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瓷中西人物装饰纹样研究

2023-05-23 05:33欧文聪
佛山陶瓷 2023年4期

欧文聪

摘 要: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示从辉煌到终结的贸易口岸近百年历史的景况,馆内收藏上千件广彩瓷器,为研究广彩文化提供珍贵的实物史料。广彩瓷装饰纹样题材广泛,本文聚焦在中西人物纹之中。从题材与图案对比中发现“中国风”到“西化”的纹样变化,以及西方世界对广彩瓷从“猎奇收藏”到“日常实用”的功能转变,在人物纹中看广彩瓷美学价值和中西艺术文化交融的趣味互动。

关键词:广彩瓷;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中西人物纹样

1 前言

广彩瓷是以景德镇产的白素瓷为胎,在广州加彩烧烘而成的釉上彩瓷。它始于清康熙晚期,清雍正、乾隆时期逐渐形成风格,成熟于清嘉庆、道光时期,形成绚彩华丽、构图紧密、金碧辉煌的风格,一直是历史上重要的外销瓷品种之一。三百多年来,广州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唯一通商港口,成为中西交流的对话窗口。在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之上修建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示十三行从辉煌到终结的贸易口岸近百年历史的景况,馆内收藏上千件广彩瓷器,为研究广彩文化提供珍贵的实物史料。 “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广彩瓷随着客户的订货需求而生产,花样款式随之而变。广彩瓷装饰纹样题材广泛,本文聚焦在中西人物纹之中,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方法和对比分析法等三种方法,研究中西人物纹样的美学价值和当时西方对广彩瓷的兴趣转变,从人物纹中看广彩瓷中西艺术文化交融的趣味互动。

2广彩瓷中西人物纹的基本面貌

广彩人物纹有中国人物和西洋人物两大类,是广彩瓷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按画面人物构成分为三组,一是单独中国人物为主;二是单独西洋人物为主;三是二者均在画面之中。中国人物纹样多描绘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娱乐、宴饮等热闹场景(图1-2),以人物组合为主题,园林山水风景作为辅助渲染,人物神态和动作富有生动意趣,营造出和谐欢愉的生活状态。西洋人物纹样的题材大多数为神话故事和宗教故事,还包含具有浪漫情调的日常生活场景,家族聚会、出行游玩、肖像记录等等(图3-4)。显然地,人物纹样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观念的人的需求而单独定制。

广彩属于釉上彩瓷,釉上彩是在烧好的光亮白瓷表面上进行彩绘而成,被世人赞誉广彩瓷为“万缕金丝织白玉,春花飞上银瓷面”。装饰纹样的设计、色彩的应用和工艺的掌握相当重要,主要步骤包含前期设计、描线、填色、积金填绿、封边斗彩、烧制和质检。每道工序都需要层层把控,在笔墨技法方面,彩绘技法依旧继承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应对于不同题材都能够表现其独特趣味。在色彩运用方面,受铜胎和珐琅颜色的影响,康熙中晚期至雍正、乾隆时期,广彩的瓷绘色料逐渐增多,颜料不仅来自景德镇,还有广州工匠们自行调配和创新传统色料,丰富原有的广彩瓷器用色。用料大致分为十二种颜色,干大紅、西红、大红、茄紫;水青,大绿,二绿、鹤春;双黄、麻、金、黑等,其中金彩开始使用,成为广彩瓷的重要视觉特征[1]。中西人物纹中能够清晰看到创作者在前期设计构图、色彩运用和工艺技法方面上的严谨和巧思,展示出广彩瓷独特的美学价值。

3从“中国风”到“西化”的纹样变化

3.1中西人物纹题材选择的区别

明清中国瓷器的外销,经历了从青花瓷到彩瓷热销转变的过程,随后广彩瓷持续这一外销的繁盛高潮。绚烂精巧、莹润高贵、优雅别致的广彩瓷受到欧洲贵族王室的追捧,让外国人耳目一新,贵族们热衷于搜集和收藏中国精品瓷器,一时兴起了时尚的“中国风”。他们尝试在装饰纹样中探索神秘而精彩的东方,人物纹中的“满大人”便能很好证明这一现象。“满大人”是外国人统称中国清代一品至九品的官吏,外销画、外销瓷等艺术作品中的官员形象也被称为“满大人”(图2)。对于外国人而言,身着“奇装异服”的官吏们,在亭台轩榭中闲坐品茶,妻儿侍从们围于四周,这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引起他们当时的崇尚和好奇。17—18 世纪,欧洲各国宗教和艺术呈现多元化局面,“满大人”纹饰表现出的轻松欢愉、休闲享乐的官宦生活气息,与该时期欧洲洛可可所追求的生活风尚相契合[2]。随后,如神话故事、宗教传播、贵族生活等反映西方社会风尚的题材出现,逐渐丰富广彩瓷人物纹装饰图案。(图3-4)

