绪和行为就会正确。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支持主流价值观并共享这种价值观,前者是支持意义上的认同,或者说赞同它,后者是共享意义上的认同,亦即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化。[5]支持意义上的认同意味着青少年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合理性,达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知,对应认知行为理论中的认知阶段。共享意义上的认同意味着青少年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公正性,并将其内化于自身的信念、道德和行为准则。青少年在实践中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层次的认同,即形成了第三阶段行为意义上的认同,行为要求越高、越复杂,对认知和情绪的要求也越高。因此,本研究以支持意义、共享意义、行为意义上的认同三个阶段为逻辑关联,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开展调查。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自编问卷包括学生性别、所在学校学段、所在学校地理位置的城乡分布以及父母学历等背景信息以及与研究内容相关的问题,其中部分采用了五点计分的李克特量表测量得分情况,该部分题项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6,具备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调查面向北京市、山东省,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的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93份。其中,高中阶段268份,约占34%;初中阶段95份,约占12%;小学阶段270份,约占34%;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160份,约占20%,城乡学生比例为22:25。受访学生在学段、地域、城乡方面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调查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不同群体状况,具有一定广泛性和代表性,并运用SPSS22.0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

二、研究发现

(一)对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整体状况和差异

1.对传统节日认知的整体状况和差异

研究对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得分的平均分为4.13分,表明其了解程度整体上呈较高水平。具体而言,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了解的学生超过90%,对中元节、腊八节、重阳节、七夕节了解的学生不足70%。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段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F=7.153,P<0.001)。事后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小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了解显著高于初中和中职生。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同样存在显著差异(t=-2.780,P<0.01),县城学生了解程度显著低于省会城市。此外,父母学历不同的学生了解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F=6.013,P<0.01)。事后两两比较结果发现,父母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其了解程度显著高于父母学历均为本科以下的学生。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整体状况和差异

本研究调查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识记程度和12个概念的理解程度,得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42分和4.31分,表明其识记程度和理解程度整体上均呈较高水平。在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是法治、自由、富强、民主。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学生和父母学历不同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学段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2.897,P=0.034<0.05)。事后两两比较结果发现,中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显著低于高中生。

(二)对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的整体状况和差异

1.对过传统节日态度的整体状况和差异

研究对青少年过传统节日的态度和感受到的氛围进行了调查,得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64分和4.25分,表明学生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整体上积极,且认为节日期间学校整体上气氛很好。此外,调查显示超70%的学生对传统节日感兴趣的原因是礼仪习俗生动有意义、背后历史故事丰富以及先人精神鼓舞。仅不足25%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引导、媒体及商家的宣传以及家长要求。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学生和父母学历不同的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学段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6.165,P<0.001)。事后两两比较结果发现,小学生、高中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初中和中职生。

2.对过西方节日态度的整体状况和差异

青少年对过西方节日态度得分的平均分为3.27分。对西方节日感兴趣的原因是庆祝形式新颖好玩且忌讳少、节日故事有意思。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段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71.384,P<0.001)。事后比较结果发现,小学生、初中生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高中和中职生,高中生显著低于中职生。

此外,父母学历不同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44.823, P<0.001)。事后比较发现,父母学历均为本科以上的学生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父母学历都低于本科和至少有一方低于本科的学生。

(三)依托传统节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实践现状

1.依托传统节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研究考察了青少年对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75%的青少年认为传统节日能够体现文明、友善、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低于55%的学生认为能够体现公正、法治、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超70%的青少年认为通过参加传统节日活动,他们对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均产生了积极变化,只有不到7%的学生认为没有产生任何变化。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段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事后两两比较发现,小学、高中阶段认为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对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改变的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和中职生。城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超75%的青少年认为传统节日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体现在礼仪习俗活动提升了学习兴趣(89.79%)、提供的榜样案例弘扬了社会正气(82.47%)、定期举行能渗透到生活行为中(72.89%)、增加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和谐(77.81%)。仅有5.67%的青少年认为没有帮助。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段学生有显著差异。事后两两比较发现,小学生认为有帮助的显著高于初中和中职生;高中生认为有帮助的显著高于初中和中职生。城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依托传统节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现状

调查表明,超60%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传统节日活动的方式是创造浓厚节日氛围、组织校园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设计相关课程。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段存在显著差异。事后两两比较结果发现,小学应用实践育人、课程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的学生认知度均显著高于初中,应用文化育人的学生认知度高于高中,应用活动育人的学生认知度高于中职;高中应用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学生认知度则显著高于中职。

