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2023-05-26 04:27章文娟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教育课堂

章文娟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全面教育也有被各界重视,在新的班级变化的背景下,要求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课程虽然不是初中水平的主要科目,但却是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程中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熏陶,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的影響,学习压力也会得到缓解和释放。在此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重新受到重视,音乐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音乐;课堂

引言

在传统观念中,德育内容大致与文史思品类学科关系密切,由此,德育总是习惯性的被“投放”在诸类学科中,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让学生欣然地接受,所以德育常被人嘲讽“唱高调”。要顺利推行德育,推动德育的发展,就要革新对德育的观念。随着德育一体化的推进,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德育不能单单局限在文史思品学科中,应把德育工作放在全民教育的前沿和重要位置,拓宽范畴,针对各学科的教学特点,有的放矢的制定德育目标。如音乐学科,因其感染性、贯彻性强的特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把口头化的德育理论转变为学生主动内化的德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

1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渗透德育工作的意义

第一,把音乐教学与中学德育工作相结合,可以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是中学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而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进程中,音乐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的民族音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许多爱国情感的歌曲,时时激发着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促进中学生思想、心理的健康发展。当前的中学毕业生面临的既有学习上的压力,也面临着即将毕业,人生去向迷茫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宣泄,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心理上的问题。音乐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它在调整学生心理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将德育工作渗透于中学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倾听的同时,充实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情感、激励自己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胆量。

2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认识不足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忽视了学生道德、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对于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力度微乎其微。初中音乐在被低估的同时,也缺乏创新,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音乐兴趣不大。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生音乐教育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可能使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走向固定思维。

2.2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初中音乐教师都是传统意识教育中诞生的。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独裁者”。教学内容以老师灌输为主,初中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建立,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相关初中音乐创新教学体系未健全

初中教育往往只注重主要科目如语文教育和数学教育,而忽视音乐等方面的教育。结果还表明,不实行音乐教育的初中仍然还有很多学校,这无疑是对初中生们审美能力的扼杀。还有的初中没有完善的音乐创新教育体系,这也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

3音乐课堂中贯彻学科德育教育的策略

3.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内化

在音乐课堂中,为了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根据歌曲抒发的意境,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实践活动氛围,在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后,由教师引导层层渗入德育教育。教师还须帮辅学生将自身的认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自我、合作探究后总结出属于学生自身内化的认知理论,最终形成自我对已知事物的道德行为准则判断。

3.2构建完善德育融合体系,保障中学德育实施

当前,中学生基本都已成年,然而,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构建健全的德育工作制度,保证其长期有效地进行,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新事物接受最迅速的群体,大量信息充满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多消极信息影响他们的思维,妨碍了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实践中,把德育课与音乐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三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正能量,培养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素养,使学生在音乐熏陶中提高自我修养意识,逐渐形成高尚品德,树立坚定信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3.3贴近生活,营造日常生活氛围

学科德育教育必须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遵循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带去音乐知识,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现实生活场景与学习环境为主要素材,营造符合初中生年龄段特点的日常生活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在音乐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从学生在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生活问题或者社会问题入手,如发生在香港,备受关注的“反中”动乱,游行暴动者大多是香港的年轻一代,他们肆意妄为挑衅法治,试图破坏“一国两制”,这样的举止行为反衬出这些青年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3.4深挖中学音乐教材德育元素,实现德育与音乐的有机融合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爱国主义和奉献意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避免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要深入挖掘德育因素,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在教学的设计中,要把握好衔接的节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与政治因素的内在关系。加强集体备课,增强师生间的知识融合,保证教学的精确度和多样性。在校园内进行了以“爱国”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正确地选用音乐,保证其内容正确、充实,并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教学。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学科是初中阶段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可有效推动初中阶段德育建设的发展。而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思考如何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如何持续思考改进教学中的方式手段,应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角度将德育元素融合渗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以切实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政治态度,从而实现学生“技能”与“思想”的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王岩.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113.

[2]孙秀花.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8):50.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德育教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