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内涵、现状与引导对策

2023-05-30 21:23吴素红陈庆宾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内涵对策

吴素红 陈庆宾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主要包括课程型、自主型和休闲型三类,并呈现出线下个体化学习向线上集群化学习转变、线下共性化学习向线上个性化学习转变、线下限制性学习向线上移动式学习转变等新特征。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通过提升学习主体的网络素养、网络学习力,以及加强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建设等对策,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学习;内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3-0035-04

網络学习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网络时代的重要学习方式,已成为实体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及个体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1]28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建设,以及网络教育体系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为不同年龄群体自主开展网络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其能否发挥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进行网络学习关系到网络学习行为的合理化与网络学习效果,并最终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与个人长远发展。因此,深入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内涵,了解其新特征和现状,明确引导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相关研究与概念界定

(一)网络学习的相关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行为已成为研究热点和重要趋势。当前,有关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4类。一是研究综述类,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已有研究,明确当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模型4个范畴[2]。二是理论探讨类,如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和心理,并着重分析其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3]。三是实证研究类,面向大学生开展网络学习行为调查,明确当前大学生存在自我约束力不够、网络学习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并提出加强自我监督、完善监督反馈机制等改进对策[4];通过分析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明确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的主动性、持续性和自信心[5]。四是模型建构类,如交互型网络学习行为模型[1]284,以及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理论模型[6]。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概念界定

尽管网络学习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引发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但对于网络学习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基于已有研究,当前对于网络学习的定义可分为工具论、主体论和交互论3种主要观点。工具论强调网络学习行为发生平台和载体的作用,认为网络学习行为是指发生于网络学习环境中与学习相关的各种行为[7];强调如果没有客观网络平台的存在,那么学习行为就没有发生的可能。主体论以关注外在环境为基础,同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交互论同时关注学习者开展的网络学习行为及内在心理体验,认为网络学习行为是学习者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或者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利用网络进行的学习行为,不仅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客观操作,还包括其中的心理活动过程。

不同网络学习行为定义的提出源自相对应的研究视角。但在上述定义中,不同程度明确了网络学习行为的4个要素:外在环境、行为主体、学习行为、心理体验。结合已有研究和观点,文章从外在环境的客观性,以及行为和心理的主观性出发,将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定义为:大学生群体在相应学习动机驱动下,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主观心理体验的总和。该定义聚焦网络环境的特征、学习主体在具体学习行为中的能动性,以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心理体验,同时关注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以此提升网络学习效果。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类型与新特征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类型

不同网络学习行为受到相应的动机和需要驱动。明确具体类型有助于优化外在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对学习者的精准指导。根据学习者使用的学习平台、个人意愿等主观因素,可将网络学习行为分为3类。

1.课程型网络学习

基于课程要求,利用指定网络平台完成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任务性。此类网络学习行为主要指同时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在线教育教学活动。第一种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新冠疫情打破了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成为学校和培训类机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线下实体课堂纷纷转移至线上。第二种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的翻转课堂、形成性评价等授课模式,促使学生通过指定平台观看视频学习资源,通过完成并提交在线作业进行学习考查。袁婧怡等人将目前市场上的各大在线教育平台分为4类:内容型平台、平台型平台、工具性平台及综合性平台[8]。教师授课的实时课堂学习主要通过平台型平台(如企业微信、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完成;学生自主学习则主要通过内容型平台(如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进行。此类网络学习有固定的平台、有预定的学习内容,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其学习行为有一定的指向性和任务性。

2.自主型网络学习

大学生基于个人兴趣和需要,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自主开展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自发性。此类网络学习行为以学习者个人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以现有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基础,在学习时间、学习平台不固定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此类网络学习行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培训、技能提升等需求,帮助学习者充分培养个人兴趣、拓展视野并探索新的领域等[9],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要。大学生是网络短视频用户主体。B站是当前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视频网站,观看其中的教育类视频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偏好的网络学习方式。基于此类网络学习行为,大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学习内容的生产者。网络平台不仅为其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窗口,也帮助其打开了信息共享之门。大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发布学习资源,利用图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元创作方式进行信息和学习资源的输出与交流,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传播的途径。此类学习行为多为自发和分散行为,难以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反馈。

