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天津探索:机制、挑战与对策建议

2023-05-30 06:03赵星李婕妤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

赵星 李婕妤

【摘  要】论文从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天津市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应用,分析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具体机制,进一步指出天津市在绿色金融发展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196;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2-0167-03

1 引言

资源环境的外部性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国环境政策连连加码,“双碳”目标提上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绿色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强调,要加强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通過提高绿色信贷、增加绿色投资、促进绿色资产识别、优化风险管理、完善数据共享等措施,加快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对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金融摩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绿色可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索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的赋能机制和现存挑战,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绿色金融已成为支撑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天津已出台“绿金十条”[2]等多项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示范效应逐步体现。天津先后发行“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租赁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蓝色债券”、转型债券、“双质押登记”模式碳配额质押贷款和“双重ESG架构”银团贷款等多项国内首单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天津市绿色贷款余额达4 620亿元,同比增长14%,同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约81亿元,带动全年碳减排量达918.6万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精准提升环境效益。

天津的绿色金融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愈加丰富,参与绿色金融活动的机构也逐渐增加,但总体来看,绿色金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绿色产品种类欠丰富[3],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不足,风险监管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天津绿色金融的发展,亟待探索解决。金融科技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方面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4],不仅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绿色识别和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其运营效率,还将在绿色金融标准推广、系统平台建设、气候风险分析、碳排放碳足迹计量以及监管体系建设等细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机制

2.1 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金融科技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机构的绿色资产识别和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运营效率。首先,绿色金融的应用领域愈发广泛,加之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系统和制度,增加了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搜寻成本和认证成本。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助力金融机构有效识别绿色项目,降低识别成本。天津银行自主开发的绿色小额贷款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数据、财务数据、信贷数据以及环境数据进行整合,并进一步通过添加绿色贷款标识、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创建了绿色智能识别工具,实现快速精准识别绿色项目,在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时,为绿色信贷业务提质增效。其次,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对绿色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在国家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并给予政策优惠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存在“漂绿”“染绿”等“搭便车”行为,金融机构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深入识别这些复杂的欺诈行为,并及时追踪已获批项目是否能够按期还款,确保款项未挪作他用。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伪造和可追溯的特性,对绿色资金流向实行监控,并对异常资金流进行风险预警处置,实现了对企业多维度数据的实时监控,这不仅提高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也提升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2.2 助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深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科技不仅有助于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更能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供给体系。据专业机构测算,在“3060”目标下,我国对绿色资金的需求超400万亿人民币[5]。绿色资金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现阶段,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体,其他产品的种类较为单一,如绿色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环境权益交易和碳金融等领域[6]。金融科技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客户需求,为相关产品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持,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不断精化运算模型,为客户提供智能投顾、产品收益率、风险等级等方面的预测服务。

天津已经驶入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快车道”,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在碳业务方面,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将碳配额纳入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范围,开发了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并率先采取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碳排放权交易所“双质押登记”风控模式,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在绿色信贷方面,天津银行发行了本市首笔碳表现挂钩贷款,在企业端借助物联网技术对企业能耗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大数据技术为银行提供企业画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绿色项目进行事前认定贴标,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企业数据的真实和可信,将其作为银行授信的依据,并为银行提供碳信用和积分等金融数据产品,创新性地将贷款利率与持有碳配额的企业的碳表现挂钩,企业积极减排降碳可以获得较低的信贷利率。天津推出了绿色银团贷款等产品和服务,开展了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在绿色租赁方面,天津深耕优势领域并加快产品创新,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公司发行了国内首个“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和租赁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盛业保理公司首创推出“双重ESG架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挂钩型银团贷款,此外,天津组织多家金租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制定绿色租赁行业标准,拓展评价维度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评价精准度。

2.3 提升监管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随着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平台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复杂的技术“黑箱”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使得金融监管远远落后于金融业务的创新,埋下了风险隐患。同时,由于传统金融监管的内在缺陷,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降低,监管主体处于信息劣势,无法掌握被监管对象的最新风险状况。

金融科技主要对监管数据统计、监管体系建设和风险监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首先,监管部门使用数字技术开展对绿色金融数据的自动采集、统计与检测,降低了人工审查的监管成本,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量化的效率。例如,天津市首个“监管沙盒”项目,综合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雇主责任险保险经纪服务,助力保险公司评估投保企业的风险状况,提升其风控能力。其次,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监管工作相结合,通过打通不同机构的数据壁垒,促进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水平,有效应对科技驱动的新型金融业态的监管需求。天津着力打造的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数据可信共享系统,对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共享、开放以及分析进行全流程管控。最后,金融科技的风险识别、压力测试和预警功能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市场稳定性。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多年迭代更新的风险模型,天津金融局与蚂蚁金融合作构建“风险大脑科技监管平台”,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风险识别、跟踪、检测、预警和证据链溯源。

