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的承诺:一定完成任务

2023-05-23 13:46徐姝静
国企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华龙核能核电厂

徐姝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到核电。此番背景下,我国核电产业迈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新阶段,核能综合利用渐入佳境。

2023全国“两会”前夕,围绕核能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升级优化及数字核电等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面对《国企管理》记者,打开了关于中核工程的密码。

《国企管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赋予了中国核电新使命新任务。作为国内最大综合性核电总体研究设计单位的掌舵人,您有哪些深刻的领会和感悟?

徐鹏飞: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我很想说的。我的体会就是一句话,14个字:不可辜负,责无旁贷,一定完成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到核电,把核电列为代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明确指出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核电技术创新突破的认可和肯定。这份对核电行业的信任与嘱托,我们不可辜负。

当今世界,核大国纷纷加大在核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抢占未来核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面对新一轮世界秩序的重塑,作为核电战线上的“排头兵”,我们责无旁贷!

《国企管理》:您能不能展开讲一讲中国核电的新使命新任务?

徐鹏飞: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核电领域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个新使命新任务,其实就是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改革发展的逻辑基点。

具体到做法上,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有力支撑国家战略。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核化工、核电、燃料三大领域,先进工艺技术、瞄准专用材料、核心软件等创新链、产业链以及供应链中的“断点”“卡点”和薄弱环节发力,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为稳定经济增长、能源电力保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实施贡献力量。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我们要围绕“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加快自主研发试验,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运作,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三是加速核电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瞄准核电厂产品数字化和过程数字化两大目标,建设少人值守、高度自动化的实体核电厂和过程数字化的虚拟核电厂,实现实体核电厂和虚拟核电厂数字孪生,推进“华龙一号”不断升级。同时,推动形成全核电产业数字化集群,推进5G、北斗、云计算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加速核电领域核心工业软件国产化进程,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产业互联网平台。

身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就像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的,“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国企管理》: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一路走来,已经是硕果累累。但是,我们的核电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一流核电强国比还是有差距的。如何对标世界一流?

徐鹏飞:一句话概括,就是着力夯实全产业链基础,持续创新。

以更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我们科技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首先就是产业链基础。要全面巩固目前依托我国核电30余年发展形成的全产业链基础,系统性梳理在核燃料、软件、装备、材料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协调政府、高校等各方力量,组织国内各装备制造企业攻坚克难,推进自主研发。

其次是持续创新。我国核电由于起步发展较晚,相比美国、俄罗斯这些核电强国,基础实力还有一定差距。要开发更安全、更先进的反应堆技术,我们的研发工作必须进入到深水区,必须夯实基础研究能力,加强先进核能共性技术基础性研究、原始技术创新与前瞻性研究,促进核电技术长远创新发展。

《国企管理》:具体到基础性研究方面,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徐鹏飞:在基础性研究方面,要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基础研究设施。比如快堆研究,我们目前的核反应堆对核燃料的利用率是很低的。

地球上的铀矿产量难以满足过多核电站的需求。快堆研究则是选择新的核燃料——钚的同位素钚- 239来进行可控核裂变反应,我们要把握住类似的核能研究趋势,提前布局。

在原始技术创新与前瞻性研究方面:一是加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燃料的研究。如新材料中的具有高韧性的不锈钢、基合金;新设备中的蒸发器、稳压器;以及耐高温耐辐射的新燃料的研究。

二是技术方案革新,如提升效率的高效换热技术。这个换热技术主要是用在核能供暖里,核能供暖是以核能产生的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再通过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的一种供暖方案。

三是支持跨领域、跨行业前沿技术在核电领域的转化与应用研究,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航空航天领域新开发的耐高温、高强度有机复合材料应用于核电设备研究等。

《国企管理》:我们知道,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核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这为下一步深化提升、打造世界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兄弟单位都想了解你们的经验和做法。

徐鹏飞: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核工程的关键词是:科技创新,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人才,内生活力。这里我具体讲一下管理方面的突破。

首先就是要强化正向激励,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比如针对“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设,我们设置了核电项目全周期激励,促进“华龙一号”首堆5号机组建设工期缩短了3个多月。对在建项目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干激励,充分调动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就是聚焦人才培育,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明确了“尖、精、特、高、中、青”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目标,制定了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安排1713名骨干到ITER项目部(法国)“以干代练”锻炼培养,同时也输送了十余名骨干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織等国际组织任职。

再次是依托重大项目培养干部,推进干部年轻化。我们制定了支持赴重大工程一线建功立业的激励政策,激励赴项目一线成长成才。开展高潜年轻干部调研,形成后备干部库。实施项目管理骨干人才公开选聘,一次性选拔一批平均年龄36.9岁的年轻干部在国内外项目一线开展“影子培训”,40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达27%,做足了战略人才支撑储备。

《国企管理》:有一句话叫“一路风雨,一路歌”。我们看到,这些年,中核工程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是“唱着歌前进”的,这可以说是中核特色企业文化的魅力。我们也切身感受到整个公司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理想主义气质。这方面,您也介绍一下吧。

徐鹏飞:企业文化涉及很多方面,这里我重点想谈一谈企业精神,这是引领一个企业发展的内核力量。

新时代核工业迎来了“两弹一艇”以来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集团公司把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凝聚为:强核、报国、创新、奉献。这简短的8个字,承载着几代核工业人的心血信仰、家国情怀,也是我们这一代核工业人的使命承诺。

去年3月,我们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整个华龙的研发过程就像是一场在无人区的探险,面临着无尽的考验,很多时候连我们总设计师都会质疑到底有没有必要把挑战标准制定的那么高?还有没有必要坚持一些东西?但是华龙这个团队给了彼此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多元价值与选择碰撞的时代,这群年轻人仍愿投身于此,扎扎实实深耕在核能这样一个基础行业,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我想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感召力,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承诺“一定能完成任务”的底气和内核力量。

编辑/王盈

猜你喜欢
华龙核能核电厂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管嘴堵板研发和应用
PHM技术在核电厂电气系统中的探索与实践
好好去爱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成功并网发电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