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学科研究现状、热点及演进趋势

2023-05-26 11:11赵文青朱妮娜
传播与版权 2023年9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赵文青 朱妮娜

[摘要]研究以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对其进行外部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ROST CM6分析软件对项目名称进行分词及词频统计,了解不同时期我国出版学科的研究热点,并对我国出版学科的研究主题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从项目立项外部特征来看,我国出版学科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逐年攀升;项目类型全方面覆盖;立项学科分布广泛,体现一定的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批重点研究单位;领军人才逐渐形成、青年人才成长迅速,为出版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从项目立项研究主题来看,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主题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国家需求、政策导向,反映社会热点,不仅重视出版学科理论研究,还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等在出版领域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研究主题;发展趋势

国家社科基金,全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项目,代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是衡量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1]。《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

(2022年)》中出版专业博士学位的增列标志着我国出版学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出版学科高质量建设是现实之需、理论之需、国家之需。因此,研究基于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语义分析法,尝试探究我国出版学科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通过分析其路径演变来预测我国出版学科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出版学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以推动出版学科的建设,更好地助力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项目数据库。虽然出版学在学科规制上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科研究都涉及出版[2]。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出版服务有六个类型。因此,笔者先以“图书”“期刊”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核心关键词在项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3月。截至2022年10月,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只公布了年度项目,因此2022年相关数据仅统计年度项目。笔者然后用八爪鱼软件进行数据爬取和去重,并经过进一步人工校正核對,最终获取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共494个目标样本。研究设定的检索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使少部分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未能被检索到,后续研究将予以补足。

首先,研究利用EXCEL对获取的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筛选、整理,并对其立项年度、项目类型、立项学科、立项单位类型、立项单位地域、项目负责人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我国出版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整体态势。其次,研究应用ROST CM6分析软件对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项目名称进行分词及词频统计,通过人工干预将同义词合并,并剔除与主题无关和无意义的词,得到高频词表,即研究的样本数据。最后,研究利用ROST CM6分析软件的语义网络分析功能分析样本数据,了解关键词之间的语义关联,并以一定时间段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以求直观展示我国出版学科的研究轨迹,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学科的发展趋势,但受限于篇幅,研究部分表格未展示完全,留存备索。

二、2000—2022年出版学科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部特征

(一)立项年度分布

2000—2022年我国出版学科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在2000—2008年,其立项数量上下波动,增长趋势不明显。在2009—2014年,其立项数量稳定增长,尤其是2008—2010年,其立项数量增长幅度非常明显。在2014—2016年,其立项数量出现小幅下降,笔者推测这与国家调整科研项目申报政策有关,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指出:“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2016—2018年,其立项数量再次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笔者推测这与2016年《出版管理条例》相关内容进行第四次修订有关。在2018—2022年,其立项数量虽有所震荡、波动,但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二)项目类型分布

从项目类型分布来看,在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即在笔者检索获取的494个目标样本中,获得一般项目立项资助的有263个,约占总项目数的53%,立项规模最大;青年项目立项资助的有99个,仅次于一般项目,约占总项目数的2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年是我国出版学科研究的重要生力军,国家重视对青年科研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西部项目资助占比为9%,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对西部地区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重大项目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主要面向重大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的研究。而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重大项目共有15项,平均每年不足一项。

(三)立项学科分布

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涉及的学科类别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国文学三个学科,这说明出版学科与这三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明显。新闻学与传播学涉及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共有229项,占比为46%。这是因为按照学科规制,出版学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二级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端口无法单选出版学。与出版学科紧密结合的还有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其涉及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共有90项,占比为18%。在一定程度上,出版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学科交叉性很强,两者相辅相成,而中国文学涉及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仅次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涉及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有76项,占比为15%。

(四)立项单位类型分析

经统计,在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立项单位最多的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高校立项416项,占比為84%;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立项45项,占比为9%。值得关注的是,就研究调研的数据来看,以出版社、期刊社为代表的出版实务部门立项21项,占比为4%(因部分出版社和期刊社隶属于高校,故可能存在项目负责人以高校为单位进行申报的现象,则真实的数据很有可能高于4%)。这一数据表明,出版业通过出版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来更好地指导出版实践,国家社会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关注出版现实问题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立项单位在出版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以及学科竞争力,文章将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7项以上(含7项)的12家机构及各类项目数量统计如表1。

