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之诗人

2023-05-30 02:10伍芳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李煜

【摘要】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从“真”出发,进行文艺批评,用“真”来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有境界。通过品评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作者的词作,说明了词“境界”之“真”的各种具体含义。王国维先生对李煜词的创作成就给予了极高的学术评价与充分肯定。《人间词话》展现出了一位“纯情之诗人”的李煜形象。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以王国维先生对南唐后主李煜及其词作的综合评价研究为切入点,从“何为纯情之诗人、纯情之表现和纯情之原因”三个部分进行具体论述,分析《人间词话》中的李煜“纯情之诗人”形象。

【关键词】 纯情诗人;李煜;人间词话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8-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8.002

一、何为纯情之诗人

叶嘉莹提出了理性之诗人和纯情之诗人,认为“理性之诗人的情感就像一块平湖;纯情之诗人的情感像滔滔江水奔腾倾泻,用单纯任纵的思想感情来表现遇到的事物,李煜就是最好的代表。”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及其词作的评价有四则,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李煜词的意境广泛深刻;二是说李煜的实践经历浅显。乍一看,这些评论是互相矛盾的,一个人阅世不深怎么可能做到眼界大,拥有赤子之心也很难做到感慨深。但就李煜及其作品来看,这两方面却是真实可信的,后主李煜为人处世和作品创作最大的特征也是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纯真无伪饰。

(一)阅世浅性情真

李煜出生、成长于深宫之中,这样相对隔绝于外部世界的生活环境,使李煜不谙人情世故,心性就像一个孩子。“后主是纯情诗人的最好代表,他无论在内容与外表上,都以其纯真与任纵的本性。” ②正是拥有这个特质,才使他能在遭遇巨大变故时以真性情来抒写自己的感受。始终保持着真性情,其词作也因其真性情的抒发,被王国维认为是“神秀”。

李煜没有通过亲身投入社会实践来认识人世社会,而是用纯真的心灵感受世间百态,并且总能直接看透人世间的本质。因此虽然他阅世不深、拥有赤子之心,在面对一切遭遇时,他都始终保持着任纵与纯真,所以李煜的词作中,有一种遍及全体人类的趋势。“后主以阅世浅的纯真性情领受了人生最大的悲哀。” ③后主李煜在相对封闭的深宫中成长,接触的人和事都比较单一,与外界广阔的天地接触较少,不谙人情世故,且他又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是其“纯情”的主要原因。

(二)眼界大感慨深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④“后主俨有释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⑤李后主的词所表现的悲既是他个人的,同时又是普遍的,超越了阶级、时代和民族,表达出了人类共有的悲哀。即便我们没有经历过李煜的人生,但在他的作品中仍然能感受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国破家亡的悲痛,讀他的作品,特别能引起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相通超越了时代和阶级。

由于南唐的灭亡,李煜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生活经历逐渐丰富,李煜在后期的作品中大力抒发自己的亲身感受,把亡国之痛融入词中,与前期作品相比,词风变得沉郁苍凉,作品境界更加开阔,但是依旧保持着清新自然的语言。自身经历的巨变,使得创作内容更加丰富,李煜词也使词的体裁范围扩大。尤其是李煜晚期的作品,他在字词的选择方面,也往往使用一些气象极为阔达的意象。例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都有包含着人世整体的趋势。所以王国维说李煜词眼界大、感慨深,李煜词所表现的情感就像是血泪凝铸而成,十分真挚动人,表达的是人类共有的悲欢,意境包容大,这也可以看出李煜是“纯情之诗人”的最好代表。

二、纯情之表现

李煜的纯真与任纵可以从他的为人处世和词作内容中得到证明。

(一)为人处世的“纯情”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从小锦衣玉食、笙箫鼓乐,前半生顺风顺水,无忧无虑,阅世甚浅,赤子之心被保护得很好。因此不管是爱情中还是生活中的李煜都表现出一种纯情与纯真。

1.爱情中的真情至性

李煜的《玉楼春》中描绘了《霓裳羽衣曲》歌舞场面的盛大辉煌。⑥《霓裳羽衣曲》是后主与大周后一起改编的,两人感情十分深厚。对于爱情,李煜大胆真诚。从古至今,帝王们想博得勤政为民的美名,都不会在诗词中对宫廷奢靡日常生活不加掩饰地描述,而李煜从不担心自己是否会流芳百世,他直率简单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不被世俗虚名所束缚,毫无避讳地描述奢侈浮华、奢华阔绰的皇室日常生活,这足以表明李煜的真情至性。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从李煜的作品中看到一幅幅真实的皇室日常生活画卷。

