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后,重新向电子竞技提问(上)

2023-05-29 08:47石翔
电子竞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竞技赛事

文 石翔

引语:

在经历三年的线上生活之后,更多的人有了自己对电子竞技的理解。尤其是在疫情封控的时间,很多人重新开始思考线上生活对自己的意义。在极端的情况里,我们脱离开线下的生活,靠着曾经以为的虚拟关系,仍然可以维系生活,甚至在线下无以为继的时候,可以得到关键的帮助。虚拟,在这三年里变得不再虚幻,这些体验或多或少开始折射向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子竞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虚拟的体育馆,线上的生活方式,这些东西在三年被迫的线上生活之后,变得更容易被人体认。在此之前,电子竞技在中国一直都是一块文化上的飞地,个别时候飘过主流大陆的上空,投下巨大的影子,大多时候悬浮于主流视线之外,略显孤寂。

人们通过投下的影子去描述这片飞地,而飞地上的人们却少有出于自省向内的窥视。

七年前,我第一次面试的时候,编辑部负责的人让我写写电竞是什么,我当时写电竞不是运动会里某一个具体的小项,应该是个更大的概念范畴,但到底有多大,我自己也没说清楚。七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能力清晰地去写电竞是什么,但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接近了。

所以,我找了这几年与电子竞技相关的一些朋友,有的在媒体,有的在版权方,有的在电竞内容的制作或者平台公司,有大学老师,也有学生。他们都曾经以自己的角度开始过和电竞有关的工作,有的已经离开,有的还在围绕电竞开展工作,我让他们每个人给我写了五个自己最想要探讨的电竞问题。我们从这些问题出发,重新认识这个在中国已经拥有数以亿计关注者的年轻行业。

在收集了问题之后,我试着把这些问题做了一些归纳,有从对行业里的一些特殊现象的反馈,到随之引发的关于价值和偏见的探讨。这些问题拼凑在一起的时候,构成了电竞的表面。接下来,就是向内的探索,谁在电竞里掌握权力,谁在构建其运行的逻辑,关于版权方和主管部门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最后我们试着把表和里,外在的张力和内核的能量结合在一起,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电子竞技”这个概念的讨论。

关于现象

①北京市场潜力这么好,为什么大型 赛事都不愿意来北京?

②电竞出海的有效性路径?

③相较于传统竞技体育赛事领域,职业运动选手的收入及身价,是普遍远高于相同赛事领域的赛事解说和赛事主持人这些工作人员的。那么为什么电竞行业的艺人,收入及影响力水平会出现远高于职业电竞运动员的情况呢?

④作为竞技,电竞会涉及到所谓青少年培养、梯队建设及商业化运作,如何能让Z 时代的孩子从电竞里得到正能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点像看娱乐网红明星?

⑤电竞如何做好竞赛表演,引发全民关注?

⑥中国CS:GO 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

⑦内容上体育的路能不能走通?

①北京市场潜力这么好,为什么大型赛事都不愿意来北京?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看到了最近几年和电竞紧密相关,经常会听到的话题。城市、出海、收入、网红、全民和新体育……这些概念都被和电竞关联在一起,但好像又没有真正深入电竞当中去。无论是在中国、波兰、法国,还是美国、巴西、沙特,这些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国家中,都有一些城市觉得自己能和电竞擦出一些火花。

在上海,电竞的城市新名片,大型赛事为城市增光添彩,人们以全球电竞之都为荣;在成都,电竞是新一代成都人娱乐精神的具象化表现,是茶余饭后的落脚点;在卡托维兹,电竞给这座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带来了游客,甚至是新的居民;在巴黎,电竞可以让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坐在一起,为了共同的选手加油;在奥斯丁电竞和新城市里的年轻人共同成长,形成典型的美式城市归属感;在洛杉矶,好莱坞的价值观通过竞技游戏传递给下一代;在里约,人们需要轰鸣般的刺激,在欢呼声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在利雅得,这里用了一年时间就搭建起了全世界奖金最高的锦标赛体系,电竞成了沙特重返牌桌的筹码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城市曾经尝试过,或者正在试着和电竞,以及电竞背后的年轻人关联在一起。

我们见证了城市和电竞之间或蜻蜓点水,或相濡以沫的丰富关系,电竞很百搭,也同样容易被替代。这很大程度上只是取决于城市管理者们一两次会议。电竞还从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中展示过自己的不可或缺性。

②电竞出海的有效性路径?

