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准确

2023-05-30 11:22王淑芹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命线周国平主旨

王淑芹

范本呈现

失去的岁月

◎周国平

上大学时,常常当我在灯下聚精会神读书时,灯突然灭了。这是全宿舍同学针对我一致作出的决议:遵守校规,按时熄灯。我多么恨那只拉开关的手,咔嚓一声,又从我的生命线上割走了一天。怔怔地坐在黑暗里,凝望着月色朦胧的窗外,我委屈得泪眼汪汪。

年龄愈大,光阴流逝愈快,但我好像愈麻木了。一天又一天,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就像水滴消失于大海。蓦然回首,我在世上活了一万多个昼夜,它们都已经不知去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光阴何尝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

当我回想很久以前的我,譬如说,回想大学宿舍里那个泪眼汪汪的我的时候,在我眼前出现的总是一个孤儿的影子,他被无情地遗弃在过去的岁月里了。他孑然一身,举目无亲,徒劳地盼望回到活人的世界上来,而事实上却不可阻挡地被过去的岁月带往更远的远方。我伸出手去,但是我无法触及他并把他领回。我大声呼唤,但是我的声音到达不了他的耳中。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死亡,从前的我已经成为一个死者,我对他的怀念与对一个死者的怀念有着相同的性质。

自古以来,不知多少人问过:时间是什么?它在哪里?人们在时间中追问和苦思,得不到回答,又被时间永远地带走了。

时间在哪里?被时间带走的人在哪里?

为了度量时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日历,于是人类有历史,个人有年龄。年龄代表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所拥有的时间。真的拥有吗?它们在哪里?

总是这样:因为失去童年,我们才知道自己长大;因为失去岁月,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因为失去,我们才知道时间。

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作过去,尚未得到的称作未来,停留在手上的称作现在。但时间何尝停留,现在转瞬成为过去,我们究竟有什么?

多少个深夜,我守在灯下,不甘心一天就此结束。然而,即使我通宵不眠,一天还是结束了。我们没有任何办法能留住时间。

我们永远不能占有时间,时间却掌握着我们的命运。在它宽大无边的手掌里,我们短暂的一生同时呈现,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生和死、幸福和灾祸早已记录在案。

可是,既然过去不复存在,现在稍纵即逝,未来尚不存在,世上真有时间吗?这个操世间一切生灵生杀之权的隐身者究竟是谁?

我想象自己是草地上的一座雕像,目睹一代又一代孩子嬉闹着从远处走来,渐渐长大,在我身旁谈情说爱,寻欢作乐,又慢慢衰老,蹒跚着向远处走去。我在他们中间认出了我自己的身影,他走着和大家一样的路程。我焦急地朝他瞪眼,示意他停下来,但他毫不理会。现在他已经越过我,继续向前走去了。我悲哀地看着他无可挽救地走向衰老和死亡。

(选自《周国平散文》,有删改)

技法提炼

1.抓住核心审出深意。

审题的要点是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元素、核心概念、核心问题,进行全面的体悟,先做宏观上的理解,再做微观上的分析。梳理本文题目“失去的岁月”,关键词是“失去”“岁月”,全文紧紧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咔嚓一声,又从我的生命线上割走了一天”“一天又一天,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他被无情地遗弃在过去的岁月里了”等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岁月”的“失去”。第一段的“我委屈得泪眼汪汪”一句,设置悬念,意味深长,暗示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一唱三叹形成脉络。

写作不仅立意要准确,还要在关键处,即题记、开头、中间、结尾等,用精当的语言紧扣标题、点明主题,既能显示文脉,又能实现突破。作者引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深刻揭示了时光流逝之快和悄无声息。文中的议论句“因为失去童年,我们才知道自己长大;因为失去岁月,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因为失去,我们才知道时间”,承上启下,一唱三叹,引人深思。的确如此,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是在不断地失去,失去童年时代的幻想,失去少年时代的青涩,失去青年时代的梦想……

3.细腻描写凸显主旨。

只有描写细腻,文章才能“绘声绘色”,但一定要与文题有实质的联系和契合,不能貌合神离。作者用“在我眼前出现的总是一个孤儿的影子”一句引起下文,详细刻画了“我”回忆往昔时的感受,“孑然一身”“举目无亲”“徒劳”……一个个伤感的词语,串联起“我”“被过去的岁月带往更遠的远方”,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作者以平和的笔触、沉静的思考,书写“时间”这一永恒的命题,让人思考“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猜你喜欢
生命线周国平主旨
除险清患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好梦何必成真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平淡真实显主旨
民营医院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