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文化的时代议题

2023-05-30 23:14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3年9期
关键词:苏州知识产权数字化

亦安冉

无数字,不未来,数字化转型风头正劲。众多行业和企业打开数字之门,探索数字+文化的发展新路径,建构以“算法”为基础的未来世界。

苏州也不例外。

4月19日,数字苏州建设工作推进大会召开,将苏州的数字化转型再次提上议程,聚焦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从政府层面来促进数字化与这座城市文化的整合。拥抱数字浪潮的苏州,如何聚合数字力量,构建新的文化生态,是迎面而来的时代议题。

文化+数字,文化自信的本地方案

一说起数字化,我们想到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忽略背后的文化依托。数字化的落地生根,一定离不开滋养它的文化“土壤”,数字与文化共荣共生,才是真正好的数字化时代的理想生态。

在苏州欧瑞动漫有限公司,有一个动画人物“孔小西”特别东方,这是出自苏州欧瑞动漫有限公司和沙特文化新闻部联合出品的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里的人物,这部动画将中国的美食、服饰和武术文化带到了沙特,之后孔小西还将带上苏州文化踏上新征程。苏州的缂丝技艺,桃花坞的木刻年画,苏州的折扇等等众多的苏州非遗文化将会融入这部动画中,将苏作技艺和苏式生活带出国门。

另一家企业,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在数字化领域不仅有车载声学、计算机视觉、认知图谱、智能机器人,还有一个项目特别亮眼——苏州方言保护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科大讯飞联动本地文化、旅游相关场景,找寻文化+科技相结合的本地方案。

数字文化行业里有不同的企业,各自都专注在自己的领域流派,行业细分越来越明确,各个数字化文化企业都在找寻自己的擅长点,结合本土文化,做强自己的优势,促进苏州数字化行业整体的繁荣发展。

事实上,苏州的文化遗产也正在推进文化数字化的进程中得以保存得更好更全。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苏州古城得以永存;在数字化的苏州书籍里,文化苏州得以绵延永续;在苏州的文化数据库中,人们还能窥见完整的苏州非遗文化:评弹、昆曲、吴侬软语、核雕、香山帮营造技艺等等。

苏州文化也是江南文化。2023年开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时,强调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推进非遗数字化建设工程,挖掘新价值、创造新产品,活化苏州文化宝库,聚焦苏工苏作、数字内容、电子竞技、動漫影视等领域,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实现数字文化产业营收增速。

归根结底,数字化只是手段,内容才是其中的核心。数字化和文化相互激活,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最终呈现的东西也才是有灵魂的。

虚拟与现实,数字化连接生活

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市场竞争的方式和逻辑。有和无,虚拟和现实,原本是对立的,却又是相生相克的。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人的认知,认知变了,一切都会改变。有人的地方就有“数字”,如今,数字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仅数字化的企业要仰赖数字和科技来完成工作,连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要和“数字”挂钩,数字化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连接人的生活。

苏州若态是一家致力于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想象力、创造性产品,以“原创、自主、全球化”为品牌宗旨的潮玩文创公司。公司的产品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国内线上主要为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等渠道;国外线上主要为亚马逊、虾皮网、速卖通、独立站等,业务涵盖了IP盲盒、DIY小屋、八音盒、极客手工等产品,旗下Nanci盲盒娃娃、超级世界拼装、机械甲壳虫等热门产品,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宠。

“想要飞翔,就得先长出翅膀”“别说话,看风景就好啦”“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这些来自动画《一禅小和尚》的话语让人颇为动容。有趣的内容让这部由苏州大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动画片在网络上很受欢迎,有数据显示,“一禅小和尚”全网粉丝超8000万人次,截止到2023年4月,累计播放量达200亿次,成为社交媒体第一动漫IP。据了解,以“让内容创造美好”为使命的苏州大禹,已打造出一禅小和尚、阿巳与小铃铛、仙姆SamChak、拜托啦学妹、桃源深处有人家等在内的诸多知名IP,为全网超9.8亿用户提供超预期数字内容体验。

在古典的园林里,曾经只有白天的景区游览,数字化之后,人们得以夜游拙政园、虎丘等园林,在沉浸式的数字场景中,感受古与今的对话交流。

今年3月,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开馆。这是一座“没有一件实体艺术品和文物”的艺术馆,融合了领先的新型显示、VR/AR/XR、传感、AI算法等技术,以及数字文化物联网平台,集合了艺术展陈、科技体验、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革新了艺术馆和博物馆等空间中的知识信息呈现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馆的时空限制。

与此同时,传统的博物馆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寻求突破。2020年开馆的吴文化博物馆,已建成了吴中非遗数字平台,打造非遗地图、非遗名录、政策资讯三大版块,爱好者们可以按图索骥,真正让非遗连接上现代生活。

高于生活的艺术,都已经和数字化联手。如今博物馆、美术馆已经成为许多人闲暇必逛的场所,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前看到的多是学术或艺术方面的展品,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得以看到展馆的另一重面目。

有关数字化影响社会生活的争论早已经涌现,但数字化,一定不是人类和机器或AI生活在一起,而是如何让数字化融入日常并服务我们的生活。

品牌和版权,数字化产业的后盾

数字化发展风头正劲,在繁荣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平台的构建也提上日程。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同时“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也相伴而生。

4月23日,苏州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兵在出席“知产守护‘最江南”2023年苏州法院“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时表示,当前苏州正全力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正积极部署建设苏州戏曲、文物、古籍、丝绸纹样、方言等重点文化领域数字化行动计划,创作生产非遗数字化优秀作品,积极探索文化产权交易,未来还将建立健全具有苏州特色的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实际上,早在去年,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就推出了赋能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实事项目,包括重点产业专利预审服务、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和知识产权数据服务等。

在文化数字化的浪潮中,众多苏州的的数字文创企业正乘风破浪,找准自己的定位,开发原创作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争取打出自己的品牌,为数字化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苏州知识产权数字化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苏州一光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数字化制胜
苏州十二忆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