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差异的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升研究

2023-05-30 13:16李爱荣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书单书籍课外阅读

李爱荣

一、研究背景

课外阅读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标也将课外阅读纳入其中,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当前,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方面的研究很多,如抓住年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利用评价机制激发阅读热情、通过家校合作培养阅读习惯、课外课内相结合拓宽阅读面等,这些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很大帮助。然而,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新生,由于强调零起点教学,大多数研究者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影响了阅读兴趣的培养效果。笔者对低年级近300名学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有43%的学生已经可以做到独立阅读,有51%的学生不能独立阅读但已掌握拼音,仍有6%的学生处在阅读零基础的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在入学初的课外阅读水平就已经出现了差距。所以说,如果在培养时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顾及不同基础的孩子的阅读需求,并能充分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差异资源,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事半功倍。

二、研究过程

阅读兴趣的培养过程,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差异化的阅读水平,在此基础上紧紧抓住阅读目标、阅读资源、阅读策略和阅读评价四个环节,构建基于差异、彰显多样、凸显个性的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体系。

(一)制定差异化的学生阅读目标

首先,阅读目标要全面对接基于课程标准的年段阅读目标。新课标对低年级(1~2年级)的课外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将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培养目标定位为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增加阅读量。

其次,阅读目标要充分对接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为体现目标分层的具体要求,首要的是把握“阅读”行为差异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笔者将“阅读”行为的差异化、阅读目标的差异化划分为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类型、行为表现四个具体方面,将学生划分为“阅读经验较少的学生”“阅读经验较多的学生”两类,明确每类学生在每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或要求,从而形成基于学生差异的学生阅读目标(见表1)。

(二)匹配个性化的学生阅读资源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资源必须体现选择性,教师要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体现价值导向,笔者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课标要求必读书目、家长推荐,从图画书、整本书、人文百科三个方面进行遴选、鉴别,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最终形成了班级分层阅读书单(见表2)。

除阅读纸质书籍之外,笔者还通过搜集、梳理、甄别各种网络视听资源,整理出了一份优质的听书单,以供学生和家长选择(见表3)。

(三)實施多样化的学生阅读策略

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需要学生、家长、教师的三方互动。因此,笔者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视角出发构建多样化的学生阅读策略,三者责任不同、作用不同,在学生阅读兴趣中的着力点也不同。

1.加强教师的阅读指导

其一,推荐阅读书单。在调查学生阅读状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课标要求必读书目以及家长推荐等,整理出一份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单,并将书单推荐给家长,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阅读。书单既要体现全面性,包含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书籍,为家长提供书名、作者、出版社、内容简介、推荐理由等,以供学生和家长选择;也要体现开放性,班级学生读到优质书籍,可以向全班同学推荐,如果多数同学也认为这本书非常好,将列入班级的推荐书单。书单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其二,制定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持续性至关重要,笔者通过“班级阅读计划+个人阅读计划”的形式,推动阅读行为。首先,从学生语言积累角度出发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如每天课外阅读30分钟,每周背诵1首古诗,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属于保底阅读积累计划,为学生的个人阅读计划提供基础参考和保障。其次,在班级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阅读基础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并记录阅读过程,家长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执行。学生个人阅读计划包含阅读基础、阅读目标、计划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目标达成情况、成果展示、评价、阅读记录八个方面(见表4)。

其三,教授阅读方法。不同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和阅读的起步阶段,识字量限制了阅读的数量与范围,迫切需要教师教授具体的阅读方法,帮助其跨越生字关卡,克服阅读的畏难情绪,享受阅读乐趣。在教学中,笔者总结并教会学生这样一些具体的方法:(1)先听再读。目前已有大量的书籍配备了音频,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一边看书,一边跟着音频听,然后自己再读一遍。或者也可以倾听家长的朗读,家长朗读一段,学生自己模仿朗读一段。(2)拼音识字。识字少、会拼音的学生,可优先选择有注音的书籍。笔者为此还开展了“我是拼音小达人”的活动,比一比谁能通过拼音认识更多的字,读更长的故事。(3)大胆猜字。猜字是早期阅读的重要方法,例如,借助图画猜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通过图画中的事物进行猜测或推断,以此推进故事的阅读;借助语境猜字,根据故事情境猜测某一句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推测出某几个字的读音。这也是在告诉学生,个别生字不会读,并不会影响整个故事的阅读;借助汉字结构猜字,抓住形声字特点,不断强化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并让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使用这种方法。