出海是2015 年之后,中国的话语体系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汇。这两年很多关注国际传播的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过通过游戏产品和电竞赛事带来的国际交流。但显然一场通过中文信号转播,配以中文解说的比赛,同时有大量缺少中国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的内容符号,纵然有人花钱让这些比赛内容在海外播出,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出海 路径。

在我的理解里,任何内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既要在产地展示出足够的能量,同时又有广泛性,才能真正有效地出海。拿韩国电影举例,韩国的导演、编剧和其他影视制作团队,在复仇片这个品类上形成了自己的范式。韩国人看了大呼过瘾,这些内容再通过北美电影电视工业的宣传手段,以及选用足够国际化的演员和主题,叠加过去积累的成功范式,才实现了韩国电影出海的有效性路径。

韩国电竞同样也类似,先在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中形成统治力,再通过选秀娱乐和本地电视工业的能力,塑造了像BoxeR、Bisu、Jaedong 这样的英雄。当舞台更大的时候,有了另一个新的英雄Faker。这些选手和他们进行的比赛共同让韩国电竞,以及韩国的电竞文化被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所了解。

所谓路径,不是从一个点跳跃向另一个点,而是日积月累,一步步走出来的。这个过程可能有快慢之分,但试图完成跳跃的计划,将来就都有可能在跳过的地方跌倒。电竞出海的有效路径,最终是要靠很多个电竞项目前赴后继去走的。最终享受有效路径的项目是谁,现在还说不好,不过起码我们现在还需要继续走下去。就像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从长安城出发,通向君士坦丁堡的路是一步步完成的。

③相较于传统竞技体育赛事领域,职业运动选手的收入及身价,是普遍远高于相同赛事领域的赛事解说和赛事主持人这些工作人员的。那么为什么电竞行业的艺人,收入及影响力水平会出现远高于职业电竞运动员的情况呢?

除了城市和出海这两个大命题,关于电竞的很多讨论都集中在竞赛表演上,这些登台的选手如何如何,又有哪些人在幕后支持他们的表演。甚至很多人会把竞赛表演和整个运动划上等号,但实际上,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竞赛表演都只是产业里非常小的一个环节。所谓竞赛表演,大家可以直观地把它理解成为职业赛事,和随之而来的商业行为。运动员打比赛给观众看,价值来自媒体版权和商业 曝光。

竞赛表演是一个围绕着选手展开的业态,选手除了展示技艺,也要向观众输出情感价值,喜欢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观众和喜欢利昂内尔·安德雷斯·梅西的观众,之所以被区分,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情感价值。他们都是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C 罗通过自律,

④作为竞技,就会涉及到所谓青少年培养、梯队建设及商业化运作,如何能让Z 时代的孩子从电竞里得到正能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点娱乐网红明星?

⑤电竞如何做好竞赛表演,引发全民关注?

科学训练,精密如机器成为英雄,让人敬畏;而梅西则是优雅浪漫的方式,带着江湖气息,让人神往。

在当下这个阶段,绝大多数电竞选手只是在展示技艺,少有输出情感价值的部分。相比之下,在NBA,即便是一个蓝领球员,也会有自己的篮球风格以及背后的价值导向。电竞选手对自己没有价值判断,也不输出情感价值,自然而然也就难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也难以获得长情的观众。

⑥中国CS:GO 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

中国电竞的竞赛表演市场热闹非凡,但就像竞赛表演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中的位置一样,并不能推动这项运动真正地发展。这些职业运动员看上去一时无两,实际上脚下并不扎实。

这种不扎实恰恰就是体现在,中国的MOBA 项目非常繁荣,但经验不能被很好地总结,保障和支持的团队严重不足,运动员一直都以过度消耗身体的方式比赛。当最近几年FPS 项目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在MOBA 上旧有的经验和能力,没法儿很快地复用到新的品类上。相比之下,中国在电竞产业上的投入,在顶级赛事上的成就,以及拥有的观众群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但产学研的结合是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不然被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⑦电竞内容上体育的路能不能走通?

