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背景与用户需求下的非遗缠花APP研究设计

2023-05-27 16:17武玥韩静雨龙韧
设计 2023年8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玥 韩静雨 龙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缠花 App设计 文化传承 用户体验

引言

缠花艺术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汉服热”的大潮下,缠花凭借其自身特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是“非遗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让缠花技艺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则需要站在当今社会的审美和需求角度来创新地继承它,将非遗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创新研究已成为趋势。民族文化创新只有将科学与文化,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开发,传承,创新[1]。

一、研究背景

(一)非遗缠花现状

1.传承非遗的必要性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道技合一”工匠文化的活态呈现[2]。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特色地域,具有传承性、流变性、独特性的特点。在文化传承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许多非遗仍然处在传承、创新困难的局面。

2.缠花

缠花融合多种传统工艺,有着“立体绣花”的美称。随着“汉服热”的大潮,缠花凭借其自身历史悠久、外观效果独特、造型自由度广、材料易得等特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给人带来绚丽的视觉体验与复有仪式感的情感体验,吸引人们探究其中的内在韵味。

但因为其制作工艺繁琐,市场较小,愿意学习的年轻一辈较少。且现有宣传形式较为传统单一,产品创新较为局限,难以吸引用户。

(二)市场背景

1.新媒体下传统文化传播特点

传播中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及时化、互动化的特点。传播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受众群体年龄层次逐渐丰富。在传播形式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技术、动画、人工智能等手段吸引用户。在傳播内容上出现大批精品。但是也存在将传统文化浅表化、泛娱乐化的现象[3]。

2.市面传统文化类App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市面上文化科普App主要分为三类:文博类、工艺美术类、资讯文学类。

市面传统文化类App在功能上普遍拥有简明清晰的产品架构、选用游戏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模式、能满足用户对趣味功能的需求,但存在有许多重复的功能存在于不同界面的类似层级中、部分内容放置在难找到的位置等问题;交互上配合场景的效果使用微动效、和简洁的交互手势、带给用户多样又富有规律的交互体验,同时也会因动效设计节奏设计不当导致时间较长、或过于复杂导致界面卡顿;视觉上会使用具有特色的线性抽象图标设计、扁平插画为主的视觉设计部分、排版简练富有美感、体现出虚实结合的传统美学,在App的应用也出现按钮尺寸过小导致点击不便和误触、过多使用灰白使主题色凸出不明显或色彩过多造成审美疲劳、图标无文字配合解释等情况。

3.传统文化App当下困境

目前传统文化类App发展已经进入到取精华,去糟粕的阶段,但是市场上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文化类 App因制作质量粗糙、没有后续的更新维护、体验感较差,而导致用户黏度低、流失速度快。

二、非遗缠花用户调研

(一)现有非遗手工类产品消费人群

通过了解用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分析出目标群体用户背后的行为及偏好。现有的非遗消费人群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且人均消费较高;网购平台已成为非遗的主要了解渠道,线上社交媒体也逐步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载体。

(二)非遗缠花线上平台用户人群定位及特征调研

1.人群定位

Y、Z世代用户将成为未来非遗手工类产品的消费主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在非遗产品与互联网产品的占比都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只有他们这群未来的传承者意识到保护世界遗产是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真正激活非遗的生命力和实现文化的延续[4]。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认同,选取该群体进行实证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实践意义[5]。

2.Z时代特征调研

Z世代是产品的主要用户群体。该群体具有丰富的互联网媒介使用经验。通过分析移动App的数据,观察Z世代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及特征,以此来指导设计。

中国的Z世代对社交类软件的使用频率最高,主要使用QQ或微信;Z世代也经常使用短视频类软件;也会使用微博、小红书、知乎等可以获取海量信息的软件。最能吸引Z世代的App类型,首先是社交类App,其次是信息传达类App。由此总结出四点行为特征,如下:

(1)网络社交欲:

