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先锋喋血武昌

2023-05-30 13:09孙小磊
红岩春秋 2023年4期
关键词:独立团武昌

孙小磊

赖元良(1892-1926),原名吾辛,重庆早期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在杨闇公、吴玉章等领导下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以致惨遭殴打。他投身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在政治建设中做出开创性工作。在北伐征程上,他率部奋勇战斗,一路凯歌,后不幸喋血武昌城下。

据《第四軍赖营副元良烈士事略》载:“赖烈士元良,四川巴县人也,赋性刚直,于前清末叶,慨国事日危,乃投笔从戎。辛亥革命之秋,曾充义勇军排长;民国二年,复入川中军校修业;卒业后,历任川黔军下中级官。”

重庆斗争

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混战,战事不息。起初,赖元良无役不从。然而在征战中,他目睹军阀寡廉鲜耻,罔顾富国强军、救亡图存的革命理想,于是不愿再成为军阀压迫人民的爪牙和争权夺利的工具,经常借口请假。

1925年5月,五卅惨案爆发,时任川军16师团附的赖元良听闻帝国主义和军阀再次残杀中国人民,彻底看清了军阀的真面目,认识到依靠旧军阀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走不通,遂辞去军职返回家乡重庆。不久,赖元良加入中国共产党。

赖元良在重庆与杨闇公、吴玉章交往甚密。这时,杨闇公、冉钧等组织工人、群众开展了声援五卅惨案的反帝爱国运动。赖元良宵衣旰食参与其中,白天组织群众游行示威、宣传讲演,晚上通宵不眠,制作宣传标语、壁报,如是月余。七二渝案发生后,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镇压谴责英军暴行的群众后援行动,赖元良因组织群众抗议,遭到王陵基记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重庆,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交锋十分激烈。1925年7月,中国国民党四川临时省执行委员会在重庆光国学校成立,国民党右派在省党部占据绝对优势,实际控制了省党部。接着,筹备成立重庆市党部,在选举重庆市党部执行委员时,省党部右派执委朱叔痴意图拉拢官僚政客、市侩,提出年龄、党龄、经历等诸多条件限制年轻左派入选。国民党光国学校区分部的赖元良(对外以国民党员身份活动)对此义愤填膺,针对候选人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用卡片印了“八不选”,即不选贪官污吏、吸鸦片烟、思想陈腐等,并将卡片在会场内外广泛散发,引发强烈反响。朱叔痴大为恼怒,国民党右派从此盯上了赖元良。

国民党右派筹划许久,终于等到机会。在光国学校召开晚会的时候,右派曾砚愚率领巴县中学学生多人,闯入会场借故闹事。他们拦住光国学校校长邓劼刚等,夺取学校童子军的木棒,野蛮殴打赖元良。

但事情并未因此结束,反而随着与国民党右派斗争的深入愈演愈烈。当时,由于重庆团地委领导成立的“平民学社”发行的刊物批评二女师不参加爱国运动,二女师校长杨叔明带领女学生向王陵基举报该刊物为共产党发行,刊登无产阶级文章,宣扬无产阶级思想,要求追究。而刊头不巧载有“收件处光国学校门房”字样,王陵基便以此为借口,派人径直到光国学校搜捕赖元良。

幸得邓劼刚掩护,赖元良才得以脱险,但他在重庆已无立足之地。于是,他随赴粤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杨闇公、吴玉章等离开重庆。

肇庆练兵

此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参与黄埔军校建设、两次东征,逐渐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建立由我党掌握、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革命军队。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组建,周恩来亲自过问排以上干部的任免、人员补充和重大军政训练的问题。经吴玉章介绍,赖元良调入独立团,任团直属侦探队队长。

独立团组建后,立即进入紧张训练中。周恩来为独立团制定士兵训练计划和干部训练计划,编写政治教育提纲。这是一支与军阀部队截然不同的队伍,干部除给士兵上课、出操外,还参加干部课、会议汇报、党团生活等。

侦探队负责训练、教导军士,培养基层指挥军士,锻造基层战斗骨干。赖元良久经沙场,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曾在军校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因此对培养军士颇为得心应手。

独立团团长叶挺常给干部上课,讲马列主义、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论等。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独立团加强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作风,严格开展党的组织生活。赖元良与机枪连连长练国梁、通讯队队长蔡晴川、担架队队长张堂坤、团副刘明夏同属团直属队党小组。其中,练国梁、蔡晴川、张堂坤是从黄埔军校调来的,经历过东征的硝烟洗礼,革命信念坚定。党小组每周开一次会,会上除讨论工作外,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组织生活中,赖元良更加坚定了理想奋斗的方向。

独立团在加紧军事训练的同时,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赖元良年龄颇长,比叶挺大四岁,阅历丰富,很善于给战士们讲政治课,做动员工作。他通过启发引导,将革命道理用实际案例通俗易懂地阐述清楚,使战士们很容易学深悟透。他每次讲课都激起战士们对敌人万分仇恨,恨不得“灭此朝食”。

据《肇庆文史第三辑:叶挺独立团》记载,一次,赖元良看到毛泽东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如获至宝,研究透彻之后结合自身经历给战士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他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灭亡、奴役中国的阴谋,而军阀、官僚、大买办、大地主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残酷地压迫、剥削、屠杀中国人民,指出只有工人、农民是我们最可靠的朋友,我们在北伐战争中只要有这些朋友帮助,一定能够取得北伐胜利,一定能够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从而彻底讲清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领导者,让战士们明白中国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成功。赖元良教导战士要以毛泽东这篇文章为武器,用无产阶级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阶级觉悟,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坚决革命到底。