过往的体育比赛一直遵循的都是“电视即体育”的发展路径,即围绕着电视渠道去展开一个个关于体育的路径,媒体版权和电视广告则成了体育的血管。像NFL 这样几乎只在美国开展,但在全世界都颇具影响力。这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电视工业给到体育的改变。同样,像英超、ATP 和F1 都是如此。进一步的问题就来到,电竞内容的路,是不是电视体育的路。实际上过去二十年,电竞都在走电视体育的路,可看上去并没有走出一条像超级碗一样的康庄大道来。站在电竞的角度上,它更容易触达全球的观众,有更广泛的业余参与度,是不是还能走电视的路,这显然是要打一个问号的。那么如果不走电视的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关联电竞赛事内容和观众,目前来看,costreaming(联合直播)就是一个新的路径,社区里的很多创作者都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在比赛发生的同时就进行赛事的播报,这是电视过去实现不了的功能,在弹幕和社交媒体的帮助下,这种播报也是充满互动性的。我们可能说不清,转播赛事的方式改变之后,这还是不是过去概念里体育的路,但观众需要最大程度上参与到比赛里,这是不变的。

我们挑出了一系列零星的现象,当然也覆盖了不少当下电竞的热点话题,作为引子,抛出这次讨论。通过这些零星现象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显著的命题,一个是电竞到底有什么价值,并且该如何证明它;另一个是电竞面临着是不是体育的讨论,不少人都对此抱有自己的意见,而在世界上少部分国家,它还背着过度娱乐的罪责,两者叠加构成了一种对电竞的独特偏见。

我们可以先聊偏见,再探讨价值。

关于偏见

①如何消除年长者对电竞的刻板印象?②为什么电竞不容易被理解,反而容易被误解?③怎么缓解电竞圈的自我感动?④如果不需要向政府和社会正名,电竞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模式?⑤第三方电竞赛事在国内能够如何延续?⑥未来能否有可能形成女子电竞的良好生态?⑦体育要求男女公平,电竞怎么实现?

①如何消除年长者对电竞的刻板印象?

这是一个我们聊过很多次的话题,写一篇稿子,如果给不了解电竞的长辈看,他们能够看懂,这篇稿子可能就成功。任何一个新的概念,想要让人理解都是有成本的。人们总是会用过往的经验去试着得出一个自己能够理解的结论。就好比刚出现的ChatGPT,写稿的记者会说它还是一个处理不了采访信息的工具,但公司的文员却说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的程序员觉得它带来了末日,有的则认为这是新生。在过去十年,电竞进入公共视野,不再是一个圈子文化之后,就一直在进行这个盲人摸象的过程。

从ChatGPT 的诞生,到它在2023 年被人们爆发式地讨论,在这个过程里,可能并不会有太多人真的去注册一个账号,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尝试一下。电竞,亦是如此。过去十年里,中国线下的所有电竞赛场接待的观众大概不会超过五百万人次,可每逢大赛社交媒体上的电竞热度从来都是以亿来计,这中间产生的偏差,都不用说是认识不够客观,可能更多的是不够直观。

在不同长辈的视野里,认知上的改变并不是需要主动发生的。如今35 岁的我,也不太愿意花时间去了解JK 和手作礼背后的细节,只能尽可能地不轻易对这些事情做评判。面对关于刻板印象,无非两点,一方面是我们作为更了解电竞的人是不是能抓住本质,并且良好地做出表达。另一方面是既然印象已经形成,最近的解决大概率只能靠时间去冲淡。

②为什么电竞不容易被理解,反而容易被误解?

在这个需要时间被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通过很多次跨代际的沟通,收获了一些经验。

我们来试着梳理一下,从内到外的关系,看看电子竞技到底为什么不容易被理解,却容易被误解。不光是在中国,电子竞技在很多语境下,这些拥有核心话语权的表达者都不够出色,每一个新生事物在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都需要一些人站在聚光灯下接受考验。崔健是很好的表达者,所以摇滚乐在中国有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如果没有崔健以及和他同一批乐于表达的乐手,摇滚乐被中国的主流文化所理解,还要更长的时间。

从人变到群体的时候,电竞也一直没有很好地展现存在的价值,当然后面关于价值的部分会充分展开。这里只提一点,电子竞技在中国,真正获得主流语境的广泛讨论是在2014 年,那一年Newbee 战队拿下TI 冠军。那一年的TI 奖金池第一次突破一千万美金,而冠军战队的五人将会拿走奖金池的一半。这项赛事当时已经办了四年,我们知道后来的八年里,它又举办了七届,单年最高的奖金池已经提到了4001.8 万美元。这就是电竞之外的人,最容易直观认识电竞的方式。

