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废物管理中的PDCA循环法应用分析

2023-05-24 05:32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废物医务人员科室

刘 丹

医院废物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开展保健、预防、医疗等活动时形成的间接、直接毒性、感染性废物。医院废物中病原微生物较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周边环境,所以医院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排名第一。如果废物处理过程中不够合理,会感染医务人员,同时还会产生医源性感染问题,并且造成环境污染。我院为强化废物管理,在2019年就开始使用PDCA法,不断改进管理,管理成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的相关医生与护士、南昌市天翔物业管理公司的废物处理工作人员,总计抽样199人,其中医护人员190人,废物处理人员9人;男性15人,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39.7±3.23)岁;女性184人,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8.9±3.12)岁。调查前医院采用传统医疗废物管理方案,调查后医院选择基于PDCA法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案[1],对前后两种管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传统医疗废物管理方法 以往医疗机构采用分类方法收集医疗废物,通过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另外采用利器盒盛装玻璃碎片、针头等医疗废物。运送人员每天根据规定路线与时间向内部指定暂时储存地点运送医疗废物。日常工作中,针对紧急处理、安全防护与专业技术等方面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1.2.2 基于PDCA法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案

1.2.2.1 计划环节 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定整改计划。首先了解该院废物管理现状,在2019年1月对该院的医疗废物展开专项检查和调查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该院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培训工作不足、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医院废物在收集与分类等方面产生一定问题:①50%以上医务人员对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和分类不够了解。②对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培训及监督不够,因此,医疗废物交接过程不够严格,进而出现交接不清楚问题。③由于医院仅仅为医疗废物收集工人发放弹簧秤用来称量医疗废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弹簧秤精准度出现偏差,导致医疗废物重量出现偏差。④医疗废物没有根据要求分类,反复使用锐器盒,不加盖。没有根据规定严格开展医疗废物称重工作,登记遗漏或是不全。废物包装物中废物超出75%以上,并且封口缺乏紧实性。根据问题征求整改意见和制订整改计划[2]。

1.2.2.2 实施环节 实施整改计划:①强化培训,促进医务人员废物管理意识。通过宣传栏、晨交班等形式对医务人员展开培训工作,对新上岗及实习人员进行岗前知识的培训,并组织医务人员开展考核工作,提高其医疗废物管理意识。②积极优化废物收集交接制度。严格要求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与科室人员当面交接,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涵盖交接时间、数量、重量、种类以及来源等,登记资料保存时间在3年以上;实施医疗废物转移登记本模式,医院管理人员与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工作人员在交接废物时,需要同时记录交接信息,并保存5年以上;构建废物产生报表,在每年1月份将上一年度医疗废物报表报送给环保局。③引进医疗废物的信息化管理实践项目,通过计算机、电子设备可以自动获取废物数据,并实时上传,数据信息记录详细,重量、种类、状态、人员、操作、地点以及时间等信息非常直观,并自动生产报表,可以随时查看,保存时间长久,可以进行纸质信息打印,完全满足医疗废物交接制度要求[3]。④对质控标准进行废物分类标准和处理流程细化,科学制定医疗废物的分类标准和处置流程。首先,分类:各科室的医疗废物积极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具,使用并毁形之后进行单独收集。分类过程中需要采用专用容器与包装袋,严禁针头回套,禁止取出包装袋中的医疗废物。其次,封口并标注:包装袋中的废物达到75%之后,采用宽胶带进行严密封口处理,同时粘贴标签,涵盖废物产生类别、日期与单位等信息。再次,转运定点管理:各科室负责人每天15:00将满足标准的废物根据制定路线向暂存地密封运送,交给专人进行称重,同时在指定地点对运送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最后,分类移交: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具毁形处理,由卫生监督局工作人员进行收集,收集频率为1次/2 d;其他废物由专人专车向当地医疗废物处理站点进行密封运送,频率为1次/2 d,均称重、双签名、双登记。要求相关人员在处置医疗废物过程中对自身安全予以足够重视,若是出现职业暴露,则根据职业暴露要求与程序进行处置。⑤强化全民教育。为了让全体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相关部门安排专职人员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文件要求对医院全体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注重运送人员、暂存处人员与清洁工的培训工作,要求这些人员对废物处置过程中相关要求与规定熟练掌握。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理论考试工作,同时考试结果和考核之间挂钩,以提高相关人员学习积极性,充分提高培训效果。⑥完成试点运行后,开始推广。为了对管理制度可行性进行检验,该院在2019年10月开始在总院14个科室展开2个阶段试点运行,结合试点运行情况确定问题,并再次对相关制度展开优化,例如,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论是否污染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等。自2019年11月全面推行全新的管理制度,促使医院废弃物管理更具规范性。