北伐出征

1926年5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出发,开赴湖南前线。已调任第2营副营长的赖元良随队前往。

部队途经广州时,周恩来召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开会,给大家作政治动员,并作出指示: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注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很好与友军团结;作战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要能吃苦耐劳;要起先锋作用、模范作用、骨干作用;要多打胜仗。临走时,周恩来和大家一一握手,充满信心地说:“武汉见面。”

受到极大鼓舞的赖元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此行凶险,提笔给父亲写信:“此次北伐,儿必捐躯,以报党国,幼弟在膝请毋念也。”

然而,赖父并未收到这封家书。早在赖元良离川之时,父亲担心他在广州久而不归,就亲送他的妻儿到广东与其团聚。但途经上海时,赖父染病,不治身殁。赖元良弟弟赖炳麟听闻噩耗,只身赶到广东,意图偕兄同去上海移亡父灵柩回乡安葬。不料,赶到广东的赖炳麟扑了个空。此时,赖元良已随军出征,赖炳麟只能赶回上海,先将赖元良妻儿送回重庆,再一路沿着独立团征战轨迹追赶其兄。

1926年7月上旬,到湘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承担渌水方面的作战和占领醴陵的任务。按作战计划,独立团作为左翼队负责佯攻,向泗汾、豆田、龙山铺之敌发起进攻,并相机向醴陵前进。7月11日,赖元良率侦探队、通讯队在冷港附近渡河,消灭当面之敌一个排,并向龙山铺方向攻击前进。这次行动有力配合了各营的战斗任务,使独立团战斗进展顺利,变佯攻为主攻。当天下午4点30分,独立团率先攻占醴陵城。

赖元良随独立团转战湘鄂,首战渌田,连克醴陵、平江,血战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独立团连战连捷,一路所向披靡,兵锋直指武昌城。

赖元良率队到宾阳门一带抵近侦察武昌城防情况。看到城内黄鹤楼高耸入云,龟蛇二山夹岸相对气势巍峨,山下长江滚滚东去气势磅礴,他对战友慨然道:“设吾于是役战死,使遗骸得长伴名城,吾愿足矣。”

武昌取义

1926年9月5日,首战攻城不克的北伐军再次对武昌城发动强攻,攻克武昌最惨烈的一战打响。

独立团被指定为12师的攻城团,以第1营作为奋勇队攻城,2营作为拥进队跟进。零点左右,在1营营长曹渊率领下,1营冒死冲锋,缘梯登城,与敌人殊死肉搏。激战中,曹渊头部中弹牺牲。全营独木难支,伤亡殆尽,仅存10余人。战后,赖元良想起牺牲的战友悲痛万分,说:“吾竟生还,不死名城下,殊可恨尔。”

面对坚固的城墙,北伐军决定改用围困封锁之策,独立团承担通湘门方向的围城任务。独立团在通湘门方向昼夜不停地构筑坑道,加紧攻城準备。10月1日4点左右,城内守敌组织敢死队3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从通湘门突然杀出,直奔独立团团部驻地南湖。负责坑道作业及掩护的部队顽强抗击,退守到檀河口、金凤嘴一线待援。叶挺判断,敌人脱离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正是杀敌好时机,便命令各营、连立即投入战斗。赖元良率领2营由南湖向梅家山、相国寺及瑞小高山之敌攻击。面对初步占领坑道的敌人,他奋勇向前,猛打猛冲,率队鏖战一小时,将敌击退。不幸的是,赖元良在冲锋中右腿被迫击炮炸伤,血管爆裂,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次日,赖炳麟赶到军中。赖元良听闻父亲去世,自知时日无多,扶父灵柩归川已无法实现,不胜悲痛。他不再谈及家事,而是不时探听党的指示、支部的决定、武昌城何时可以攻下、江西方面战况如何。每当听到前线胜利的消息,他才暂忘伤痛,脸色略微舒缓。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当天,赖元良因医治无效牺牲。

武昌既克,湖北省及武汉各界人士为表彰独立团的功绩,特制“铁军”盾牌,送到第四军军部。盾牌正面刻有“铁军”两个隶书大字,背面刻诗一首:“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亿万年。”

战后,叶挺在武昌洪山主持修建烈士墓。墓碑计划刻上曹渊、赖元良等191位烈士名字及“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无产阶级的牺牲者”等字句。然而,一部分人对“无产阶级的牺牲者”的说法提出异议,第四军军长陈可钰、第12师师长张发奎也表示反对。独立团2营4连连长卢德铭、机枪连连长练国梁等则认为烈士们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历史使命而牺牲,实至名归。在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五和叶挺的极力劝说下,陈可钰、张发奎同意在墓碑上刻下这些字句。从此,这些昭示烈士牺牲伟大意义的碑文永远铭刻在墓碑之上。

龟蛇巍巍,大江滔滔,烟雨苍苍,英烈昭昭。赖元良遗愿得偿,埋骨洪山,与铁军战友一起永远守护武昌这座历史名城。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档案馆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独立团武昌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浅析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说起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童迷黑白秀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武昌掠影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