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2023-05-30 23:40夏峻
时代报告 2023年3期
关键词:段家张建国建国

夏峻

盘山公路沿着苏村乡逶迤而上,车轮碾压着结冰的路面,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远处的原野上白雪皑皑,前不久刚下过的一场大雪,使广褒的大地银装素裹。2023年1月17日,料峭的寒风,呼啸着刮过原上,使得一个个身着厚重棉装的人,仍然感到了砭人肌骨的寒冷,在灵宝市作家协会的组织下,我们一行50余人,来到了位于灵宝市苏村乡的“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对这个合作社的创始人张建国进行专门的采访。

空调“嗡嗡”吼叫着发送出温暖的热气,让室内室外形成了明显不同的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张建国和他的同事们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望着伫立我们眼前的年仅40多岁的张建国,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到,就是这位貌似平凡的年轻人,竟然一手创建了“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并且覆盖了苏村乡14个行政村,打出了苏村乡自己的果蔬生产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为苏村乡的特色农业创出了一片天下。

清贫少年时

张建国,男,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79年6月,出生于灵宝市苏村乡段家凹村。段家凹村是苏村乡西南方向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青山下,全村13个自然村,在册人口750人,2014年以后,村中大多数人进城务工。传统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苹果种植在晚清时候就开始了。张建国一家在全村属于中等家庭,全家10口人,父母、哥、姐,张建国是家中最小的孩子。1995年,张建国初中毕业,他接到了三门峡广播电视学校的通知书,据说这个学校在当时是三门峡市很不错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张建国很渴望到这所学校就读,但2900元的学费,在当时那种经济状况下,对他们那样的家庭,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家里拿不出这笔学费,张建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至今张建国仍然保存着三门峡广播电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所珍藏的是一个山村少年腾飞的梦。那时候,张建国的大哥在灵宝市水泥厂上班,“工业兴市”是当时的灵宝市政府大张旗鼓宣传的奋斗目标,不能继续读书了,进工厂做一名端着“金饭碗”的全民制企业工人,对像张建国这样的70年代末的一代人来说,也算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张建国的大哥通过自己的人脉,在水泥厂为张建国争取到一个名额,让张建国进水泥厂上班。

1997年,整个国家国营企业都在进行体制改革,灵宝水泥厂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由全民制企业改为个人承包,水泥制造行業竞争激烈,整个市场处于低迷状态,生产效益很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张建国决定离开水泥厂回村务农。张建国的大哥竭力劝阻自己的弟弟,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一名工人,永远都比窝在山沟沟里强,水泥厂度过这一段低迷时期,很快就会回升,忍受了这一时之难,今后就会有一个辉煌的前程。张建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从古至今,什么时候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什么时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兴盛,即使走“工业兴市”的道路,工业强盛以后,仍然要反哺农业,努力发展农业,解决十几亿人吃饭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建设的症结所在,既然如此就必须有人为农业的发展付出代价,张建国愿意为农业发展改变山区经济建设落后的面貌做先行者。产生这样的意念,拥有这样境界的张建国,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小青年,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张建国的心里已经树立了振兴乡村的雄心壮志。

张建国回到了自己的村里,在大青山下的段家凹村,开始了他振兴乡村的探索之路,他放过羊,养过猪,观日出日落,看草木枯荣,一年多过去了,山河依旧,面貌未改,村民们仍像过去一样生活,自己的家庭还是那样经济困窘。到张建国走出山门,踏上奔往杭州的列车,身上的钱除了买车票,仅剩11元。乡村振兴之路究竟在哪里?张建国为此感到困惑。

赚第一桶金

1999年,张建国离开自己的家乡,进入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市。这是他的城市之旅。在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张建国停留了10多年的时间,最开始在一家自来水公司的餐厅工作,后来又在康师傅蛋糕厂干,2008年张建国又进入松夏。在这期间的2009年,张建国回了一次段家凹,他发现这块生养自己的故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原来的山村小道,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村中的房屋虽然依旧,但村道整洁卫生,以前到处乱跑的猪羊不见了,也没有了司空见惯的牲畜粪便。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观念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改变。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改上有机肥,味道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而价格却和以前一样,还是那样低廉。这使张建国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走访了一部分村民,逐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地处山区的地理位置,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土质肥沃,段家凹以至于整个苏村乡的苹果,具有色泽鲜艳、果面干净、大小均匀、蜡质高、果品味道酸甜适中的优点,可是山里人没有出过远门,缺乏市场意识,不敢去外边的世界闯市场,拥有如此优质的水果,却只有坐等二道贩子上门,肆意杀价,打压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带着这些问题,张建国再入杭州时,就开始注意留心杭州果品市场的行情。在杭州市垦山门果品批发市场,他看到陕西的白水、洛川,纸箱里装的是灵宝苹果,打的却是他们自己的品牌。他想到了自己家乡憨厚朴实的乡亲们,他们勤劳能干,舍得出力流汗,在自己的果园里辛苦打拼,而他们的劳动果实,则被冠上了别人的名称,就像自己生的孩子,却被别人抱养了一样。张建国的心灵深深地被刺痛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建国立定了心志,他要为自己家乡的苹果做代言人,他要为父老乡亲们出力流汗结下的劳动果实,闯出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下。

