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哲:于油画创作中谈东西方文化哲理

2023-05-30 00:06
现代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巴蜀石窟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油画学会会员,成都文理学院专职教师。《蓉城逸想》入选首届“大美四川”美术作品展获“佳作奖”;《七月》入选在山川蜀韵·文理杯/四川省第二届青年油画作品展;《湖》入选四川省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小强》入选四川省第八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

对于在四川游历学习生活多年的我来说,巴蜀文化代表的传统石窟艺术瑰宝是艺术史、文化史中不可绕过的一部分。在求学期间我有幸参与考察巴蜀地区留存下来的石窟造像,被传统造像艺术所震撼,所见的男佛像壮实威武,女菩萨丰满滋润,古人的技艺如此惊人,把佛家的场景一一勾勒出来,更难得的是匠人通过巧思,与当时唐代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巧妙地融入到石窟之中,不禁赞叹。可以想象到古人以石窟造像为具象的载体,折射出精神世界的绚丽多彩。以此为契机,便有了思考艺术作品的方向。其中最感興趣的是佛教文化所代表的哲学精神。由此开始研究佛教文化,继而大量阅读书籍,试图寻找灵感。其中一本《僧侣与哲学家》扩展研读让我在东西方哲学的异同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兴趣,书中两位知识分子之间、一对父子之间的极富感性的理性的对谈很是奇妙。书中一段话击中了我:“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方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容忍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东西方”是距离与方位上的差异,而“东西方”代表的文化差异则是我所关注的地方。正如以上所说,我的作品从东西方的异同上做些许变化,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材料去传达所理解的意象差。在考察石窟时有大量的造像被人为或自然所破坏,在被自然气候所破坏的造像中只留下造像的外轮廓,细节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已被风沙所覆盖,呈现似有似无的状态。一方面,这似乎在暗喻佛教文化正随着社会前进被逐渐遗忘,在时间面前一切都会被轮回更替。另一方面,文化的冲突代表着和而不同存在的可能性。而时间和冲突才是作品想要试图抓住的主题,在时间的长度、冲突的维度双重元素作用下带给我们多种思考,我的作品也试图表达这种双重元素,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思考。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巴蜀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