以中国人物纹为主要纹样设计的广彩瓷仍占整体外销的主体,但在同一时期的广彩瓷器中不乏看到西方人物纹的广彩瓷逐渐产生。外销订单需求的变化,要求定制图案装饰的广彩瓷数量增多,创作者们需使用相同的工艺技巧去完成自身未见过的西方内容,构图、技法、用色等方面得到融合和创新。为此,广彩瓷题材选择在持有欢乐休闲的主题下,不断变化和丰富内容。中西方人物纹中见证着广彩瓷从“中国风”到“西化”的表现和趋势情况(图2-4),西方世界的人们在以好奇心为出发点去收藏广彩瓷器之外,也逐渐将自身文化注入在瓷器上,其内核是表达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

3.2中西人物纹的图案对比分析

对十三行博物馆的馆藏广彩瓷观察研究后,从中挑选出具有明显中西方人物纹特点的广彩瓷进行图案对比分析,在人物造型、工艺技法、色彩运用、整体风格的方面进行单个广彩瓷的人物纹细节分析,观察中西人物纹样变化。

清乾隆广彩开光人物故事图瓷茶壶(图5)和清乾隆广彩开光山水洋人纹带盖温盘(图6)是同一时期描绘家庭生活主题人物纹的广彩瓷,提炼出人物纹线稿后,人物组合疏密有致,共同展现家庭欢愉的生活场景。同时明显辨别出“满大人”和“西洋人物”的人物特征和服饰特色,简化成人体动态结构时,看出西方人物纹强调动感的自然状态,中国人物纹则显得刻板程序化。

清雍正墨彩描金天主教故事图碟(图7)是典型的与西洋技法相融合的代表作品,广彩瓷结合了中西作画技法,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瓷器彩绘的风格,又“仿照西洋画法”,因而受到了欧洲大陆的追捧与喜爱[3]。区别于传统中国绘制图样的技法,选择墨线进行创作,线条粗细均匀,疏密得当。以疏密线条对人物和陪衬景物进行体积塑造,未使用颜料色彩的作用下,创新广彩瓷图案的装饰风格。运用等间距的直线和曲线多层次的排线,垂直排列或呈45°角度斜排的组合线条,完成了不同程度黑白灰的色彩差异,达到人体和服饰衣物的体积感,与常规利用色彩浅淡完成体积感的中国人物纹有明显区别。从广彩墨彩描金的人物纹样看出,外来订制的产品日益增多,广彩与西洋油画和版画的绘画技巧的融合已经形成模式[4]。

汇总多个中西人物纹进行对比分析,拆分描线和填色的两大步骤,明显地在服饰衣纹变化中看出工艺技法的转变。中国人物纹为代表的清乾隆广彩人物纹菱花形盘(图2)中的“长行人物”中衣纹线条粗细适当,主次分明,横竖线不歪斜。清嘉庆广彩开光“义顺隆庄”人物纹椭圆盘(图10)的“折色人物”全用黑线勾勒轮廓,用颜色进行平涂至深浅明暗。相比于西方人物纹为代表的清乾隆广彩洋人图碟(图8)和清乾隆墨彩描金宗教人物故事图圆碟(图9)则开始使用纯线勾勒堆积塑造体积和墨线描金的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西方绘画技巧工艺的借鉴使用。中国人物纹为主的广彩瓷图案上更为含蓄优雅,人物脸部多是正面或45°角度描绘,形态姿态摆幅不大;西方人物纹为主的广彩瓷图案上不拘一格,应用于不同题材内容改变整体风格形式。当然,并非说明中西纹样存在优劣等级之分,而是说明在广彩瓷纹样的设计正在不断变化和创作,丰富其纹样图案的数量和成为考究时代生活的佐证。

4从“猎奇收藏”到“日常实用”的功能转变

创作者们不断创新瓷器的器型和纹样设计,购买者始于猎奇而收藏,再因纪念重大事件而专门订制,最后因满足日常需求而增添日用功能的套装订购。清晰地表明西方人们对广彩瓷的兴趣的转变,广彩正增添多一项功能性作用,使之更好的融入社会日常生活。