3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挑战

3.1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转型与短期经济发展目标难协调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大量前期资金支持,周期长且收益具有滞后性,与天津短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天津重工业比重较大,棕色企业占比较高,呈现出高碳型特征,绿色转型所需时间较长。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以及环境治理等多重约束,2022年上半年天津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4%,低于全国上半年增速2.1个百分点,天津经济发展短期内压力凸显。天津依托金融科技支撑城市绿色转型的动能不足,并且金融科技投入的收益滞后性与各方参与者的短期趋利性形成矛盾,需要政策层面的制度激励。

3.2 绿色金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如何建设集绿色主体认定、绿色项目对接、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数据共享以及评价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天津亟待探索的问题。现阶段,天津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为支点,与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等合作搭建。但实践中,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规划、建设标准、功能更新等方面有待完善。首先,天津缺乏绿色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其次,各省市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平台的开发标准不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不统一,各部门数据口径也不统一,因此,在数据整合和处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不利于省市间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和相互学习推广;最后,随着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需要不断更新其平台功能,天津需要提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攻克碳汇测算和检测评价等技术难关,加强前沿技术储备。

3.3 数据共享、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存在制度空白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决定性资源是数据,无论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还是云计算,都需要大量数据进行测算优化。天津在实践中,绿色金融各主体间仍缺乏信息有效沟通,跨主體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企业自主公开的环保信息不足,信息披露框架尚不成熟,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沟通不及时,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对企业实际环境信息充分了解。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可能为了规避环境责任而虚报或伪造环境数据。例如,天津武清某公司伪造排放物检测数据,以逃避监管;另有企业随意篡改检测报告等。这些数据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也制约着当地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加强数据共享的同时,如何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同样重要。金融机构与外部金融科技企业采取战略合作方式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常态,这些金融科技企业中超过半数是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虽然其金融科技水平较高,但缺乏数据保护制度,在与金融机构共享数据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泄露或易被黑客攻击,而且金融机构很难监管金融科技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亟需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共同促进绿色金融各参与方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3.4 绿色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乏

现阶段,绿色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金融科技布局天津绿色金融发展的一大挑战。从人才需求角度分析,天津各大金融机构在人才招聘中技术型金融人才比例逐年上升。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金融专业知识,还需了解环境科学相关知识,并且需熟悉相关技术应用。从人才供给角度分析,天津尚未创设绿色金融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相比北京、上海较为落后,不利于本地绿色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同时,2021年天津常住人口减少13.6万人,人才流失问题不可忽视。如何自主培养绿色金融科技人才并通过激励政策留住人才是天津亟待解决的问题。

4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天津应尽快出台绿色金融科技相关政策指引,加强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顶层制度设计,打造绿色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引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应用。政府可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入。

同时,天津应注重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相结合的考核评价,统一绿色信息披露标准,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共享、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制度规范,促进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4.2 加强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先进和高效的绿色金融信息基础平台是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动能。天津应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化建设,逐步建立地方绿色金融信息平台体系,集信息收集、统计与共享、项目对接、算力设施、风险监管于一体,全面服务于绿色金融各主体并适配于相关业务,促使系统管理集中,做到风险可控,并全力将该平台打造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同时,加强产学研政、省级和国际交流合作,汲取他市成功的平台建设案例,如重庆市的“长江绿融通”系统、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

4.3 强化绿色金融科技领域人才引育

建议天津高校加快建设绿色金融科技交叉学科,为社会培育复合型人才。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和金融科技业务部门人才的联合培养,成立联合工作组或进行联合培训。引进国内外绿色金融领域相关专家,加快绿色金融科技人才的储备。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人才流动带来了机遇,天津应出台有竞争性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并留住绿色金融科技人才。产学研政应紧密合作,打造天津绿色金融科技智库,并加深国际化交流合作,推进绿色金融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黄卓,王萍萍.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挑战与对策建议[J].社会科学辑刊,2022(5):101-108.

【2】津银发〔2020〕183号.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关于进一步推动天津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Z].

【3】王馨,王营.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6):173-188+11.

【4】马骏,李振华,刘嘉龙,等.金融科技支持碳中和:国际经验、中国案例与建议[J].开发性金融研究,2021(6):3-10.

【5】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2)[EB/OL].https://paulsoninstitute.org.cn/wp-content/uploads/2022/08/2022-Fintech-Report_Full-Report_Final.pdf,2022-08-31.

【6】文书洋,刘浩,王慧.绿色金融、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金融研究,2022(8):1-17.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