在这12家机构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为国家级科研机构,除了北京印刷学院、河北大学为非“双一流”高校,其余8家机构均为“双一流”高校,这说明高校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强,其科研整体实力就越强。其中,获批项目数量最多的是武汉大学(16项),然后是南京大学(15项),接着是河南大学(14项),北京印刷学院、内蒙古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家机构的立项总数均为10项。

表1数据表明,虽然获得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机构分布较广,但是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复旦大学等少部分机构,这说明这些机构在参与出版学科国家重大关键领域、专项科研计划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南京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家机构各类项目均有涉及,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南京大学、河南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等青年项目的立项数量领先于其他机构,这说明这些高校重视培养出版领域青年学者,且部分青年学者在未来出版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从武汉大学后期资助项目的数量来看,武汉大学优秀研究成果对出版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五)立项单位地域分析

笔者通过对立项单位地域分析,发现立项数量最多的是北京,立项数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河南、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内蒙古。立项单位地域分布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多个省区市。第二,在经济发达、教育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立项单位更多。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高等院校数量多、教育设施建设完善、教育资源丰厚、师资力量雄厚,有实力和能力承担项目研究。

(六)项目负责人统计

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的统计分析,能有效识别出版学科的核心学者。在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获批2项以上(含2项)的有36人,获批3项以上(含3项)的有3人。从表2可以看出,这些学者不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而且在出版学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我国出版研究和实践的领军人物,如南京大学的张志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周蔚华教授等。笔者从表2也发现,部分获得两项基金支持的学者是先拿到青年项目,再拿到一般项目的,如南京大学的王鹏涛教授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批青年学者已经成长起来,未来这些学者将是推动出版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他们中间会产生更多的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甚至是重大项目的负责人。

三、我国出版学科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出版学科研究主题分析

项目名称通常由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项目的研究方向和核心要点。为了分析和预测出版学科的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研究对494个目标样本的项目名称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ROST CM6分析软件对项目名称进行分词及词频统计。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以及针对性,研究在删除无关词、合并同义词、更新自定义词表后,通过分析分词和词频,提取高频词,并剔除掉“研究”“中国”“我国”等无关和无意义的词,得到高频词表。同时,研究基于语义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统计词汇、短语两两之间共同出现的次数,再经聚类分析处理,将关键词共现矩阵转化为语义关系网络,揭示各节点之间的层级关系、远近关系,并选取高频关键词前200位,利用ROST CM6分析软件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以了解2000—2022年我国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如图1所示。

图1中,“出版”“报纸”“期刊”“整理”等为核心节点向四周进行扩散,这说明二十多年来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出版” “报纸” “期刊”等展开。“出版”与“政策” “机制” “体系”等具有较强的语义关联。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国家从宏观上对出版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在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下,出版业机制体系改革、出版转型发展成为近些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关注的重要方向。同时,出版单位朝着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改革,关于“企业”“战略”“模式”等经营管理方面的策略和路径研究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重要方面。“一带一路”“走出去”则反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出版国际传播的重视。此外,“数字出版”“学术出版”“图书出版”等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重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对各个时期出版活动的史料整理研究给予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期刊”研究的资助主要集中在学术期刊、科技期刊、英文期刊的建设以及期刊传播、期刊评价等主题上,这与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出版项目中,关于“报刊”研究的资助占了很大的比例,图1中与“报刊”形成强关联关系的分别是“民初” “清末” “近代”等词,说明众多学者从史料角度对各个时期的报刊进行研究,以及从语言学角度对“华文” “中文” “英文”报刊进行研究。综上可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出版学科的资助上总体兼顾出版的各大板块,紧密跟踪出版活动实践,体现出版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的主题演变

为了很好地反映出版学科的主题演变,研究以一定时间段为一个单位,通过对每个时间段中出版学科的热点主题进行分析,追蹤其主题演变趋势,从而科学地对我国出版学科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精准研判。利用上述同样方法,研究得到图2至图6。

2000—2005年的出版学科研究主题主要受时代背景影响。当时,我国刚加入WTO,面对全新的竞争规则,出版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加快市场化改革,促使出版单位从单纯的生产型企业转向生产经营并重型企业。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我国出版理论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产业发展需求,在加快改革转型出版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投融资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从图2可以看出,该时间段的出版学科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发展”“出版”“期刊”为核心节点向周围发散,主要涉及出版集团发展模式、期刊结构发展趋势以及各类型期刊发展的研究,集中于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二是以“新闻”为核心节点,主要是关于新闻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主题的研究,研究主题较为分散。