大周后身患重病后,李煜一边亲自照顾大周后,一边不顾世俗礼教的束缚,偷偷与妻子的亲妹妹小周后私会,不仅不怕外人的闲言碎语,甚至还大胆地写了一首词《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词中用饱满的感情、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两人偷偷约会的场景,可见其对待爱情之“真”。在大周后的葬礼上,面对心爱之人的离去,李煜悲恸不已,他把悲痛不舍之情抒发在诔文《衣昭惠周后诔》上,还将其刻在大周后懿陵前的石碑上。无疑李煜在爱情中是多情的,但无论是对大周后,还是小周后,每一段爱情中都是真心相待于对方。这也都源于他的赤子之心,他的“纯情”。

2.生活中的任纵纯真

李煜身上有一种重情任性、真率纯正的诗人化的气质。除了对待爱情的他真情至性,生活中的李煜也体现出他的任纵纯真。“他的儿子仲宣夭折,他写诗哀悼;八弟李从益出镇宣州,他亲率臣民饯别并赋诗为送;七弟李从善出使宋朝被宋太祖拘留,他除上表给宋太祖恳求放还外,还罢掉四时的宴会来表示怀念。” ⑦这些都表现了他重情重义的一面。

他作为一国之主,在政治上他也没有任何振兴国政的举措,而是委曲求全,苟且偷安。在城破国亡之时,不敢自杀的他只好举旗投降,成为阶下囚。这些又都反映了他纤细柔弱的一面。他敢于用最真挚的情感面对一起,被囚禁时,在寄给金陵旧宫人的信中他不禁沉痛自述;在见到旧臣徐铉时,他也因为曾经残杀大臣而感到的悔恨;被囚禁时,敢直接抒发亡国之痛。李煜纯情任纵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不论是爱情中的李煜还是作为一国之主、作为亡国之囚的李煜,都可谓是真率自然、无所伪饰的,他的情感就像滚滚江水一泻而下。

(二)词作内容的“纯情”

亡国对于李煜影响很大,他的词作在亡国前后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亡国前主要描写奢侈宫廷生活的享乐之趣,亡国后的词作主要表达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虽然前后期的词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李煜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词风一直保持着任纵和纯真。他遵从自己的本心,用最通俗的话语讲述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自己切身的感受,在创作过程中,不受世俗伦理的影响,不顾其他,任凭情感喷涌而出。

1.纯情的白描手法

李煜词在语言上,也是全以任纵与纯真为主的,使用白描手法。他用朴素的文笔对事物进行勾勒,没有丝毫的雕刻痕迹,但却富有强烈的表现力,自然天成。无论是其亡国之前的作品,还是亡国之后的作品,都同样体现了后主的任纵与纯真。他使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诚性情,从而作品抒发的情感更加真切、深沉和动人。

例如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⑧这一首词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质朴简单,全篇没有一个“秋”字,没有一个“怨”字,却可以在每一句中读到“秋”、读出“怨”,仿佛置身于广阔荒芜的群山之中。李煜用单纯明净、自然明朗的语言,使得这一幅意境广阔的山水景观多了几分立体感。再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这些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极其简单朴素的语言,却把自己的心理感知和心头百感交集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即是纯情诗人的魔力。

2.纯真的情感抒发

李煜的词作中所抒发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王国维说李煜的词作是用“血书”,这两个字高度概括了李煜词的真挚感情,所抒发的情感是作者真正发自肺腑的血泪之词。因此李煜的词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有境界。

李煜在词中经常描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由于南唐灭亡,他从一国之主变成亡国俘虏,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李煜的词分为亡国前后两个时期:李煜前期的词作真实地展现了自己对于宫廷生活的享乐,后期词作更多地在表达自己失去国家的悲痛之情。虽然在内容题材和抒发的思想感情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他真率自然的词风却一直保持不变。他直接抒发心中的感慨,追怀往事的深切悲痛,怀念故国的愁苦愤懑,体会人生的大喜大悲,这些从肺腑之中流淌而出得真挚情感,使读者感到那样的自然真率而又真挚感人。

李煜前期的词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⑨可以看到李煜歌舞升平的后宫生活。李煜描写自己的现实生活是大胆、纯情、真挚的,他毫无掩饰、毫不扭捏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亡国前的李煜是真的在纵情享受,亡国后也是真的感到悲痛不已。正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⑩作者独自一人登上高楼,只有明月相对无言,心中的愁绪万千。

