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基本经验与优化路径

2023-05-30 17:26张星
南北桥 2023年7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优化路径课程思政

[摘 要]近年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职院校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本文概括总结近年来高职院校推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从顶层设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等角度探寻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从而为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基本经验;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张星,女,浙江金华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着重强调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内容重点、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体制机制等内容,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规范。

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基本经验

1.1 明确重要地位,落实根本任务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重要使命,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确立课程育人理念,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合力,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为根本导向,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课程思政就是将专业课程独有的知识体系教育和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规律紧密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始终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必须围绕办学定位,不断满足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凸显课程教学承载的育人价值,体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 明确立足实践,坚持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一项关乎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成效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纵观其历史由来和发展逻辑,从理念的形成、概念的提出,到一定区域内部分高职院校的尝试和经验总结,再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发布出台,都对全国高职院校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整体发展历程充分反映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鲜明特点。现阶段,各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探索,由于课程思政建设时间总体较短,部分学校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尚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整体性经验做法。因此,必须结合校情和学情,在实践中边思考、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累积成果,形成特色,逐步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1.3 明确职教类型,坚持办学特色

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高职教育区别于研究型、学术型高等教育,突出表现在“职业”两个字上。高职教育过程是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过程,更是提升职业素养的育人过程[1]。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一方面,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各方面都与普通本科学生存在差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侧重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与课程设置偏重性不同于普通本科学校。高职院校立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挖掘和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和价值引领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者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在推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始终注重职业精神培育,健全高职育人机制,注重把脉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需求特点,确立符合高职实际的课程思政呈现内容与表达方式,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

2.1 优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

作为一项长期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优化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全面规划。

第一,健全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领导机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直接抓人才培养工作,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2]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和实施高效的领导和管理运作机制,领导机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要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建立党委统一决策领导、教学主管部门牵头、党政部门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有效协同合作、各二级学院(系)等各级教学单位统一落实、有力推进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明确学校、院系和各行政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党委会要定期研究课程思政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制约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难题,充分发挥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的合力效应。

第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机制。课程思政建设应注重做好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工作,以实际检验教学工作成效,实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不断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营造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各高职院校应立足校情,进一步结合学校与专业实际情况,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建立常态化且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必须做好教育资源的统筹工作,规范课程思政和相关要求,明确评估考核标准,把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情况监测与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各类试点课程、示范课程的申报、审批和培育工作,建立教师教学评价专项指标。人事部门应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人才项目引进、师资选拔培养、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优秀奖励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完善高职教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学生评教、毕业生调查等测评体系,检测课程思政成效。

第三,建立健全高职课程思政保障机制。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大量课程相关资源的挖掘、提炼、汇总和整理;另一方面,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结合对教师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涉及的问题和内容众多且错综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需要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各专业之间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保障机制。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强协调和扶植,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举措,为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加强高职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落地落实、取得实效,教师队伍发挥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专业教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一定的育人责任意识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技巧,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3]。

第一,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提升教师参与意识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过程中肩负的育人职责,深刻领会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不仅仅承担传授知识技能的任务,更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采取各项措施,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强化育人意识,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唤醒广大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提升对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和接纳课程思政理念,自觉认同和落实课程思政实践,并将投身课程思政改革转变为自觉行动。

第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投身课程思政的素质和能力。作为课程思政的最主要参与者,教师自身具有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影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能否有效推进的重要变量。高职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现有专业类型和教学特点决定专业课教师大多属于理工类学科,部分教师为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迫切需要提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找准育人角度,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方法、原理,把握高职课程思政的特点与规律,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育人能力。

第三,提升高职教师师德师风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高职院校教师首先要做到修身立德、为人师表,坚持身教与言教统一,做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技能报国的引路人。通过理论学习、奖励评比、优秀教师分享交流、相关案例剖析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综合素养,引导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潜心于本职工作,关心热爱学生,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2.3 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这一表述鲜明地体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律性、价值性和目的性。

第一,科学设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依托专业课程的载体,打造符合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成长发展需求且起到价值引领作用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供给体系,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之策[4]。在新时代高职教育战略转型的背景下,高职教学需要改变以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专业技能”轻人文技能的现象,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要求,挖掘相关理论知识点和技能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相关元素全面深入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成效监测中,遵循专业课程的内在规律与基本特点。专业教师要与思政教师紧密合作,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场所,集思广益,挖掘提炼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元素,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切入点,实现专业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双赢的育人效果。

第二,丰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简单植入”和“单向灌输”的现象,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5]。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加强调和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高职院校教学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环境和实践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中,从而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场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各专业校内外不同的实训、实践场地,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元素,通过将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現高职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教学功能,也更符合德育的实践本质规律。在专业课程讲授和实践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更为准确恰当地融入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中。同时,广泛运用小组讨论、辩论、实践调查、现场访谈、角色扮演等各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丰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载体。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学校和专业实际,立足自身特点,重视发挥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特色。通过对高职学生通用职业素养和各专业专有职业素养的提炼分析总结,明确教学元素。同时,挖掘、整合、吸收行业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特质,把行业特质、企业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素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注重将行业规则、企业文化理念、员工行为准则、先进事迹等有机地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着重强化职业素养培育,突出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多渠道挖掘资源,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春燕. 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3):132-134.

[2]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5-08). www. 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5517606. htm.

[3]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3):72-76.

[4]郑敬斌,李鑫. 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谫论[J]. 思想理论教育,2020(7):65-69.

[5]陈斌.高校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20(Z2):13-15.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优化路径课程思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