2006年7月,《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出版体制改革由试点进入全面展开阶段。图3显示,在2006—2010年,为了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出版理论界对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融资渠道、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等展开了研究。例如,2006年的“出版业的体制改革与管理研究”,2007年的“体制改革与出版发行企业微观运行机制研究”等。同时,出版理论界也对非经营性出版单位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传播渠道和出版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2008年的“公益性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与发展:非盈利性出版机构研究”,2009年的“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社会责任研究”“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等。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作为我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出版业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和提高科技竞争力方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2011—2015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关于报刊舆论引导、期刊的对外传播和影响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获得较多资助。例如,2012年的“数字出版与媒体舆论引导力研究”,2013年的“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2014年的“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等。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版业不断探索加快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举措。例如,2011年的“公益性出版单位的管理模式、机制设计及评价因素研究”,2012年的“期刊分层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

随着数字出版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出版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关于数字出版的版权、盈利模式、产业发展战略等出版要素的资源配置、治理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问题成为2016—2020年的热点主题之一。如图5所示,这一阶段出现前几个阶段都未出现的关键词“创新”,且该词与“出版”具有较强的语义关联。创新对出版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出版业的创新大致包括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传播渠道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基于语义增强的医学学术出版创新融合研究”“国际话语权视域下出版走出去创新体系研究”“融合创新愿景下面向知识服务的出版转型研究”等就是紧紧围绕出版创新进行研究的。出版“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可以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推进我国在国际传播中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笔者梳理发现,2016—2020年关于出版“走出去”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就超过十项,涉及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等方面。

从2021—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来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热点主题之一。例如,2021年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与图书选题科学决策研究”,2022年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考核体系研究”等,主要是围绕出版业的内容、技术、服务和体制机制创新进行研究的。在图6中,关键词“话语”“建构”“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等显示我国出版业在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国家话语权以及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研究热度。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关。出版业是我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其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产业链” “整合” “期刊” “科技”等关键词的语义网络关系也体现在新发展阶段出版业正朝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鼓励跨界融合,优化出版生态和构建出版新业态方向迈进。此外,报刊文献、史料整理也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之一,且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尤其重视和支持对近代、清末至民国初期等出版史料的整理、研究和数据库建设。

(三)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趋势

研究通过追踪2000—2022年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的热点主题,发现保持长时间热度的关键词有“整理”“数字化”“传播”等,这表明这些热点主题是出版学科持续关注的课题,也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首先,史料整理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史料整理一直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资助方面,史料的研究和整理有利于加强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力度的加大、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对出土文献、重要考古成果和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档案进行整理、出版以及数据库建设,在“十四五”期间甚至在更远的将来都是一项值得长期开展的研究工作。

其次,主题出版、对外文化传播是出版业未来一段时期内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出版业作为党和国家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之一,对内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对外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3]。《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也强调,“做好重大主题作品出版传播”,“推动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4]。这充分证明主题出版和对外文化传播是未来出版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最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发展支撑下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出版学科未来的研究热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出版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加速了出版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打造了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催生了新型出版业态。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出版强国战略的实现,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创新改革,是出版业未来的研究热点。

四、结语

通过对2000—2022年出版学科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外部特征以及研究主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项目立项外部特征来看,我国出版学科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逐年攀升;项目类型全方面覆盖;立项学科分布广泛,体现一定的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批重点研究单位;领军人才逐渐形成、青年人才成长迅速,为出版学科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二,从项目立项研究主题来看,出版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主题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国家需求、政策导向,反映社会热点,不仅重视出版学科理论研究,还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等在出版领域的应用研究。未来,史料整理、主题出版和对外文化传播,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发展引领下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将会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内出版学科需要持续关注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崔雁黎.图书情报文献学发展趋势分析:基于2003—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料[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06):96-100.

[2]吴钊.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看出版学科發展流变[J].科技与出版,2018(01):96-102.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1-08].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4]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 (2021-12-30)[2022-11-08]. https://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1/12/76aed0b1a2a60056.pdf.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