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风”的意象赏析

2023-05-24 06:36邱丙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统计意象

邱丙军

内容摘要:本文穷尽式搜索并分析《唐诗三百首》中排行第一的天气意象---“风”,通过观察其前后修饰语,发现了诗人用“风”的异同点以及其他特点,如以悲凉类和长风类为主,边塞之风较多,春风的温暖和反衬突出,风吹具有不同特点等,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唐诗的用词艺术、意境的营造等,具有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 意象 统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意象可以营造意境,可以为抒情蓄势,产生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还可以成为贯穿全诗的线索,因而成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重要概念。随着数据科学的发展,人文学科也可以用统计等量化手段发现诗词规律,“运用计算机技术鉴赏古典诗词,可以以意象为中心,用计算机提供某种意象在某个作家或某个时代的诗词中出现的全部例句和诗篇,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分析,深入探究诗人的语言艺术。”[2]

据周发祥[3](1982)和谢思炜[4](2015)等对《唐诗三百首》意象的统计,作为天气意象的“风”占据主要位置,频次远超其他天气意象,可见其普遍性。本文使用意象统计的方法,分析《唐诗三百首》中的“风”意象,藉此探究意象的分布、搭配、和意义等方面的特点。

一.“风”之分布

本文檢索《唐诗三百首》,共得到34位诗人(占44.15%)94首(占30.22%)共111个含风的句子。在体裁方面,七言古诗以71.42%的高比例居首。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七言古诗具有自由、豪迈之特点,较少束缚。林庚称七古是盛唐诗体的“宠儿”,“那解放的语言,奔放的情操,新鲜的旋律,豪迈的抒情,构成了唐诗的最鲜明的色调。”[5]七言古诗“最适宜于表现较大的事物和大喜、大悲、大怒一类奔放豪宕、勃不可遏的感情,因而也就形成了七言古体诗一种汪洋恣肆、波澜壮阔的独特格调。”[6]

根据检索结果,杜甫和李白在诗篇数量上居前两位(分别为16首和14首),随后是李商隐、孟浩然、李颀、岑参、韦应物等。有意思的是,这一排序跟《唐诗三百首》收录的诗人诗篇数量排序几乎一致,这说明大部分诗人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风”这一意象。例外的是王维,王维收录的诗篇在77位诗人中位居第二,但是使用的风意象仅3首,与同为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差别较大。按比例来说,韩翃、韩愈、李颀、岑参等虽然诗篇不多,但是诗篇中含“风”的比例很高。

通过分析诗人共性,我们还发现,“大历十才子”中的韩翃、卢纶,边塞诗人李颀、王昌龄、岑参,风意象的比例较高,诗人或擅长边塞诗歌,或有从军经历,他们诗歌的整体风格洒脱、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边塞浩瀚、猛烈之风或许最能恰当表达此类豪迈意境,彰显大唐雄风。

二.风+修饰语:悲凉之风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特性很多,可以大象无形、化育万物,可以扬砂走石、摧枯拉朽,也可以秋风萧瑟,寄托悲欢,还可以蔚然成风、移风易俗。我们通过统计“风”前后的搭配词分析风后的修饰语和风前的修饰语,按照频次描绘《唐诗三百首》中“风”的特点。

第一类:风+修饰语

(1)悲凉类:风急 风萧索 风头如刀 风如刀

(2)风大类:风多

(3)和喜类:风暖 风正

在“风+修饰语”类别中,悲凉类的较多。

其一是诗人以风为起兴、导引、寄托之物,渲染悲凉气氛,经典如“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面对萧索秋景,回想自己飘零孤愁的身世,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诗篇句法工整、严谨,“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可见杜诗语言之锤炼功力。首联并置六种意象,渲染了夔州浓郁的秋色。

其二则是广泛应用于边塞的悲风。王昌龄和岑参都是久负盛名的唐朝边塞诗人。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对边塞生活有了深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拓宽了唐诗的题材,可谓边塞诗的先驱。岑参曾于天宝七年和约天宝十三年两度从军边塞,他的诗描绘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为边塞诗注入豪放壮丽之美。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