1.2.2.3 核查环节 落实两级监督检查,保证工作计划落实和质量不断优化。为了确保新的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充分落实与执行,要求各个临床科室开展月度自检工作,医院每月开展交叉检查工作,涵盖医务人员询问、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检查、正确率计算,同时向相关科室进行反馈,保证持续质量优化。

1.2.2.4 处理环节 坚持加强问题处理和措施改进,保持工作质量持续管理循环。按照检查结果开展分析总结工作,确定主要问题和共性问题,合理制定整改策略,对计划进行修改以及补充,以此为基础进入质量管理循环,有效促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

1.3 统计学方法 自行设计相关调查表,了解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等情况。借助Epidata软件录入调查数据,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分析工作,选择χ2检验,借助Spearman开展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检查工作,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知识的认识提升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医务人员在相关知识的认识方面有效提升,由55.59%上升至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期间各个科室的医疗废物交接准确率由69.91%上升至94.9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2019年1月-2020年6月医务人员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的提升情况 例(%)

2.2 提高了医疗废物收集交接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人工称重时,在每个医疗废物产生点交接登记平均需要14 min,两院区共计80个医疗废物产生点,配备8名医废收集工人。采用信息化医疗废物管理后,每个产生点收集时间降至10 min,1天能减少320 min收集时间,现收集工人较前减少1名,节约1名人工成本。

2.3 充分提高了废物处置各环节的合格率 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之后,医疗废物分类、转运等各个环节的合格率均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DCA循环法医疗废物管理合格率与普通废物管理合格率比较 例(%)

3 讨 论

医疗废物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传播疾病,确保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等。PDCA管理法主要涵盖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以及action(处理)四个环节,促使管理项目能够持续质量优化。PDCA法主要特点就是小环与大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其强调通过细节量化优化质量[4]。2019年1月,本医院管理部门开始应用PDCA法加强废物处置管理力度。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优化策略,加强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优化废物交接处理过程,并且开展交叉检查工作,完成检查后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其中不足之处,并确定整改策略及进入下阶段。调查结果显示,PDCA法管理成效显著。

3.1 通过PDCA法均能够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知晓率和废物交接准确率 以往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医疗废物危害性以及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进而不够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培训主要指由组织制定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以及教育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技能、知识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改变,进而将其相关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素质[5],以不断强化工作质量。借助反复培训医务人员关于废物管理的知识,使其了解到若是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缺乏科学性会产生的危害,充分了解《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与相关法规要求、内容,相比于普通管理方法,实施PDCA方法之后医护人员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得到显著提升,使得本院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知识与处理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可以自觉根据要求处置相关医疗废物[6],促使该院医疗废物管理更具规范性与制度化。

3.2 提高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的准确性 人工称重存在手工填写标签上无条码、无科室信息,粘贴随意,甚至存在无标签现象;工人携带的简易弹簧秤,称重范围小、重量误差大;在纸质登记本上手工记录,记录不全、字迹不清、保存困难等问题。采用信息化医疗废物管理后,收集人员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型,可在智能终端上录入种类信息,使用蓝牙电子称重,电子打印标签,避免了存放的登记错误、重量误差、记录不全等问题的发生。因为引进医疗废物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疗废物收集交接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的准确性,实现了医疗废物的可追溯的闭环管理,通过信息化设备的自动获取精确数据,实时上传,详细记录数据信息并精准到每一袋、种类、重量、时间、科室,操作人员记录详细,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在手机端可实时查看,实现监管可追溯,所以该院未发生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等情况。

3.3 有效提升医疗废物的管理质量 大环套小环是PDCA法主要特点,相互促进,同时以螺旋方式上升,其对于全程互动、环节监控以及细节量化较为注重。PDCA法可以对所有环节的管理进行有效强化,全体员工均可以参与管理工作,将全体员工积极性均充分调动起来,让所有人、所有环节都可以根据标准要求执行,将管理盲区完全消除掉。该院借助PDCA法,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持续开展计划、执行、检查、解决、反馈以及改进等工作,各个循环之间紧密结合,循环一次就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新问题与没有解决的问题则会进入下一循环中,在反复循环过程中,持续提升医疗废物的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PDCA法管理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知识的了解率、处理医疗废物的正确率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质量等方面均获得改善,促使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医疗废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7]。

猜你喜欢
废物医务人员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电子废物何处去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