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自主建构的阅读指导策略

2023-05-30 19:20林巧莺
江西教育C 2023年1期
关键词:自主建构语用能力指导策略

林巧莺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主动卷入、积极思考、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中解码语言,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建构,在主动表达中走向创造,从而让学生学会阅读,真正建构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指导策略   自主建构   语用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教材编排的语文要素,聚焦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应然追求。

一、在主动阅读中解码语言

将学生卷入阅读实践之中,发现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我们以课文为例子进行阅读引领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要让他们知道此时应重点关注的是课文写了什么,而这些信息的提取,不应是浅表性的人、事、景、物、理,还要揣摩作者表达的情感、观点,有自己的判断或评价。这样,学生就能从“文字的表面”走向“文字的背后”,思维、审美、判断、鉴赏等能力也能真正得到锻炼。

例如,学生初读《落花生》时,会直接被课文中姐姐、哥哥、“我”及父亲的观点所“俘虏”,从而得出“课文讲述了我们一家在收到花生后,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都觉得花生很有价值,同理,做人也要做有用的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简单认知显然比较浅显,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方法,并尝试在写物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就要着重让学生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不直接赞美花生,而要让我们先说花生的好处?”“父亲觉得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这个可贵之处又是怎么令人心服口服的?”而后,笔者再联系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以及他的父亲许南英的生平,让学生真正把握课文的情节,理解本课中花生的象征,让他们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例如,《小岛》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扣住“用油布遮挡着”“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等信息,让学生体会战士爱小岛、爱祖国、忠于职守、以苦为乐的精神。

这样,学生从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两个层面去阅读,通过字面内容去捕捉“文字背后的信息”,把握不同的文章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落花生》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抒发感情,《小岛》将感情藏在细节描写之中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分析、判断、反思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建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前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甚至创造性地去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便让学生在关联中“建构起符合新的情境的言语图式”。

例如,《松鼠》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它与本单元的前一篇课文《太阳》在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文后练习中所举的两个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句子,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常见说明文的特点。编者将这两种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就是要证明本单元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为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围绕“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而应紧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学习事物的描写方法。笔者让学生先根据表达的内容去寻找文中对应的文字,而后让学生以比较的方式去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例如,对于松鼠外形的描写,布封采用了记叙文常见的细节描写的方式,从松鼠的面孔一直写到尾巴,且以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松鼠的漂亮、可爱写得生动可感。文后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句子则以数据说话,让学生清楚地感知松鼠的尾巴之大。可以说,不管是哪一种表达方式,都写出了松鼠的特点,使课文的表达更加活泼生动,作者的情感也流露得很明显。相比之下,文后的说明性文字就比较严肃,语言更加简洁,信息更加聚焦,也更清楚地写出了松鼠的尾巴之大。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学生逐渐改变了对说明文的单一认知,认识到说明文也有多样性。这时,笔者再给他们出示《白鹭》一课中关于白鹭的外形描写,让学生自行判断郭沫若的这段文字有没有将白鹭的特点“说明白”。为了让学生更了解白鹭,笔者还给他们提供了白鹭的图片。这样一来,学生在模仿《松鼠》的语言进行描述时,就有了自己的表达:“白鹭的身体很精巧。它们全身洁白,流线型的身体下,一双修长的腿,显得非常利索。”也有学生直接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白鹭体形精巧,体长45~90厘米,腿长12~21厘米,铁色的长嘴,青色的长脚,很像一幅活的水墨画。”

三、在主动表达中走向创造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无疑有着很好的奠基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特色句式的品读、模仿开始,逐步尝试个性化、有创意的自我表达。

在引导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例如,在《慈母情深》中,梁晓声将母亲对儿女的深情融入细节描写,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慈母’的味道,又从哪里读出‘情深’?”于是,学生对语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度思考,进一步体会场景描写对抒发感情、凸显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提升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课的语言在表达上也很有特色,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刻意将它们放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一来,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梁晓声对母亲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带着这样的阅读收获,笔者再让他们到文中去寻找相似的表达,揣摩字里行间涌动的情感,从而让他们在举一反三中提高阅读品质。

在学生对课文表达形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后,笔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他们曾有过的感动瞬间为主题,试着用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升,笔者先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小到一句话、大到一段文字,促使他们积极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有了长足的进步。

当一个又一个句子出现在学生眼前时,笔者从它们之中快速概括出一个具有共性的话题,而后让学生考虑表达的顺序,进行适当的取舍、补充,并尝试谋篇布局。学生提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妈妈冒雨来接他们放学的事,有的学生说:“妈妈的头发被雨打湿了,一根根贴在额头上、脸颊上,但她始终保持伸长脖子的样子,生怕跟我错过了。”有的学生说:“虽然妈妈开着汽车来,但她还是从车上走下来,撑着伞站在我们约好的地点,默默地等着。”有的学生说:“见到我的那一瞬间,妈妈的眼睛突然一亮,一抹惊喜的神情瞬时爬上她的脸庞。她快步走到我的跟前,接过我的书包,一把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搂着我往前走。”还有的学生说:“碰到妈妈冰凉的手,再看看她满脸的雨水,我忍不住掏出纸巾帮她擦一擦……”笔者以《雨中》为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為了突出妈妈的爱,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学生很快给出“描写当时的雨景”“其他家长的神情”“我心中的猜测”等回答。由此,学生根据课文的表达进行个性化的再表达,写作素材不断丰富,为他们进一步对该次练笔的构思、布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志芳.走进文本,探寻语言的奥秘——浅谈语文阅读教学“读”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2(16):64-66.

[3]袁红玉.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5):54-56.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建构语用能力指导策略
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
抓“关系”之课眼寻思维之点睛笔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践行小学数学情境图教学之思考
“四型五步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