岑参用“风急”、“雪阔”描绘边地之寒,渲染了战事之残酷。而以刀喻风表现风之凌厉,凸显边地之奇异、壮美和严酷。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二十四则·含蓄》提出的诗歌艺术特征之一,强调含蓄蕴藉和意在言外。风之悲凉也可写得含蓄,也可侧面衬托,体现诗歌蕴藉之美。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诗开头用“平沙莽莽黄如天”不著一“风”字便将风之猛烈淋漓呈现,接着明写“风吼”,正面写风声,接着又侧面通过石头满地滚表现风之威力,自然环境之艰险,如此边防战士的大无畏爱国精神便得以彰显,动人心魄。

第二类:风+动作:风吹为主

风后跟的动作有:“风吹”“风夜吼”“风掣”“风生衣”“风为马”“风入衣”“风开”“风起波”“风鸣”“风送”“风飘”等。

在诸多动作中,“风吹”的数量最多,对象有花、树叶、舟、衣、地名等,有王昌龄与友人“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芳香高洁的君子之交,有綦毋潜“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清幽闲适的行舟之乐。风吹拂诗人衣袖,引起诗人哲思,有王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对闲适情趣隐逸生活的追求,更有白居易《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瑰丽奇幻的仙境,这里的风分别是高洁的松风和轻柔的仙风,寄托诗人不同的理想际遇。风吹有时不直接出现“吹”字,而是需要读者自行填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这里并不是风“鸣”,而是江风吹枝叶而枝叶发出的沙沙的鸣声,塑造了深远冷峭的意境,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在春风的吹拂下,露井旁的桃树绽开了花朵,如此春意盎然的景象确是为下文暗喻宫怨起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边塞孤城玉门关是春风吹不到的荒凉之地,度是吹到的意思。“著麦苗风柳映堤”(无名氏《杂诗》)合理顺序应为“风著麦苗柳映堤”,是风吹动麦苗的意思。

风吹的对象除了日常事物,还有比喻义,比如“吹血腥”。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成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很多诗人直面社会现实,一改之前的安乐闲适,流露凄清孤独之意。诗圣杜甫的大量诗篇就反映了这段动乱的历史。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进行了疯狂的杀戮,“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杜甫的七古乐府《哀王孙》即为证。

除了风吹外,其他的动作词汇出现频率较少,很多出现仅一次,如“吼”、“掣”等。风吼是写的风声。“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边塞狂风怒号,环境极其恶劣。”“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旗子被雪冻结,风拉扯不动,写出了风势猛烈,天气奇寒。

风起、风生、风入是描写风的常见动作。“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风可以使江波浩荡(韦应物《夕次盱眙县》)“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引发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首句便以萧索秋风注以全诗悲愁之感。“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许浑《早秋》)西风和遥夜、清瑟、翠萝一起构成了早秋的物候。“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李颀《琴歌》)寒风吹衣,也是一派凄冷肃杀之气。

风和马均有飞驰的特点,“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大诗人李白天宝三年梦游天姥山,以雄奇浪漫之笔描绘了神仙降临时的瑰奇仙境。

风可以送香气,也可以送乐声,“送”带给人的感觉一定是美好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是以嗅觉描绘夏日闲情逸致。“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顾况《宫词》)玉楼上奏起的阵阵笙歌,与随风飘来的宫嫔笑语相伴,呈现飘渺梦幻之境。

三.修饰语+风:长远之风

第一类:

(1)大风类:长风 高风

(2)悲凉类:惊风 凉风 烈风

(3)小风类:清风 微风

(4)喜悦类:和风 好风

在以风为中心語中,大风类最多,尤其是长风;悲凉类其次,惊风、凉风为多;其他如小风类、喜悦类数量较少。

大风类中,“长风”出现的频率最高。“长风”是指远风,是从距离的角度描绘风的特点,后面一般会跟“万里”这样的长度单位,可表达境界悠远、苍茫飘渺之意,跟季节的关联不紧密。就表达的情感来说,“长风万里送秋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精神苦闷的诗人忽见天朗气清、“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壮阔之境,顿时精神振奋,豪情溢怀。而李白另一首诗,则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仕途之艰辛后的渴望。在诗人“冰塞川”、“雪满山”“行路难”感到“心茫然”后,情感忽转,以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一豪壮之意象,激励自己破除万难实现政治理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第三首诗《关山月》中,长风与明月、天山等意象营造了壮阔悲凉的边塞氛围,为下文怨情做了铺垫,与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的“长风”俱怀豪壮,元结则用“长风”之大衬托自己行乐之趣。“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这首七言古诗为杂言诗,吸收了民歌特色,“长风连日作大浪”句自然明快,很口语化。诗人以青山为酒杯,以水为酒池,即使大风也阻挡不了自己饮酒为乐,诗人豪爽旷达之胸襟可见一斑。

