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尾巴上的“地动仪”

2023-05-25 23:55董淑亮
阅读(科学探秘) 2023年6期
关键词:丝状小毛蟑螂

董淑亮

董淑亮,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十大科技传播人物。出版《童话里的科学》《神奇的动物》《发明改变世界》《长翅膀的“侦察兵”》《四季科学童话》等科普专著100部,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地震是一种自然性的破坏现象。它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强烈地震,往往会造成地面变形、山崩地裂、海啸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就曾造成无数人无家可归。为了预报地震,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和发明。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学者张衡就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其实,在3亿年以前,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蟑螂,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地动仪”。人类至今都在努力破解那台长在尾巴上的“地动仪”的奥秘……

提起蟑螂,人们可能心中十分讨厌。然而,大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因为人类的喜恶来约束万千生物。蟑螂就是其中之一。

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它曾与恐龙、三叶虫、邓氏鱼等古老的生物生活在同一时代,甚至比陆地上第一只恐龙诞生还要早1亿多年。化石证据显示,原始时期的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人类从煤炭和琥珀中的化石中,都先后发现过蟑螂。嘿,就这凭这一点,你也不能不叹服于蟑螂这顽强的生命力呀!

毕竟,对于弱小的昆虫来说,“活着才是硬道理”!

在昆虫家族中,蟑螂应该称得上是繁衍最成功的一个类群。它们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在漫长的进化中,不但没有衰减,反而越来越顽强,它们一直繁衍到今天,还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蟑螂的种类很多,扁平的身体呈黑色或褐色,有光泽,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生活。蟑螂的活动周期与黑暗的到来也是密切相关的。它最活跃的时间是傍晚。如果拿它做实验,通过灯光控制把白天变成黑夜,或把黑夜变成白天,蟑螂的活动也会跟着改变。

蟑螂晝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它能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恶劣的天气对它来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重要的实验,发现一只被人类摘下头的蟑螂还可以存活9天,而且9天后死亡的原因竟是过度饥渴。对于这个实验的“含金量”,我们暂且不做考虑,哪怕就仅是一个传闻,也可见它生命力有多强大。

蟑螂能在灾难繁多的地球上繁衍不绝,自有一套顽强的生存本领,尤其是在预测地震上能耐不小,令人刮目相看。

那么,蟑螂是怎么预测地震的呢?原来,蟑螂有一种天生的微型“地动仪”:它的尾部那一对奇特的触须。蟑螂的尾须上覆盖着约2000根密密麻麻的丝状小毛。它的“地动仪”就是由这些丝状小毛构成的。蟑螂尾须上小毛的根部构成一个高度灵敏的微型“感震器”,不但能感觉震动的强度,而且能感觉出压力来自何方。也就是说,蟑螂尾须上的每一根丝状小毛,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的每一个铜丸一样,对来自某一方向的振动极为敏感。它的尾须只有地动仪铜丸的万分之一那么大,可是,上面相当于“铜丸”作用的丝状小毛却足有2000根,所以它辨别方向的精密程度要比地动仪高得多。在通常情况下,地震前总会有一些轻微的震动。这些震动人体器官是无法感觉到的,可是蟑螂尾须上的丝状小毛却能在地震发生前4个小时捕捉到这种微妙的波动。

目前,科学家正在模仿蟑螂的尾须去研制一种新颖的地动仪,希望在预报地震的时间、准确性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这种地动仪一旦研制成功,对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将会大大提高,因地震造成的损失也会大大减少。谈“震”色变的时代也许终能画上句号。

猜你喜欢
丝状小毛蟑螂
捕捉蟑螂有神器——新型简易诱捕蟑螂器
不同添加剂对污水处理中丝状菌膨胀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天上地下
眼不见为净
红包
蟑螂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脖颈冒肉芽 别拿手去掐
浅谈因丝状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污泥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