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件元代磁州窑白釉黑彩人物故事纹瓷枕说开去

2023-05-30 02:54卓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
关键词:瓷枕磁州窑

卓倩

摘 要: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创烧于北朝,宋金元时期是其鼎盛期。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寝具,最早出现于隋代,宋金元是其主要流行期,明代以后逐渐衰落。瓷枕是磁州窑的主要典型器物之一,产量大,造型多样,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元代以后,磁州窑装饰艺术达到一个新高度,逐渐完成工匠画向文人画的转变,题材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诗词曲赋等,反映当时社会思潮及流行趋势。

关键词:磁州窑;白釉黑彩;瓷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08

0 前言

“久夏天難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这首磁州窑瓷枕上的墨书道出了瓷枕带给我们的舒适惬意。枕头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寝具,但瓷质的枕头并不多见,据考古资料,最早的瓷枕出现于隋代,宋金元时期是其鼎盛期。尤其是河北磁州窑的瓷枕,不仅产量大,且形制多样,刻画精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石家庄市博物馆就珍藏一件元代磁州窑白釉黑彩人物故事纹长方形瓷枕(图1~图4),形制规整、白地黑花,绘画纤细入微、人物故事褒扬时代楷模,堪称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的经典之作。见微知著,文章从瓷窑历史、瓷枕源流以及装饰艺术三个方面挖掘磁州窑瓷枕包含的历史信息。

1 瓷窑历史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窑场,《陶录》记载:“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磁县在古代又名磁州,磁州窑因此而得名。磁州地区,有其悠久的烧瓷历史,据考古资料,北朝后期,磁州城西的北贾璧村与峰峰矿区的临水镇就已经能够烧造青瓷,是北方较早烧造青瓷的地区之一。

磁州窑的形成,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国古老文明的起源都离不开河流,磁州窑的烧造离不开境内漳河、滏阳河丰富的水资源,他们不仅为瓷器烧造提供重要的生产条件,也为其货运运输提供保障。这里地下蕴含丰富的瓷土。磁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丘区,这里属于石炭二叠纪煤田或含煤向斜(盆地)边缘部位,在含煤地层底部蕴藏有丰富的瓷土矿资源,如白干土、坩子土(大青土)等。①且蕴藏量有上千万吨,为陶瓷烧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且当地还产有可用于黑彩描绘的颜料—高铁黏土矿“斑花石”。太行山茂盛的植被以及地下蕴含的煤炭资源,又为其提供充足的燃料。水、瓷土、燃料,万事俱备,勤劳聪明的磁州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利用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为我们贡献了精美的磁州窑陶瓷。

到宋金时期,磁州窑的烧造达到鼎盛,以观台镇为中心,沿漳河流域形成磁州窑烧造中心,包括观台、冶子、东艾口、观兵台等一系列窑场。装饰技法上开始是模仿周围窑场,如定窑的刻画花、河南的花釉瓷以及吸收金银器的装饰工艺创造了珍珠地划花和剔花工艺,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创烧出对比强烈的白釉黑彩装饰技法,将装饰艺术提高到一个新境界。白釉黑彩、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彩、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以及白釉红绿彩等,别致多样的装饰技法让磁州窑成为宋金时期陶瓷装饰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品种丰富,琳琅满目,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元代,其他窑场逐渐衰落,磁州窑因其地理位置较少受战乱影响以及民众的需求大,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产力,制瓷中心逐渐转移到古磁州西二十公里的滏阳河一带,形成了以彭城窑为主以及与其周围的盐店窑、二里沟窑、富田窑、小南河窑等诸多窑场组成的新的磁州窑烧造中心。元代的磁州窑瓷器多体形硕大、绘画粗犷豪放、简洁明快,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也远销海外。如辽宁绥中沉船、朝鲜新安沉船、磁县河沉船以及元大都都出土有众多的磁州窑产品,可见当时磁州窑的产品已经作为商品远销海外。

明清以来,磁州窑的生产仍蒸蒸日上,虽在装饰风格上逐渐失去宋元时期磁州窑的典型风格,但因为华北、东北相当区域内普通老百姓都使用磁州窑的产品,磁州窑的产量依然很大,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美誉。同时,还有大批产品征用入宫。《大明会典》记载:“明代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瓷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禄寺。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家之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清末民国以后,磁州窑开始生产当时社会流行的青花、五彩等瓷器品种,直到到民国十一、十二年,仍有瓷窑二百三十五座,陶工五千人左右,行销北方大半个中国。