长风具有的悠远、辽阔、畅达等特点也被用在描绘艺术效果上。在绘画领域,唐玄宗御马玉花骢在曹霸笔下熠熠生辉,“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气质轩昂,似要腾飞而出。在音乐领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描绘了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抽象的音乐在诗人笔下变得具象可视,“长风吹林”和“雨打屋瓦”是琴声由深沉转为激越高潮时的形象描绘,董大琴艺之高超让听者入迷,琴声的辗转也暗含着蔡文姬悲壮曲折的人生际遇。

第二类:动态+风。主要有随风、因风、呼风、凌风、迎风、临风、闻风等。

随风表跟随,因风表凭借;凌风表乘着;呼风是鸟在风中鸣叫;迎风、临风意思接近,可以构成诗情画意,触发情感。稍微注意的是“闻风”,它带有比喻义,出自《孟子·尽心篇》“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在这里“风”喻指柳下惠的高风亮节。在张九龄《感遇》中“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也是借兰桂喻孤芳自赏。

第三类:时间+风。主要有春风、秋风、昨夜风、晚风等。其中春风占比最高,有12例,没有出现夏风和冬风。秋和愁的关系古人很早就联系起来了,秋后便是寒冬,万物肃杀、毫无生机。形容秋风常用的词如萧萧、瑟瑟、萧瑟等,秋风能引起悲愁。另外秋风也能引起思乡,缘起则因西晋文学家张翰。张翰不愿卷入八王之乱,借口秋风起,思念吴中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终辞官回家。《唐诗三百首》中共有两例“秋风”,都写相思,皆出自李白: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风引起思妇对玉门关征人的无限情思,“不尽”写出秋风弥漫的特点,也暗指情意绵长,可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借秋风落叶景色书写女主人公思念之长。

“春风”有12例,因春风骀荡,化育万物,因此多数表美好,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另有比喻义、引申义等,还可一语双关,指男女爱情。新奇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风花开喻积雪奇丽,令人愉悦。

以春风喻指美女容貌的,如写王昭君:“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写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另有以春风写相思的,如“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以春风吹拂青草彰显生命力的也有,如“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张乔《书边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等。

第四类:处所+风。主要有:东风、北风、西风、南风、西南风等。在古诗词中,东风一般指春风,含生机、喜悦义;南风一般指夏风,含欣荣、愉快义;西风一般指秋风,含萧索、离别义;北风指冬风,含严寒、幽怨义。在《唐诗三百首》中,东风比例最高,有6例。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指东南风,“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杜甫《哀王孙》)喻指安史叛军血腥之举外,其余大多指春天,如“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

南风有一例,指的是夏风:“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西南风有一例,也多指夏风:“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李商隐(《无题》)。西风有一例,指的是初秋之风:“遙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许浑《早秋》)北风有两例,都指地理位置之北,如“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

“风”在《唐诗三百首》天气意象中排行第一,本文通过分析其全部修饰语,穷尽式找出其在诗中的搭配特点,发现了风的多层含义及作用。应该说,“风”在唐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诗人抒情提供了最基本的时空环境;它为唐诗注入慷慨悲凉、鸿远悠长之风;“风”尤其在边塞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或许只有凛冽、威猛之劲风才能体现环境之劣,意境之雄,意志之坚,报国之烈。未来,我们将扩大诗篇和诗人研究范围,进行诗人用词的比较,还将从历时角度探讨“风”意象在唐前和唐后的分布和变化,以此丰富唐诗的意象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63页。

[2]蒋绍愚.李白、杜甫诗中的“月”——计算机如何用于古典诗词鉴赏[J].语文建设,2008(11):4-9。

[3]国外汉学家即在诗歌研究中使用过意象统计法 周发祥.意象统计——国外汉学研究方法评介[J].文学遗产,1982,(02):153-157。

[4]谢思炜.汉语诗歌词语管窥——以《唐诗三百首》为样本[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0(03):76-84。

[5]林庚:《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58页。

[6]萧涤非:《杜甫研究》,齐鲁书社,1980年,第121页。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猜你喜欢
统计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意象、形神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统计信息化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化时代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管理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