Z世代的独生子女比例更高,学习任务更为繁重,以至于具有强烈的孤独感;Z世代用户使用社交App的首要目的是希望找到同好,并且希望通过社交App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熟人社交已无法充分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2)群体交互表达欲:

Z世代群体交互表达欲更强,热爱原创内容和讨论。Z世代从小在包容自我表达的社会环境下成长,更多的Z世代在社交平台上乐于去发布原创和参与讨论互动。根据《2020视频趋势察》,75%的16-25岁受访者表示看视频会开弹幕、发弹幕。

(3)娱乐多元欲:

Z世代受教育程度与素质文化水平明显提升。对娱乐的质量要求更高的同时,讲究付出和效率的Z世代们希望用更少的工具、时间办到更多的事,娱乐和群体感受的多元集合对于Z世代来说是必要。

(4)视觉享受欲:

Z世代注重体现自身个性与审美,追求时尚。大多数Z世代从小便拥有电脑、手机上网的条件,能够触达大量的潮流前线资源,很多产品甚至仅靠提供视觉享受就可以抓住Z世代用户的心。

以上Z世代用户的特征为后续的产品设计构思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

根据双钻模型,将非遗缠花App的设计分为“探索——定义——构思——实现”四个阶段,如图1。

(一)设计重构

基于调研,针对市场与用户需求,从用户、体验、功能三方面出发,对产品进行设计重构。

用户细致化,将对缠花感兴趣的泛人群用户重构为对缠花、手工制作感兴趣的Z、Y世代用户;体验丰富化,将满足使用需求的传统文化手工类论坛体验重构为游戏化的文化学习体验结合美观的、情感化、定制化的界面使用体验;定义针对化,将缠花文化手工类平台重构为有缠花文化传承与缠花手作推广功能的趣味社区App。由此成为“物华”的最初产品骨架。

(二)产品定义

基于前期的市场分析、用户调研,对产品的功能、交互、视觉三大设计部分进行了多次的需求功能轉换迭代,得出了以下定义:

1.产品功能

功能定义为用户社区、搜索发现、线上商城、手工教程、游戏化科普五大功能。随着用户对 App 的熟悉,使用惰性的加深会降低用户的兴趣值,这就需要用户体验不断进化。社区性功能的添加是增加用户之间相关度、增加用户自我价值实现度、提升非遗 App 用户黏度的可行方式[6]。

2.产品交互

交互设计需要包括正向情绪体验、容错设计思维新手引导设计、微互动设计、自定义外观、功能小组件、游戏化科普等内容。

3.产品视觉

排版上使用清晰的feed流、版式以突出内容为主。配色上推出一套兼具现代与典雅风格的主题色。图标部分重点特色部分使用简约抽象的图标表达。插图美术绘制与缠花相关的扁平系列插画,用于海报、空白页等。

四、设计产出

产品名为“物华”,将“华”字与“物华天宝”一词相结合,暗示缠花技艺、作品的美丽与珍贵。本App考虑了缠花、手作、新时代审美,最终确定出典雅、生机、时代感三个关键词,并以此为整个App的设计基准,典雅指向高雅而不浅俗的表现效果;生机表示对缠花获得新生机会的向往、营造有活力交流平台的向往;时代感是本产品区别于市面上大多数App的风格,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审美和使用习惯。

(一)功能架构

“物华”App的产品架构分为五部分:首页、游戏、商城、发布、个人中心,如图2。首页承载主要功能,包含搜索、交流功能;特色功能为游戏,提供文化介绍、图纸收集及新手引导;商城分为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两部分,提供购物服务;通过发布进行发帖、发视频等操作;个人中心包括个人资料卡片、消息提醒、每日任务、设置。产品流程如图3。

1.花园——首页

首页命名为“花园”,代表着用户可在该部分像踏春一般轻松愉悦的浏览与各种缠花相关的内容,此部分区别于市面现有的大众化手作交流平台,聚焦针对非遗缠花这一小众文化的社群构建,为用户打造纯粹的分享交流平台。