2 瓷枕源流

“枕,卧所荐首者。”《说文解字》中这样记载。历史上最早关于枕的记载出自《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历史上各种材质的枕头都有,最早有石头、木头,甚至用自己的手臂,如《论语》中所言:“曲肱而枕之。”后来又有陶瓷、丝织、棉麻等。

其中,瓷枕在古代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广为流传。最早的瓷枕出现于隋代,以1959年发掘的河南省安阳市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所出瓷枕为代表。②到唐代瓷枕开始大量生产,多小巧精致。瓷枕除作为颈枕外,唐代的瓷枕还作为医用的脉枕、写字绘画的腕枕抑或抄写经文时用以垫纸的经枕以及明器等功能。③据考古资料,唐代生产瓷枕的窑场多在黄河流域和湘江东岸,如河南巩县窑、密县窑是当时的重要瓷枕产地,主要生产三彩瓷枕、绞胎瓷枕以及珍珠地划花瓷枕,湖南长沙窑的彩绘瓷枕以及安徽寿州窑的黄釉瓷枕在青、白瓷占主流的唐代亦别具特色。

宋代以后,瓷枕在大江南北逐渐流行。其中,磁州窑瓷枕尤负盛名,不论产量还是技术都是其他窑场望尘莫及的,且以其物美价廉在中下层老百姓间更是普及。据墓葬发掘资料显示,瓷枕的使用者多是士农工商阶层,④真正做到了“飞入寻常百姓家”。据窑址发掘资料,磁州窑有专门生产瓷枕的作坊,且瓷枕上戳印有“张家造”“王家造”“张大家造”等不同生产者的名号。石家庄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元代磁州窑白釉黑彩人物故事纹长方形瓷枕底部就戳印有竖式上莲叶下荷花“张家造”印记,可见当时磁州窑瓷枕生产者已有朴素的商标意识或者广告意识,足见当时瓷枕烧造的盛况。装饰技法上更是层出不穷,既有刻、剔、划、印等胎体装饰,又有黄、绿各种颜色釉以及用白地黑花等画笔描绘的釉彩装饰,极大丰富了瓷枕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与小巧精致的唐代瓷枕相比,宋金时期的瓷枕体型变大,造型千变万化,不仅有长方形、几何形枕,还有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多样化器形。元代以后,因为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在审美意趣上更偏爱硕大简洁的造型、粗犷的纹饰,元代的瓷枕体型比金元时期更大,且多长方形瓷枕,有的长度达到六十厘米,素有“唐枕小,元枕大,宋金瓷枕千变万化”之说。明代以后随着软式枕具的普及,瓷枕的制作锐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瓷枕作为夏令寝具,其材质的透气、清凉性能使其具有清心明目、消炎避暑的功能,“瓷枕可沁人心脾、消炎避暑、益目益读”。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里也讲道:“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在酷暑难熬的夏夜,瓷枕给古人带来了丝丝清凉。同时瓷枕的装饰与造型还兼备辟邪祈福的功能。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韦庶人妹七姨,嫁将军冯太和,权倾人主,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这里明确记载不同造型的枕头具有不同的作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方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枕面右侧绘一只狮子,左侧书写“镇宅”二字,还有的在瓷枕上题写“福德”“福德长寿”“家国永安”等吉祥祝愿。瓷枕不仅具有作为夏季寝具的实用功能,而且以其祈福辟邪的功能给古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慰藉,甚至还可以作为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北宋诗人张来在《谢黄师是惠碧玉瓷枕》中写道:“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鬓冷泥丸惊。”可见瓷枕在生活中广受人们喜爱。另外,在墓葬中瓷枕作为陪葬品也多有发现,瓷枕已贯穿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3 装饰艺术

磁州窑瓷枕的装饰艺术多姿多彩。北宋时期多是在胎体上刻画出花纹,在白色化妆土上剔刻黑花或者褐色化妆土上剔刻出白花,多缠枝或折枝的花卉。到金代以后,勤劳智慧的磁州窑匠师们为简化工艺、提高效率,开始尝试用毛笔蘸黑色或褐色颜料在白色的胎体上作画,花卉、草虫、生活小景、民俗俚语皆可入画,题材广泛,画风自由,形成磁州窑白地黑花独特的装饰风格,风靡一时。

到元代以后,瓷枕变大,多为长方形,平整开阔的枕面就像一张白纸,任由磁州窑的匠师们在上面挥毫泼墨,尽情发挥。1271年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马上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也必然影响到当时的社会审美与装饰艺术。这一时期的磁州窑装饰一改宋代以来的舒朗婉约,瓷枕构图上多采用菱形、圆形以及如意头型等开光构图,开光外多用卷草地、錦文以及穿枝地等辅助纹饰,开光内描述历史故事、山水画以及诗词歌赋等内容,层次分明,装饰繁密。花卉普遍肥大饱满、活泼多姿,体现了民族特色与审美趋向。

