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地区桑褶翅尺蛾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23-05-30 23:43张亚杰张萍
果农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活史习性防控措施

张亚杰 张萍

摘 要:桑褶翅尺蛾已成为危害新疆巴州地区早春林果木的主要害虫,通过研究该害虫在本地区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等,结合本地区早春果树生产管理以及城市绿化防控工作,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科学防控,减轻幼虫的危害。

关键词:桑褶翅尺蛾;生活史;习性;防控措施

桑褶翅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的害虫,食性较杂[1],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2]等地。近年来,春季在南疆巴州地区危害白蜡、榆、杨、香梨[3]、红枣、苹果、西梅、无花果、杏、李等树种逐年加重,尤其是2022年春季,在库尔勒市区白蜡、榆树、桑树以及庭院果树(图1)、巴州地区和静县223团西梅、博湖县25团苹果和杏李,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4 月中旬至5 月初大量幼虫集中危害,咬光叶片留下光秃枝干,道路两边地面铺满黑色虫粪,严重影响了春季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城市绿化和果品生产,已经由次要害虫上升成为新疆巴州地区早春林果木的主要害虫之一。因此,需要研究桑褶翅尺蛾在巴州地区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等,结合本地区早春果树生产管理以及城市绿化防控工作,制定其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科学防控,减轻桑褶翅尺蛾的危害。

1 生物学特性

1.1 生活史

在新疆巴州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正常年份从 3 月中旬越冬蛹羽化,羽化成虫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后即寻找树干、枝条产卵,3月下旬为羽化盛期。4月上中旬为卵盛期,卵期为20~30天。3月底4月初田间即可见幼虫,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盛期,幼虫危害期40 天以上。4月底5 月初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树,集中于主干基部、疏松的土壤中结茧,5月下旬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越冬越夏至翌年春季羽化。

1.2 形态特征及习性

1.2.1 成蟲 夜间羽化,白天静止,四翅折叠竖起。飞翔力不强,雄成虫有趋光性,通常监控诱捕灯下诱集的绝大多数是雄蛾,雌成虫趋光性较弱。成虫有假死性,受惊后即坠落地上,雄蛾尤为明显,田间捕捉到的多为雄蛾。雌蛾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沿枝条阴面光滑处或者选择主干光滑部位,排列整齐呈长条块状,每个卵块有卵粒110~400粒。在新疆巴州库尔勒市,2022年3月份自然室内温湿度条件下,雌蛾历期7.3天;雄蛾历期6.2天。饲养的雌蛾产卵时间为3~12天,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为 541粒左右,最高可达1083粒。

1.2.2 卵 卵初产为稍带金属光泽的灰绿色或翠绿色,光滑饱满,椭圆形(0.72~0.87)毫米×(0.51~0.65)毫米,平均0.79毫米×0.60毫米。其中能够正常孵化的卵粒在1~2 天后转为红褐色(图2),有金属光泽。孵化前卵粒中央凹陷,变为深灰黑色,泛着紫色光泽。而不能够孵化的初产卵粒为翠绿色,且保持翠绿色时间长,卵块中卵粒排列凌乱、不整齐。2022年3月室内饲养雌蛾所产卵的历期10~17天。田间观察卵块和室内饲养雌蛾所产卵粒均有不能够孵化卵块和卵粒,平均孵化率分别为83.75%和63.15%,田间卵块的孵化率高于室内饲养雌蛾所产卵粒。

1.2.3 幼虫 幼虫分为 6 龄,有5次蜕皮头壳,历期20天左右。初孵幼虫为黑色,体长在2.0毫米左右,1 龄幼虫取食后渐变为红棕色,体长1.8~5.5毫米,平均3.4毫米。 2 龄幼虫为棕褐色,体长4.0~8.2毫米,平均6.5毫米。1~2 龄幼虫会吐丝悬于空中随风转移寻找适宜枝叶,多在夜间危害,白天多栖息于嫩枝、枝梢上,有的也会静止于叶缘不动。3 龄幼虫为棕黄色,体长7.5~12.7毫米,平均9.3毫米,3 龄后吐丝下垂现象很少发生,傍晚幼虫取食相对白天活跃,1~3龄取食量较少,4 龄以上幼虫进入暴食阶段,昼夜危害,食量大增,发育很快。4龄幼虫为黄绿色,体长9.5~17.8毫米,平均13.7毫米;5~6龄为绿色,5龄幼虫为15.5~29.9毫米,平均21.3毫米,6龄22.5~42.8毫米,平均33.4毫米(图3)。老熟幼虫背部体色变为带有紫色,体长平均值为36.6毫米。各龄幼虫均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当受惊扰或食料不足时即吐丝下垂,随风飘至新的寄主上危害。取食叶片时由外向内取食呈缺刻状,受到振动等干扰时会马上将头蜷曲隐藏于腹部。