3.休闲型网络学习

基于日常娱乐和休闲,随机通过常用网络平台进行的浏览活动,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和随意性。相较于前两类网络学习行为,此类学习行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为非正式学习行为。网络环境下的娱乐休闲活动挤占了传统休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网络休闲活动包括网络社交、网络娱乐、信息获取、网络购物等。而在前3类网络休闲活动中,都有可能涉及自发式网络学习行为。学习者在课余时间,打开电脑或手机端的任意网络平台,随意浏览其中的视频、图片或其他形式的网络资源,形成碎片化的非正式学习过程。此类学习无明确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也无指向具体的問题解决,具有一定的发散性。鉴于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习惯,应将此类行为纳入网络学习行为范畴,并加以积极引导。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呈现的新特征

新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空间的拓展、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基于网络学习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于发现网络学习规律、提高网络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线下个体化学习向线上集群化学习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线下实体教室中,采用多媒体、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课程进度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完成相应考核。除了小组学习模式以外,线下的学习行为更多以个体化形式开展。网络学习模式在满足个性化需要的个体化学习之外,还产生了自发组建的各类学习社群。有共同学习需要的学习者自主选择加入相应群组,通过打卡等形式实现相互监督。此外,匿名的网络空间打破了现实人际交往中的疏离感,能增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其网络组织归属感。

2.线下共性化学习向线上个性化学习转变

线下课堂教学往往采用一对多的形式。一个课堂里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一二百人。学习者因为需要完成相应的课程考核而统一参加规定的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更多满足的是共性化学习的需要。网络课堂作为虚拟教学空间,可以通过固定平台或者网络直播的形式扩大课堂受众群体。而通过网络课堂开展网络学习的学习者可以因为个人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参加。网络学习具有因兴趣导向而产生的聚集性。

3.线下限制性学习向线上移动式学习转变

限制性主要针对线下课堂场地、时间和受众的固定性。网络课堂则突破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一方面,网络平台的回放、录播等功能突破了时间和场地的制约。尤其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当组织线下学习困难时,网络学习就发挥了其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率高,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能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自主开展网络学习,克服了线下课堂的诸多限制。

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典型问题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推广,高等教育正发生着重要的变革,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其重要特征,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愈加普遍的学习模式。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其网络学习效果、自主性、满意度等现状亟须进行深入探究。

(一)任务型网络学习行为占主导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广大师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网络空间,带动了一批网络精品课程及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但在大学生网络学习中,仍存在几组矛盾:一是大学生上网时间多,网络学习时间少;二是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但大学生未充分利用;三是网络学习环境有效改善,但大学生网络学习动机不足。现有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以网络课堂教学、作为线下课堂补充的网络学习及作业提交为主。

(二)高效自主性网络学习行为不足

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网络购物和网络游戏的在线用户及使用率均超过在线教育的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网络学习和在线教育已成为新时代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大学生自主性的网络学习行为不足,且在学习效果上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和浅层记忆的方式,没有对学习资源进行深度加工,且在网络平台的合作与共享学习发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在自主网络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失,在线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和间歇性,且缺乏适度和持续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此类网络学习行为不仅影响网络学习效果,也会影响网络学习的体验感及自主网络学习的意愿程度。

(三)学习主体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网络学习行为一方面受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学习主体媒介应用、信息收集、资源获取等网络素养的影响。尽管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倾向于利用网络开展社交、学习等活动,且熟悉各类网络语言与网络交往的基本规范,但在信息搜索、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素养较为欠缺。无法验证网络资料的真伪、无法快速查询到有效的学习资源导致其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方式单一、利用程度低,缺乏主动输出和共享意识。

(四)学习主体学习力不足

学习力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其对学习的态度认知、学习动机及综合学习能力等。当前,面对网络世界诸多刺激和诱惑,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网络学习时间规划、学习目标规划、学习方向规划,主要依赖教师任务型学习,且呈现出学习惰性,具体表现为网络课堂的出勤率低、网络授课时注意力低、学习主动性不高等,在学习过程中专注力容易分散、出现消极学习情绪,并且难以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这些都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与提升

网络学习涵盖网络环境、学习主体、学习行为、心理体验等要素。针对新时代网络学习出现的新特征及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要加强对相关要素的研究分析,并对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针对性引导,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从内在环境出发,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学习获得感

