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视角下工业遗产环境改造策略研究

2023-05-30 23:53王歆怡陈书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

王歆怡 陈书芳

摘 要:工业遗产是国家建设遗留下的痕迹,是工业文化、社会产业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工业遗产急需得到改造更新,以在新时代重新凸显价值。在研学游的热潮下,工业遗产环境改造需要立足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探索研学体验空间的设计策略,从而在研学体验中,让人们通过环境感受及实践过程,深入体验工业文化。

关键词:研学游;工业遗产;环境改造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关注物质、产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见证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研学旅行”一词正式在国家层面出现,因此学界称2013年为研学旅行元年。2021年,研学旅行正式迎来发展高潮,研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一、研学游概述

(一)研学游发展现状

研学游也称为研学旅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者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主动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认知。研学游的雏形是美国早期的营地教育,可追溯到1861年。从那以后,不少国家开始注重研学游的发展,也逐渐开始涉及自然环境、乡村农业、传统文化等方面,格外注重自然教育。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研学游的雏形,即“游学”活动,如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传道授业。但相比于西方来说,我国的研学游体系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16年,我国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研学活动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地域特色,全国各地开始开展一系列研学游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体验当地的乡土风情,在初中阶段感受当地的县市文化,在高中阶段感受我国国情。此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催生了研学游产业,给旅游业和教育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据《中国研学旅行白皮书2021》统计,2020年研学游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高达7 559家,研学游的发展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双减”文件更是给研学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高潮[1]。

(二)参与主体和主要形式

研学游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受众非常广泛。2016年,我国印发的《意见》强调了研学游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确保研学活动能够被纳入中小学的日常教育体系。在2019年的旅游网站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研学游主要针对的是学生。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参与主体可以分为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其中,小学生人数最多(表1)。

研学游市场具有一定特殊性。研学游具有带动性,比如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及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游时,一般会带动父母或整个家庭一同出行。同时,经常有家长为了达到使子女增长见识、增进学识的目的,带领子女一起开展研学活动。当然,也有不少学校会组织团体活动,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边游边学,实现寓教于游。

二、工业遗产的概念与发展

工业遗产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解释。狭义的工业遗产指厂房、仓库、公共用房等固定建筑物。广义的工业遗产涵盖发展历史、精神文化、生产流程等,这些可以通过图纸、合同、书籍、影像、商标等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后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初,西方工业发展很快,已经开始了对旧工业区的保护与改建。到20世纪末,西方的工业遗产环境改造理念已经成熟,并且有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西方近年来针对工业遗产环境改造方面的研究涉及城市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和修护、旅游开发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乌苏拉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工业遗产所在区域的空间环境,从区域规划的视角,阐述了鲁尔工业遗产区和周边产业业态的发展关系[2];麦克哈格提出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将景观规划设计推至一个新的高度;B.古道尔于1993年以英国工业遗产为例,对使用者需求进行调研,并将使用者需求运用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设计中,以挖掘其潜力。

20世纪末,我国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开始有了进行工业遗产环境改造的意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旧的厂房和产业设施经过改造拥有了新的发展机会。然而起初,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對工业遗产的价值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发掘,导致许多工业区被闲置,一片片曾经繁荣的工业区变得荒芜。一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也认为工业遗产没有必要被保存下来,因此曾经支持拆除大量的旧建筑。但是,随着他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工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基本概念,归纳出它们的特点和分类,并提出了有效的利用方式和改造设计技术、措施,人们才真正了解到那些被拆除的工业建筑的价值,才发现了它们所蕴含的工业文化,才知道它们是城市中的宝贵财富[3]。

三、研学游与工业遗产之间的关系

研学游现已步入发展高潮阶段,成为人们研究与讨论的热点。研学游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其开展学习与实践的重要途径。研学游活动的实施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工业遗产恰好集人文历史、生产工艺为一体,是最佳选择之一。

(一)研学游推动工业遗产环境改造

工业遗产环境改造主要是通过因地制宜的再开发模式(如博物馆模式、文化产业园模式、公园模式等),针对旧工业区及内部工业遗产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在规划层面上,改造包括整体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内容;在建筑层面上,改造需结合置换后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等进行更新或扩建,或考虑补充新建筑。工业遗产环境改造能够赋予老地方新的生命力,带动当地的经济复苏。

旅游、工业遗产与环境设计的融合,是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的一种形式。环境改造是为了让工业遗产中的工业文化、产业流程能够更好地呈现,以旧促新。将研学游与工业遗产环境改造相结合的形式,能让工业文化更好地传承,让人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延续工业文化。在研学游热潮下,主体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进行实践学习。要想更好地开展研学活动,需要通过环境改造营造良好的研学体验空间,通过环境加强工业文化,凸显历史遗存的工业信息。

(二)工业遗产为研学游提供活动载体

研学游的开展需要载体,而工业遗产集制作工艺、人文历史于一体,是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开展研学游的良好载体。