2011年,张建国离开杭州,重新回到了大青山下,用自己在杭州务工积存下来的钱,作为启动资金,代收苏村原上的苹果。张建国以前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对业务不是太精通,但他勤奋好学不懂就问,也因此结识了果品批发行业许多的精英分子。湖南客商苏高峰,是张建国初中毕业的时候,在村里认识的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人,当年苏高峰和自己的父亲一起来灵宝收购苹果,张建国与苏高峰因为同龄,时常在一起玩耍,苏高峰后来接下父亲的职业,继续从事果品批发,而张建国也在这时候涉足果品批发市场,和苏高峰不期而遇,少年时结下的友谊,使二人在果品批发市场互相帮扶相得益彰,最开始张建国为苏高峰代收,这样市场的风险性大大降低。2012年,苏村原上苹果大丰收,因产量增大,导致那一年苏村苹果严重滞销,张建国抓住这个契机,采取果断措施,筹措资金,租赁冷库,以每斤1.2元的价格,大量收购苏村原上果农滞销的苹果,存放在冷库,第二年果品淡季,4元钱出售,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这是张建国从事果品收购赚取的第一桶金。

同奔富裕路

在从事果品代收的过程中,张建国看到许多果农,因为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个体果园,存在着生产、技术管理、采摘、销售一系列的困难,他感受到这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更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产生了把各家各户组织起来同奔富裕路的想法。可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自己这种想法呢?成立专业合作社,把各家各户联络起来,对果园的管理包括施肥、修剪、浇水、疏花疏果、消灭病虫害及其采摘、销售,完全实施统一的一条龙式的服务,很好地解决了果农个体户生产及销售中存在的困难。

2015年,张建国联络本村的五户果农,筹措资金200万元,打出了“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牌子,迈出了探索乡村振兴同奔富裕的步子。参与合作社的五户果农在管理上联合行动,施肥、修剪、浇水、套袋、采摘、销售,都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时间组织人力,果农只需按照自己果园当年的产量,到合作社结账领钱。任何一件事物一开始,都有一个被人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张建国的“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令很多人感到困惑的,特别是2016—2017两年,是张建国和他的合作社最为困难的时期,由于气候恶劣,果品质量下降,再加上市场同行的竞争,“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市场销售中举步维艰。但是张建国和合作社的果农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同心同德共同面对困境,积极行动果敢出击,寻找各种契机破解危局。2017年,张建国发现电商领域商机无限,便迅即成立了“田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就是在这一年,张建国看到大青山无边无际的槐树,正是槐树开花的时候,这鲜嫩无比的槐花,可否通过电商开拓市场?张建国试了一下,效果非常好。张建国开始大量收购槐花,收1元,卖4元,槐花晒干,收12元,卖20元。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果品销售陷入低谷的时候,利用槐花通过电商,神秘而奇妙的市場,又为张建国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使张建国的“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终于走出低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起死回生凤凰涅槃。

历经磨难,倍显生命力的强大。如今的“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不但已经向下扎根,而且开始向上蓬勃生长枝繁叶茂。苏村原上愈来愈多的果农看到了合作社的优越性,踊跃加入合作社,“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果农由最开始时的5户,发展到如今的600户,并且覆盖苏村全乡14个行政村,而“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也给参与的果农们带来了沉甸甸的好处。

——许亚芳,苏村乡段家凹村民,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员。在未参加合作社之前,她所经营的果园,由于缺乏劳动力,每到生产管理旺季,她就为人手缺乏感到徒唤奈何;加入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后,这些问题都不用她操心了,到了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活,做什么事,合作社全部统一安排,劳动力统一调配,生产旺季人手不够,合作社出面对外招聘,销售的时候,合作社联系客商,她只管到时候领取自己苹果销售的钱款。许亚芳感慨万分地说:“是合作社带领我们走向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许金霞,苏村乡段家凹村民,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员。她是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最早的五户成员之一,张建国的合作社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她是亲眼目击者。回忆起当初创业的艰难,许金霞说:“我是张建国的表姐,当初成立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时候,建国已经因为代收苹果赚了钱,而且他也为苏村的苹果种植和发展出了力,他完全可以不用再操这份心了,他完全可以平心静气地过自己的日子,但是他不愿意看到果农们为果园的生产管理发愁,他就是想让所有的果农都富裕起来,大家都能享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张建国的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满腔热情关注张建国的合作社,并多次给合作社的成员授课,传授新形势下特色农业的理念,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三门峡市副市长孙淑芳,在担任灵宝市委书记期间,曾经到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也曾在多种场合点名表扬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为这种经营模式大声疾呼;苏村乡党委、政府悉心扶植用心呵护,使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经历住了市场狂风暴雨的考验,成为苏村乡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张建国和他的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在长期的市场搏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渐地完善自我,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经营模式,制定了得力而有效的制度、措施,绘就了宏大的发展目标。在灵宝市长安路东投资建起了服务中心,专门销售苏村乡果农生产的苹果及其他的富有特色的农林产品,为推介苏村乡的特色农业开辟一方橱窗;在乡政府所在地修建了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总部;张建国及其一手创立的建国果蔬专业合作社,也获得了“苹果优秀电商”“最美苏村人”“十佳经纪人”“勤劳致富模范”“优秀经销商”“苹果生产优秀合作社”“河南省优秀电商扶贫带头人”等省市殊荣。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句名诗,这句诗也是对张建国思想境界的注解。张建国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却在自己富裕之后,不忘带动其他村民,以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方式,为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种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思想境界,折射出了我国农民的精神风貌,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工作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段家张建国建国
保电有我 有我必胜
复数热点题型浅析
Physical generation of random numbers using an asymmetrical Boolean network*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over an airfoil using continuous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actuator
笑话大王
黄建国小小说欣赏
Yarn Qualit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Based on Rough Set and Knowledge-Ba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绘画和陶艺的交织——谈张建国的瓷版画创作
建行行长张建国做了一辈子银行
洱海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