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元代磁州窑白釉黑彩人物故事纹长方形瓷枕就是元代磁州窑的典型器物,长方形枕面及四壁均锦地开光,前壁绘一丛墨竹,后壁绘一折枝牡丹,左右侧面各绘一团花牡丹,枕面主题纹饰为“一琴一鹤”图,云形开光内一清瘦老者,携带一琴一鹤,讲的是仁宗、神宗时被称为“铁面御史”的宋代名臣赵抃的故事。据《宋史》记载,他铁面无私,不贪不腐,去四川上任时仅携带一琴一鹤,为政清简,关心群众疾苦,当时被宰相韩琦称为世人表率。

画面上一人一鹤悠然走在田间小路上,线条简练,生动传神,俨然是一副意境悠远的文人画。前侧面的一丛墨竹,寥寥几笔,既取有“竹报平安”之意,又尽显高雅。

磁州窑的绘画装饰到元代已经实现由宋金时期的工匠画向文人画的转变,已经从具象的花卉、鱼虫走进写意、山水、人物故事里。文人画的概念最早由宋代大文豪苏轼提出,绘画要讲究形神兼备,在笔墨意趣中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

经过金代的发展,元代受文人画思潮影响很深,尤其是山水画、人物画,出现众多的名家和名作。元代磁州窑的瓷枕上也出现不少意境幽远、布局辽阔的山水画以及笔触细腻、精美灵动的花卉鱼虫,都颇具文人气质,显然是受到当时社会上“文人画”思潮的影响。赵学峰在《磁州窑工匠画向文人画装饰演变初探》一文中说到,“磁州窑在宋代创造性地发明‘白地黑花的装饰风格,将中国传统毛笔绘画技法运用到瓷器上,这只是磁州窑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磁州窑持久影响力的原因则是它实现了装饰题材与绘画艺术由工匠画向文人画的转变,这也是磁州窑魅力所在。”

进入元代以后,磁州窑的绘画艺术不仅实现由工匠画向文人画的转变,装饰题材也是紧跟时代脉搏,反映社会流行趋势。磁州窑的民窑性质使它的产品更多地具有商品属性,以市场需求为主,以社会流行、大众审美为装饰导向。元代的磁州窑,随着元曲这一新型文学形式的流行,磁州窑也推出了一系列白地黑花书《满庭芳》《红绣鞋》《朝天子》《落梅风》等曲词的瓷枕,这些都是以民俗审美文化的感性方式遗存的思想资料,弥足珍贵。⑥随着元杂剧的流行一些戏曲人物也被搬上了瓷枕,如著名的白地黑花“李逵负荆图”长方形瓷枕,元代民族矛盾深刻,使李逵这一疾恶如仇的人物形象广受人民喜爱。所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元王朝的腐朽、官员的腐败使老百姓倍加思念历史上的贤臣名将,磁州窑白地黑彩“一琴一鹤”图瓷枕就是对宋代清廉名臣赵抃的思念,反映了广大人民扬善弃恶的美好愿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4 小结

磁州窑作为古代北方著名民窑,从北朝开始,直至明清,窑火千年不灭。勤劳智慧的磁州窑匠师们,利用当地特色的瓷土、颜料、充足的燃料以及便利的水资源,烧造出装饰丰富、造型多样的磁州窑产品,尤其是创造了“白地黑花”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瓷枕自隋代开始出现,宋金元时期达到顶峰,虽然南北窑场都有烧造,但磁州窑瓷枕以其多变的造型以及剔、刻、划、画等丰富多彩的胎釉装饰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元代以后,磁州窑的产品在装饰风格与题材上都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时代烙印。

文物传承文化、传递历史,给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审美、生活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资料。通过对石家庄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瓷枕的探究,我们不仅看到磁州窑的千年窑火,瓷枕的前世今生,更看到元代磁州窑装饰的新高度,看到当时的社会流行、百姓的期盼。

注释

①政协磁县九届委员会.中国磁州窑典籍[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②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隋张盛墓发掘记[J].考古,1959(10):541-545,591-595.

③蒋思如.浅析磁州窑瓷枕中的功能与意趣[J].陶瓷研究,2022(2):68-70.

④刘辉.宋元陶瓷枕的考古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⑤刘志国.磁州窑枕之鉴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1):56-59.

⑥引马忠理的《磁州窑与元曲》。此文系“2003年(北京)中国磁州窑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

猜你喜欢
瓷枕磁州窑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6)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瓷枕上的历史印记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瓷枕的门道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