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百年共同富裕之路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

2023-05-30 10:48杨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

杨华

摘   要:百年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社会摆脱了贫困、跨过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诠释。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脚步并未停歇,仍在向前推进。因此,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留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思考新时代共同富裕所面临的新挑战,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历史经验;现实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1-0001-03

百年间,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再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共享格局的构建,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艰辛探索。

一、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百年共同富裕之路的历史演进

共同富裕百年之路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路”,而是随机应变的“活路”。根据每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及时地对政策进行针对性调整,不断推动着共同富裕的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救国救民中不断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共同富裕之路。党的实践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治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1953年,“共同富裕”一词首先出现在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共同”即全体人民,“富裕”即全面繁荣,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实現全体人民全面繁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我国就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这在世界的发展史上是罕见的。”[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全局中协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同富裕之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将“市场”引入到经济体制中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激发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注重质量中稳步前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共享的共同富裕之路。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下,许多深度贫困问题不断被攻克,在2020年年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绝对贫困问题成为过去式,使中国社会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生了新变化,创造了新奇迹,迈上了新台阶。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给予全体中国人民极大的信心与力量,增强了人民继续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从未停下,针对共同富裕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方案,在高质量共享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步入新阶段。

二、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百年共同富裕之路的历史经验

共同富裕百年之路,在实践层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在理论层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和反思这些正确的历史经验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富裕既不是一部分群体的富裕,也不是某一个阶级的富裕,而是处在这个社会里全体成员的富裕,理解共同富裕中“共同”的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依据唯物史观,考察“共同”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考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由于其自身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根本无法使全体中国人民摆脱奴役与贫困,当时的西方社会已然出现了两极分化局面,“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2]因此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坚定地走向了社会主义的救国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据绝对优势,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全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保证全体成员平等获取生产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形成合理的分配制度,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的经济制度上的保障。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社会做到了生产资料由集体所有,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关系而不是剥削关系,每个人的财富是不断增加,而不是付出得越多得到的越少。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以社会全体成员的富裕为目标,促进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社会部分成员的富裕为标准,不断走向两极分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变革,始终不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始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的实现以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为基础,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前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并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制定了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以工业化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资料,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等各项政策的实施,增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使我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达到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水平,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共同富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随着共同富裕步入新时代,更应牢牢抓住生产力这个关键点。首先要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发展;其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的经济体制进行革新,促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必然要求的是高质量、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与社会财富增长。”[3]低水平、低质量的生产力状况无法保证社会全体成员充分且可持续地共享发展成果,因此必然要始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始终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

共同代表公平,富裕代表效率,共同富裕是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效率是公平分配的前提,为共同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障,能够促进富裕的积累。首先,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初次分配运用自身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交换合理的原则,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致富的平台,使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增加初次分配的比重,从而实现社会共同财富的积累;其次,以政府为核心的二次分配可以调整初次分配中不公平的现象,利用社会保障制度调节代际间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最后,激发社会成员的奉献精神,发展慈善事业,防范社会阶层固化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绊脚石,通过市场、政府和社会三方共同发力实现分配正义。社会只追求效率忽视公平会导致两极分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典型的重效率轻公平的反例,由此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频出,或仅追求公平忽视效率会导致普遍贫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后期的偏差提醒我们效率得不到提升公平也无法实现。因此,统筹兼顾公平和效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百年共同富裕之路的现实思考

中国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但从全面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社会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明晰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对于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进而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一)厘清共同富裕内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1.在语义上,共同和富裕相应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共同”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所有人一起达成某件事,“富裕”一词多指财富充足,有明确的标准,随着时代发展不仅仅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加之富裕本身具有相对性,存在着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比较。将共同和富裕结合在一起,即所有人达到财富充足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共同富裕是所有人的同时富裕或整齐划一的富裕,由于富裕存在差异性,因此共同富裕的人群在时间上不一定是同步的,空间上也不是所谓的平均主义,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所有人共享富裕成果。

2.在属性上,共同富裕具有价值属性和人文属性。共同富裕的价值属性表现为,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人是能动的而不是物化的,百年来全体人民在各项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价值,人民创造的价值总和构成了共同富裕的成果,共同富裕在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下不断向前发展。共同富裕的人文属性表现为公平性和道德性,公平即成果分配公平,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利益。道德性是指在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鼓励先富者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发扬互帮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在特征上,共同富裕具有多元性。其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从事各种职业的公民,三个主体缺一不可并相互配合发挥出有效作用。另外,共同富裕是在经济、政治、教育、民生、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不能只注重发展经济,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要考虑其多元性。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对于现存的差距,今后采取的政策应该循序渐进,合理分析,避免操之过急,从而影响共同富裕步入更高层次。

(二)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挑战

当前社会结构呈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实质上是贫富差距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党和国家也持续加大对内陆的帮扶,但实际上由于内陆地区地形复杂,短时间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缩短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路上的难题。城乡发展呈现二元趋势由来已久,农村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等远远不及城市,因此对于城乡差距,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单一地解决收入问题,还要提升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和卫生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行业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之间,由国家完全控股的企业,如石油、水电等,这些企业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市场上享有特殊权利并且不存在其他与之相竞争的企业,相比其他非垄断性行业有优势,有优势就会有差距,相应地就会表现为贫富差距。地区、城乡、行业间的差距导致低收入群体缺少许多资源,“使其不足以达到按照社会习俗或所在社会鼓励提倡的平均生活水平,从而被排斥在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之外的一种生存状态。”[4]这种生存状态被称为相对贫困,由此可见,贫富差距是相对贫困的根源,社会在相对贫困的局面下是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贫富差距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項复杂且困难的任务,因此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挑战。

(三)规制资本要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

资本要素能够将社会各种资源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从而实现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产生的效应具有二重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积极性是指在某一经济活动中,持有资本的经济主体受益的同时使其他经济客体受益,这一经济活动产生的社会整体效应高于个体效应,增加了社会总体财富从而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消极性是指在某一经济活动中,持有资本的经济主体受益的同时反而使其他经济客体受损,这一经济活动产生的社会整体效应低于个体效应,增加的只是个体财富,实际上社会总体财富不变,因此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由于资本本身的扩张性,资本的积极性也就表现为资本的有序扩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这种表现最为明显,资本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随着市场中产业的集中度由低转高,资本的力量也随之加强,资本的消极性逐渐显露出来,表现为资本的无序扩张。资本发展从无序到有序是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国家不仅要从法律层面规范资本运行机制,也要从意识层面降低资本主体者的利己主义,合理利用资本的积极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

社会财富的积累不能以损害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要让全体人民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参与者、共建者和共享者。我们要认清新时代共同富裕路上的新挑战,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化解共同富裕路上的难题,带领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35.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43-744.

[3]   席恒,余澍.共同富裕的实现逻辑与推进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65-73.

[4]   杨立雄,谢丹丹.“绝对的相对”,抑或“相对的绝对”——汤森和森的贫困理论比较[J].财经科学,2007,(1):59-66.

[责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