再往大了看,在体育产业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有很多人坚信,这样少有大肌群活动的娱乐方式都不是运动,不仅电竞不是,赛车也不是。而在拥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地区,比如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不仅电竞这样的玩乐是危险的,很多其他的娱乐方式都是危险的。可能年轻时唯一的娱乐就是基于宗族关系的聚餐。

在大环境下,有概念边界的突破,而在行业内部又缺少好的表达者,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更核心的问题还是来自于电竞到底贡献什么价值,所以需要没有电竞经验的人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它。

③怎么缓解电竞圈的自我感动?

当我们谈到理解和被理解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触碰到这个相对尖锐的问题。在与主流话语体系沟通的过程中,电竞的玩家和观众,相对来讲表现出了更强的攻击性。当然这种状态更强烈的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真正兴起的2016年和2017 年,在国际舞台上从2016 年的Wings 之后,也沉寂了一段时间。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意味着话语权的转向,起码当时的年轻人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了一个可以发声的渠道,所以他们对这种发声非常在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9年的微博之夜,微博的用户以一种报复性的方式把Uzi 投上了第一名,远超第二名的王一博。在这个过程里,Uzi已经不再是一个受人喜爱或不受人喜爱的电竞选手或者流量明星,而是成为一种反叛精神的具象符号。

这种符号化的对抗情绪,在经历了这几年,更多代际和社会背景的人加深对电竞的理解之后正在逐渐淡化。毕竟,你想要反叛的对象,如果对你说,“哦,我理解电竞是怎么回事了,但正因为理解了,所以更觉得你不是这块料。”当压力变小,大家能够围绕一些问题真正产生争论的时候,反叛带来的自我感动也就随之消散了。

当然,万事都不绝对。

就像外部仍旧存在一直不愿意接纳电竞的人群一样,电竞观众的内部也存在一批既渴望被充分认可,又把主流文化视为假想敌的人。他们但凡有风吹草动就会非常激烈地表达,这本质上和那些真心以为自己的孩子是被网络游戏迫害的人群没有区别。

电竞曾经不出现在主流话语体系里当然有很复杂的原因,并不是某个人,某群人,甚至是某一代人造成的。所以也没法儿通过某个人,某群人或者某代人就彻底改变。

④如果不需要向政府和社会正名,电竞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模式?

当我们聊完偏见和自我感动这对孪生姐妹之后,更关键的问题来到了下一步。这也是我觉得这次提问中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如果不需要向谁正名,电竞是不是会发展得更好”。

提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心存疑虑,而不是肯定地认为如果不需要向谁正名,电竞一定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疑虑本身就代表了将要面对的答案,如果电竞可以上大屏,可以不被区别对待,那么问题只是谁掌握今天电竞发展话语权更多的问题,大概率电竞的发展并不会比今天好上太多。

不需要被正名并不是直接跳过了人们对电竞认知的发展历程,因为这是需要业界和学界共同努力的事情,也绝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电竞的发生和发展必须需要足够的时间,而我们恰巧就在这条路上,新的媒介,新的内容,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需要同观众和玩家进行匹配。

更好的发展模式是总结经验,发展技术得来的,并不是靠修正偏见得来的。

当然,万事都不绝对。

⑤第三方电竞赛事在国内能够如何延续?

第一方赛事和第三方赛事的概念到底从何而来,一直是一个不可考的过往。过去基于WCG、ESWC 和CPL,这个由美国、法国和韩国赛事组织搭建的全球锦标系统,电竞有了第一轮的发展。而后来这些赛事逐渐被竞技游戏的版权方淘汰了,原因并不是版权方锁死了授权,而是WCG 的目标是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需要按照一般体育赛事组织的方式,在门票、版权、衍生品和赞助的逻辑下考虑赛事的组织方式。而版权方却可以通过赛事通行证、游戏皮肤这些方式来兑现在赛事上的投入。双方商业模式之间有差距,所以WCG 这类的赛事在竞赛表演的维度被淘汰也就合情合理了。

另一个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特征是,由于版权方大量的投入,赛事制作方的成本也被拉高,很多非必要的技术和效果被大量投入,整体的制作成本也水涨船高。这使得很多第三方赛事的投入者都只能敬而远之。

这几年,所谓的第三方赛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像肯德基和耐克的高中生篮球赛一样,在疫情之前,大量的第三方赛事正在以业余比赛的形式复苏。在2023 年,这种复苏的趋势并不会有变化,让更多的人体验电子竞技比赛,实际感受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在场上,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这才是贴合电子竞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做很炫酷的灯光,请大牌的明星来参与中场秀。电子竞技比其他体育运动的优势恰恰是在于更容易开展,如果第三方赛事舍本逐末,去和可以在游戏内回收成本的游戏公司对标,那自然是没有出路。

⑥未来能否有可能形成女子电竞的良好生态?