2.增进学生的阅读互动

其一,线下互动让阅读更有温度。将“互动”作为关键词组织学生阅读,特别契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征——渴望交流与互动,喜好动作和竞赛,尤其要抓好线下的面对面互动,在表演、竞赛、诵读等活动中带领学生体验阅读情感。笔者主要抓好两个方面来促进线下互动:一是组织课前交流展示。低年级入学初期,在班级阅读计划的指引下,学生进行了儿歌诵读、古诗、成语故事的积累,为了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也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激励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我们都会开展“谁是古诗小达人”“谁是成语大王”的活动,轮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内容。二是开展好书漂流活动。借助学校书香节活动,班级开展“好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到学校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互换、分享,让书籍发挥价值,让更多同学读到好书。

其二,线上互动让阅读更有广度。全面对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征,充分发挥线上互动打破时空限制的优势,重点通过两种方式加强云端阅读展示分享。一是利用钉钉APP,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笔者利用钉钉开设每日阅读打卡活动,学生自愿上传阅读成果,学生之间可以看到彼此的阅读成果。APP的打卡记录功能,记录了每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全勤”的设计更是激发了很多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构建班级阅读交流分享空间,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和阅读成果,利用同伴的榜样力量激发每个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行为。在微信公众号中,分设两个栏目:“好书推荐”栏目邀请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一周一期,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将喜爱的书籍推荐给班级同学;“我是小主播”栏目面向所有喜欢朗读朗诵的学生,两周一期,每期作品不限。笔者积极倡导学生将朗读的故事、诗词等作品,配上音乐,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分享给所有同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同学的朗读又成了全班同学的听读资源,丰富了学习资源。

3.提升家长的阅读支持

其一,更新阅读理念。笔者发现,家长尽管高度重视孩子的阅读,但在实际行动中却相对迟缓,有不少家长抱有“入校”是“阅读”的前提条件的观念,还有部分家长把“阅读”纳入教师布置的作业行列,坚持“有布置才阅读”的观念。鉴于此,笔者在学生入学后,就不定期地在班级群中分享一些培养孩子阅读的文章,包括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家长在孩子阅读中的重要作用等,以帮助家长不断地更新学生课外阅读观念,由观念的改变带动自身行为的改变。

其二,实质参与阅读。家长的陪伴是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偏弱,需要家长的过程性支持。笔者在实施教师、学生阅读策略的同时,鼓励家长全程参与,实质性参与孩子的阅读,包括但不限于:(1)购买书籍。在笔者推荐的书单基础上,每个孩子的家长都积极配合,帮助孩子购买喜欢的书籍。在选择书籍方面,家长会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指导和建议;(2)制订计划。家长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阅读基础,找准阅读的最近发展区,选准适合的书目,让阅读计划更好地落实;(3)亲子阅读。笔者建议家长坚持每天10~2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光,可以是亲子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是亲子同一时间阅读不同的书籍;(4)日常监督。家长每日需要提醒、督促孩子按照阅读计划进行阅读,并帮助孩子做好记录;(5)正面激励。家长要对孩子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孩子鼓励,为孩子指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6)活动支持。家长还积极支持班级开展的各项阅读活动,如好书漂流、童声朗读、好书推荐、流动书籍等,为孩子创造表现、分享与交流的机会。

(四)推进多元化的学生阅读评价

在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时,为了发挥评价的监测、激励、导向作用,笔者利用个性化阅读手册,采取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既是一份个人开展阅读的计划书,也是一份个人阅读记录的成果,里面展现了学生阅读的历程,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籍、阅读目标、阅读记录等,因而也成了笔者评价学生阅读的重要依据与载体。在评价过程中,笔者力求实现两个目标:(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笔者邀请学生自己、家长和教师三方进行评价,从不同角度和身份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评价,力求评价更为全面、具体;(2)评价内容的多样性。阅读评价并不是单纯地给出等第,而是要全面地评估学生的阅读表现与行为。对应阅读计划中的指标,笔者建议学生、家长和老师从兴趣与习惯、内容与数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撰写评语。

三、研究结论

通过线上线下与学生、家长的阅读互动和阅读活动的开展,笔者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初步养成了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和拼音熟练程度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提升。回顾整个研究历程,笔者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阅读方法指导要关注学生年段特征和差异性

教师要针对年段特征和班级学情,推荐、落实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难点在识字,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解决生字的各种方法,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而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要在精读、范读、浏览、对比读,做阅读笔记、思维导图、写读后感等阅读方法进行细致指导。

(二)个性化阅读计划有利于阅读行为的持久性

充分给予学生阅读计划制订的权利,让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規定阅读的时间,这样学生阅读行为会更自觉、主动。同时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又有利于学生坚持每天阅读,从而推动了阅读行为的持续进行。

(三)过程性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微信公众号的展示交流、阅读打卡活动的开设、阅读评价手册的点评等众多有效的评价活动,在学生和家长中间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点燃了他们参与的热情,让阅读这件事情做起来更有趣、更好玩。

猜你喜欢
书单书籍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暑假阅读书单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