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30 02:28姚兰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探究性核心

姚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凝练了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实践性任务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在小学数学授课中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也逐渐成了义务教育对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小学数学老师要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和技巧。核心素养即学生既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又兼顾社会性发展的能力,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小学数学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结合数学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趣味教学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践性和逻辑性色彩较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影响下,数学老师多以灌输式模式将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导致日渐丧失课程学习的乐趣,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化和升级,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并促进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数学练习。学生在做数学练习的时候,数学计算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且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也会得到有效提高,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学生的数感良好,能够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帮助,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准确地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空间形式的表达有更准确的掌握。

(四)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价值

核心素养能够对数学本质和价值进行有效反映,核心素养中体现的数学思维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思维。例如,在小学数学统计学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许多数据进行采集,并有效整理与分析数据,最后得出分析结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具备较好的数字敏感程度,才可以准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本质。当学生学会统计知识后,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数据分析观念,这有助于在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分析数据。

(五)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提高

良好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交流。学生拥有优异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成长。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也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当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以此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内容,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较之其他学科更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复杂的抽象数学知识理解仍依赖数学老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难以发现问题的解决突破口。基于此,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将核心素养培育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设计环节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价值。数学老师针对章节内容进行备课时,需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图片和练习题,紧扣教学知识点以强化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串联。例如,在教学“位置”相关内容时,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习惯熟练用数表示位置,在过程中形成位置思维和数学思维。借助学校平面图,单纯地讲述某个建筑物的位置难以使学生强化位置概念,通过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融合,可以初步构建坐标系的概念。数学老师将抽象的位置概念具象化,通过行列表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答案,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融合度,提升数学应用思维和空间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如,在进行“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数学教师首先要对该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一起推导圆的面积,在计算推导过程中分析圆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推导来让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有透彻的理解,使得学生可以对圆的面积进行正确计算。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数学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模型思想、类比意识、符号意识等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能够逐渐积累数学经验。

(二)开展情境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课堂也有了更多变化。小学数学老师应以教育改革方针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产生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的设计具有代入感强、学生投入度高的特点,巧妙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时,统计与概率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知识,更是数学思维培养的关键环节。数学老师给学生创造情境:下周班会需要小红、小张和小王上台表演节目,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每个同学表演节目的形式,唱歌、跳舞和朗诵都有可能,那学生抽到其中一种的形式是什么?如果一个同学抽完朗诵的卡片,剩下的同学可能再抽到朗诵吗?基于生动的情境,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可以快速消化关于概率和可能性的数学知识,掌握“可能”“不可能”“一定”的陈述,锻炼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事物,比如说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精美剪纸、戏剧脸谱、枫叶、蜻蜓、蝴蝶等图片,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使得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知道这些均为对称图形,可以对对称有初步认知。同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将一张大纸张剪出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然后再引导学生折一折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在这个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概念,并且以运用数学概念来准确判断图形。教師为学生构建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愿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提高数学意识,培养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规律可以得知,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增加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励学生的数学意识。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立意识,教师要充分运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和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倘若学生自身缺乏数学意识,生活中对数字的敏锐程度较低,难以在观察中发现事物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基于此,数学老师要从数学意识着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基于个人预习,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及长方体,提升学生生活中对数学的敏锐度。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动手折长方体,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又如,在学习关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式时,教师先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在教学前让学生自主准备好圆柱体的茶杯,并让学生对圆柱体物体的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测量。在课堂讲解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将圆柱形茶杯体物体放到桌子上,观察圆柱体所占据的面积是多少,之后将圆柱体侧方放到桌面上并来回滚动一圈,测量出滚动范围的面积。假如在茶杯中倒满水,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可以利用小石子计算出茶杯的体积吗?”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驱动学生发动思维进行思考。通过开展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利用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有的学生可以通过茶杯计算出小石子的体积,并且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利用小石子计算出茶杯的体积,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掌握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提升数学知识技能,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单单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数学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概念、公式和规律的诠释,引导学生掌握推理过程,而非死记硬背公式和技巧。推理规律的过程意义非凡,将获得结论的过程再度剖析,可以强化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分数”相关内容时,数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共同研讨分数的来源和形成,理解分数的意义,以此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知。通过将一张纸对折多次再涂色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和分数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又如,在教学“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例题“在一幅比例尺是1∶6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8 cm,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这个例题的多种解题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解题方法。教师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对说出正确解题方法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解题方法有误的学生进行纠正,最后再向学生具体讲解这个例题的“用比例解”“用倍比关系解”“用线段比例尺解”“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等解题方法,使得学生懂得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数学教师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从不同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良好习惯,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固定的思维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五)设计探究性作业,强化核心素养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延伸和深化。高质量的作业对于巩固学科知识、形成关键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渐进式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的作业以正确或错误的方式来呈现结果,形式比较单一。而探究性作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展示学生思考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再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式,让他们自由发挥,每个作业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

1.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在课前预习中的实施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一部分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设计,在课前设计探究性作业时,教师要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教师摸清学生学习本课的相应学习起点在哪里,当学习新知需一些铺垫准备时,当新知可以通过迁移获取时,我们就可以布置课前预习的探究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预习中进行探究,可以对新知有初步的认识,还可以降低新知识理解的难度。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相关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布置橡皮泥操作作业:(1)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把它捏成一个任意的圆锥,思考: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2)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把它捏成一个与圆柱底面大小一样的圆锥,它的高发生什么变化?(3)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把它捏成一个与圆柱的高一样的圆锥,它的底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第(2)(3)题要进行实际测量,把图画下来,在图上标数据进行描述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这样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累积圆柱与圆锥的关联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实施

布置学习新知识之后的探究性作业,立足于巩固拓展,要把学生探究过程的思维呈现出来,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拓展提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后,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看图1,猜一猜,被遮住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请把你的判断依据写下来。

学生对1号和2号分别露出直角和钝角,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但3号是什么三角形有多种的答案。有的学生在已判断了有直角形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后,看到3号有一个角是锐角就判断是锐角三角形了。对于3号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这题除了做出判断外,还要学生把判断的原因写出来。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过程便呈现了出来,可以看到学生经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关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小学数学老师要基于新课标,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环节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价值,抓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巧妙设计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豐富数学课堂的内容并提升学生数学意识,以数学课堂为载体,以探究性作业设计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探究性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迟到
魔力数学老师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