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23 21:36周雅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教学原则课程思政

周雅楠

【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中“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开展深度课例解剖与研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明确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原则,即立德树人、生活情境和价值呈现,结合任务驱动梳理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原则;信息科技;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5-046-02

当前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存在由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立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创新课程思政形式意愿不强,导致落实新课标内容和实质上不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相割裂,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缺席,学生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缺位等问题,这与新课标的育人理念与育人目标存在一定的落差。因此,笔者以“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为例,设计了“信息构筑美好生活”主题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反思,以案为例、条分缕析,提供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为学生数字公民意识和责任的养成奠基。

基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原则

1.立德树人原则

就本课而言,它处在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第一课”。因此,教师要上好信息科技课程“第一课”,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原点,以學生基于生活的知识背景为逻辑起点,紧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在科技课程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框架内,通过学科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品格,坚定回答好“教育何为、学科当为”时代之问,凸显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

2.生活情境原则

学习信息技术不只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更是为了创造生活[1]。信息化社会,信息无处不在。教师应该了解信息、爬梳社会生活中的生动案例,让学生在生活常事、常识中强化对信息的认知。在授课之前,学生对信息科技的了解处在生活化运用层面,虽未接受正式的信息科技教学,未能形成学科化、体系化知识与素养网络,但日常生活中已接触到了不少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分析学生兴趣广、思维活、学习欲强的群体特征,客观探寻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从生活化的问题和情境入手,善于运用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生活化语言和现象,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了解、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即生活”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高阶信息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价值呈现原则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和特征在于价值引领,并在课堂中得到呈现。在课前设计、课堂组织和课后反思时,教师都要坚守课堂、课程育人价值,围绕日常学习与生活场景,遵循信息素养培育这一价值主线,通过任务驱动明晰信息处理的完整过程与方法,搭建学生信息获取、整合、运用的探究平台,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信息观、技术观和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基于协商式的项目学习设计”[2],将教与学的整体目标“化整为零”形成学习项目,一方面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交流经验,另一方面让师生在平等协商中构建绿色课堂,从而锚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开启信息素养的正向引导,转变课堂育人方式。

以上论述,基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三原则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立德树人是课堂教学的取向和立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旨归;生活情境是课程教学的操作路径,特别是课程“第一课”更离不开生活化的表达和建构;价值呈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无价值不教学”必须贯穿课堂始终,深度聚焦信息科技课程的育人效用。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指向塑造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1.遴选适切资源,初探课程本质

教育教学中让起始年级的学生理解信息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多样性并非易事。教师需要基于小学段教学规律和素养培育目标,选取、加工、整合适切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打开窗口。

如在教学导入“信息的概念”环节,教师出示视频“小明的上学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小明在上学路上看到了哪些信息。各小组对照情境问题与教学目标,分享成果;教师对小组成果进行点评、归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学生身边寻常事例与现象为切入点,通过直观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感受,让学生有话说、有事讲,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强化信息感知能力,初步了解信息的定义。

2.注重信息表达,开发学生能力

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紧紧围绕课程、教材、教学主线,加强要素整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努力将抽象化、专业性强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解决问题,高效达成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标。如在“了解信息的处理过程”环节,教师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表达和处理过程。游戏规则如下:游戏计时3分钟,到时喊停;每组第一名学生到讲台领取任务;其余学生向后转,由前一位学生给出信号后逐次向后传递信息;每组学生用规定的文字、图画、动作、语言等方式进行传递;每组最后一名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如违反规则视为失败。

通过小游戏实操和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感知了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存储等过程。继而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取信息;信息的加工是人们的大脑获取、加工信息后,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是人们加工信息后,多形式表达出来;信息的存储是将信息用语言、文字、图形、声音等载体加以保存。此处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延展:通过小游戏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处理各环节的方式形式不同,产生的结果和成效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人们还发明了许多工具,用以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和精准程度。

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最直接、最生活的经验体察,再引导学生通过全过程的信息处理,充分理解信息并在信息获取与存储上重点突破。这既尊重了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又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力。

3.做到学用结合,培育学生素养

小学课程在整个信息科技课程体系中处在基础性位置,不能在广度、深度上向学生全面浸润,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信息科技价值的教学不可或缺。如在“了解信息技术”环节,教师播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专题视频,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实质上与人类思维、交流、感觉、执行器官功能相对应,开发出包含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四大基础技术,知晓了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为学生信息科技课程后期的学习开拓视界。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正反两方面影响的案例,抛出“如何才能在运用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不断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鉴别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发挥好课程思政的价值立场和育人取向。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对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养未来的数字公民。

参考文献

鲍佳乐. 贴切有趣,简约有序——素材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运用策略[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2):61-63.

王蕾. 基于项目驱动的信息科技学科协商式学习设计[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24):24-27.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编   辑:冯艳艳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教学原则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