⑦体育要求男女公平,电竞怎么实现?

电竞里对女性的偏见,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原本在互联网上虚拟场地里进行的比赛是去身份化的。你在遭遇你的对手时并不知道对方的性别。可是后来的竞技游戏为了社交属性的强化,开始强化语音的功能。

从上个世纪末的竞技游戏开始,其实规则上没有发生太多本质的变化,FPS 游戏都是练枪,预测对手的位置。RTS 或者MOBA 游戏都是更好地争夺和积累资源。现在流行的战术竞技,更像是把前两者做了结合。相对小众的ACT 则是训练瞬时肌肉记忆。

在中国,很多1990 年前后出生的中年人,如果回顾他们的童年就会发现,男性比女性有更早的机会接触游戏,同时玩电子游戏也更容易被社会评价容忍。男性玩游戏的过程被视为贪玩的表现,而女性则会被扣上不良少女的帽子,是一种道德品质上的缺失。

这导致大量的女性竞技游戏爱好者,实际上比男性缺少游戏经验和游戏时长。在训练体系非常不发达的电竞里,这种缺失是很难被短期弥补的,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在玩家社区里,对女性这个群体,整体上竞技水平不足的认知。

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社区里同时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说电子竞技实力说话,并不在意是男是女,另一种则是女性的游戏能力确实不如男性,这是天生。完全逻辑相悖的言论,往往出现在同一个账号的发言中。

女性的问题还会困扰电竞一段时间,因为很多竞技游戏的版权方,仍然觉得女性不是他们的主要玩家群体。其实在很多移动竞技游戏上,女性玩家的比例已经很高。如何给她们提供更大的业余比赛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在专业锦标里开设女子组。职业联赛反而是一个需要更多时间去积累的东西。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我们才能看到男性和女性在电竞项目里的差异,这些差异将来如何抹平这可能是十年之后再去讨论的问题。现在马上要做的是,给更多女性上场比赛的机会。

关于价值

面对众多的偏见,回答偏见最好的办法并不是辩驳,而是换个角度,给出电竞的价值。显然,这个问题现在回答得并不够好。价值既需要成体系的论证,也需要最终在生产实践里对价值的兑现。相比于其他的运动,足球就是更好地兑现了自己在区域体育发展里的价值。电子竞技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又如何去兑现,这是电竞里的终极命题之一。

①为什么全世界年轻人都喜欢电竞?

一直以来,受限于网络条件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实际上电竞并不算得上一个真正大众的体育活动。真正突破限制大概只是最近五年的事情,现在像MobileLegends和PUBG Mobile 这样的电竞项目,是能够比较轻松地实现在全世界超过50 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选拔和赛事组织的。相比之下,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两个非移动端竞技游戏CS:GO 和LOL 就要有一定差距了。

所以当今世界上在不同位置,大家同样喜欢电竞,更大程度上是竞技游戏提供了一个更容易实现的平台。在很多欠发达国家,拥有一台“千元”智能手机,比找到一个足球场要容易很多。我们不敢说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喜欢电竞,但电竞确实是全世界年轻人更容易拥有的公平竞技舞台。

电竞的特点是让对抗和交流的密度变得更大,也让讨论变得更容易。Discord、TikTok 和Mobile Legends 构成的新移动电竞舞台,是一个值得后续更关注的地方。在电子竞技的范畴里,不同的项目几乎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所以用“年轻人喜欢电竞”来描述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甚至很难成为讨论的基础。相比之下,我们更关注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为什么DOTA2 和CS:GO 在欧洲和独联体地区更受欢迎,而Mobile Legends 则在“一带一路”国家更受欢迎。当这些问题被更精准回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清楚电子竞技背后到底由哪些符号和精神组成。

②电竞会是中国拉近与世界青年人距离的契机吗?