首页包括实时内容浏览、搜索、关注等功能。用户在此部分可对发现内容进行筛选浏览;点击头像即可进入他人主页,可选择查看关注的人的发帖内容;也可通过搜索进行需求内容查找,并且为用户提供搜索热词,达到信息的精确搜索。

整体信息架构符合Z世代使用习惯,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减少用户的认知成本,给人简洁而又清晰的印象。将用户熟悉的feed流作为主要信息分发模式,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信息阅读体验。

2.西市——商城

商城命名为“西市”,古代的西市不同于东市,它更加大众化、平民化,代表希望缠花艺术更加亲民,不再是立于柜架上的某种技艺,而是能让每个人都尽情挑选、装饰生活的美好产品。

商城分为线下、线上两部分。商城的线下部分售卖平台专供的缠花成品、缠花DIY材料包、缠花材料等。进入商品页查看商品详情。与游戏图纸输出界面相连,提供一站式服务,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游戏缠花作品化为实物送到家中。通过浮动的花篮图标进入购物车,进行商品下单;商城的线上部分使用“金叶子”作为虚拟货币。用户可以在这里解锁购买图纸,或者收集缠花花片与缠花配件用于游戏之中。

3.发布

用户可以在发布部分选择发布图片、视频或教程,也可将未编辑完成的帖子存入草稿箱以便之后发布。

4.游戏

游戏内容包括缠花文化介绍、组件收集和核心玩法。游戏主界面显示上次退出时的最后状态,顶部显示用户所拥有的“金叶子”数量和图纸名称,左侧设置颜色更改按钮、撤回按钮、下载按钮和删除按钮,容错率高,提高可用性;右侧为花片弹窗和一键组装,符合Z世代用户的使用偏好,操作更为便捷自由。整体功能完整简洁,带给用户较好的游戏体验。

(1)文化介绍:首次进入游戏时会弹出缠花文化介绍长卷,而后若想要再次观看文化长卷点击界面左上角按钮即可。长卷内容包括缠花的简介、内容内涵、特点与历史等,上面的白描插画作为装饰性元素伴随左右。花鸟虫鱼,跃然纸上。

(2)组件收集:用户可以通过发布作品、发送评价、答题等获得缠花元素小组件,用户等级越高解锁的小组件越多。购买的组件将收集到游戏仓库内,用户可在仓库查看已解锁的图纸,拥有的花片和配件的类型、数量等。同时可在游戏主界面顶部进行图纸的一键切换或新建。

(3)核心玩法:图纸收集为游戏的主体,用户可选择到“西市”线上商城用虚拟货币“金叶子”购买图纸,或者自己新建原创图纸,图纸初期为白描状态,用“金叶子”购买缠花花片,将其拖动到图纸对应位置,则可将白描部分点亮为轻拟物风格的花鸟鱼虫,每成功点亮完整的花片,都可点击花片查看实体制作教程,当整个图纸的所有白描部分被点亮则图纸收集完成,线下商城的对应方案实体材料包被解锁,供用户选购。用户也可以选择自定义图纸,创作独属于自己的原创缠花作品,完成后系统帮助用户打包该原创方案所需的材料,用户可以通过DIY将自己的2D图纸转化为3D实物。游戏以收集的方式,带领用户体验缠花的制作过程,图纸收集的点亮和原创作品实体化带给用户满足感与成就感。

5.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包括个人资料卡,收藏夹,消息提醒和任务。在此部分,设置奖励机制,用户可以通过完成每日任务获得一定数量的金叶子,用于兑换游戏物品,意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使其获得归属感,推动用户相互交流促进缠花的创新发展。

(二)视觉设计

1.规范化设计

(1)色彩与文字:

根据产品定位、用户群体喜好及设计趋势,选用独特且高辨识度的紫黄微渐变(837FFF~FFD6A6)作为主题色,兼具生机与现代感。以浅紫色作为辅助色彩平衡界面整体色调。米黄、淡红作为点缀色丰富界面。黑色作为标题色,深灰为正文字体颜色,浅灰则作为解释使用。彩色大多运用于内容钮,画面感强烈,视觉突出。根据界面中不同位置的文字设置不同的字体色彩及大小,由此区分出层级关系。

(2)组件管理与栅格:

界面在卡片处设置圆角,卡片圆角统一为25pt。圆角带来流畅的视觉引导,减轻用户的视觉负担,更加安全、有亲和力。和通栏分隔相比较,圆角矩形也会使视线更容易聚焦到框内信息。栅格系统运用固定尺寸的版面布局,使界面风格简洁明了。尺寸规范有助于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认知成本。产品采用5pt作为基数,整体间距以5的倍数设计。

2.图标设计

本产品主要使用线性图标,部分内容使用拟态风格图标,如图4。

(1)全局导航图标点击前为简洁的线性图标,用花园中的石灯造型代表首页,酒旗代表商城,缠花工具——绕线板代表游戏,穿着交领的抽象小人代表个人中心。点击后为full状态,填充紫黄微渐变主题色。

(2)内容较为丰富的界面选用线性图标,降低视觉拥挤感。融合古今元素使产品更具文化底蕴,增加产品可读性,如花篮代表购物车,隐喻选购的用户在折枝采花、日晷代表历史记录、信鸽代表消息等。采用线面结合的手法,以小色块点缀,使简洁明了的线性图标更加活泼生动。

(3)发布界面内容较少,选用与游戏相同的轻拟物手法创作图标,与游戏呼应的同时,使整体设计更加精致。图标元素的选择同样与其功能相对应,画卷代表发布图片,秘籍代表即将分享的教程,包袱代表暂时收起来的草稿。

3.logo设计

logo整体采用缠花花片的元素,颜色使用了App的主题色——紫黄微渐变,符合当下审美;中间镂空的造型为游戏货币金叶子,整体造型虚实结合,体现传统审美特点的同时兼具现代简约特色。整个logo形状似一簇火苗,暗指希望缠花这一美好的非遗技艺能够薪火相传,如图5。

4.插画设计

根据产品定位,绘制了图纸方案插画绘制和缺省页插画设计,如图6。

(1)轻拟物插画:

总结提取缠花花片曲线弧度较小、多片拼接形成整体、造型重复等特点。插画图纸方案构图虚实结合,选用较为清新明亮的色彩呼应产品整体调性,符合Z世代的色彩审美取向,体现出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创新性结合。白描版本作为未集齐花片时的图纸使用,轻拟物插画作为集齐花片后的完整状态,赋予产品趣味性、提升产品温度。

(2)缺省页线性插图:

缺省插画继续使用App主题色增强品牌DNA。為不同场景下的缺省元素赋予语境:低垂的铃兰、送信的信鸽、空空如也的果篮……使整体视觉设计具有延续性,配合微动效与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缓解无数据的缺省状态所带来的失落体验感,拉近与用户的距离,避免用户流失。

结语

本文在互联网智能化背景下,通过对市场与用户的调研,总结拓展出非遗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并在设计实践中从产品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三大方向着手,精准定位Z世代用户,由此设计了一款非遗缠花手工艺社区App。笔者通过对于非遗缠花互联网文化社区的构建,通过游戏化文化传播、个性定制的方式优化用户体验,打破普通群众与非遗文化之间的隔阂,让人们享受非遗文化的乐趣,体会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潜移默化地让年轻一代在相互交流中接过非遗传承的接力棒,最终推动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再发展。本文的非遗社区平台设计利用新媒体下传统文化传播渠道、满足了用户的行为习惯、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的设计思路可以为创新传承缠花及其他传统文化提供方法与参考。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