研学游与工业遗产的结合能加强主体的学习感知。研学游能使学生明白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使其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而是能结合实践,促进动手能力的提升。基于工业遗产资源开展的研学游能有效实现对工业文化的传播,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更好地保留时代记忆。工业遗产环境改造能丰富研学游的体验形式,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时代发展中,新型产业的发展、研学游的发展使得工业遗产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生存动力,让原本萧条的片区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有效吸引人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工业遗产研学将成为实践教育中最有想象力和发展空间的一个方向。通过研学游,可以将教育活动从传统的课堂转移到更加开放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解和感悟国家的发展和工业的变迁。这样的教育模式既具有灵活性,又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研学游与不同学科的融合,能打破专业和学科的限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二者在理念上交织,在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上实现同频共振。

四、研学游视角下工业遗产环境改造策略

研学活动是关于研究性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活动,强调的是教育性与体验。要想突出研学游的教育意义,那么在工业遗产环境改造中就要从生态、生产、生活多方面整合研学体验的空间,全面提升空间体验感。

(一)多层次展现工业文化景观

研学游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环境改造要加强文化景观建设,提升工业遗产的空间环境。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下塔吉尔宪章》,提出根据场地的自然、可持续发展性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均衡发展的理论,推动城市产业区域转型、活化。工业遗产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与文化景观的关联性在于,工业遗产景观能够很好地带动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延续,能够跨越原有的景观文化,注入传统文化、历史社会观念以及与政治制度相连接的独特文化景观结构,为设计的发展提供广阔而多元、独特的视域[4]。

在外部环境上,通过加强文化景观建设突出工业氛围。如中山岐江公园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它在2001年被重新改造,保留船坞、铁轨和龙门吊塔并融入景观当中。改造后的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将曾经被忽视且即将逝去的工业文化留住了。景观使历史变得可见,文化景观与工业遗产的融合发展从不同维度上推进景观的更新,更加全面地展现了不同的工业文化内涵价值。

(二)多方式展现工业生产

工业遗产产生的原因是传统产业衰落转型,产品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产区内部功能紊乱,急需调整。在外部景观上进行线性空间的组织引导,串联各个厂区,规划新的功能。工业遗产中的生产线、生产流程及生产场景等都是工业文化的体现。对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保留下来的物质肌理进行改造,将延续工业遗址的历史文脉,并在情感上让受众产生对历史的认同和感知[5]。

例如,北京首钢工业园,首钢经过2005年的停产改造升级,其中大面积老旧的机械设备、生产的流线过程、精彩的车间故事、精致的标语等,被融入后工業景观中,使参观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独特的工业文化。

(三)多主题体验工业生活

研学游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环境改造可通过植入不同的体验方式吸引人流,促进工业遗产与游客的交流,用历史品牌来吸引受众。比如景德镇作为“瓷都”,拥有悠久的陶瓷制造历史,培养了众多的陶瓷艺术家。景德镇历史悠久,是典型工业文明的象征,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它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古镇,更是一个艺术家们探索的宝库[6]。许多陶瓷艺术家都来到景德镇寻找灵感,并在当地的雕塑瓷厂、三宝陶艺村、建国瓷厂、曙光瓷厂等地进行创作。景德镇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陶瓷文化,并打造陶瓷文化创意区。

在工业遗产环境改造方面,可以打造品牌,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工业遗产。也可以进行沉浸式旅游场景打造,让消费者不知不觉对品牌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充分体现“体验也是生产力”这一理念。以英国吉百利世界主题公园为例,这是一个以巧克力为主题的工业生产旅游项目。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吉百利巧克力是英国伯明翰的老牌企业,创立于1824年,旗下的主题公园吉百利世界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吉百利世界主题公园在不断发展中,根据客群的变化不断调整业务,除提供三种常规游览线路(工厂游、短线游、中心游)之外,还将巧克力制作课程纳入国家教学课程,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海内外教育市场。除了吸引国外的游客之外,吉百利工厂通过在社区举办“巧克力豆奔跑大赛”,和当地粉丝与居民互动,使他们以多种方式体验生产生活。

五、结语

工业遗产环境改造与研学游相结合,能让研学成为实践教育中富有想象力和发展空间的一个方向。研学游以旅行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不断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当然,基于工业遗产开展研学游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工业文化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李田田.政策文本分析视角下研学旅行政策的演进历程[J].教学与管理,2023(6):27-31.

[2]里志胜,王立新.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研究[J].城市建筑,2022(2):84-87.

[3]赵昱勋.基于工业文化理念下的工业遗产建筑环境设计应用研究[J].居舍,2021(16):108-109.

[4]范舒婷.城市工业遗产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景观建构[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2.

[5]杨莉莎,余雅洁.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再生空间的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9(6):56-59.

[6]李琳燕.城市双创双修视角下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转型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20(5):58-61.

作者简介:

王歆怡,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遗产。

陈书芳(通讯作者),博士,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
城市更新下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塑
老房子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