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探究

2023-05-22 22:29罗祖威梁玉涓
互联网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学生互联网+

罗祖威 梁玉涓

摘要:“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为参赛的高职学生团队带来职业能力提升的机遇,也让他们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带领参赛团队,直接观察、分析比赛全过程,对学生面临的机遇和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途径,为日后带队老师和参赛团队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引言

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互联网经济也日趋规范和成熟,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在“互联网+”的新就业模式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不断涌现出来[1],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备更高的网络技能和素质,才能在面对多种选择的网络就业市场时更好地抓住机遇;面对互联网带来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会,大学生同时也需要具备敏锐的行业创新能力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以迎接挑战。而有赖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比赛也应运而生。该比赛的目的在于,更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2]。

研究通过带领学生团队亲身经历和尝试在线社交平台抖音账号运营,利用在校师资的指导作用和校外企业的示范作用,践行校企合作的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人优势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团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他们适应社会新业态下不同就业模式的能力,进而为个人将来就业提供更宽泛的选择方向。

1. 比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机遇

1.1 接轨未来“互联网+”职场职位的需求

一般的职场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能力具体涵盖问题发现、分析及破解的能力、信息处理与整合的能力、社会交往、经营管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3]”。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种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则可以细化为网络上甄别和解决问题能力、网络数据的利用和筛选能力、网络平台社交能力,以及网络运营、团队管理及学习能力。

以抖音为平台账号运营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参与项目建设的学生团队积极发掘捕捉潜在的热点,根据账号的目标人群制作视频,在吸粉引流的过程中,积累国内主流社交平台的电商贸易功能的操作规则和运营方式及技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真实的平台要求学生团队掌握视频的内容组织、视频制作技巧、与粉丝互动沟通等技巧,任何一个平台视频的运营也都有类似的要求。因此该项目的建设过程正是学生团队不断深挖平台运营规律和提升技巧的过程,也恰恰与该平台下相关职位的职业技能需求接轨。

1.2 学校习得知识技能转化为职场技能最佳平台

通过参加互联网平台上的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学生团队也获得了一个极佳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检测机会。学校开设的各类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程,尽管设置了实操实训环节,但对比真实的网络平台,学校实训课程仍相对缺乏真实平台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正是网络真实特点的反映。

抖音平台紧跟潮流,大学生团队紧追其形势,分析其变化而调整运营策略,遇到问题则需要根据用户特点、点击率等分析问题的成因,這个过程正是知识技能的转化过程。在抖音平台经营账号项目中,学生团队既要运用在学校已习得的知识技能,制定账号运营计划和人员工作分配,更要结合实际的账号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垂直打造的账号人设特征,对粉丝或看客的评论进行综合分析,推导他们的喜好,持续完善视频制作内容的方向。这个过程中的调整和整改需要团队不断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需要借助团队各成员自身的资源和关系网,各显神通收集数据,从而找出现有视频打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适当有针对性地加以推广。

虽然在流量的积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账号的起号、养号过程中也存在意见分歧,但恰恰是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职场沟通、妥协、争辩、说服等技能在参赛建设项目的过程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学生得以检测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不断按照真实的职场需求打磨技能,从而帮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最好的适应和调整,无论是从认知层面还是从心理适应层面都有很大收获。

1.3 发现不足、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必经之道

以团队的方式参赛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也有强大的助推作用。换句话说,团队参赛除了对比赛本身产生积极效应,对参赛主体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样是有效的媒介。一方面,通过比赛,学生的内驱力更容易被激发[4]。强大的内驱力又会促进他们朝着团队进步的总目标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这正是职场能力中的工作改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参赛者求胜心理和自我能力欠佳之间的矛盾,会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步伐,以缩短自身已有素质和比赛要求素质之间的差距。一旦差距感缩小,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他们的未来职场发展过程中将成为一个良性体验,不断激励他们未来面临困难时能形成自我审视、自我定位、自我发掘、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螺旋式上升的解决方式。该过程也让比赛的初衷“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得以实现。

2. 比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对“互联网+”职场职位需求的敏感度

尽管通过参加“互联网+”比赛能让学生完全暴露于更真实的职场职位中,但对职场规则及职位需求的了解和触类旁通则因人而异。对于没有太多社会实践经验的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多的是被比赛赋予“竞争性”的显性标签,而缺乏对社会运行或项目管理中的隐形规则或需求的认识。这些规则或需求包括沟通表达、时间管理、团队合作、情绪管理等。此外,不同人共处时所运用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包括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团队主持与成员之间、成员之间、账号人设与访客之间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生在切换关系或在面对不同职位需求的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敏感度的缺失,从而导致他们在运用策略时,时有偏颇。例如在对待团队成员之间的质疑和对待访客的调侃时,语言沟通上会出现较为僵硬的用语,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控制,不能正确应对问题背后的需求。面对好评时则容易产生过度乐观的心理,缺乏职场上乘胜追击的敏感度。