这看上去是和上一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内容,可是仔细想想好像又不是。中国和美国年轻人可能都喜欢BlackPink,甚至具体到喜欢Lalisa。可是喜欢某个K-Pop团体,最多算是拉近距离的前提,实现起来并没有那么 容易。

借此我们可以看看电竞有什么优势。首先大家一起玩游戏,还是会有一些黑话,只要有了交流的机会,对语言以及语言背后文化上的隔离肯定是有所突破的。其次,想象一下,无论是去洛杉矶看S6,还是去北京看S7,这肯定是增进了解的手段,而且以现在社交媒体的发达程度,美国观众在中国拍摄的内容,因为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也更容易被其他美国英雄联盟观众所接纳。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显然目前如果只是依赖于世界赛这样的舞台,这种交流是绝对不够的,而且做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青年一代的选手们,站上国际舞台的时候,往往不具备讲英文的能力,实际上失去了很多发言的机会。翻译给你什么机会,你才能说多少话。所以,不要简单地以为有了电竞,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就自己去交流了,还是要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我之前非常喜欢像“宅男杯”这样的比赛,可以让不同国家的选手真的聚在一起两三周,然后这些内容也被直播出来。这才是实际在发生的交流,在这种条件下,选手背后的观众也更容易拉近距离。

③电竞赛事以及战队的商业化程度如何继续提高?

商业化程度的提高,本质上还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当然这中间也有商业模式的改变。目前这些头部的电竞赛事还是在照抄北美职业体育的特许经营权模式。从2022年Newzoo 的报告来看,特许经营权一直没有给行业带来突破,那基于在地化俱乐部运营和联赛媒体版权,进而带来大量明星选手激活体育用品市场,赛事在媒体的话题度刺激博彩市场的逻辑。

在2022 年Newzoo 的报告中重点提到了Costreaming(联合直播)。

联合直播肯定是电竞赛事和俱乐部未来商业化最大的空间,如果联合直播发展,那么赛事版权的模式就会受到质疑,这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版权被分散到了每一个主播身上,而这些主播既可以是俱乐部,也可以是游戏玩家,又或者是专业的评论员,他们给观众提供更增值的服务,也以不同的方式收费。

我们可以参考过去Valve 在做的所有事情。大致就是电竞商业化可能的未来,过去十年DOTA2 的游戏数据在全世界绝对算不上出类拔萃,同时在线只有几十万,这样的竞技游戏,仍然可以持续到今天,甚至没有显出颓势。相比之下,如果像Mobile Legends 或者PUBG Mobile这样的项目,可以学好Valve,甚至集成一些播放的功能,或者联合TikTok 实现有互动性的播出功能,这都是非常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

总之,在研究电竞的历史中,我们发现每一次电竞的发展都是更贴近玩家和观众,更贴近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时候更有活力,相比之下,对过往电视体育的模仿往往并不够成功。

④电竞于人们的意义?

⑥如果提升什么能力被研究清楚了,那么目前的赛训制度是否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⑤电竞值得作为一个职业去长期耕耘吗?

前面谈了盈利,谈了产业,也谈了媒介,可是,当我们试着回到电竞的本质时,更重要的问题就出现了。作为一个没有接受过篮球专业训练的业余篮球爱好者,我也可以简单地说出,日常的篮球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人的敏捷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跳跃、冲刺这些活动是下肢力量有关的爆发力。更进一步,团队的篮球训练对空间想象,位置感都有一定要求,训练也会带来一些提升。

那么电竞呢?电竞给人体带来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在聊媒介、产业和模式之前必须要聊的话题。也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电竞才有长期耕耘下去的价值。

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我试着做一些总结,但不代表专业的研究。

相比于我们直观看见的大肌群运动。电竞要先看手眼脑的协调和敏捷,手和眼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脑是如何关联这两个器官的。同样为了配合它们,职业的电竞选手需要一定的腰背以及核心的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以保持身体整体的长时间稳定。

离开这些生理和基础认知的层面,因为涉及大量且快速的人机交互,所以在情景意识的层面上电竞也需要训练和提升。运动员要观察、记忆、处理信息,然后做短期的预测,并且这些信息的处理和预测会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

再向上一个层面,运动员有临场的战术设计和布局,明确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利用不对称的信息进行博弈,这个博弈的过程即便是OpenAI 和Deepmind,也没有像攻克围棋项目一样迅速完成学习。