4.1以艺术工艺品收藏为出发点

瓷器本身相对就是难以保存且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艺术品,珍稀之物必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广彩瓷整体呈现色彩艳丽和金碧辉煌的世俗风格契合17-18世纪洛可可艺术风格,满足贵族人们对精致繁复艺术品的渴望。

十三行博物馆馆藏中有一类特殊的人物纹样广彩瓷能够表明西方购买者不在乎人物纹样与主题之间的关联,纯粹地将广彩瓷作为艺术工艺品进行收藏,而鉴别是否个体定制的标准来自于画面中的徽章纹。规格尺寸为直径35厘米的清嘉庆广彩人物故事纹章椭圆大碟(图4)即是经典代表。画面背景内容是威廉·克拉克爵士为纪念先祖在马刺战役中,生擒法国德龙古维尔公爵而立下显赫战功的事件。画面拆分其三大部分,一是碟边的描绘种植、收割和贩卖全流程的贸易场景;二是碟内依靠亭台楼阁和植物山石划分的四部分,描绘骑马拜访的场景;三是碟中心的徽章纹,描绘家族象征公羊和百灵鸟,外环铭文说明战役胜利信息。分析其人物纹为典型的“折色人物”画法,布局疏密聚散,动静结合,配景多衬以方向各异的古建筑物,室内有屏风、石阶、栏杆来间隔画面。色彩以古彩为主,色调有干大红、淡黄、水青、水绿等,全用黑线来画衣纹和景物,只有头部的眉目用大红和乌金描绘。倘若单看画面内容是无法直观地辨识出是为战役胜利而定制的广彩瓷,这也巧合证实购买者不关注广彩瓷纹样内容,更在乎规格尺寸上的“大”和工艺上繁复华丽图案的“精”。

4.2演变成为艺术实用品

中国传统器型发展到清代已经十分丰富,广彩瓷中大部分采用中国传统器型,但仍有一部分纯西式造型,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5]。随着外销订单增多和影响规模扩大,开始商业模式运营,如绘制草图(图12)明确瓷器器型进行广彩瓷订购,实用性功能的广彩瓷逐渐产生。清乾隆广彩人物纹茶杯(图13)是典型的日常实用型广彩瓷器,画面绘制出妻儿生活和谐共情的生活画面,美观性和功能性达到统一。清同治广彩人物纹镂空果篮(图14)一改传统的瓷盆造型,等间距的镂空花纹充当排水过滤和美观展示的作用,内部和边沿的人物纹样繁密细致,极富装饰审美趣味。用于保存东方神秘树叶的清乾隆广彩开光西洋人物银盖瓷茶叶罐(图15),罐身腹部开光内画西洋人物风景图,配合茶罐的功能作用而设计的家庭聚餐题材。运用西方油画的明暗画法将人物和场景在狭窄的空间展现,笔触细腻,形象丰富。不难发现,在多件具有实用性功能的广彩瓷器中看到广彩瓷不断创新出新的样式,满足于外销不同的需求,拓宽自身的艺术商业市场。

5结语

广彩瓷在中国陶瓷界的地位和知名度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和了解,针对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实物研究,笔者在中西洋人物纹中能够强烈感受到广彩瓷本身的艺术美学价值和中西方文化相交融的特色,其一,广彩瓷继承和发展本土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全球贸易新潮开启时,保持着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艺术自信;其二,广彩瓷包容和吸收西洋文化的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技法,不断演变出新样式。其三,西方世界持有积极心态地去学习和收藏,并增添新元素构造出新形态的广彩瓷。

实际上,广彩瓷承载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瓷器,选择中西人物纹为线索观察中西双方的审美趣味互动,广彩瓷表现出民族性、地域性倾向,伴随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设计形式和装饰主题因素的增强。广彩瓷既不是完全本土,也非完全西化,而是交融而成的世界性藝术品。

参考文献

[1]赵国垣. 广彩史话[M].广州: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8.

[2]杨明.清代广彩瓷中“满大人”的装饰艺术[J].中国陶瓷工业,2020,27(06)

[3]陈昊武.广彩外销瓷与欧洲洛可可艺术的审美趣味互动[J].中国瓷,2018,54(07):81-8

[4]黄静.“折色”“长行”三百年 广彩瓷历代人物纹饰[J].收藏,2019(01):57

[5]罗梦达.清代广彩瓷中的西洋元素[J].艺术教育,2013(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