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2023-05-30 04:10谢思思
百花 2023年2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世间

谢思思

世间从没有净土,但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心留一片沃土。每当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柴米油盐的烦恼让我感到疲惫时,我总会读一读《瓦尔登湖》。作者梭罗让我知道一日三餐不必复杂也能饱,一间房子不必装饰也能安。他放弃了现代社会的喧嚣,独自隐居湖畔,看湖水微澜,和鸟兽做伴,发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幸福跟拥有多少无关,一个人能放下的越多,内心就会越富有。

梭罗的逍遥世界,始于放下对物欲的追逐。1845年,作者借了把斧头,在湖边的山林,以最原始的方式建成了一间可栖身的小木屋。不仅如此,他开荒种地、制作工具,饿了就吃自己耕种和狩猎的食物,渴了就喝纯净清澈的湖水。他靠劳动实现了自供自足和简单交易,用六个星期的时间赚取了一年的生活费,剩余四十六个星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原來的朋友和邻居,却还在为一日三餐而忙忙碌碌,一年四季要买穿不完的衣服,家里堆着无数没用的古董。他们为了物质奋力前行,甚至没有空暇思考自己的人生。梭罗在这种简单生活中得到的结论是:“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世间之物无数,一个人所需的却不多。太多的物质令人左支右绌、不得不疲于奔命。梭罗用自己的体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世间的沧海桑田不断更迭,给自己留一方安宁,才能活得舒心、过得惬意。

作者的富有更来自放下了无关紧要的社交,只留下真正的朋友。隐居生活中最近的邻居,也在一英里之外。这种距离决定了只有心灵相通的朋友,才愿意跨过林间前来造访。能够绕过山山水水来看望他的人,自然不会一直聊些无用的八卦和绅士淑女的韵事。无需筹备宴席,过滤掉嘈杂的声音,他收获了诚挚的交流和生命的知己。他们会在书桌前探讨深刻的思想,并在一次次灵魂的碰撞中留下智慧的种子。

樊小纯在《不必交谈的时刻》中说:“多数社交都是值得去避免的。我们并不会有那么幸运,一直遇到可说话的人。平庸的交流,尽管没有恶意,但实质上是负面的。”低质量的社交,是对宝贵生命的消耗。人生已不易,不妨狠心偷得半日闲散。不在点头之交中无尽忙碌,才能留一片真心给值得的人。

梭罗心中的终极自由,来源于放下了执念的枷锁。在来瓦尔登湖之前,梭罗一直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先是为一家杂志社供稿,之后,又成为镇上的天气督察员、道路巡查员以及野兽看护员。他对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却始终未被列入公职人员之列。为此,他生了一场大病。在病床上他忽然意识到只有放下执念,才能从愤懑不甘中解脱。于是,他走进田园,开辟出人生的另一片天地。傍晚时分,他常常在湖边听夜莺歌唱、牛蛙鸣叫。晚风的轻抚,让梭罗每一个毛孔都沉浸着喜悦。

一个人的痛苦,多来自内心的欲望和执着。泰国作家高吉迪说:“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放下自己的执念,慢下来,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能找到一种健康快乐的人生。

两年零两个月后,梭罗完成了预期的实验。梭罗找到了一个世界,一个不需要太多物质、亲友和执念的世界。这个淳朴的世界,却带给他疗愈的力量,带给他富足的生命。淡泊名利,看淡得失,在独来独往中,感受一个人的浮世清欢。大道至简,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学会给生活做减法。简单的生活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而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自由。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梭罗世间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持己心,行世间
卷土重来
200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世间最贫穷的人
世间的美好都来去如风
事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