1.2.4 茧蛹 一般年份5 月中下旬,幼虫续陆进入老熟状态,下树入土化蛹前1天即停止取食。幼虫入土化蛹选择紧贴根际部位,集中于土壤深度1~5厘米处化蛹。室外调查发现在城市绿化带或庭院果树、向阳面的护边砖及砖缝处,也在大量的紧贴防护砖的茧壳。入土幼虫吐丝作内部灰白色、外部粘有泥土和沙石的长椭圆形茧壳,外形似龟壳状,平均长度16.5毫米,直径9.3毫米。化蛹前期约 20天左右,初化蛹肢翅部分呈翠绿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蛹的平均长度15.0毫米,直径5.8毫米,末端有2个坚硬尾刺(图4)。

2 防控技术措施

对桑褶翅尺蛾的防控,应当做好本地果园生产管理和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其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发生规律,采取以诱集成虫、人工捕捉和化学防治为主要防控措施。

2.1 加强苗木检疫

在秋季定植果园或春季城镇绿化等苗木调运中,加强产地检疫。苗木在桑褶翅尺蛾发生区域,应当对调运的苗木仔细检查根部,发现茧壳应当立即清除。可防止苗木带入蛹,避免该虫的扩散或减少虫口数量。

2.2 人工防除

2.2.1 挖树盘除蛹,降低虫口基数 针对桑褶翅尺蛾发生较重的区域,采用挖树盘除蛹的措施,可直接杀死越冬蛹,降低越冬虫口基数。时间可从入土化蛹越夏至第2年2月底3月初越冬结束。秋冬季加强清理果园、绿化林地内的杂草、落叶、枯枝及落果,便于实施除蛹工作。尽管除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成本,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控效果。

2.2.2 人工捉蛾,刮除卵块 在发生严重的区域内,3月中下旬成虫高峰期,利用成虫飞行能力不强和假死习性,选择白天振树抖枝,在林间树下捕杀一定数量的成虫。同时,仔细检查主干和枝条光滑处,发现一块及时刮除一个卵块,减少幼虫的虫口数量。

2.2.3 振树摇枝捉幼虫 4月上中旬低龄幼虫危害期,利用幼虫受惊吐丝下垂习性,采用人工摇树抖枝的方式,直接捕杀低龄幼虫;4月下旬至5月上旬高龄幼虫危害期,虫体大,暴食叶片,选择在有缺刻树叶和枝条上,直接捕捉高龄幼虫,减少幼虫的数量和危害。

2.3 灯光诱杀成虫,做好测报工作

3月中旬至4月初成虫大量羽化,利用桑褶翅尺蛾成虫对灯光的趋性,可直接使用杀虫灯诱杀部分成虫。

选用测报杀虫灯进行成虫的诱集,从2月25日开灯至4月上旬结束,监测成虫发生动态,掌握当年成虫羽化高峰期的精准时间,利用桑褶翅尺蛾生物学特性,可预测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期,即化学防治最佳时期。

2.4 化学防治

选择在 1~3龄幼虫期的关键时期,对果园或林间调查,枝条4~6头/米为防治指标[2],及时进行化学防治。选用无公害、绿色BT悬浮剂(1.0×1010/毫升以上)600倍液、25%灭幼脲3号2000~2500倍液、10 %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4]、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5%甲维盐 2500~3000倍液以及菊酯类农药[5]等喷雾防控。在卵孵化盛期,用高压喷枪防控,将树木的上、下、左、右都要打透,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5 引进无人机进行绿色防治

新疆巴州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需要更加重视防护林和生态林的防护工作。针对生态林防控常常受到地域限制,人为喷药存在一定困难以及农田防护林树体高大,喷枪无法达到顶部枝叶,使得防护林和生态林成为害虫适宜的繁殖场所,造成桑褶翅尺蛾、春尺蠖等大面积蚕食早春新发叶片,严重影响了生态林和防护林生长甚至死亡。为此,积极引进无人机飞防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治桑褶翅尺蛾,可选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灭幼脲等生物制剂作为飞防用药,做到绿色防治,又能够保持生态不受破坏。

新疆巴州地区属于干旱沙漠气候,桑褶翅尺蛾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早春温度影响,尤其是越冬蛹羽化至卵孵化期,每年都会有所不同。早春的有效温度越高,田间越早出现羽化成虫,如2016年和2022年;反之,有效温度越低,则成虫羽化越晚,做好虫情动态测报工作,精准掌握虫口种群数量,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达到防虫控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萍,寇彬,陈连芳,等. 为害库尔勒香梨的新害虫:桑褶翅尺蛾[J]. 中国植保导刊,2018(4):37-39.

[2]  苗国显,李淑丽,刘志群. 桑褶翅尺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昆虫知识,1998,35(1):32.

[3]  李占文,王东菊,伍梅霞,等. 宁夏灵武长枣区桑褶翅尺蛾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学研究,2010(1):91-93.

[4]  孙雯艳. 三坪农场桑褶翅尺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新疆农垦科技,2016(2):24-26.

[5]  毛鹏志,侯国庆,宋梅,等. 新疆奎屯垦区桑褶翅尺蛾的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J]. 农业科技通讯,2020(10):252-254.

作者简介:张亚杰,女,研究实习员,现主要从事果树病虫害的研究工作。E-mail:1511498452@qq.com

*通信作者:張萍,女,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工作。E-mail:764127398@qq.com

猜你喜欢
生活史习性防控措施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习性养成要趁早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社会生活史高考命题特征分析及启示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一位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