2.2 所学不能用,所用非所学

比赛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在比赛上用不上,而比赛需要用到的技能又没有在课堂上学过。推敲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课本所学的知识陈旧,没有及时更新,跟不上比赛需要。一样新事物的诞生,到人们把它研究透彻并向公众出版,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事情的重要性和事情本身的复杂性。从重要性方面来看,教材的出版远远没有其他社会问题来得重要。从事情的复杂性而言,相比其他学科教学,“互联网+”相关课程的知识技能的稳定性远不如传统学科,主要也源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技能的定性和定义都无法及时予以学术界定。

第二,“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工作职位变化迅速,尤其是突然“冒红”的新事物。知识的更迭可能会经历更长久的时间,然而技术的更新则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各种“网红”事物。

2.3 自我提升存在盲区,缺乏有效指导

尽管比赛的性质决定,在关键决策上指导教师会参与指导,但在具体实施上,往往更多的是借助学生团队自身的力量。这就给学生自我提升造成一定的困难。带学生团队参加比赛的指导教师多数是身兼任课老师、辅导员或其他行政岗位的专职人员,真正的平台创新创业的主体仍是学生团队。指导教师的主要职场领域是高校,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较大,因此他们在指导学生时,对于职场细则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暗区或盲区。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差异和性格的特点也决定,尽管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每个学生的收获或感悟也不尽相同。学生缺乏针对性指导,也让他们自我提升存在盲区。

3. 解决问题的途径

3.1 充分展开校企深度合作,了解职场运行机制

“互联网+”比赛更像是对网络空间的职场训练,而线下校企合作则是对真实线下职场领域的涉足,深度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团队对职场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还下沉到更基础的职场架构中,让他们近距离接触职场运行规则和机制。深度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不符或迭代,教学环境与工厂实际工作环境脱节,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低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实习专业与岗位对接度差等问题”的合作式育人模式。由此可见,深度校企合作,至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

3.1.1 人才培养内容精准对标企业需求

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已经做到邀请企业一起论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内容。在选择企业行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步,应对共同制作方的企业行家人数、领域、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并推广到院校的各个专业,保持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标准的一致性和精准度。人才培养内容对标企业需求,将为学生未来择业创造更直接对口的就业机会。

3.1.2 积极打造对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环境

校园环境与企业环境本质上差别较大,除了可以通过学校自建实训室或下企业实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暴露于未来就业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当中,更要重视学生接触的师资上有来自企业或接近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导师。要积极创造接近企业背景的人文环境,校企合作中要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真实实践过程。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对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过渡到未来职场。

3.1.3 企业文化的有效输出,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提前幫助学生适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是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每家企业的灵魂,是驱动企业职工为之努力拼搏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培养未来工匠的摇篮时期,高职院校就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专业课堂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应该在精神层面重视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有利于锻造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也符合国家对工匠精神的定义和要求。

3.2 加强比赛提升技能的针对性

通过“互联网+”比赛在抖音平台进行创新创业的项目建设,既能提升学生的比赛技能,又能提升他们对未来“互联网+”行业的适应性。针对比赛而言,所需的技能包括辩证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互联网思维等。辩证性思维主要运用于对涌现出各种问题的解决,创新意识则用于账号人设的打造和视频的拍摄制作上。团队意识在账号经营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能促进个体合作和扬长补短。服务意识主要源于选材和视频的拍摄制作上都需要注意与粉丝或访客的互动,或从访客的角度出发进行视频设计。互联网思维则要求团队要有更广的思维维度,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而要融入社会人、互联网人的视角,提升账号的吸粉能力。因此在带领学生团队时,对于上述能力应予以有针对性的培养。

3.3 打破固有思维的壁垒,多角度审视自身,多方切入提升自我

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学生作为参赛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但与课堂学习不同,在“互联网+”项目建设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有限。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的、实时的,随着经营项目的动态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学生不应仅想到求助于指导教师,而更应该看到团队和网络的力量,甚至是网络中虚拟身份的力量。互联网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更发散、更广阔地集结更多的资源供我所用,应鼓励学生多从不同方向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找出解决路径。这也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历练过程。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互补,实现1+1>2的效应。通过不同角度寻找突破口,打破固有思维,能更好提升自我。

结语

综上,通过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给学生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学生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进退与成长,也给研究留下值得标记的宝贵经验,推动项目成果的持续完善和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的仅是一个账号,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指导教师经验的提升都是全方位的。

参考文献:

[1]胡方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8.

[2]吴文彬.“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9):10-11.

[3]吴林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7):51-52,55.

[4]张鹄志,谢献忠,刘霞.大学生力学类课程学习动机激发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36-137.

作者简介:罗祖威,大专,研究方向:就业、创新创业。

项目基金:2022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电商背景下大学生在线社交平台的创新创业实践探索(编号:pdjh2022b1115)。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高职学生互联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