三层能力叠加就构成了一个电竞选手的个人能力,再加上快节奏的团队沟通以及精密快速地协作。整体上看,这是人类从依靠身体的力量,到使用以近代物理为底层逻辑的机械,再到使用智能终端操控的变化。

有目的性的训练自己在竞技游戏中的能力,对于精密设备的操控,与屏幕的快速精准互动都应该是有所提升的。做一个简单的延伸,这种隔着屏幕对空间的感知,可以应用到各类远程的设备操控上,帮助无人设备在危险环境下的作业。同样,高水平的竞技者,也可以操作无人机或者无人艇进行军事活动。日常来讲,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使用身边的智能设备,提高人们在现代社会的效率。

这是电竞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的意义,也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科学验证的部分。如果证明了这些能力的价值,那么对能力进行拆解,就可以更高效地训练。我听过一个比喻,假设选手能力模型是24 个音节,rank(打排位)能训练其中的12 个,而另外12 个则需要训练赛提高,现在一个选手有4 个音节弹不好,而这4 个音节恰好又是在训练赛的部分里,那每天花时间进行的rank(打排位)就毫无意义。

所以,拆分和测试能力是科学训练的前提。也是电竞最本质的意义。

⑦电竞能不能成为下一代智能媒体的最高形态?

⑧电竞是不是游戏化(gamification)社 会的历史进步?

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朋友提的,游戏化社会和整体媒介形态,我想大致应该是相关的。同时,这也是一个太面向未来的命题,竞技游戏将来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承担起智能媒体的属性,以及推进游戏化社会的发展,确实说不好,任何一个技术的革新都有可能是煽动翅膀的蝴蝶。可以明确的两点,一个是社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喜欢有竞争性的一切,电竞是一个更偏后端的内容,太大了,不太具备工具的属性。站在对立面上,游戏化社会是随着媒介逐渐智能化的一个几乎不可逆的趋势,所以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东西,大概率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存在的。

面对这两个问题只能是满怀欣喜地期待。

⑨电竞产业下一步会怎么走?

⑩电竞与资本、文化、政治、社会这些东西有多大的关联?

在2022 年的下半年,我们做了一些关于电竞和国别关系的观察,这中间既涉及到电竞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有哪些路可以走,又涉及到在走的过程中,可能和哪些因素关联在一起。正好,也就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了一起。

先前在商业模式上,与竞技游戏的更强融合以及联合直播已经讲过就不再复述。尊重体育的基本规律,服务好观众和玩家,不要揠苗助长,这就是电竞在商业上要回归理性和科学的路。除了商业上的可能性,我们从目前对电竞比较热衷的几个国家中,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点。

法国,马克龙总统把电竞在法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CS:GO 上有代表性的选手ZywOo,法国今年也要举办CS:GO 的Major,更重要的是电竞已经成为马克龙在法国与各个移民以及少数裔群体对话的平台。对话就意味着需要更多可以对话的平台,明年2024 巴黎奥运会,很有可能在同期组织“国际电竞周”,形成一个法国在全世界年轻人眼中回到焦点的机会。

沙特,自从沙特开始设立电竞基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Gamers8 就有成为全世界奖金最高电竞锦标赛的趋势。需要重新回到国际舞台上的沙特,把电竞视为一个邀请友好邻邦一起上牌桌的机会,也是改变过去国际形象的一张牌。与此同时,这些从世界各地来到利雅得,受到妥帖招待的选手,在推特上拥有大量的粉丝,说两句沙特的好话绝不为过。

印尼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的年轻群体在过去三十年里,大量流向一海之隔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如何给本国的年轻人塑造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东南亚运动会就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舞台。先让再下一代的年轻人产生民族自豪感,才有机会留下这些年轻人。

这些国家或是内忧,或是外患,电竞都能成为其中的粘合剂或者催化剂。在不同的地区电竞会走出不同的路来,归根结底,就是要发挥电竞的可塑性,而不是把自己框在特许经营权的故事里。

写到这里,电竞的大致就写出来了,下一步可能就要回到内里,去探索这个新兴的事物是如何运转的。谁在电竞里的掌握权力,谁在构建其运行的逻辑,这些关于版权方和主管部门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竞技赛事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本月赛事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竞技精神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电子竞技成长之路
花与竞技少女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