1.从学习能力出发,加强网络素养培养,提升网络学习力

要融入并应对好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网络媒介素养,熟悉并掌握网络媒介的应用,习得信息搜索、获取和甄别的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素养,在使用网络平台开展学习时,加强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在加强网络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学习力。线上学习力是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应变和创新能力[10]。大学生网络学习力关系到其网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在网络环境中的适应、创新和团队协作状况。良好的网络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并及时调整网络学习策略;良好的网络学习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获得感。

2.从学习心理出发,加强自我驱动,提升网络学习的获得感

网络学习行为的持续与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心理体验密切相关。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实际效果。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在网络学习活动中能取得成功的基本信念。要增加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一方面要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增加师生交互或自主学习时的人机交互,让大学生获得即时的学习反馈;另一方面,具有良好学习力和网络素养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环境、学习进度。此外,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体验又将进一步增强其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驱动力及学习主动性。

(二)从外在环境出发,加强网络环境和资源的规范化建设

1.从学习规范出发,加强监督反馈,提升网络学习的规则感

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和网络平台开发主体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研究,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学习监督反馈体系,督促大学生进一步规范自身网络学习行为,促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其规则感和规范性。同时,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学习全过程,让大学生知网、懂网、用网,利用网络媒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从学习资源出发,加强开发整合,进一步丰富网络学习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作为网络学习的关键因素,其建设程度与网络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影响学习主体的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意愿程度[11]。网络学习快速发展,网络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但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仍存在不足。一是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发展迅速,但同类型学习资源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缺乏标准化和规范性的网络学习资源评价体系,容易造成网络学习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可能对学习者造成误导;三是现有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未得到有效整合,网络学习资源获取途径较为单一。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和规范网络学习资源,拓展网络学习场域;针对当前网络平台多元化、网络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的现实,应加强监管,从源头杜绝质量不佳,甚至存在误导性的网络资源内容,同时加强不同网络平台的联动,优化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3.从教育队伍出发,加强网络教育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教育质量

与网络学习对应的是网络教育。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视频、音频或网絡课堂等形式接触到的是主讲教师。这是狭义上的网络教育队伍,当前主要以学校面授教师为主。但网络教育不仅局限于网络教育过程,还涵盖了网络教育的规划、实施、评估等重要环节。完整的网络教育队伍涉及网络学习的教学、评价、反馈等环节,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开展教学设计、媒体设计的专职教师等。因此,从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而言,需要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等来延展传统教育队伍的网络教育职能;从教师个体而言,应主动学习,提升个人实施网络教育的能力。

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面临网络学习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学习资源要进一步整合、网络学习平台要加强建设等现实,高校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特征研究,及时推介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网络课堂建设、网络资源开发、网络教学交互等过程中;大学生应加强对自身学习目标、学习风格等个性化学习特征的认识,充分发挥主体性,提升个人网络素养和学习力,规避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主动适应、融入,并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中积极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晓,曲建华,徐慧敏.交互视角下网络学习行为特征挖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3).

[2] 刘春芝,魏兰兰,张一春.国内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分析[J].数字教育,2021,7(2):11.

[3] 方硕瑾.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77.

[4] 茅峰.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20(11):121.

[5] 郝珺,蔡海飞.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8(2):41.

[6] 沈晓平,郑春芳.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特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1):17.

[7] 谢幼如,伍文燕,倪妙珊.PLS提升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模式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5,36(6):31.

[8] 袁婧怡,俞瞻宙,王静雯,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在线教育需求变迁研究:基于武汉市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2):131.

[9] 刘贤龙,林薇薇,何晶晶,等.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网络学习现状调查:以肇庆学院为例[J].科技风,2021(34):84.

[10] 李璐,李鸣华.大学生线上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3):270.

[11] 曹建磊,吕部.网络学习资源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20,37(5):133.

编辑∕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2-02-24

修回日期:2022-03-17

作者简介:吴素红(1986—),女,浙江丽水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与培育研究”(GH2022716);2021年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研究”;2020年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院级一般科研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与培育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内涵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挖掘习题的内涵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网络学习行为背景下的慕课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