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

2023-05-30 10:48晏玉平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世祖中书人物传记

晏玉平

考点概述

人物传记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考所选取的人物传记多体现出勤政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等品质,或体现出勤奋刻苦、正直善良、注重忠孝、敢于承担责任等品质。归纳起来,高考选取的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多积极向上,这也体现出高考命题引导和培养考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基本原则,考生掌握这一点对于理解和分析文本非常重要。

当然,要想准确完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要坚持“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八字方针,考生要认真落实每个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落实影响到句子理解的文言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无论文言实词还是虚词,都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境,或者推测其含义,或者直接判断其意思。二是熟记一些常见的人物传记高频词词义和用法,比如涉及官职升迁、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词语。三是断句、文段分析、特点概括等要在基本落实字词和句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断句更要注意找到某些具有标志性的词,如语气词、表示开端或者结束的词等。

知识链接

人物传记高频词

1.与政事相关的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比较常见的有:(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①考核;②督促;③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①巡视,巡行;②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听到,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考生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知道了这一点,阅读下文时就不至于认为后面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突兀。如“昧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①作人质;②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这个意思由“输送、运输”引申而来。(20)当:判罪,判刑,处以刑罚。(21)坐:①因……而犯罪,触犯;②牵连,定罪;③由于、为了。(22)多:赞扬,欣赏。(23)少: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人(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2.表人物个性的词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等都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与今义差别不大。其中不易理解的有以下几个词:(1)耿:光明。(2)埂:正直。(3)鲠:直爽,正直。(4)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5)谲:欺诈,玩弄手段。

3.表人物品行的词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等。

4.表敬重的词

敬、重、尊、恭等。

5.表赞扬的词

多、嘉、称、誉、与、许、叹等都表赞扬,其中不易理解的有以下几个词:(1)多:称赞。(2)嘉:赞美。(3)与:赞许。

6.表违背的词

牾、忤、逆、倍(背)等。

7.表揭发的词

劾、讦、揭、擿等。

8.表害怕的词

畏、惧、惮、慑、骇、患等。

9.表嫉恨的词

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等。

10.表暗中的词

阴、间、密等。

11.表诬陷的词

中、谮、诬等。其中“谮”是“说坏话,诬陷别人”的意思。

12.表劝说的词

说、劝、规、讽、讥、谤、谏等。

13.表责备的词

过、责、咎、诛、让、谴、尤、折等。其中“让”意为“责备,责怪”,“折让”意为“指斥,责备”。

14.表宽容的词

容、贷、恕、宽等。

15.表喜乐的词

乐、欣(然)、悦(说)、欢、蹈舞等。

16.表哀怒的词

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等。其中不易理解的有以下几个词:(1)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2)诟:①耻辱;②骂。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良,潜心伊洛之学,及天文律历,无不精究。恂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六岁就学,十三学九数,辄造其极。岁己酉,太保刘秉忠北上,途经中山,见而奇之。及南还,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癸丑,秉忠荐之世祖,召见于六盘山,命辅导裕宗,为太子伴读。中统二年,擢太子赞善。三年,裕宗封燕王,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敕两府大臣:凡有咨禀,必令王恂与闻。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恂言:“太子,天下本,付托至重,当延名德与之居处。况兼领中书枢密之政,诏条所当遍览,庶务亦当屡省。”帝深然之。

恂早以算术名,裕宗尝问焉。恂曰:“算数,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裕宗问以心之所守,恂曰:“许衡尝言: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則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则摹之于纸,无不差者。”裕宗深然之。诏择勋戚子弟,使学于恂,师道卓然。及恂从裕宗抚军称海,乃以诸生属之许衡,及衡告老而去,复命恂领国子祭酒。

帝以國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欲厘正之;知恂精于算术,遂以命之。恂荐许衡能明历之理,诏驿召赴阙,命领改历事,官属悉听恂辟置。恂与衡及郭守敬等,遍考历书,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制,推算极为精密。历成,赐名授时历,以其年冬,颁行天下。

十八年,居父丧,哀毁,日饮勺水。帝遣内侍慰谕之。未几,卒,年四十七。初,恂病,裕宗屡遣医诊治,及葬,赙钞二千贯。延祐二年,赠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定国公,谥文肃。

(节选自《元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B.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C.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D.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酉,采用干支纪月方式所表示的月份,干支纪月和干支纪年都以六十为一个周期。

B.国子祭酒,学官名,为国子监的主管者。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C.赴阙,指入宫觐见皇帝。阙,古代皇宫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代指帝王的住所。

D.哀毁,因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常作居丧尽礼之辞。古人居丧又可称作丁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恂聪颖过人,三岁就能识字,六岁开始上学,十三岁学习九数,并且达到了最高水平;后来得到刘秉忠的赏识,跟随他在紫金山学习。

B.王恂受命辅佐指导裕宗,担任太子伴读,后又被提拔为太子赞善;裕宗对他深为倚重,下令两府大臣,凡有咨询禀报,必须让王恂参与。

C.王恂学识渊博,是一位难得的良师,因而裕宗令其负责教授所有皇亲国戚的子弟;后来由于许衡告老还乡,裕宗又让他兼任国子祭酒。

D.王恂认为算术在六艺中地位十分重要,有定国安民的作用;他与郭守敬等人遍参历书,日夜观测天象,并做精密推算,创立了新历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以国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欲厘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调护太子,王恂有哪些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世祖中书人物传记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送你一幅画
金开国前的部落战争——以世祖至穆宗时期为中心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唐代的政事堂不等同于宋代的中书门下——从浙江高考卷中的一道选择题说起
清洁工爷爷
从犯颜直谏的古弼和知错就改的魏世祖说起
劝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