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

2023-05-30 10:48张鹏英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静夜思乡李白

教材简析

《静夜思》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脍炙人口、意蕴深刻的古诗。作者李白性格豪迈,想象丰富,但此诗与他以往的诗作不同,前两句借清冷的外部环境描写诗人思乡凄凉的内心,后两句通过“举头”和“低头”这两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这首诗语言看似简单,场景、动作看似普通,但试问哪位游子没有经历过呢?怎么能不勾起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呢?短短四句,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

学情分析

这首诗通俗易懂,学生大多数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多数学生朗读古诗时缺乏韵味。因此,教师讲授本诗时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懂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古诗的韵味。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疑、望、举、光”等生字,理解“霜”“疑”在诗中的意思。

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人内心澎湃的思乡之情。

三、让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理解“明月光”和“地上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一、让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二、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歌意思,读懂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读促讲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了解诗人。

(一)猜一猜他是谁?

他生活在唐代,饱读诗书,喜欢交友,曾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想象奇特,是这样描述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猜到他是谁了吗?你对他了解吗?

(二)板书课题,学写“思”。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思”呢?“田”这个字长得扁扁的,住在田字格的上半格,下面心字底三点的位置左低右高,我们可以用口诀“扁扁田字居上方,心字三点斜上走”來识记。

你还知道哪些心字底的字吗?学生通过举例发现心字底是与内心想法和感受有关系的,这里的“思”就是“思念”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看图猜“霜、光、望、思”等生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举、低”。

3.让学生玩“摘苹果”的游戏,看看哪个苹果先掉下来,读出它的名字并组词,再次巩固、识记本课所学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的是从扶到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图画想象识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再读古诗,读出抑扬顿挫。

(三)听读录音,读出平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字音。同时,让学生听读录音,从中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带着问题读,初步理解“故乡”的含义。

1.从这首诗中你知道李白想念的是什么地方吗?

2.板书“故乡”二字。你会采取什么方法识记“故”字呢。

3.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李白为什么会想起故乡?故乡有什么他舍不得的东西吗?

故乡是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那里承载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有最牵挂的亲人,最要好的伙伴,最难忘的家乡味道,人最难以割舍的就是“故乡情”。

4.你最舍不得故乡的什么呢?带着不舍读一读“故乡”这个词语。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文。

(一)抓住“明月光”和“地上霜”,感受客居之地的凄凉。

1.李白此时身处何方?我为学生出示了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李白此刻客居异乡。

李白26岁那年,也就是他离开绵州老家的第二年,当时他怀揣梦想沿着长江三峡一路坐船到了南京,可是他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机会,最终停留在扬州。此时,李白离家已经两年了,而家中的亲人也没有任何消息,一股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

2.夜深了,星星都躲在云朵里面做着甜蜜的梦,可怜的李白生病了怎么都睡不着,便走出屋子,来到庭院,环顾四周,他看到了什么景象?

预设:明月光、地上霜。

认识“霜”,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我又补充了字源识字法。

霜的甲骨文是 ,雨是来自天上的水汽,倒写的部分就是枯败倒垂的植物。造字本义: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白色晶体,类似薄雪,导致植物枯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诗中的景象,理解诗句的意思,从李白所写的景象中感受他客居异乡内心的凄凉之情。

3.李白为什么会觉得白月光就像地上冰冷的霜呢?明确“地上霜”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诗人觉得皎洁的月光就好像冰冷的霜一样,“疑”是好像的意思。

4.你是怎么记住“疑”的呢?同桌之间可以摆一摆这个生字的部件,检测识字的效果。

5.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请用完整流畅的语言告诉大家。

6.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思考这些与《静夜思》有什么不同。如《将进酒》《南陵别儿童入京》等与《静夜思》的区别。

设计意图:以这首诗歌的矛盾点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读诗、品诗想象画面,读懂作者此刻汹涌的乡愁。

一首《静夜思》,一段思乡情,原来强大豪迈如李白也会在一轮明月面前手足无措,而明月自此就成了思念故乡的经典意象。

7.带着你感受到的思念之情,再读这首诗。

(二)对比引读,感受李白此时的情绪。

1.深夜,孤身一人,周围没有一点声响,冷冷清清,一个人被孤单包围,诗人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2.举头望明月,他想对月亮说什么呢?或者他透过月亮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月亮啊,你能不能________?

月亮啊,我透过你仿佛看到了我故乡的_______。

3.一切都只是美好的想象,回归现实,清冷凄凉的月光都是圆满的啊,诗人怎能不低头思故乡呢?请你带着动作来读这首诗。

4.为什么你在读第四行时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李白先世曾迁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其父逃归于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即出生于此,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24岁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遥不可及的月亮,难道不是遥不可及的故乡吗?回忆有多么温暖,现实就有多么凄凉。扬州与故乡唯一的相似就是这轮明月了,虽然内心对故乡无限渴望,但现实却是月亮不可追,故乡不能回。

四、拓展延伸,领会“月亮”这一意象。

(一)了解李白与月亮的关系。

李白与月亮很有缘分,小时候看月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独自一人时,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4岁离开四川,开始远游,路上怀念故乡的月亮,写“峨眉山月半轮秋”;26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静夜思》。难怪他笔下的月亮很多时候都是思乡的代表。

(二)拓展以“月”为意象的思乡诗。

无论我们将来身处何地,月亮就是指南针,永远指向我们难以割舍的故乡,每当这时,我们就可以像历代诗人一样读读这些诗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作者单位   陜西省咸阳市实验学校

点 评

古诗语言精炼、韵味悠远,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古诗鲜明的节奏,体会蕴藏在语言中的诗境、诗情。张鹏英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明明白白地背,有声有色地诵,知其意,感其情。

一、达意——个性解读

读一首诗歌,首先应该疏通字词,扫除欣赏障碍,并理解其中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初读《静夜思》,张老师抓住三个词——“疑是”“举头”“低头”,紧扣“思故乡”这三个字,以文本为基础为学生进行了解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二、品情——多样感悟

在了解诗歌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全员参与,大胆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学到了很多朗诵古诗的方法。

三、悟道——别样精彩

感悟是作品的血液,是文学创作的动力,诗歌尤其如此。《静夜思》这首小诗用平淡的语气叙述了远客思乡的情景,但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因此,在欣赏诗歌时,张老师深入挖掘蕴含在诗歌里的主题思想。在秋月森冷,客舍萧瑟中,学生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抒发的凄寒孤寂的旅思愁怀,体会到诗人由于政治失意、生活困顿而产生的人生易逝、事业无成的嗟叹,还能够悟出诗人表达的思家忧国的情怀。

“阅读经典,浸润人生。”张老师依托小学古典诗歌,引领学生深度揣摩理解,反复诵读,让学生的心灵在无声的文字中放飞,才情与心智得以启迪,素养与审美得以熏陶。

(陕西省特级教师  郗莉)

猜你喜欢
静夜思乡李白
静夜思
静夜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纸上的李白(三)
思乡与蛋白酶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静夜思