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是如何把自己牙齿搞丢的?

2023-05-30 10:48胡若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23年1期
关键词:无齿角质祖先

胡若成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鸟类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取而代之的是角质喙(huì),但是鸟类的祖先—恐龙类爬行动物却是长有牙齿的。那么鸟类是如何搞丢了牙齿的呢?让我们跟随故事的介绍,一起攀登鸟类演化的科学高峰吧!

第一只无齿鸟

最后的有齿鸟

1860年,人们发现了已知最早的鸟——始祖鸟类动物,它具有牙齿、羽毛和翅膀,以及没有愈合的尾巴,具备恐龙和鸟的双重特征。不过,最新的研究显示,始祖鸟并不是鸟类的祖先,而是恐爪龙类,属于非常规进化的带羽毛的恐龙。

很快,第一只没有牙齿的鸟类出现了,那就是1993年出土于中国辽宁北票的孔子鸟类(圣贤孔子鸟),它的取食工具是套在颌骨前部的角质喙形结构。依据出土地层推算,孔子鸟类生活在约1.2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

沿着鸟类演化的道路向前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早已在孔子鸟身上消失了的牙齿又在更先进的类群里重新出现了!无论是反鸟类(得名于肩膀部分的连接方式与现代鸟相反)还是今鸟类(它们是包括现代鸟类在内的真正的鸟,狭义的“鸟纲”)中的黄昏鸟目、燕鸟目和辽宁鸟目,它们都具有牙齿,而其他今鸟类却又都没有牙齿。也就是说,反鸟类和今鸟类的三个目,就是最后的有齒鸟类!

百家争鸣话鸟牙

鸟类无规律的变化给研究牙齿消失之谜的科学家们设置了重重障碍。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着鸟类牙齿的有无呢?

假说一:

荷兰古生物学家海尔曼认为,角质喙的出现替代了牙齿的功能,牙齿失去了作用便消失了。不过,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它无法解释既然孔子鸟已经用角质喙代替了牙齿,为什么更先进的后代——反鸟类和黄昏鸟类却仍具有牙齿?

假说二:

有科学家认为,数量繁多且凸出颌骨的牙齿会增加鸟的体重,增大空气阻力,不利于鸟类的飞行,因此有齿鸟便逐渐被淘汰掉了。但难以解释的是,无齿鸟并没有快速繁盛,从孔子鸟出现的晚侏罗纪到有齿鸟灭绝的白垩纪末,有齿鸟和无齿鸟可能共存了长达6000万年的时间。

假说三:

一项研究发现,控制鸟类牙齿生长的相关基因可能早在1.16亿年前的鸟类祖先中就全部或部分失去了活性,导致鸟类的牙齿结构越来越简单,最终到完全消失。

牙齿消失可能不是一次性事件

以往的研究和假说认为,除孔子鸟外,现代鸟类牙齿的消失应该是一次性事件,即所有无齿的现代鸟类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2019年一项新发表的研究打开了鸟类牙齿演化研究的新篇章。这项由著名古鸟类学家周忠和院士领导的研究认为,牙齿退化在鸟类不同演化中发生了多次,无齿鸟们没有统一的共同祖先,鸟类角质喙是多次出现的。已有的化石也表明,大量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鸟类支系独立演化出了喙的结构,角质喙的出现并不是牙齿退化的原因。

侦探笔记

推理难度:★★★★

推理结果:牙齿的有无并不是鸟类演化的关键特征,不同的古鸟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退化掉了牙齿,从而形成了现代鸟类无齿的现象。

推理笔记:地球具有数十亿年的历史,大自然奥妙无穷,生物们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演化出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系统。演化没有方向,没有意志,却永远充满了谜一样的魅力。

猜你喜欢
无齿角质祖先
乌龟: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我们的祖先是条鱼
无齿相手蟹体表刚毛的结构及其功能
紫外线A辐射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不同助剂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渗透的影响
“无齿之徒”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