与前期词作所不同的是,他后期的词在用笔上往往是从大处着墨,在结构上常常是大开大阖,也常常选择更加宏大的意象,所以他这一时期的词作显得境界更广阔,感慨更深沉,气象更大。例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首词,李煜在开头就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沦为阶下囚的日子呢?在词中,李煜把内心的悲伤、愁苦、悔恨直截了当地向世人宣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那失去家國的悲慨之情就仿佛是冲出峡谷、直奔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后主李煜那无所顾忌的性格、纯真深挚的感情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结束生命的亡国之君,竟然敢如此大胆直接地抒发亡国之恨,足以看出李煜的“纯情”。

不论是亡国以前沉溺于奢华享乐生活的李煜,还是在亡国以后,虽然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被杀害,然而在创作中仍然敢于真实地抒发“故国不堪回首”之痛的李煜,都是那么的任纵与纯真。

三、纯情之原因

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及其词作的评价,可归纳总结出李煜纯情的内、外两个原因。内在原因是成长环境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外在原因是后主对“赤子之心”的坚持。

(一)外因:生于深宫之中

成长环境对个人影响很大,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李煜生于帝王之家,他的父亲李璟儒雅谦虚、宽厚仁慈,也偏爱词,他的作品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望远行》《浣溪沙》,这些都可堪称杰作。也都反映了真实南唐衰落的趋势,情深而意沉,境界开阔。父亲李璟的创作风格对李煜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作用。

李煜从小生活在后宫之中,生活无忧无虑,没有柴米油盐、家常琐事的负担,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自然形成了率性纯真的性格。在相对隔绝的深宫之中成长,让李煜阅世不深;与相对感性的妇人一起生活,使李煜处世多情。生长环境的封闭,相对狭窄的接触空间,孕育了李煜纯真率性气质的形成。

(二)内因:坚守赤子之心

孟子认为“赤子之心”是指“天性中的善心。”是人先天具有的本质,是每个人生命之初的状态。照此说来,李煜生来就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每个人出生时就拥有,在后天的成长经历中赤子之心怎样不被影响和改变才是更加艰难的,这需要非常人一般的坚定信念。

李煜出生在深宫之中,他的父辈之间因权力之争闹得矛盾重重,但李煜在宫廷钩心斗角的黑暗环境中,他的心理和性格并没有受其熏染。相反,他坚持自我,坚守赤子之心,不被外界熏染,始终以纯真的眼光看待外界。李煜具有一种重情任性、真率纯正的诗人化的气质。

李煜用最真诚的笔法来书写人生的辛酸苦乐,从他的词作中就仿佛跟着他经历了一遍他的人生,同他一起经历了他的快乐、安逸、愁闷、悲伤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亡国前后,处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他这颗真挚单纯的内心难以承受。在亡国后,即使沦为俘虏,他也仍然在词作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也更能体现出他那颗“赤子之心”。

四、结语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给予了李煜特别的关注和认可,因李煜为人和作词中都坚持任纵与纯真。纯真的情感抒发,纯情的表达,符合王国维论词“真”的标准。成长环境的封闭狭窄、对赤子之心的坚守,使得李煜养成了纯情的气质。他用赤子之心进行创作,毫不做作,抒发纯真自然之情感,使读者极易产生共鸣,令人感同身受,把个人的情感上升泛化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层次,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的评价中,我们看到了“纯情之诗人”李煜的魅力。

注释:

①②③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80页,第279页,第277页。

④⑤⑧⑨⑩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24页,第28页,第25页,第22页,第24页。

⑥苏缨:《人间词话讲评》,哈尔滨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⑦刘尊明:《纯情率真的帝王词人——李煜》,《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2期,第75页。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2]苏缨.人间词话讲评[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9.

[3]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邓崔红.试析《人间词话》中的李后主形象[J].今古文创,2022,(06):7-9.

[5]杜聪.浅析李煜词的以“真”为美[J].散文百家(理论),2021,(01):115-116.

[6]郭錦.论李煜词的“真”[J].名作欣赏,2020,(12): 45-48.

[7]王姝睿.赤子之心真词帝——论李煜词之“真”[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6):32-35.

[8]刘晨慧.人间词话中的李煜形象[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06):150-153.

[9]陈立.赤子心,纯情梦[D].中南民族大学,2008.

[10]范育新.“纯情”之浓愁与“理性”之薄愁——李煜、晏殊词比较鉴赏[J].语文学刊,2006,(12):128-130.

[11]杨芳.赤子之心书血泪——论李煜词的“真”[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27-31.

[12]刘尊明.纯情率真的帝王词人——李煜[J].古典文学知识,2004,(02):73-79.

作者简介:

伍芳,女,汉族,四川达州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李煜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人间词话》文学教育思想探微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
也谈李煜词作中春的意象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