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融联系,实现语文要素的柔性着陆

2023-05-30 16:07刘艳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老支书内心世界神态

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典型的小说单元,设定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感受故事情节,品读环境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在本单元《桥》这一课中,课后习题第二题要求学生思考,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老支书怎样的形象,并结合具体的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很显然,这道习题紧扣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细节,体会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借助文本,将单元的语文要素柔性落实呢?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谈一谈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关注神态,在辨析中感知人物

人物有着怎样的心情,就会有怎样的神态,神态的呈现,虽然细微,但却能够直抵人物的内心世界。《桥》这篇课文对于老支书的刻画有两处神态描写非常关键:第一处是在文章的开始,人们涌到桥头时,老支书“什么话都不说”。第二处是面对哄乱争抢的人群,老支书“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处神態描写前后变化很大,正是这种差异,展示出了人物内心的巨大变化,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对比性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层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有的学生从“一句话都不说”感受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老支书身先士卒,来到了桥头,面对着哄乱的人群,他用自己“一句话都不说”的神态,稳定住全村人的心,成为大家的依靠。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之下,老支书虽然一句话都不说,但他的冷静与威严,无疑在向每一位群众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谁都不要乱,听我指挥,我们做到井然有序,一定可以脱离危险。由此,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老支书形象就在学生的意识当中悄然树立。而第二处的神态描写“凶得像一头豹子”,是老支书刚刚命令党员排在后面,此时就有人冲到了队伍的前头,老支书正是用这样的表情威慑这个冲在前面的人,同时也是树立一个标准给其他群众,再通过“一把揪出来”的动作,体现了共产党人说到做到的果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紧扣文本中具有明显差异性的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品读赏析和想象,不断地放大神态所指向的内心世界,有效地推动学生对人物内心语言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增长。

二、关注语言,在品味中洞察人物

正所谓“言为心声”,内心有着怎样的认知,就会相应地呈现出怎样的语言。在阅读《桥》这篇小说时,我们会发现文中对于老支书人物语言的描写着墨并不算多,但却处处精辟。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人物精神品质的重要维度。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联系人物在具体情境中所说的话语。比如,课文中两次写到了老支书“吼道”,第一次是小伙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抢在了群众前面,老支书吼道:“你还算个共产党员吗?退到后面去。”第二处是群众都得救之后,只剩下老支书和小伙子,老支书再一次吼道:“少废话,快走。”虽然两次都是“吼道”,但是方式、内容以及呈现出来的情感却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可以紧扣“吼道”一词,引导学生将认知的思维分别转向两个不同的语言支点,并在更深层次的认知下有效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第一次“吼道”,体现了老支书全力保护群众的责任心。通过后面的阅读,我们知道这位抢在群众前面的小伙子正是老支书的儿子,这也体现了老支书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而第二次的“吼道”是在完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之后,面对自己的儿子,想让儿子安全脱险。通过这些对比,学生认识到老支书表面严肃冰冷,内心却热情似火。这一冷一热之间,也对应了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位父亲所彰显出来的党员使命和人性光辉。

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信息化的层面上,而是需要学会对内容有深度的思考与认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着力引导学生对比老支书的两次“吼道”,由此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以更加立体、多维的方式树立在学生的意识之中。

三、关注倾吐,在表达中评价人物

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新授环节上,竭力帮助学生打开认知思路,形成更加多维且立体化的认知成果。当学生形成丰富的认知之后,教师不应匆匆地结束这节课的教学,而应针对学生所形成的丰富认知,进行有效的梳理综合归纳,甚至提升。这样,学生才能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更为丰富的体验,促使其内在认知形成质的飞跃。

在前面的三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不同的细节,将老支书丰富的人物形象立体化地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至此,文本当中的语文要素已经学习了,人物的形象也在学生的内在认知中逐渐丰满起来。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寻找一个认知情感的突破口,为学生搭建起内在认知及时倾吐与表达的平台,组织学生将原有的认知进行有效的综合和归纳,更好地推动学生内在认知素养的发展。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文本中的一处打比方“他像一座山”的写法上。“为什么说老支书像一座山呢?他究竟有着怎样的品质呢?结合文本中发生的具体事件,以及老支书的言行,请你围绕着‘老支书像一座山’,对老支书在整个事件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进行评价。”此时,学生根据之前认知的铺垫,纷纷以精炼且充满情感的语言对老支书的认识进行有效再现:有的说,老支书的确像一座山,他用山一般的威严,震慑住了慌乱的群众,维持了良好的秩序,为群众全部脱险争取了时间。还有的说,老支书的确像一座山,他用山一样的臂膀,挽救了所有群众的生命,在最后关头又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儿子。还有的说,老支书的确像一座山,在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人们总是能够以老支书为靠山……

这一段感人肺腑的语言是学生基于前三个板块的学习,对文本的细节进行体悟和辨析所形成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表达与思考进一步地丰富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形成了真挚而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从而将老支书这一形象,更加立体地呈现出来,伫立在每一个学生的意识之中。

总而言之,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将语文要素作为具体化的学习目标去生硬地学习,而应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将更多的身心和意识沉浸在文本之中,通过仔细辨析,深度品味,落实语文要素,达成柔性转化的学习目标。

刘艳(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

猜你喜欢
老支书内心世界神态
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
乡村老支书
咱村的老支书
老支书
王志惠:用拼布“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老支书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写给一群羊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