超5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传统节日中设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开展节日评选比赛、建设网络文化。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段存在显著差异。事后两两比较结果发现,小学应用编写节日文化读本、建设网络文化、开展节日评选比赛、设置节日课程的方式均显著高于初中,应用建设校园文化的方式低于高中,应用开展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设置节日课程的方式高于高中,应用开展节日评选比赛、开展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设置节日课程的方式高于中职。

三、结论与对策

(一)青少年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知、态度良好

调查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得到了发展。青少年对不同传统节日的了解还存在不均衡,这可能受限于有的传统节日定位和青少年的生活更有距离。此外,较多青少年认为学校引导尚不足以调动其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学校在组织传统节日活动方面实施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较为欠缺。青少年对国家层面的富强和民主、社会层面的自由、法治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因为国家、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更具有抽象性。

(二)不同学段学生对传统节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不同

初中和中职生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了解较小学生弱,这似乎与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知识亦相应增长的经验相悖,这可能因为初中和中职生面临更大的应试压力,其参与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有限。中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程度显著低于高中生,这可能与其受教育水平相比高中较低有关。小学生、高中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初中生和中职生,这一方面可能与小学生天性更倾向于好奇好动好玩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高中生因学业压力更大更喜欢在传统节日期间放松有关。小学生、初中生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高中和中职生,高中生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显著低于中职生,这可能因为中职生特别是高中生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对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有更客观的观点。

(三)青少年在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差异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氛围的影响

父母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父母均为本科以下的学生。父母学历是测量家庭社會经济地位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6]。父母学历较低,可能其更为重视学生学业,对孩子兴趣发展关注不足。父母均为本科以上的学生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父母学历都低于本科和至少有一方低于本科的学生,这可能因为父母学历较高意味着其对西方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度,能较为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

(四)地区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在传统节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县城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显著低于省会城市。由于政策、产业、地理因素的影响,省会城市较县城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地区教育投入的失衡,进而致使教育发展在机会上的不平等[7],这可能导致县城缺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培育效果。

(五)青少年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态度状况良好

小学、高中阶段学生认为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对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改变的学生和认为参加传统节日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帮助的学生占比显著高于初中生和中职生,这可能因为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最关键阶段,高中生处于知识学习的突飞猛进阶段,知识学习效果显著。在育人手段和形式方面,小学开展活动的方式较其他阶段都更为丰富,而高中较为单一。学校在传统节日中设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活动形式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以上研究结论对进一步依托传统节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效借鉴。

(一)纳入德育规划,健全基本保障

地方、学校要将节日培育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提供VR技术体验场地等支持;研制一套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道德品质纳入其中,选树榜样;加强教师准入制度建设,健全教师奖惩考核体系,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

(二)挖掘传统文化,分阶开展教育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与青少年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节日的关注,不断挖掘传统节日中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传统美德,摒弃其腐朽落后内容;把握传统节日物质、精神、行为层面之间的契合关系,将传统节日不易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以巧妙方式进行融入。另一方面,把握不同学段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知行差异,分四个阶段考虑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小学低年级阶段(1—3年级)、小学高年级阶段(4—6年级)、初中阶段(7—9年级)以及高中阶段(10—12年级)[8],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着重开展相关教育。

(三)探索校本课程,融入学校实践

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科特点,采用集中教育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直接课程为主导,语文等传统文科为辅助,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理科为补充,挖掘其中的培育元素,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外来节日,甚至教师可以编写相关读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强化实践育人,在传统节日前进行预热,使青少年理解节日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概念;节日中开展生动有趣的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诗词创作等活动;节日后收集整理青少年参与活动的成果,并采用案例讨论、成果评选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引导。

(四)建立协作机制,探索多元路径

学校要引导家长提升知识文化水平及素养,建立家校联合委员会,联合企业、机关、社区等开展培育活动。家长要发挥带头作用,在生活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社会要调动传统文化专家、“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员有效传播传统节日和核心价值观内容。

(五)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城乡互动

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案,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源帮扶,促进城乡学校的交流互动和经验分享,有效弥合区域差异。此外,要系统设计不同学段紧密衔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培育体系,强化培育的进阶性。

参考文献:

[1]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5):50-5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

[3]苗瑞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节日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9):33-38.

[4]王竹换,庞鑫.浅析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1):225-226.

[5]江畅.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与道义性社会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8(4):4-23.

[6]曲艺,罗燕,张家铖.中国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构想[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1):66-77.

[7]ERICKSON E H.Identity:youth and crisis[M].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1968.

[8]石中英.中小學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J].人民教育,2014(17):38-40.

责任编辑︱郭鑫超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青少年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青少年发明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